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1306

  “买一条就好了,买两条做什么?”马丽华埋怨的说。
  “一条给小满吃,一条给你吃。”男人说着要去上铺。
  马丽华露出些许的笑容,拉住男人,道:“一起吃,我一个人也吃不完。”
  “我经常吃的,用不着,你们俩吃就行了。”男人推让着坐了下来,将上铺的书拿了下来看。
  马丽华笑笑,将女儿小满拉过来,两个人分享一条烤鱼。
  热乎乎的烤鱼很好吃,小满吃的满嘴流油,圆圆的小脸因为咀嚼而不停的变形,黑漆漆的眼珠还灵动的看着四周。
  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是坐软卧包厢,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砰砰”。
  包厢门敲了两下,旋即被拉开了。
  一名年轻人拖着拉杆箱,出现在门外,向里面看了看,进来了笑道:“我和你们一个包厢。”
  “哦,小兄弟,你是这边下铺的吧。”男人瞅到了杨锐手里的车票,友好的将位置让了出来。
  马丽华其实不怎么高兴,三口人开开心心的呆一个包厢里多舒服,有个生人多不自在。
  不过,她也是笑笑没说话。人家买票坐车,自己也资格反对。另一方面,现在能坐软卧的都不是普通人,按照规矩的话,她家老文这样的正处级干部,都只能坐硬卧,不能坐软卧,也是托了好几层的关系,他们才买到了三张票。
  眼前的年轻人,想来也是托了关系买的软卧票,马丽华自己知道买票的难度,自然高看对方一眼。
  文小满则匆忙的将嘴里叼着的鱼放回原位,然后用手捂着嘴,使劲的想要将又硬又韧的鱼肉吞进去。
  贪吃的形象,最好还是不要被帅哥看到。
  这是13岁少女的朴素思维。
  杨锐将拉杆箱收起来,放在床位下面,又取下背上的双肩包,开始收拾东西。
  他现在的装束,和后世读大学的时候,其实没什么两样,仍然是一身运动服,仍然是一个包一个箱子。
  不过,比起此时用麻袋装东西的民工,杨锐的装备就先进太多了。
  马丽华的目光,也随着杨锐的动作而动。
  拉杆箱她是认识的,北京大点的商场都有卖,有三四十块的,也有三四百块的,还有使馆区专门卖给外国人的拉杆箱,售价往往高达几百块的外汇券,马丽华之前也想买,终归是没舍得,这次出门也是扛着大包小包来的。
  在马丽华的注视下,杨锐很有秩序的拿出保温杯,灌上水,又掏出两本书,放床头,接着,他拿出了新买的照相机,熟练的安好镜头,咔嚓的照了一张相。
  杨锐准备将一路经过的火车站都照下来,以做留念。
  不过,他的这个动作可把车厢内文家人给惊讶坏了。如今的相机可都是胶片相机,一张胶片拍22张或23张,然后就得换胶片,而每卷胶片都是价格不菲的。
  就这样照一个不包括自己和家人在内的相片,除了专业摄像工作者以外,这是很奢侈的行为。
  文家男人更是好奇的打量着杨锐手里的相机,问:“你这个相机的型号,是红旗20吧。”
  “对,你认识?”杨锐同样惊讶,虽然是国产相机,但红旗20的产量极少,认识的人更少。
  男人使劲点头,放下书道:“认识,怎么不认识。我们社也有一个,宝贝的什么似的,听说全国也就生产了几百台,你是从哪里买到的?对了,忘了自我介绍,我叫文思,文明的文,思考的思,在北京日报社工作,家是平江的。”
  这时候人不怎么计较隐私问题,在火车上互通姓名和工作单位,也是很平常的事。
  杨锐犹豫了一下,道:“你叫我杨锐就好了。我是去北京读书的。”
  “大学?”
