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1306

  许静上台了,说:“我叫许静,我是西堡中学1983级的毕业生,我所在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
  刘珊上台了,说:“我是刘珊,我也是西堡中学的毕业生,我目前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
  黄仁上台了,说:“我是黄仁,是西堡中学1983级毕业生,考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李学工上台了,说:“我是李学工,西堡中学1983级毕业生,考入北京铁道学院!”
  最后,杨锐接过话筒,重新走上讲台,微微一笑,说道:“重新认识一下,我是杨锐,西堡中学1983级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顺便说一句,我还是1983年的全国高考状元!”
  无数的叫好声伴随着笑声,山呼海啸般的扑过来,在几分钟里,就将报告会推向高潮。
  ……
第379章
这才是报告会
  北大!
  北师大!
  北京理工!
  对外经贸大!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令人听在耳中就浑身战栗!
  对于渴望读书,向往着大学的人们来说,这些名字不仅仅是名字,它们还代表着希望、渴望、欲望、未来、发展、人生、事业、快乐……
  锐学组成员一名名的站起来,一名名的坐下,起起落落间,却是看着众人心潮起伏。
  小任握紧自己的拳头,指甲嵌入棉袄的袖子里,浑身热乎乎的,胳膊上却起满了鸡皮疙瘩,那是来自内心的战栗。
  感同身受的快乐与感动!
  望着这些与自己相似的普通人穿过重重险阻,付出巨大的努力,终于创造奇迹,小任只觉得自己的眼眶都湿润了。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少女,小任比旁边的城市男孩更理解读大学的幸福,同时,她也更理解乡镇学生考取大学的困难与纠结。
  在家庭年平均收入只有200元的农村,支持一名学生读书是很重的负担,仅仅是最基础的衣食住行以及书本费,再怎么节省的学生,一年也要用去50块,平均每月不到5元,平均每天2毛钱。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是不能以这么低的标准长期生活的。
  而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
  两个孩子读书的话,一年就要用去100元,稍微宽裕一点,就要一百五六十元,姐姐辍学给弟弟留下机会,是这个时代的普遍情况,几乎每个村子都在发生这样的事。
  读书费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眼看着不读书的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赚钱养家了,十八九岁仍在读书的青年,本身就会有极大的精神压力。
  这就好21世纪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眼看着同龄人已经娶妻生子了,开始买房买车为下一代打算了,年过三十的自己仍然在读书学习,自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也就罢了,若是家庭条件不好,身边的亲戚尖酸刻薄的话,坚持读博,甚至坚持读取博士后,继而进入实验室竞争低薪的实验室工作,确实是需要勇气的。
  曾经的杨锐,就没有通过这样的勇气测试。最终,没有超卓的天赋的杨锐,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投身于世俗的赚钱养家的生活当中。
  小任是个运气很好的女孩子,她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招工,从农从户口一跃成为城市户口,而且得到了稳定的工作,按道理说,这样的工作,是足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了。
  然而,看着这些或骄傲或自豪或平静的大学生们,小任无法平静下来。
  “我要读大学……我要读大学……我要读大学!”小任喃喃自语,不知什么时候,她就将之给念了出来。
  狂热的气氛一点就燃。
  “我要读大学!”
  “我要读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家太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了。
  就好像球场上的观众热血沸腾的时候,想要声嘶力竭的吼一嗓子似的。
  礼堂内的听众们,也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变的面红耳赤。
  他们选择了两个响亮的字,并将之喊了出来。
  有点像是纯粹的发泄,有点像是默默的祈祷,有点像是狂放的要求……
  1984,我们无处可去。
  1984,我们看不到方向。
  1984,我们充满梦想。
  1984,我想读大学。
  夏明宇站到了椅子上,突然念起了诗。
  小任的眸子瞬间亮了起来。
  喊累了的人们,渐渐的平静下来,舒缓精神,静静的听这个陌生人的即兴创作:
  1984,我们青春无悔。
  1984,我想读大学。
  1984,我在大学。
  一九八四,我愿再来一次。
  一九八四,我看到梦想。
  一九八四,我看到青春。
  一九八四,我看到未来。
  我看到……
  念到这里,夏明宇举起了手臂。
  小任福灵心至,突然也站到了椅子上,高声续道:
  我看到我的梦想在大学奔跑。
  我看到我的青春在大学飞翔。
  我看到我的未来在大学闪耀。
  ……
  夏明宇的眼神也亮了起来。
  他打量着眼前的女孩儿,小辫,棉袄和红扑扑的脸蛋,没有美女的容颜,却让他看到了美丽的光环。
  夏明宇跳下椅子,然后大大方方的伸出手,将小任接了下来。
  小任的脸色更加红润,但还是大大方方的将手放在夏明宇的手掌上。
  她的心跳在加速,她的思维在加速的,她的身体在顺从。
  旁边人都用善意的眼神看着他们,即使是前台的市委工作人员,也被礼堂内的气息所动,变的善解人意起来。
  80年代的报告会,几乎就是一场中式的音乐会,在这种场合,人们的容忍度大大的增强了,平时不理解或者不能理解的东西,也变的能够理解和容纳了。
  刘珊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目光悄悄的从中间转到了前方。
  前方的台子上,杨锐正笑盈盈的看着下方。
  不同于众人的不满足,杨锐其实是有种满足感的。
  做补习老师虽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但在这个岗位上,杨锐确实做的很出彩,在他当年的计划中,若果创业顺利的话,最多五年,他就会开办自己的高级补习班,像是日本的补习学校那样,以冲击顶级学府为目标的训练学生。
  他没有体会到创业成功后的甘甜,但是现在,他同样有机会训练学生冲击顶级学府。
  这未尝不是一次对自己过去生活的纪念。
  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后,当在场诸人回想今日的一幕的时候,大约是会有些触动和怀念吧。
  杨锐用手捏了捏话筒,在整天的欢呼声中,再次举起话筒,让声音响彻全场:“我还应该讲一点别的经历,比如说高考的经历,赵校长说,这是大家最想听的……”
  小任莞尔一笑,和其他学生一样,渐渐安静下来,认真的听杨锐继续做报告。
  而她的肩膀,则微微触着夏明宇,两人谁都没有让开的意思。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