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1306

  SCI入门级的论文,杨锐迅速得出结论,同时问道:“富教授多大年纪?”
  “30多。”
  “富教授是个副教授?”
  “是。”虽然有点绕口,钟志文还是听懂了。
  杨锐点点头,将期刊递回给钟志文,说:“挺好的。”
  他没多做评价。放在杨锐读研究生的时候,所有重点专业的研究生,毕业都要发表SCI级的论文,虽然80年代的SCI文章相对中国学者虽然金贵,但在北大这片地,也不好说是优秀了。
  当然,富教授的最强实力肯定不是这么一篇论文,否则他根本就凭不上副教授。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富教授在基因分析领域的水平,也就仅止于此了。
  哪怕是现在的杨锐,都不会轻易发表SCI入门级的论文了,免得降低了格调,只能说,富教授对于这片领域,也是处于学习状态。
  这篇有关RNA前体的文章,与其说是富教授的研究,不如说是富教授的学习报告。
  杨锐就此了结到学校普通科研人员的水平,心里稍稍有点不以为然。
  在尖端领域,中国学界的反应,还是相当迟钝的。
  钟志文对杨锐的回应有点不爽,问:“挺好的是怎么个意思?”
  “仅就这篇论文看,还是有水平的。”杨锐说的实在。一篇学习报告发表SCI入门级期刊,这与研究生用两年时间发表一片SCI入门文章还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当然,离牛的层次还是有点距离的。
  钟志文却觉得导师很牛,面对杨锐的态度,皱眉道:“你看得懂吗?看不懂,有没有水平你怎么知道?”
  ……
第271章
科研组
  “虽然没做过专门的研究,但基本的判断能力我还是有的,这文章,看懂自然没问题。”这时候,杨锐又怎能示弱的。他已经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的审稿人了,要是被人说连一篇入门级的期刊都看不懂,以后就没法做人了。
  当然,如果是熟人聊天,杨锐或许笑笑也就过去了,可对钟志文这样的陌生人,就不能一笑而过了,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性格的家伙。万一碰上个爱吹牛的,以后见人就说:我当年训杨锐训的和孙子似的,那时候,他看个论文都看不懂,还是我连骂带打的教会的……
  杨锐做研究僧的时候,经常随着导师和师兄师姐们蹭吃蹭喝,事实证明,酒桌上爱吹牛的比不爱吹牛的多,能吹牛的比不能吹牛的多。
  钟志文不会想这么多,更不喜欢杨锐争锋相对的态度,矜持的笑了一声,不客气的道:“这可不止是英文的,里面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你知道功能基因学算是不错了,但这里面的知识可是博大精深……”
  维护导师的权威是学生的日常,因为普通的学生都是跟着导师混的,读书的时候跟着导师学习,从导师手里接项目,做项目,写好了论文请导师指正发表,毕业以后请导师帮忙找工作,虽然很多学生都称自己在给导师打工,可要是没有导师这样的包工头,大部分学生既没有打工的技能也没有打工的资格。
  80年代的学生更要依赖导师,别的不说,光毕业分配一项,有导师的学生和没导师的学生就会有天壤之别。
  而且,现今还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留校制度。
  钟志文恨不得给杨锐上一课,让他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因此说的是滔滔不绝。
  杨锐无奈叹口气,对刘珊道:“你把我的找出来给他看。”
  “哦。”刘珊熟悉的拿过杨锐的背包,从里面找出一本《ACS化学生物学》,翻到杨锐发表的文章处,递给了钟志文。
  和钟志文随身带着导师发表了文章的期刊一样,杨锐最近也都随身带着发表了自己文章的期刊。因为现在没有互联网,你想给人介绍自己的成果,废话一箩筐也是说不清的,不如递上一本刊有自己的论文的期刊来的直接。
  这就相当于一名研究者的名片了。
  你看了我的文章,就知道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再交流就知道从哪里着手了。
  外国期刊经常提供的单行本服务,就有这个作用。期刊社将作者的文章单独印刷成一个个的小册子,同时标注它的发表日和发表期刊,方便期刊作者送人和交流。
  国内的条件差,期刊社穷的露底,也就没有这种业务和习惯了。
  杨锐因此也没有带单行本,而是带了原版的期刊,免得碰上不懂的人,徒费唇舌。
  钟志文疑惑的接过刘珊递过来的期刊,大致的扫了一遍,又不解的抬起头。
  杨锐叹口气,用手指在文章的署名处点了两下,暗道:逼格降低了呢。
  钟志文继续困难而诧异的拼读:ruiyang……瑞央……
  读了两遍,钟志文突然一个激灵,“啊”的站起来,喊道:“杨锐!”
