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1306

  假如帮杨锐在北京设立了实验室,并能继续使用它,哪怕只是做实验助手,也会比现在方便。
  于是,在出站的时间里,涂宪仔细的向杨锐叙述他所掌握的实验室建设知识,就像是做面试一样。
  杨锐边听边记,同时和脑海中的东西做比较,他工作过两个实验室,见识的实验室倒是更多,但真正的参与实验室建设,是一次都没有,也需要有个人从侧面说明一番。
  当然,等到建实验室的时候,肯定还是要请人来帮忙的,在80年代,只要出得起美元,国外基本没有什么政策上的限制,这比日后的实验室布置还简单。
  两人一路出说话,很快到了站前广场,涂宪要扯着杨锐去公交站,被杨锐给拦住了,说:“东西多,打车好了。”
  “打车?”涂宪脑袋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等见杨锐走向一辆伏尔加,且拉开车门的时候,连忙追了上去,小声喊:“哎,这个车贵的很。”
  “上来吧。”杨锐笑着招招手,道:“师傅,北京饭店。”
  出租车司机看了一眼杨锐,道:“我们十公里十块钱的。”
  “人民币吗?”
  “这不废话吗?”
  杨锐笑了一下,把涂宪拽了上来,道:“走吧。”
  他现在的身家比曾经更丰厚了,自然不在乎打车的10块钱。
  涂宪有点受不了杨锐的大手大脚,说:“你现在赚钱了也不能乱花,省一点,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也好。”
  “好好好。”杨锐一个劲的点头。
  司机问:“走不走?”
  “走。”杨锐示意了一下,靠在了座位上,摆出一个舒服的姿势。他拿几千块薪水的时候,也是放心大胆的打车,何况现在揣着上百万美元,每月光是银行利息就要不少了。
  伏尔加号称是苏联大奔,早几年的时候,是妥妥的高级公务用车,在83年也是非常舒服的,尤其是车体宽敞,很有豪华轿车的风范。
  司机也开的相当稳。现如今,出租车司机是排名前五的好职业,除了车辆本身需要较高的成本以外,既没有高昂的出租车管理费,也没有坑爹的高油价,收入很是丰厚,赚的还是干净稳定的钱。
  涂宪在后座上拧来拧去的,很不自在,等到了北京饭店,赶紧的下车,站在路边摸脑袋,道:“以前坐学校里的车,没觉得这么怪啊,你说这车也怪,坐的人就是膈应。”
  杨锐不禁一笑,自己进门去办手续去了。
  涂宪在后面想了想,再没阻止,只在前台的小姑娘报出120块的高价以后,暗自伸了伸舌头。
  杨锐交钱拿钥匙,自己上楼把行李放了,又出来要了一辆车,和涂宪道:“你中关村熟吗?我想把实验室弄那里去。”
  “中关村?那里怎么建实验室?”涂宪顾不上杨锐再叫车的浪费了。
  杨锐笑笑,道:“我不是听说中科院有研究员,在中关村开了公司?”
  “哦,听说了,陈春先嘛,中科院物理所的四大金刚。不过,他那个公司也就是个土房子,没什么意思。”涂宪虽然年轻,却不看好陈春先在中关村的行风气之先,事实上,如今看好陈春先的人也不多,中关村能活下来,也很难说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涂宪的是搞化学的,现在是做生物的,与物理和计算机也都不搭界。
  杨锐不在乎现在是什么样的,道:“土房子没关系,有地方就行。咱们可以自己盖个院子。”
  “那也不一定弄中关村啊,放在城里多好?”
