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1306

  王晓芸想了好半天,才道:“按摩师应该不用,还用不上。”
  李章镇笑了:“这么说,是可以欢迎你们完全加入华锐实验室吗?”
  王晓芸一下子有点慌乱,目光看向老公涂宪。
  “再给我们一天做决定吧。”涂宪不好意思的道。
  “没问题。”李章镇又问:“黄茂先生呢?也需要一天时间吗?”
  “嗯,我也再想想。”黄茂比涂宪夫妇其实更犹豫,因为他所在的北大条件更好,他本人的前途也更光明。
  原本,继续兼职的工作,是黄茂和涂宪夫妇等人觉得最自然最好的方式,毕竟,升级版总是比原版好,而二代往往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做实验是可以忍受不确定性的,人生的不确定性……这个命题就太大了。
  倒是魏振学,乐呵呵的看着商品目录,拿着铅笔就划了起来。
  他本来就不想在煤研所做了,现在等于是变相涨薪,脑袋里想的只是怎么花这笔钱。
  ……
  出了门,王晓芸和涂宪并排走着,越走越慢。
  许久,涂宪问:“怎么办?加入吗?”
  “你怎么想?”
  “我也说不上,就是现在辞职,挺可惜的。你快评副教授了,最近的几篇论文也发的好,特别是《Cell》上的论文,有你的名字,你破格提拔副教授都行了。”
  “你不是也有署名?你们所什么态度。”顶级期刊都是允许多人数名的,一口气二十人乃至三十人署名的论文都很多,因为许多论文就是需要二十人乃,三十人乃至三百人才能做出来,在这种状况下,一些人本来都失去了署名权的。
  杨锐邮寄给《Cell》的论文只有相对较少的5人署名,杨锐作为第一作者,黄茂作为第二作者,涂宪、王晓芸和魏振学作为并列第三作者,属于比较常见的署名模式。
  虽然涂宪和王晓芸都是第三作者,但就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这也是无可争议的硬条件了,只用来评职称的话,能一路用到评教授。
  王晓芸说起Cell来自然高兴,口中却道:“我们所慢吞吞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兑现奖励,这个月可能会发几十块奖金什么的。”
  涂宪赞道:“有奖金也不错了。”
  王晓芸叹口气:“和杨锐给的安家费比,就算不成什么了。”
  “安家费是安家费,一万多块钱,咱们是能用好几年,但几年以后怎么办。”
  “咱们俩一个月四千块,一年不是要四万八?还有奖金,不管有没有奖金,四万八也不少了。”王晓芸越算账越郁闷,道:“要是能兼职多好。”
  涂宪微笑:“想什么呢,兼职能轮到咱们?教授都要挤破头。”
  王晓芸愣了一下,也笑了起来:“是呀,一口气给上万块,一年给好几万,然后还给10万美元的设备钱,你们院的生物实验室要十万块吗?”
  “10万美元肯定超过了。”涂宪尴尬的笑了两声,钢铁学院的生物系刚刚组建,整个实验室算上基建的费用,自然是要超过10万美元的,但要说里面的仪器价值就难讲了。
  而且,十万美元买一万个瓶瓶罐罐,和十万美元买一台仪器的感觉是不同的。
  对研究员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拥有一间独立实验室,拥有全院独有的仪器,那种不用求人的感觉,那种别人求着你,卡着你的时间做实验的感觉,简直酸爽。
  “都没细看有什么仪器。”涂宪掩饰的打开商品目录。
  “站路边看。”王晓芸拉着他走到一颗大柳树下。
  不飘柳絮的柳树,就像是死掉的白熊一样,都是很漂亮很宜居的生物,飘扬的柳条温柔的起落,遮住了恼人的紫外线,让出大大的空间。
  “好东西啊。”打开没几页,涂宪就险些流口水。
  “价钱也够高的。”王晓芸比较着自己所里的仪器。
  杨锐提供了多份商品目录,无一例外都属于国际化的大厂。对于小型实验室来说,省钱是第一位的,自然是有国产的仪器就买国产的,没有国产的买日本货,没有日本货再四方比价。
  然而,仪器消费并非是一次性的,购买费用只是仪器消费的首期支出,在此之后,仪器还需要维护,需要维修,用的时间久了,零件之类的开销甚至会超过仪器本身,在这一点上,仪器倒是很像是车辆,首期开销低的,用起来并不一定便宜。
  小心实验室考虑的简单,对华锐实验室来说,更多的顾虑则是仪器的品质。
  汽车一类的消费品或许只是感官上的一点差别,作为研究工具的仪器却是难以承受这样的差距。
  同样的仪器,高端品的误差或许在万分之一,低端品说不定是千分之五,而研究员拼死拼活,说不定还不能弥补低端品到高端品的误差。
  当然,总有厉害的研究员,能用低端的仪器做出高端的实验。这就是用智商代替资金,或者用资金代替智商的选择了。
  涂宪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杆笔,在商品目录上轻轻的划了一下。
  王晓芸瞄了他一眼,问:“决定了?”