  “啪啪!”
  “这位同学,阅览室里不要大声说话。”阅览室的管理员本来对杨锐和他身边的人睁只眼闭只眼的,现在也不得不出声管理了。
  “就是我了。”杨锐一把将钟志文拉的坐了下来,又向管理员合十双手笑道:“崔老师不好意思,看的激动了。”
  “嗯。”管理员崔老师点了点头,垂首看书去了。
  钟志文屁股挨着板凳了,先是低头再拼了一遍ruiyang,接着抬头看杨锐,再低头拼了一遍,然后将杂志翻到封面,仔细看名字。
  这一看,钟志文险些又跳起来。
  ACS!
  缩写ACS可以有很多的含义,但在生物化学领域,它有着再清晰不过的指代:
  美国化学学会!
  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塔尖的代表,旗下34种期刊无一弱者。
  再看具体的名字,《ACS化学生物学》,不管钟志文知不知道这期刊的名字,但只要有ACS和生物两个词,那自然也就证明了它是生物领域的纯血马。
  钟志文看的是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又迅速的翻回到杨锐的文章,拼了一遍西堡中学,就一言不发的读起了论文。
  他读的无比的困难,但还是勉强的读了下来。
  因为是有关茄尼醇的纯化的论文,钟志文正好是植物学的学生,专业对口,读的比基因方面的文章要轻松不少。
  可他的心情怎么都轻松不起来。
  “这是你写的?”钟志文的嗓子干涩无比。
  “是。”杨锐笑眯眯的回答,心想:总算进入正常态了。
  钟志文的表情一点都不正常,两只眼睛都碰到了一起似的,说:“你去年还读高三呢,怎么能写这样的论文,还做实验?有人带你做的吧。”
  钟志文觉得这样才合乎常理。
  杨锐问:“你看论文署名,有别人的名字吗?”
  “没……”
  “那你说的时候就要注意了。”杨锐严肃的盯着他。
  钟志文不自觉的心虚,低头小声道:“对不起,我……我嘴欠。”
  对方主动道歉了,反而让杨锐有点惊讶,稍停才继续道:“这么说,我还是有对论文的判断力的?”
  “是。”
  “那咱们就说清楚了。”杨锐笑笑道:“你眼光虽然不行,态度还好,就这样吧。刘珊,咱们继续。”
  “好。”刘珊看的高兴,满脸笑意的去搬期刊了。
  杨锐继续一本一本的对期刊。
  新的学科固然令人激动,可麻烦也不少。缺少系统的书籍就是一个大问题,杨锐找不到前人总结性的结论,就只能零敲碎打的读期刊,了解现在人的研究进度。
  这是很琐碎的工作,有没有脑海里的书籍都要做,可以说是确定研究方向前的必要工作。
  钟志文不自然的回到位置上,用看流星的表情看着杨锐。
  高考状元和SCI文章,这两者和谐统一在北大是很正常的,但在中学时期,就同时做这么两件事,委实让人难以想象。
  到晚饭时间,杨锐才将笔记收起来,招呼刘珊去食堂吃饭。
  钟志文亦步亦趋的跟在杨锐后面。
  “有啥说啥,跟着我是几个意思?”杨锐出门站定,问钟志文。
  钟志文讪笑两声:“没啥意思,不,就一个意思,我想请你参加我们的科研组。”
  “你们的科研组?我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和你们植物系不搭界吧。”
  “怎么不搭界,大家都是生物系的嘛,而且,你和富教授的研究方向也是一样。”钟志文说这个话的时候,其实觉得挺怪的,可说出来却是挺顺的。
  杨锐笑笑:“你说了算吗?”
  “算。你拿期刊去见富教授,他肯定高兴。”钟志文心说能不高兴吗?我这样的大四生都被抓差了,要是突然冒出一个能写SCI文章的新生,一用能用四年,富教授估计得乐疯了。
  杨锐不置可否的道:“我们准备去食堂吃饭,正好有段路,你给我说说你们科研组的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