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1306

  “这不是一个生物系的学生,这是杨锐!”始终站在场边的女老师等他们休息了一会,正好走上来接话,顺便狠狠的吹捧杨锐一句。
  热气蒸腾的场边瞬间冷场。大家还是有点不适应老师的吹捧,或者说,吹的太偏,有点受力不均。
  “金老师。”白玲打了声招呼,才让周围的学生活泛起来。
  “金老师哈。”读民族学的篮球选手们降低两个八度的打招呼。
  “你们好,你们好。”金老师笑着,转头向杨锐道:“我这里收了一个包裹,杨锐,你看是不是现在签收了。”
  “哦,怎么送到球场来了?稍等。”杨锐笑说一句,给挂号信似的包裹给签了个名,又道了谢,将包裹提在了手里。
  “本来找你宿舍去的,他们说你们过来打球了。”金老师停了一下,看杨锐的姿势,不得不道:“你不看看人家寄了什么过来?”
  “嗯?现在?”
  金老师向旁边呶呶嘴。
  杨锐此时才注意到,刘院长等人都出现在了篮球场边,这显然不是为了来看他的篮球赛。
  “好吧,其实用不着这么着急吧。”杨锐抹了一把汗,又把手擦了擦,就地开始撕包裹。
  他的力气很大,但包裹整的更是严密,装订了不知两层还是三层,坚强的抵抗杨锐的蛮力。
  杨锐两条胳膊上的肌肉块块凸显出来,线条优美。
  金老师不易察觉的偏移了片刻的视线,又将目光放在了包裹上,小声道:“刘院长让我送过来的,他觉得你应该第一时间知道情况。”
  “哦?哦,这样子。”杨锐笑了一下,确实觉得挺贴心的。谁说学校领导只做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利益驱动的时候,谁都能变成甜心巧克力。
  就是有的巧克力好看些,有的巧克力难看些。
  刘院长看到杨锐开始拆包裹了,招呼了一声,拉着少说十多名本系的老师,直接越过篮球场,聚拢了过来。
  周围的学生们本就好奇万分,为什么今天会有如此多的老师来看比赛,这时候,更是好奇心暴涨到了九只猫的程度。
  球赛反正是结束了,场地对面的学生穿过球场,就在杨锐周围绕了个圈子。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围观,不过,围观哪里需要为什么。
  “用刀子好拆一点,别把里面弄破了。”刘院长被人放了进来,站在了杨锐旁边。
  “好。”杨锐瞄了一眼包裹外面的英文地址,用刀子割开最里面的牛皮纸。
  差不多两个字典厚的书刊露了出来,封面和书脊都是全英文的。
  “取出来,取出来。”刘院长念叨着,眼睛直盯盯的看着桌面。
  杨锐依言将之取了出来。
  放在最上面的刊物花里胡哨的,但上方正中的字体才是最重要的——Cell!
  四个字母,晃的刘院长头晕眼花,接着,他整个人似乎都放出光来,眼神像是孩子一样亮,且读道:“Cell!真的是Cell!”
  听声音,他比杨锐还要兴奋。
  事实上也是如此。杨锐寄送的每一篇论文,即使走了一些捷径,也是一个实验接着一个实验做出来的,他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会得到什么。
  刘院长就不一样了,对他来说,一名大一学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在顶级期刊,这就像是彩票中奖一般令人高兴。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刘院长觉得自己就要肥起来了。
  “什么东西?”大群不明真相的群众悄声议论着。
  “《细胞》是啥意思?国外寄来的书?”有靠的近的,能看到书脊上的文字,却也是没琢磨明白。
  不过,在场最多的毕竟是生物系的学生,“细胞”一词传出来,聪明的学生已经瞬间有了联想。
  只是联想的结论太令人惊奇,才没有人喊出来罢了。
  “我看一本可以吗?”刘院长礼貌之极。
  杨锐点头,拿了最上面的一本《Cell》给刘院长,自己却是从下面抽了一本白皮书出来。
  白皮的是单行本,也就是只刊登杨锐一篇论文的小本子,他以前发表在国外的数篇论文,也都得到了这玩意。
  单行本是给论文作者扩散用的,或者炫耀,或者分享学术成果,或者收藏纪念,用途广泛。
  而它眼下最重要的用途,是确定论文的篇幅。
  长文、短文还是几句话的通讯,对于一篇论文的价值来说,天差地别,对于刊登于顶级期刊的论文来说,再重要不过了。
  包括《细胞》、《自然》、《科学》在内的顶级期刊,每期的论文数量都有限制,就80年代来说,通常在十篇到十五篇以内,总页数的浮动不超过10页。
  但是,投稿的作者,总是尽可能的希望写长一点。论文不是艺术作品,写的越长自然说的越清楚,越能表达作者的原意。