  “啊?什么?”涂宪略显慌乱。
  “决定去华锐实验室了?”王晓芸拿出“老婆的质问”,立即获得了威势+3,体型增加13%的BUFF。
  涂宪傻笑几声拖延时间,然后问:“你觉得呢?”
  王晓芸道:“小事我做主,大事你做主。”
  “但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的决定,算是小事呀。”涂宪感慨一声。
  “说正经的!”王晓芸绷不住笑了。
  涂宪也嘿嘿的笑,道:“人家这仪器,真好。”
  “哎,我也不想回去做一双手套用一天,第二天洗干净了再用的实验了。”王晓芸叹口气:“感觉回不去了。”
  “谁说不是,你看咱们实验室里,现在是5台离心机一起转,根本就是普通的用具,和电灯泡我看也差不多了。我们院的离心机,呵呵,箱子里锁着我就不说了,拿出来用前用后还要打报告,盖章,一弄就是两个小时……”
  “咱们写的论文好,也是在华锐实验室里写出来的。”
  “也是。”
  “你说,咱们要是独立发一篇《JMC》,是不是想去哪里去哪里?”
  “你还想去那里,生物制品研究所还不够好?中科院下面的所也就是那样。”
  “我们所里面,有《JMC》论文的可稀罕了,地方院校的,要是有这么一篇论文,想调进来,所长得亲自迎接,手续都给你办的妥妥的。”
  “但咱们辞职了,可就没有编制了。”
  “到地方院校还找不到工作?找到了还掉不过来?”王晓芸的意见也渐渐明确了。
  涂宪站住了,问:“那就去?”
  “去。”
  “要不和家里商量一下?”
  “也好……”
第460章
辞职
  黄茂比涂宪夫妇更早下定决定。
  他还是一个小单身,没有家庭的负担,自然可以多做一点想做的事,当然,6000元的安家费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够保证黄茂好几年都饿不死了。
  而几年时间,还不能独立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吗?
  黄茂可不会这样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在美国学习的那段时间,最大感触就是自由。不光有学术上的自由,还有工作上的自由。
  喜欢就呆在一个实验室,不喜欢就去另一个实验室。
  华裔在美国会碰到很多问题,但在学术界,华裔遇到的问题并不会比黑人更多。
  一切都以成果说话。
  赤裸裸的学术界,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有些残酷了,对于学术精英们来说,这才是完美的世界。
  谁能读更好的大学,分数高的那些人,谁能得到更好的工作,成果高的那些人——这是最适合学者的世界。
  黄茂知道现在自己的,还没有成果足够去自由,但《Cell》的第二作者,足够给黄茂充足的动力。
  以《Cell》第二作者的身份,在美国或许还难找到工作,但以《Cell》第二作者的身份,在中国是一定能找到工作的,即使有阻碍,这样的阻碍也一定会被征服。
  现在的中国,太缺少人才了。
  而若是再能发表几篇高端论文,黄茂甚至不需要在国内找工作,他可以前往美国任教一段时间,如果发展顺利,再回到中国,说不定要得到多少优质对待。
  出口转内销向来比优质内销货还要受欢迎。
  当然,最好的情况还是留在华锐实验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