  “城里以后连盖个高楼都不行。住城里的四合院过小日子挺好,在里面开研究所不行,再往后,咱们的大型仪器设备什么的,都不方便运输,另外,城里的地也紧张,咱们别和他们争了,就在中关村弄块大的。”杨锐还指着以后占科技园的光呢。
  涂宪想想觉得有理,遂陪杨锐在中关村转了一天。
  其实,现在的中关村也就是一条街的长度,转悠的重点就是看一块地,再想办法得到海淀区政府的同意。
  这既难也简单。
  找地很容易,未来高楼林立的地方,现在依旧是荒地和农田相杂的,只要给钱,想要多大的地方就有多大。
  得到海淀区政府的同意就稍微有点难度了,主要是杨锐和涂宪人头不熟,在国内,没人帮忙就太难办事了,尤其是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也是以后的人想不到的,比如说公司名带“科技”两个字,就需要科委的同意,而需要多盖章子的地方,对一家私人公司来说,远不止一处,每一处都会遇到单独的麻烦。
  好在杨锐还有一家香港公司。现如今,这家香港公司已经由一家开曼的离岸公司所控股,在表面和里层都与中国境内的杨锐无关,可以用来做外资公司来投资。
  不过,外资公司投资北京地方,仍然是挺复杂的流程,杨锐也只能安心等待。
  接下来的几天,杨锐和涂宪做了些基本的准备工作,又检查了运到酒仓的仪器。
  而在闲下来的时候,杨锐则绕着北京城,仔细的玩了一圈各种旅游点,足迹遍布卤煮店、爆肚店、烤鸭店、炒肝店……
  吃的肚圆以后,杨锐才恋恋不舍的从北京饭店退房,拉着箱子前往北大。
  只要有这些景点,对于未来的4年生活,杨锐就信心满满。
  ……
第262章
第一第二
  报名日。
  北大各门大开,无数的高年级学生奔走于校园之中,帮着迎接新生。
  大部分的新生都是被火车站的大巴送来的,一车接着一车,而每到一车的学生,学长和学姐们就会忙碌起来。
  80年代的学生是如此的热情,以至于新生们总能得到终于来到梁山泊的愉悦感与满足感。
  北京本地的学生,或者提前到达的学生,也可以自己乘车或骑车到学校,间或也有一两辆小车,驶入校园。
  每辆汽车到场,都会引来异样的目光。
  北大的学生,有理由高傲而自信,将自己放在天之骄子的位置上。
  不过,80年代的汽车,仍然稀罕到令人觉得不平。
  现在的车牌还是纯数字的,由代表省份的数字和另外5个数字组成,如北京就是31-XXXXX,由于只有五位数字,所以最多只能容纳十万辆车,此外,车牌分红蓝两色,实际等于北京市一共可以容纳十万辆小车和十万辆大车。
  当然,车牌能够容纳10万辆小车,意味着小车总数还远远达不到十万辆的数目,普通的司局级干部,也难做到人人配车。也就是在北大的报名日,一天里才能见到十几辆或者几十辆的小车,大部分还是家长从单位借的。
  十点钟。
  又是一辆上海牌的轿车,缓缓驶入燕园。
  司机将车横置于报名台前不远处,小跑着打开后门。
  胥岸青蹬着纯黑闪亮的正装皮鞋,白衬衫白西裤,一声纯白的跨出后座,用手捋捋精心梳洗的头发,帅气的走向的报名台。
  胥母轻轻的走下车,拎着一个小包,站在车跟前,打量着传说中的北京大学。
  对中国人来说,这里几乎蕴含着一个人所期望的全部情怀,也传承着不止是本校学生,还是全体中国人的热烈情感。
  这里,是少数可以说“学子”而非“学生”的大学。北大学子,即是希望,也是目标。
  胥母心里,是满满的快乐与满足。
  “老师你好,我是今年生物系的新生。”胥岸青自报家门,递上自己的证件。
  负责报名的老师早就注意到胥岸青了,他客气的点了一下头,翻开户口本,道:“广东籍,胥岸青。”
  坐在他左边的女生快速翻开记录本,道:“找到了,广东广州一中毕业,胥岸青,考分627,是广东省第一名,全国第二名。”
  “627分!”围着报名处的某位师姐小小的呼了一声。
  几百人报名以后,大家对常人无法达到的五百多分早就麻木了,也就是600分才能引起小小的波动。
  不过,看到胥岸青“白衣胜雪”的笔体装束,暗自撇嘴的学生也不在。
  “胥同学考的不错啊。”报名老师见他是全国第二,愈发的和颜悦色。
  胥岸青矜持的点点头,说:“谢谢老师。”
  “来的挺早的,还有六人宿舍,赶紧过去挑个喜欢的铺位。”报名的老师说着在桌上的表格上划了划。
  现在的学校,一年才招几千人,但教室和宿舍却更紧张,六人宿舍和八人宿舍已经是较好的配置了,某些学校甚至有十人和十二人宿舍。
  胥岸青再次微笑道谢,然后将位置让了出来。
  “这是俺的通知书,是来这里吧?”胥岸青的后面,另一名学生将肩扛的大包,重重的丢到了递上,溅起些许的灰尘。
  “没错,这里是报名处。”报名的老师转了一个方向。
  一名女生从桌子后面挪了出来,站到胥岸青面前,大方的道:“胥同学,我带你去宿舍吧。校园很大的,乱走要迷路的,对了,你的行李多吗?放到三轮车上好了,宿舍区就不让轿车走了。”
  “好,多谢了。”胥岸青的微笑像是训练出来的,礼貌又有距离。
  “三轮车在下面,可以再等几个同宿舍楼的,一会儿一起走,有学长骑,挺方便的。”大方的学姐相当和善。
  胥岸青无可无不可的跟在后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