  然而,就像是论文刊登的竞争一样,能够刊登的论文,也会有所竞争。
  最好的自然得以长篇大论,一口气刊登八页,十页,二十页乃至三十页——有人刊登的长了,有的人就要缩减篇幅,被节选成两页或者四页刊载的论文每期都有,它们的价值也被缩减到了最低,只能简单的说明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结论,有兴趣的同行往往要重新联系作者,才能弄清楚他究竟做了什么工作。
  最惨的是被缩减为通讯,也就是编辑用几句话说明这个研究,至于详细内容,请移步副刊或者其他期刊阅读。
  如果脸皮够厚,几句话的通讯,也可以说是登上了《细胞》,某些教授甚至将之堂而皇之的列入自己的简历,不过,真正的论文,至少八页的长篇,有图表有数据,能够完美的展示作者的研究情况。
  期刊里的8页,放在单行本里,应当是16页或18页。杨锐没有直接翻到最后看页数,而是一页页的翻过去。
  杨锐如同挑食的孩子似的,几乎是一粒米一粒米的吃着主食。
  他做的项目,他发表的论文,从头看到尾,就像是重历过去半年多的努力与挣扎似的。
  八页翻过,依然是论文。
  十六页翻过,依旧是论文。
  第二十页,出现了满满的一组数据,正好是项目第一阶段结束,证明诱导突变基因成功。
  理查德也是在这个阶段失去了竞争力。
  杨锐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后面还有两个阶段的实验要撰写说明,看来是长文没错了。
  而在他的右侧,刘院长的手都抖了起来。
第466章
聚宝盆
  刘院长像是被挠痒的猫儿似的,眼睛眯着,下巴微微抬起,双手享受式的托高《Cell》,以适应自己目光的新高度。
  而他的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Cell》的内页,仿佛那里有一条鲜活的美鱼。
  刘院长保证,这是他看过的最美的一本外国期刊。
  因为《Cell》竟然将杨锐的论文安排在了目录后的第一页。
  整份期刊的第一个位置,是属于杨锐的。
  尽管还有封面论文和封底论文与之相竞争,但这几乎就是最好的位置了。
  而“rui-yang”前面的北京大学的英文大写,更是看的刘院长眉飞色舞。
  “真好,写的真好。”刘院长轻轻的撮着页脚,有点撮不开,他下意识的用舌头舔了舔大拇指,再用大拇指去撮页脚之前,刘院长突然反应了过来,连忙把大拇指在衣服上蹭干净了,再重新翻书。
  小心的翻开第二页,刘院长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笑的更加灿烂。
  他其实也没有仔细看论文内容,心情如此激荡,再读生涩的英文是给自己找罪受,他和杨锐一样,也是在数页数。
  和其他的杂志类似,《Cell》翻开以后,左边是印刷和出版信息,右边是目录,本期总共12篇论文,一页就写的清楚。
  从目录再翻过去,左半扇是杨锐的论文名,官名是“题名”。其下依此排列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名以及其所属研究机构。通讯作者就是老板,也就是项目的发起者、出资者以至于实验方向的确定者,在这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都是杨锐,这也是最强的组合,是大部分研究员追逐一生的目标。
  论文名和作者名下面,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字,它们都是为了方便读者的部分。因为近代以后的研究领域分类很细,细到不同领域的大牛都可能互相看不懂的程度,不说明白论文的主要内容,每天都在扫论文的学者即使不活活累死,也要活活气死的。
  从题名到关键字,再到引言部分,都不算是论文的正文部分,而这些内容就要占去大半页的篇幅。
  与论文结束以后的参考文献或附录一样,前半页的篇幅都是不能算入正文篇幅的。
  刘院长不敢期望杨锐能写出鸿篇巨著,他翻到第二页,看到正文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开心的要死了。
  这已经是三页半了,后面再添一点,勉强都能算作是长文了。
  “在Cell发表长文的北大本科生。”刘院长扫了杨锐一眼,兴奋之余,也略略有些感慨。
  这才是真的前程光明。
  不过,刘院长还顾不得去感慨,他继续装模作样的看论文,借翻页来数页数。
  三页半后是五页半,五页半后是七页半,七页半后是九页半,九页半后面还有九页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