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1306

  杨锐私下里考虑,讲师黄茂现在虽然不能说是不受重视,但也就是年轻人当中的受重视,在一群以副教授和教授为主的学校里,还处在可怜的积累期。
  他看着这头尤显青涩的未来牛,就像是育肥场的场主,看着一头瘦骨嶙峋,但却有潜力长成千斤大牛似的。
  稍顿了一下,杨锐忍不住接着道:“黄老师其实可以来我的实验室做实验,每个月的经费,我都用不完,崭新的实验仪器放着,其实也有点浪费了。”
  杨锐的实验室里只有魏振学是全职的,涂宪偶尔会用,也用的不多,而就他所建设的实验室的规模来说,三名以上的专职实验员,再加三名以上的助手,都可以游刃有余。
  自然,最重要的是黄茂的潜力无限,颇具实力。
  科研总归是要讲究天赋的,杨锐到目前为止,自觉天赋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极限在哪里,他也不知道。黄茂的天赋,却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作为一名20多年就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超级牛,他的每一年都会产生常人难以企及的价值。
  黄茂显然没有将自己摆到这么高的高度,他现在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或许在年轻人中比较出挑,而且有一层出国考察后的光环,但也仅此而已。
  事实上,与杨锐的认识相反,黄茂作为一名工农兵大学出身的讲师,在大学的路子反而是越来越窄的,老一辈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看不起工农兵大学的学生,新一代的80年代大学生,也看不起工农兵大学的学生。能够出国考察,既是因为他显示出了出众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黄茂踩在了青黄不接的茬口上。
  他是趁着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生尚未毕业,自己又年轻的优势,争取到了出国考察的名额,换成84年,未必那么容易。
  同样的原因,也让黄茂在实验室里不能尽展其能。
  曾经去过美国的黄茂,知道私人实验室的威力,在10万美元的经费的刺激下,黄茂不由自主的问:“你这个实验室,究竟是属于捷利康的,还是属于你的?”
  “有关系吗?”
  黄茂愣了一下,没吭声。
  杨锐呵呵一笑,又道:“不管怎么说,眼见为实,您看过再说,如何?”
  黄茂默默的点了两下头。实验室对研究员的吸引力,比美女的诱惑还要强烈。
  杨锐为了增强吸引力,更是追加道:“我们现在有最好的气相和液相质谱仪,DNA测序,纯化等方面的仪器,已经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基因组学的实验,你来了以后就知道了。”
  “基因组学?”黄茂觉得这个词有些生僻。
  杨锐用英语说了,又将基因组学的观点拿出来卖弄了一番。
  这东西到年末才是热点话题,现在却是只有几个人用基因组学这样的词汇。
  不过,这也说明黄茂回到中国以后,落后于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了。
  黄茂自己也意识到了此点,问道:“捷利康能提供外国的书籍和期刊吗?”
  “有买一些,你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现订。”
  “书也可以?”
  “当然。”
  “能订几本?”外国的书籍和期刊都是相当昂贵的,直到21世纪也是如此。一本图文并茂的大部头科研书籍,价格往往超过100美元,许多小一些的项目,光是这项开支就令人头痛。
  而在1984年,外文书籍的价格虽然会便宜一些,可算上物流成本,价格只会更高,全中国的图书馆以及科研机构加起来,也就是北大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最好,即使如此,也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图书馆更不会根据讲师的需要而采购书籍。
  杨锐脑筋一转就有了想法,道:“你如果决定加入的话,我保证100本书籍,10套期刊的采购额度。”
  他没有说想要多少有多少的话,100本外国书籍和10套期刊买回国,成本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而且足够黄茂用很长时间了。
  黄茂的两颗眼珠子,一下子就瞪圆了。
  他还在学习和积累阶段,大部分的研究员在研究初期大抵如此,所以也分外的需要学习。80年代百废待兴,国内的资源贫瘠难以想象,有限的经费即使用于理论研究尤显不足,许多研究员都不得不自己存钱购买书籍,用两三个月的薪水,托人从国外带回一本二手书籍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屡见不鲜,因此而影响到家庭生活,夫妻和谐,人伦大事的,更是令人唏嘘。
  黄茂去了美国再回来,自然对国内的恶劣条件深恶痛绝,100本书也许不能改善多少,却足以令他沉浸其中,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
  “什么时候……方便去看?”黄茂嗓子有点发干。
  刚才还是杨锐在邀请黄茂,问他什么时间有空,现在就变成黄茂主动邀约时间了。
  杨锐暗自一笑,说:“明天好了。”
  “明天做什么?”秦主任带着笑声,走了过来,拍拍黄茂的肩膀,笑问:“怎么样,说通了没有?”
