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1306

  “学校体育系的同学运动量也很大,他们也没有像你一样顿顿吃肉啊,其实吃饭吃饱就行了,早几年大家还在饿肚子呢……”
  杨锐心想:早几年我宁可不吃饭也不吃食堂。
  叹口气,杨锐道:“我明白了,我以后注意不在食堂吃饭了。”
  班长以为说服杨锐了,很高兴,道:“剩下的都是小问题,比如说你骑的自行车,凤凰牌的吧,现在北京里也不好买,不过买了就买了,也没关系,还有背包,你好像有两个包,一个双肩背包,一个皮包,皮包是个干部包吧,上面还写着上海两个字……”
  “假的,人造革的,8块钱买的。”那包还真是杨锐在地摊上随便买的,平时来往图书馆带书方便。
  班长点点头:“人造革也挺好的了。行,这不是什么大事,你注意一下就行。”
  “算了,我换掉好了。”杨锐从善如流,本来就是一个人造革的假包,拿着也不是特别方便,还不如换个舒服点的布包。
  班长很高兴,道:“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这说明杨锐同学也是积极靠拢集体,靠拢组织的……”
  “谢谢组织关心,我一定从善如流,改正自己。”杨锐一边说一遍想:以后看来只能穿手工定制的衣服了。
  ……
第277章
英伦风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商品其实是相当丰富的。
  比如杨锐购买的凤凰牌自行车,在全国都很紧俏,拿着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但在北京的友谊商店,凤凰牌自行车想要多少有多少,只是需要外汇券。
  名牌服装也是一样的概念。北京的使馆区就有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商店,他们不仅出售中国产的服装,更多的还是从国外进口,其中不乏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的知名品牌,售价高达数百乃至上千美元的奢侈品琳琅满目,只是媒体不去报道,普通中国人也不会去消费。
  杨锐在英国使馆附近,找了一家定做服装店,请店里的老年裁缝为自己做了全套的时装,主打英伦风。
  暗色调的呢子大衣,用羊绒和丝绸混纺,亲肤舒适,又有极佳的保暖效果。以前穿的毛衣也统统换成灰色黑色的羊绒衫,不像是羊毛和棉毛制品,羊绒本来就很难做出鲜艳的颜色,正好符合“组织”的期待。
  当然,羊绒的舒适性是毋庸置疑的,普通羊毛衣是不能贴身穿着的,羊绒衣贴身穿着,却比多穿一件棉质秋衣还要暖和,因为羊绒非常柔软,又同时具有极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这让它的保暖产生了二减一大于二的作用。
  也是因为羊绒材料的国际价格高企,羊绒衫在80年代的国内市场几乎绝迹,普通人甚至连羊毛粗纺的呢子大衣都买不起,更不用说羊毛衫和羊绒衫了,只要选对了颜色,杨锐觉得除非是专业人士,没人认得出自己穿的是什么。
  运动裤和厚秋裤的组成,也被杨锐换成了轻薄的羊绒裤和定制西裤。
  西装裤在80年代是比较流行的,穿的人很多,价格虽然千差万别,但要一眼分别出来,也是相当困难。
  站着让老裁缝量好了身材,对着图版选定了式样和材料,老裁缝用英语慢吞吞的道:“我可以先做一套给你,剩下的要等材料运来,大概两周左右,每套包括一件羊绒毛衣和一条羊绒裤,一条外裤,一件小外套,你要5套的话是1.2万美元,我再送你半打衬衫,让你在春季也可以穿它们。不过,你真的要一模一样的五套衣服吗?你知道,无论样式是否变化,价格都是一样的。”
  “我很满意这个式样,就要五套一模一样的。对了,再给我一打袜子。”杨锐现在要的就是常年不换装的效果。
  “羊绒袜60美元一双,一打720美元。”老裁缝拿出计算器,加了720美元上去,又道:“你要两件大衣,每件2000美元,一共是一万六千七百美元。二十美元的零头已经抹掉了,另赠送您衬衫半打。”
  “我还想要您帮我代买两个包可以吗?”杨锐掏出三卷美元,解开交给老裁缝。这些都是华锐的李经理从中国银行取出来,再转交给杨锐的。
  老裁缝笑呵呵的数出了一万六千七百美元,将剩下的交还给杨锐。在80年代,这对欧美人来说,也是好大的一笔巨款了,普通的蓝领工人,一年的工资也就这么多,那通常是给两个大人外加两三个孩子消费的。
  平均每套2400美元,在这个年代足以购买阿玛尼的成衣了,不过,定制服装向来也都是不便宜的,这是手工和材料两者决定的。
  而在中国,一万六千七百美元可以说是夸张到天际了,将近17万元人民币,足够杨锐在中关村再买十亩好地,到10年前后卖到2000万元。
  如果用于日常消费的话,一万七千六百美元足够普通人购买几千件的服装,或者几百件的阿迪基础款服装了。
  “你要什么样的包?”老裁缝将钱放好,笑呵呵的拿出记事本。他的店铺开在使馆区,经常要给来往于此的客人们带东西,代客采买也是留下客人的必要策略。
  杨锐想了一下,说:“织物的最好,布的,麻的,化纤的都可以,我想要颜色和花式简单的,实用的,最重要的是舒服的。另外,要和我的衣服搭配。”
  “好的,简式奢华,我理解了。”老裁缝一句话翻译了过来,道:“另一个包呢,你想要什么样的?”
  “同款就可以了。”
  “两个一模一样的包?”
