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1306

  其实,即使杨锐表现的没有这么好,只要性格和知识掌握尚可,唐集中都会将他收入研究团队。因为大四的学生只能用一年,研二的学生也用不到两年,大一新生却能用四年,只要杨锐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他的性价比就比其他学生高了。
  当然,也是杨锐罩着状元光环,再加上日常的作业表现不错,唐集中才会相信他能学的比其他学生快,从而动了心思。否则,还是会从高年级生中选择优秀者。科研民工也是搞科研的,专业技能没有点出来以前,真的是只能搬砖。
  “我已经有一个实验室了。”杨锐还是说出了拒绝的话。
  唐集中不由站了起来:“有一个实验室了?在哪里?”
  杨锐迟疑了一下,道:“在西堡中学的时候,因为捷利康公司要在西堡镇建立一个新工厂,我就去帮忙了,现在到了北京,但捷利康的业务也扩展到了京津地区。”
  和之前一样,杨锐说的是实话,只是不尽然。
  “英国的捷利康医药公司?”
  “是。”
  “捷利康是一个大公司,不过,捷利康的研发中心并不在中国,你给捷利康工作,很难学到真东西的。”唐集中希望劝说杨锐回心转意。
  杨锐不好意思的笑笑,说:“我已经答应人家了。”
  “咳咳……”一名大四的学生装作咳嗽的样子,低声道:“机不可失。”
  他不用说下半句失不再来,杨锐也知道他的意思。
  能给唐集中这样的教授打工,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如果杨锐不是满脑子的资料,如果杨锐不是在北大,事实上,能找唐集中这样的牛气教授做导师,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换在一个二本学校,唐集中说不定就是全校唯一挑大梁的大牛教授。
  然而,杨锐还是委婉的道:“答应了人家的事情,不好反悔了,实在抱歉……”
  “没关系,你可以给捷利康帮忙,有空来我的实验室也是一样。”唐教授却是极为大度再次发出邀请。
  杨锐赧然道:“总不能脚踩两条船。”
  唐集中微笑道:“我这条船随便你来踩。”
  “这个……谢谢,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先结束捷利康那边的工作。”杨锐被唐教授的热情搞的手忙脚乱。
  唐教授大度的说“好”,且道:“一定要来找我。”
  “一定一定。”杨锐多少有点被触动。和他曾经的导师相比,唐教授的态度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更有难得一见的尊重。
  杨锐尽管没有加入唐教授的科研团队,唐集中却要求杨锐留下继续参与讨论,显是有培养他的意思。
  杨锐只好留了下来,就双向电泳聊了起来。
  唐教授观察着所有人,时不时的说上两句,而杨锐的表现,自然而然的令诸人惊艳。
  领先时代30年,杨锐必须非常注意,才不至于说出什么不应该说的话,可即使如此,杨锐仍然鹤立鸡群。
  他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接受了四年以上的生物专业训练,杀死了成百上千只的小白鼠,浪费了数十万的实验材料,读了成千上万的文献资料。和办公室里可怜的学生们比起来——应该说,根本就没什么可比性。
  现在读大四的学生,是79年入校的,读研二的学生是81年入校,不论哪一年,这一时期的学校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全校师生都要参加重建学校的体力劳动,除了文学和政治,学生和老师一无所有。他们不光没有材料和设备做实验,就是理论研究,都缺少国外文献的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下,仅凭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尤其是当杨锐的身体和智力都重回巅峰的情况下,更是让其他人变的弱势。
  唐集中延长了半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将杨锐放走,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每堂课都会提问杨锐。
  这让杨锐好好的刷了一遍名声。
  也是拜杨锐所赐,整个生物科学专业的作业都增加了。
  唐集中每节课都布置其他班两三倍的课程量,难度更是一次比一次高。
  不过,现在的学生都是极乖的,逆来顺受指数高企,老师布置多少作业,他们就做多少。
  杨锐虽然做的很快,也还是免不了要完成这些。
  就在他觉得自己快要被逼成一名正常的倒霉大学生的时候,涂宪终于找上门来。
  “地方找好了,你的实验室。”涂宪是骑着自行车来的,跑上楼来,已是气喘吁吁。
  “是香港华锐的名义?”杨锐立刻从床上跳了下来,将涂宪拉到一边说话。
  “是。按你要求的,区政府批准了,找了好几个人,华锐派来的香港人也挺用心的,天天跑着。要我说,就不要弄什么企业,本来就是一个实验室,放好仪器做实验就行了,你这个港资企业,弄不好是要缴费的。”
  “缴费也没问题。”杨锐听说公司建好了,早就喜不自胜了。