  黄茂转了转头,突然有点尴尬,要问说通了没有,似乎是他被杨锐说通了才对。
  ……
第336章
坚持
  “杨锐,考虑好了没有?”秦主任也亲昵的拍拍杨锐的肩膀。
  杨锐微笑,说:“考虑好了,我还是留在唐集中教授的实验室里。”
  秦主任挂在嘴边的笑容顿时消失了,皱眉片刻,考虑到不要刺激杨锐,以免激起逆反心理,秦主任面朝黄茂这个年轻讲师,用训斥的语气道:“你这个工作是怎么做的?不是让你和杨锐好好讲讲吗?学生不懂事,你怎么也说不明白。”
  一般情况下,秦主任这样的办公室主任都是八面玲珑的角色,可今天的任务有点重,校领导的期望是沉甸甸的担子,压的他胸口都喘不过气来。最让秦主任觉得不爽的是,他认为最简单的步骤——杨锐本人的意愿,结果变成了最难的步骤,眼瞅着专程请来的学校宣传部的摄影师要无功而返,秦主任对上对下,都觉得面上无光。
  沉重的压力,还有杨锐的“不可理喻”,让秦主任就把黄茂当撒气桶了。
  然而,黄茂总归是讲究清高的高校教师,不是秦主任的办公室干事,脑袋里也没有委曲求全的念头,至少不会对一名中层行政干部委曲求全。
  因此,秦主任声色俱厉,黄茂反而是面带不屑,直接道:“你让我介绍国外的情况给杨锐,我介绍了,做工作的事,是你的事,你别往我身上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如果想找个懂事的,麻烦去行政楼找,我只懂科研,不懂谄媚。”
  黄茂站在道义的高度上骂了秦主任一通,倒是把秦主任给骂晕了。
  看着黄茂的背影出了门,秦主任已是满脸通红。周围人倒是见怪不怪。
  无论是80年代也好,70年代也罢,骂领导始终是国企内的时尚运动,越是基层的岗位越是如此。
  对黄茂这样的年轻老师,秦主任可以给他穿小鞋,却挡不住人家一次次的拍桌子。
  深吸了一口气,秦主任自我解嘲地笑道:“我们做行政的,就是庄稼地里的农家肥,用的时候笑呵呵,用完了以后就受嫌弃了。杨锐,你是选了一个好方向,做科研好,科研做的好,更好。”
  秦主任翘了翘大拇指,又说:“你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无论是去理查德的实验室也好,去唐集中的实验室也好,都不会亏了你,但往前看十年,理查德的实验室的机会更好,你说是不是?”
  “是这么没错,但做人要有始有终,我愿意留在唐教授的实验室里。”杨锐被黄茂的话给提醒了,也迅速的往道德制高点攀登,免得被秦主任的劝酒词似的话给坑进去。
  秦主任呆了再呆,勉强再劝两句,颓然而止,回告理查德的时候,他看杨锐就像是看书呆子似的。
  杨锐理所当然的用着书呆子的伪装。
  在大学里,坚持是一项很可贵的品质,也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同情。
  “理查德教授,实在不行的话,换个实习生如何?”秦主任本来是带着摄影师来拍三顾茅庐的,可杨锐的“书呆子气”,却让秦主任打了退堂鼓,站在理查德身后小声建议。
  理查德整了整衣领,用英文说道:“好的学生难得。可以遇到,但不可能找到,请稍等我一下。”
  秦主任琢磨了一会,才醒悟过来:“你是说可遇而不可求吧。”
  理查德没答他,人家都走到杨锐面前了。
  “我的实验室大门,始终为你敞开,我希望你能重新考虑我的邀请,加入我的实验室。”理查德和杨锐握了一下手。
  又道:“即使不加入我的实验室,我也欢迎你过来看看。”
  “哦,好的,您这样说,很大度。”杨锐用英语回以恭维,并在心里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怪了理查德,也许,他就是一名传说中的可爱的外国老头,专注于学术,爱才如命,希望将自己收拢进实验室,以提供尽量好的条件。
  想法稍微换了一些,杨锐再看理查德,似乎也顺眼了许多。
  理查德回以一笑,说:“不用客气,有空就来我的实验室。北京大学提供给我非常好的条件,我愿意分享给有天赋的学生和研究者。对了,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会按照我的要求,订购一批图书,另外两名实习生列出了一个单子,但还有空余,你也可以列一个书单给我。”
  杨锐有点愣神,这个条件,怎么听怎么像是自己提供给黄茂的。
  理查德误会了杨锐的表情,笑呵呵的道:“你不用太在意,随意列出书单就可以了,大概……50本书应该没有问题的。”
  杨锐提供给黄茂的条件是100本书和10套期刊,理查德恰恰提出了50本书,这种反差对比,令杨锐的嘴角不由翘起。
  “如果你来我的实验室,这样的机会是很多的。在加州大学,我们的图书馆每年都会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书籍,数量之多,学生根本是看不完的。”理查德的误会加深,不禁继续诱惑了起来。
  杨锐微微点头。
  “不论是你是出国留学,还是加入我现在的实验室,我都会按照加州大学的标准给予学生补助,大约是每个学期200美元……”理查德滔滔不绝。
  200美元用来购物的话,能买到超过2000元人民币的东西了,对中国学生算是不少,对美国学生来说,就有点太少了。
  所以,此言一出,杨锐的观感再变。
  “教授。”杨锐打断他的话,道:“我坚持留在唐集中教授的实验室里。”
  理查德的话卡在喉咙里,各种的不爽快。
  几秒钟后,理查德环视一圈:“先生们,不介意的话,我要回去工作了。”
  理查德说走就走,学校和院系的陪同人员乱作一团,摄像师跟着理查德走了,秦主任留在了实验室里。
  “哎……这个,这真是!”秦主任不敢乱骂人了,又给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嘱咐两句,也匆匆跟了出去,一边骂杨锐不识抬举,一边拼命的宽解理查德。
  “我们学校里优秀的学生还有很多,你看,朱家豪同学,胥岸青同学,比杨锐的水平都不差,你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给你做实习生。”秦主任还记得理查德的另外两名实习生的名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