  “对,一模一样的。”
  “我来中国两年了,真是越来越不明白你们了。”老裁缝摇着头记下了杨锐的要求。
  出了门,杨锐又去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皮带,两条一模一样的围巾,三双一模一样的皮鞋。
  皮带和围巾很好买,皮鞋却是尤其困难,尤其是舒适合脚的皮鞋更是需要细心尝试。
  好在使馆区的客人千差万别,各种长度粗细的肢体俱全,总算是让杨锐找到了合脚的,为了避免日后再换,他是将店存三双都给扫光了。
  三天以后,杨锐换掉了全身的阿迪达斯,穿上了没有品牌和字母的全套定制服装,总共花了2万美元,即使放在30年以后,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不过,与杨锐的年度分红相比,这笔钱就不算什么了,与实验室的经费相比,2万美元不过是毛毛雨……
  时隔四天,杨锐再次行走于北大校园中,已经变成了一身黑灰、呢子大衣的简约英伦风装束了。
  英伦风的装束是最显身材的,配合不错的剪裁和极佳的材料,杨锐锻炼了一年多的型男形象,跃然而出。
  尽管颜色偏暗,没有了运动服的鲜亮,但杨锐无论出现走在教室还是路上,吸睛指数只高不低。
  周末的民主生活会,班长刘安平就此遇到了新的问题,他刚刚说完与杨锐的谈话,预备党员耿健就站起来发言了,说:“杨锐的确换了一身衣服,但就我看,价格说不定更高,大衣肯定是呢子的,那一件就要两三百吧,皮鞋和裤子也是和我们穿的不一样……”
  班长刘安平厌烦无比,道:“咱们上次民主生活会的结论,我已经向杨锐同学传达了,杨锐同学也做的很好,他换掉了鲜艳颜色的衣服,衣服上也不再出现英文字母,这证明他是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对于耿健同学所说的呢子大衣的价格问题,我觉得要分两个角度来看,第一,我们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不奢侈浪费。第二,穿着是否得体,不能根据价格来判断,穿便宜的就是艰苦朴素,穿贵的就是奢侈浪费,这也不是正确的价值观。”
  “说的对。耿健,你不能因为自己穿粗布衣服不洗脸,就让全国人民都穿粗布衣服不洗脸吧,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总不是为了继续穿粗布衣服。再说了,新生中穿呢子大衣的又不是杨锐一个,老师和校领导都有穿,你要不要写一个大字报贴到校门口?”生物科学专业的文娱委员白玲明显的撇撇嘴。
  预备党员耿健同学闹了个大红脸,他别的没听到,就听到脸的部分了,起身争辩:“谁不洗脸了?谁不洗脸了!”
  “你搓搓自己的鼻子,多久没泡过水了?难道不洗脸就是艰苦朴素了?”白玲仍然坐着,言辞却是极度的尖锐。
  “我这是脸皮太干。”
  “我看是脸皮太厚。”
  “白玲,耿健,不要吵,有话好好说。”班长刘安平将耿健按着坐下了。
  左立言轻笑一声,说:“其实我也有点疑惑,杨锐同学的衣服质料很好,说不定价格会很高,这样是不是不利于团结同学?”
  “你凭什么说他的衣服价格高?”白玲继续为杨锐张目。
  身为文娱委员,白玲的外形自然是百里挑一的,明亮亮的大眼睛看着左立言,后者顿时口拙了。
  一会儿,左立言才不服气的道:“别的不说了,就说他那条裤子,直愣愣的垂下来,挺括的像什么似的,50块以下,我给你说,不可能买得到。”
  “我觉得不一定。”白玲冷笑两声。
  “不一定?那你解释解释,那是什么材料做的?我也买一条去。”左立言的声音稍稍提高。
  白玲嗤笑一声:“东施效颦。你以为穿一件高仓健的大衣,就能变成高仓健了?”
  左立言颓然认输,跌坐回椅子上。
  刘安平低头暗笑。他也不想再和同学谈穿着的事了,无聊且得罪人不说,还没有丝毫的意义,白玲将两名主力击败,他是乐见其成。
  同一时间,杨锐巡游在校园外觅食。
  坚持吃食堂并非是食堂的饭菜好吃,而是因为杨锐希望低调处事。但他没想到的是,人们其实更关注身边发生的事。
  比起杨锐,学校有很多学生经常回家吃饭,或者在外就餐的,结果却是杨锐这个每天按时到食堂报道的家伙被逮住了。
  有鉴于此,杨锐也干脆出门找食。
  现在还没有地沟油等毒物的侵袭,这当然不是小饭店的老板们道德高尚,只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国内也没有生产出种类繁多的化学品。
  这年月,买一罐工业酒精的难度,真不比自己酿一桶酒来的容易。
  ……
第278章
出版社
  “老板,有牛肉吗?”杨锐钻进第三家店,满怀期待。
  锻炼身体的消耗是很大的,没有充沛的优质蛋白,肌肉是不会凭空长出来的。当然,能够提供优秀蛋白的食材很多,杨锐专注牛肉而非黄豆的原因,只是因为嘴馋。
  老板从厨房里走出来,瞅了一眼杨锐,又看了一眼他的装束,笑容满面道:“牛肉有啊,你想怎么吃?”
  “有哪个部位的?”
  “哎呦,遇到个行家啊”老板给杨锐倒了一杯水,倚着柜台,快嘴道:“里脊做炒牛肉,牛腩炖土豆,腱子肉白煮切片,你想吃啥,我就给你弄啥。”
  “啥都有?”杨锐怀疑的看着小店。
  店主一眼看穿杨锐的心思,笑道:“还以为是前两年呢?放心,最多一刻钟,肉就能送来,要不就来个炒小牛肉,小里脊下锅就熟,最快了。”
  “来份大的,一斤起,再做个汤,来米饭。”杨锐毫不迟疑的坐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