  “对。”
  “哪个学校?”文思一个劲的追问。
  杨锐无奈道:“北京大学。”
  “啊……”装淑女的文小满发出压抑的叫声,用近乎崇拜的眼神望着杨锐。
  马丽华的表情也瞬间融洽很多。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本身就被赋予了文明知识进步有礼等等美好的词汇,即使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大学生,其实也在社会的要求下,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同在一个车厢,大学生比采购员是要好的多的旅伴。
  “大学报名还有十多天吧,你怎么这么早去学校?”马丽华主动问了一句。
  “我想先去学校看看。”杨锐是考虑着提前去学校,重建实验室呢。
  “在北京有亲戚吗?最好住在亲戚朋友家里,外面的旅社贵的很,也不安全。学校现在让不让学生提前住校了?”马丽华挺关心的说。
  “具体还不知道,我准备等开学了再去报到。”
  “这样也好。”文思将话题接了过来,饶有兴趣的聊了几句学校的事,话题又慢慢转向照相机。
  红旗20照相机是国产相机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说是最后的辉煌。它仿制于徕卡M3,又吸取了徕卡M4的部分设计理念,制作极为精良,机械性能堪与徕卡比肩,而造型手感却犹有过之,是中国制造的顶级135相机,更是中外相机收藏界的宠儿。到90年代初,红旗20照相机的价格就达到了5000美元,至30年后,更是能卖到1.5万美元的高价,是少数比原型机还要贵的相机。
  当然,红旗20也是非常贵的,一套一机三镜的国内售价2000多元,因产量极低,只调拨供应给新华社等高等级的新闻机构,而它在香港展览会上高达三千多港币的价格,足以令普通中国人倾家荡产。
  杨锐既是出于考古的目的,也是出于收藏的目的,才托管慎买了一台红旗20回来,一试之下,果然是手感出众,除了重量感太实在以外,比后世他所接触过的绝大多数相机都要好,于是专门拿出来把玩拍照。
  文思却是出于职业习惯,既对杨锐好奇,又对照相机好奇,不禁问个不停。
  “砰砰。”
  这一次,被敲的是车窗。
  杨锐一转头,讶然看到姚悦、姚乐和姚母三人组。
  “我们来晚了,没在候车大厅找到你,就进来了。”姚悦小声说了一句。
  “你们是来送我的?”
  “要不然呢?我下周才去北京,你怎么走这么早?”姚乐抢过话头来,语速极快。
  杨锐不得不解释一遍,同时表示感谢。
  姚悦连连摇头,说:“要说谢谢的是我们,你到了北京一定要注意身体……”
  她絮絮叨叨的说了好些话,有些重复了,自己也没注意到。
  “滴滴——”
  汽笛声响起,姚悦才匆忙的结束嘱咐,从姚母手里拿过木盒,递给杨锐,道:“这是我们给你做的熟食,方便你在路上吃……恩,是为了谢谢你帮姚乐报志愿。”
  “你做的?”杨锐没有推辞的收了下来。
  姚悦赧然道:“一些是我做的,一些是她们帮我做的。”
  姚乐不停的挥手,刷存在感。
  姚母也笑着挥挥手,说:“一路顺风。”
  “谢谢……谢谢。”杨锐口拙的向她们挥手,眼前的情况,实在是令他有些诧异。
第258章
软卧包厢
  火车缓缓启动,列车员来送了一次热水,包厢内就安静了下来。
  杨锐又拍了两张照片,便将照相机交给了文思摆弄。
  作为报社编辑,文思喜欢摄影,但接触好相机的时候并不多,尤其是红旗20这种旁轴测距的高端相机,好不容易得到它的摄影记者都爱护如己身,最多只能借给他把玩几分钟,拆换一个镜头都是不可能的。
  杨锐却是将三个镜头都拿了出来,甚至拿出一个胶卷,随便文思使用。
  他虽然有收藏的欲望,不过,照相机这种东西,增值速度是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所以,收藏只是对消费欲望的一种解释罢了,他既然将之拆出来用了,其实就没有指望收藏它能赚钱。
  文思显然有些乐不思蜀,一会的功夫,就坐到了杨锐这边,和他讨论起广角和标准镜头的区别。
  杨锐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权当是旅途中的消遣。
  文小满乘此机会,仔细的端详着杨锐的模样,越看越觉得好看,小心脏更是砰砰砰的直跳。
  她对这次的旅途,实在是太满意了。
  “烤鱼怎么不吃了?”马丽华轻轻的推了女儿一把。
  文小满的脸瞬间红了一下,掩饰着用手捂住,说:“不想吃了。”
  “刚才不是看你挺爱吃的?怎么了?”
  “就是……就是吃饱了。”文小满其实是不想自己狼吞虎咽的样子被对面的漂亮男生看到。
  虽然烤鱼很好吃,虽然文小满很多时候都不顾及形象,但是,身着一身黄蓝相间的运动服的杨锐,也确实有点漂亮过头了,远远超过烤鱼的美味等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