  国内目前是很难申请私人公司的,但要是港资的话,在全世界范围内申请专利都是没问题的。
  ……
第275章
华锐实验室
  杨锐跟着涂宪,飞快的蹬着自行车,在北大以南不远处,见到了华锐公司的香港经理李章镇。
  尽管杨锐拥有华锐公司的全部股权,但这也只是他第二次见到李章镇,上一次,还是管慎做介绍人,杨锐给李章镇面试的时候,两人见过。
  也是因为这次面试,让李章镇确定了杨锐是管事人的身份,但是华锐公司的股权分配,李章镇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因为华锐公司由杨锐开在开曼的离岸公司全资控股,李章镇也只能猜测杨锐拥有华锐公司的部分股权,所以得到了董事会的信任,毕竟,华锐公司旗下拥有锐捷和西捷两家工厂的股权,再加上专利价值和一票的专利授权,每个季度的利润就有数十万美元,这个数字比许多香港的外贸公司的利润都要多,对于大陆居民来说,实在是不可能想象。
  李章镇拿到的是每月8000元的高薪,但要是换成美元的话,也就是1000元上下,这让他很难想象杨锐拥有一家年利润百万美元的公司的事实。
  不过,因为杨锐面试了他,而且是他直接和唯一能够汇报的上级,李章镇还是表现了相当的尊重,以保住这份不错的工作。
  除了最近一段时间与海淀区政府交涉有点累以外,大部分时间,华锐公司的工作都是很清闲的,这让8000元的薪水显的尤为值得。
  “李经理。”杨锐和李章镇轻轻握手,然后打开地图道:“麻烦你给我把场址圈出来。”
  李章镇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过了会儿才笑着用铅笔在地图上画地方,道:“最近都在和大陆的官员谈话,有点不适应直接谈事了。”
  “香港不是也要先客套,我是看天色晚了,咱们早点说完,回去好休息。”
  “当然。对的,我们最后谈下来的是两块地,一块是属于海淀区的仓库,工业用地。一块尚是农田,需要转换土地性质,然后给予补偿……”
  “农地转换,我们负责还是政府负责?”
  “当然是区里负责,你怎么负责?”涂宪代为回答。
  “征地会不会有麻烦?”杨锐对拆迁占地的麻烦记忆犹新。
  涂宪却不明白杨锐在纠结什么,看看李章镇继续道:“海淀区政府有农转非的指标,只要每人再交2000块就给办,都抢着要呢。”
  “我没听清楚,是给每人一个农转非的指标,再给2000块钱?”
  “当然不可能,想要农转非指标的农户,再交2000块钱就给办,也不是谁想交钱就交钱,总共就那么多名额……总之,征地的事没问题了。本来就是国家的土地,又给这么大的优惠……”
  包产到户还没有全国性的铺开呢,所以,现在的土地征收全是国家说了算。而相比土地,城镇户口的价值显然更大,更不用说北京户口的价值了。
  杨锐还没搞清楚征地还要倒给钱的情况,李章镇插话过来道:“场址现在已经选定了,仓库我看过了,是60年代建的,不适合使用了,应该拆掉重建……”
  “费用呢?”
  “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就是10万美元?”大笔的美元在黑市上的兑换价格更高。
  李章镇点点头,说:“设计方面,我觉得可以请本地的设计院来做,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实验室的构造也比较简单……”
  杨锐主要在听,倒是涂宪说的更多,因为他参与过两个实验室基建的,更熟悉情况。
  杨锐稍有些遗憾的是土地面积,因为固定投资金额是百万元,海淀区政府只给了10亩地,也就是6600平方米,这样他少了些囤地的快乐。
  当然,10亩地放在以后也是不少钱了,同是“上地”的地皮,到06年百度进驻的时候,已经涨到了163万每亩。
  不过,杨锐也就是在心里转悠一下这种想法罢了,中关村高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要到88年才建成,在此之前的10年里,这里的企业都是自由生长的,一口气占地10亩,已经算是不少了,他如果想要扩张,随时都有地方,而且都不贵。
  李章镇和涂宪的讨论,很快进化到了具体的设备。
  涂宪此时才找到机会问:“你准备建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室,我是说,你有计划做什么实验吗?”
  这是涂宪最关心的事,他还想借用杨锐的实验室呢。
  杨锐迟疑了一下,道:“DNA方面的吧。”
  “DNA?有关DNA的设备可是很贵的。”涂宪对杨锐的选择不太理解,如果是他的话,肯定优先选择蛋白质方面的实验,因为蛋白质的理论较为成熟,仪器设备也便宜的多。
  这是很现实的选择,DNA和基因固然是生物界的热点话题,可在80年代的中国,蛋白质也不遑多让,而两者的研究成本却差了好几倍。对涂宪这样的研究员来说,申请蛋白质的资金就够难了,DNA已经有些不切实际了。
  杨锐笑笑,说:“有人买单,DNA的选择也不坏吧。”
  “当然,当然很好,恩,如果你需要助手的话,我可以再来帮忙。”涂宪趁机向杨锐说。
  “华锐的实验室是要签订协议,所有专利归属华锐所有的。”杨锐犹豫了一下,道:“你现在是钢铁学院的人,如果进华锐做助手,恐怕会有利益冲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