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1306

  而今的楼宇狭窄逼仄,办公楼普遍是一层楼当两层楼用,两层楼当三层楼用,人均办公面积小,办公室里的人就多,生物系算是中等规模的院系了,一间办公室里要坐十几个人,门口面的脸盆毛巾都摆了一溜——卫生间一层楼一个,平时想洗洗手,洗把脸什么的,都要在办公室里进行。
  如此一来,当苗碎手举着“耿健!欠债还钱!”的牌子站在楼梯口的时候,半个办公楼里的人都能发现。
  耿健经过走廊,只觉得身后的视线火热,这种火热,直到进入刘院长的办公室以后,才转到了面前。
  “刘院长。”导员轻声打了个招呼。
  耿健也跟着叫了一声:“刘院长。”
  “什么事?”刘院长头都没抬,声音听不出喜怒。
  “这个是耿健。”导员着实不愿意做这个介绍人。
  刘院长这下子抬起了头来,认真的打量起了耿健,一会儿,道:“也不急这一阵,你们先等一下,我先处理别的事。”
  “好好好。”导员连连点头,谁都不愿意做报告坏消息的人,能有个好消息先冲淡一下再好不过了,他笑着道:“听说有篇好论文?”
  刘院长嘴角果然挂起了笑,轻咳一声,语气也变的平易近人起来:“岂止是好论文,是《Cell》。”
  “美国的期刊《细胞》?”导员一下子振奋起来,他本人是本科毕业生,进入北大以后,虽然也有做些力所能及的研究,但CNS三部期刊,还是像圣书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刘院长微微点头,道:“看抬头是没错了。”
  “只看了抬头?”
  “人家的信,我们怎么好拆开看,等一下人来了,咱们一起看。”刘院长确实很高兴。
  这可是1984年,距离改革开放才几年的光景,北大原生的学者几乎没有做出几篇像样的论文,厉害的都是从海外归来的。
  当然,即使加上海外归来的学者,能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论文的依旧是少之又少。
  现在一篇《自然》或者《科学》论文,都属于院士级的配置,一些老牌院士习惯在中文期刊发表论文,没有《自然》或者《科学》论文都属正常。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的目标永远是积累越来越多的好论文。同为亚洲的大学,比如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一年出产的CNS级论文接近三位数,目前的最强者东京大学更不用说,无论绝对数量还是质量都独占鳌头。
  现在的北大,对好文章几乎是如饥似渴。
  一篇《细胞》之于北大,就像是一盒美味的蛋糕,一篇《细胞》之于北大生物系,简直像是一车美味的蛋糕,加送两百瓶饮料。
  刘院长笑的像是圣诞老人似的,道:“《Cell》寄过来的信封,抬头写的很清楚,是给作者回寄的确认函,咱们等着看就好了。哎,所以说,大期刊就是不一样,一个信封都做的不一样。”
  导员连声应和。
  耿健缩在沙发的角落,既好奇,又高兴,还有一点点失落。
  他闯了祸,没有被直接发落,这是高兴的事,但是,自己闯了祸,别人却有天上掉下来的礼包,然后,拿礼包的人还比闯了祸的自己重要,失落也不奇怪。
  “一会儿就来了,咱们系今年的第一篇顶级论文啊。”刘院长笑呵呵的拍着办公桌,一封薄书高的国际邮件正正的放在他办公室的中心。
  须臾。
  办公室门被敲响,并伴随着一声“报告”声。
  刘院长哈的站了起来,笑道:“来了,正说你呢,呶,《Cell》寄过来的信,就等你开启谜底了。”
  同样的论文,长短不同,位置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自然意义不同。
  一直低着头的耿健也顺势看向门口。
  门口站着的,赫然是身着定制亚麻衬衫,手工腰带和手工意大利皮鞋的杨锐同学。
  ……
第445章
《细胞》
  “杨锐同学,进来坐。”刘院长绕出宽大的办公桌,态度和蔼的像是一只哈士奇。
  耿健也哆哆嗦嗦的念了一遍“杨锐”,对眼前的一幕,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了。
  论文什么的他明白,杨锐的论文很厉害他也明白,但看刘院长的样子,这个论文竟然厉害到这个境地?耿健就不明白了。
  “咳!”导员重重的咳嗽,再向耿健咳嗽。
  耿健茫然抬头,却见导员拼命的挤眼睛。
  耿健还不明白,导员简直气急,用手指着沙发,对口型不出声:“让开!”
  耿健恍然大悟,连忙起身,道:“你们坐。”
  刘院长沉稳的向他点点头,然后再次用夸张的笑容,面对杨锐道:“先坐一下,喝杯茶,缓一缓,外面的天气也热了吧,对了,要不要洗把脸?”
  导员听到一半,立即开始泡茶。
  耿健小心的缩在墙角,坐一个没有屁股大的小板凳,满脑子疑惑的望着杨锐和刘院长。
  杨锐只在进门的时候点点头,此刻,却是不再看他,转而笑道:“咱们先看包裹吧,还不知道是什么评价呢。”
  “既然是给作者回寄的,那说明《细胞》是想要你这篇文章的,不管是要求大改小改,还是说明问题,咱们都好好的做了就行了。”刘院长说的异常虔诚。
  “希望要求不太多。”杨锐的表情也很郑重,这可是生物类最顶级的期刊,影响因子常年超过30,比他之前发表5.0的期刊,难度高的可不是6倍。
  刘院长呵呵的笑着,拍拍杨锐的肩膀,道:“你能自己做到这一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万一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不管是人财物,学校能帮的都会帮,大改也没有关系。”
  大改是审稿人对结构都提出了质疑,但说明核心仍然有价值,小改就是修修补补,相对简单。说明问题则是相对复杂的情况,有可能几句话说清楚,有可能怎么说都说不清楚。
  总的来说,大改是最麻烦的,因为结构都改了,改了以后,也不一定让审稿人满意。如果是相对普通的SCI级的期刊,作者面对大改都有可能放弃,因为时间浪费太多,刊登遥遥无期,不如尝试投寄给其他期刊。
  不过,能登上《细胞》、《自然》或者《科学》的论文实在是太难得了,哪怕审稿人的要求苛刻,作者也是会尽其所能的完成其要求。
  在CNS上刊登的生物医学类论文,有的是跟踪研究了二三十年,乃至三四十年的成果。可以想象,一名研究员自入门以后,就认真的做着记录,一直记录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终于得出了结论,写出了论文,这种时候,不管CNS的期刊提出什么奇葩的要求,研究员都会尽力满足的,因为顶级期刊就这么几家,改投他家,说不定是直接拒绝,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
  也是因为这样,顶级期刊的审稿人在提出要求的时候,也会审慎一些。在双向匿名的同行评议的制度下,审稿审出三五只科学院院士,乃至诺贝尔奖前得主,都是很正常的事。
  这些人,可都不是忍气吞声的主儿。你拒绝了也就拒绝了,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但要是几次三番的搞修改,很容易被浪费了时间的某人给曝光出来。
  “多谢刘院长。”杨锐腼腆的笑了笑,将信拿了过来,在手上颠了颠,也是心情激动。
  他以前虽然发表过论文,却从来没有收过顶级期刊的信件,事实上,他的导师也没有收过,整个学校是否有人收过,他都说不上来。
  哪怕30年以后,CNS在中国科学界仿佛烂大街了似的,那也是烂在顶级名校,没有地方学校多少事。
  一名在CNS上发表过论文的作者,在30年后的地方院校,依旧是价值千万的香饽饽。
  而在刘院长眼里,杨锐也肥美的如同红烧肉一般。
  他将手轻轻的放在杨锐肩膀上,笑道:“不管对方给出什么结论,提出什么要求,你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咱们学校的佼佼者了,咱们系的活动资金不多,但大几十万还是能轻松拿出来的,再要是不够,再向学校申请,你不要有负担,拆开来看。”
  随口许诺出几十万元的研究经费,相对于一篇顶级期刊的论文,着实算不了什么。
  哪怕是80年代,完成一项一流的课题,也是动辄百万美元的标准,杨锐为了钾通道的研究,自掏腰包都有20万美元了。
  脑海中迅速的回放一遍钾通道的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杨锐两手稳稳的撕开了邮袋。
  刘院长的双拳紧握,似乎比杨锐都要紧张。
  导员和耿健也受其感染,伸长了脖子的等着结果。
  杨锐有条不紊的抽出邮袋里的内容物,然后一页页的查看。
  “怎么样?”刘院长等不住了。
  杨锐显示笑了一下,等了半分钟才道:“小改。”
  “好!”刘院长声音大的走廊里都能听到,接着是如释重负的叹息声,道:“这我就放心了。”
  小改几乎意味着论文必然能够发表了。
  “做的好,杨锐。”导员也顺便刷了一下脸。
  耿健嘴唇动了两下,想说点什么,终究未能说出来。
  “要改的部分有困难吗?”刘院长又开始关注具体的细节。
  杨锐笑着摇摇头,道:“无伤大雅,他们要求改,我们改就是了。”
  “那就好,那就好……还是认真一点好,这样子,咱们系的公共研究基金还有一些,我带你去院长那里,能批多少算多少,估计怎么都能有几万块,你再完善一下论文……”杨锐的经费名义上来自华锐实验室,虽然他的工作单位是北大唐集中实验室,但对于一篇《细胞》的论文来说,多给一点经费,才能显得出谋略优势。
  如果这样的论文都不给予支持,那经费分配岂不是拍大腿想出来的。
  而对杨锐来说,多一点经费当然是好的,这种基础研究也没有直接的收入,自然是一口答应。
  刘院长也很高兴,立即从抽屉里取了钥匙等物,道:“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去见主任,蔡委员对你的印象很好,批一些经费肯定没问题。”
  生物系主任蔡教授是科学院学部委员,所以,叫蔡教授也可以,叫蔡主任也可以,叫蔡院长也可以,叫蔡委员也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