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1306

  杨锐瞪着他们看了一会,也不禁莞尔。
  只有富教授,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沮丧。
  笑的差不多了,杨锐再次绷起脸来让四周安静,这一次,大家都乖乖的捂住了嘴。
  杨锐依旧是不缓不慢的操作着瓶瓶罐罐,但包括富教授等人在内,一个个的眼神都变了。
  即使是在院士或准院士的实验室里,这些副教授也至少负责着一个研究组,专门解决一些大项目里的小项目,当然,若是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会尽可能的做自己的项目。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的眼光都是不差的,也都知道杨锐能做出这样的管理,不仅与他的管理能力有关,更决定于他对实验本身的了解程度。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做了十遍百遍的工作,他很轻松的就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来完成,而生手第一次做,往往会手忙脚乱,看起来做的多,实际上完成的少。
  不过,等离子表面共振却不是什么大路货的技术,某些人以前甚至没有听说过,杨锐能做到现在的程度,不禁令人吃惊。
  许正平安静的看着杨锐做储备液,颇有些想要学习的意思。
  看着看着,许正平突然觉得不对了:“你做的这个缓冲液,有点特别呐。”
  周围一片安静的情况下,杨锐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皱眉道:“HBS-EP缓冲液,怎么个特别法?”
  “HBSEP?”许正平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重复了,微微摇头,问旁边人:“你们知道吗?”
  “可能是比较偏门的配方吧。”魏教授想了一会说。
  没有互联网和数据库搜索的年代,很多东西都要靠大脑记忆,那自然是很不可靠的。做实验之前泡在图书馆几个月时间,是如今的研究者们的常态,一种缓冲液的配方没见过,或者忘记了,也是再平常不过了。
  许正平却是摇摇头,道:“我以前写过一本介绍缓冲液的书,现在也很关注各种缓冲液的配方,我确定没见过这种。”
  受困于信息不足的人并非一个两个,后世有维基百科,有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和数据库,80年代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你想知道世界上的狗有多少种,你不能打开谷歌去问,只能去图书馆找一本类似于《世界名犬知多少》的书去看,同样的道理,你想知道有哪些缓冲液好用,你不能打开谷歌学术去查,你只能去图书馆找一本类似于《缓冲液新进展》的书去查。
  当然,维基百科或者谷歌学术并不总是打的开,但那又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魏教授和许正平相当熟悉,又看了看杨锐正在配的试剂,问:“也许是从哪本外国期刊上看来的。”
  “谁会把最新的缓冲液配方发表在期刊上,你知道国外公司把一组缓冲液卖多少钱?”
  “说的也是,你买过?”
  “没的用,你不想买也得买,1000毫升的缓冲液要一千多块钱,外国佬的心都是黑的。”许正平既然写过有关缓冲液的专著,对此更是深恶痛绝。
  魏教授问:“1000多块人民币还是1000多美元?”
  “当然是人民币了,我看你的心才是黑的。”许正平差一点就咬牙切齿了。
  杨锐听到了两人对话,手里的动作已是慢了下来。
  他偷偷的在脑海中找了些资料,一会儿,无奈的发现,自己以前配过多次的HBS缓冲液,果然是一家瑞典公司的专利技术,而且尚未发明。
  然而,HBS缓冲液是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常用的缓冲液,为此替换掉它的话,实验效果要差好大的一截。
  再者说,这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一大利器。
  杨锐想了想,就做出了决定,放下手里的东西,起身道:“不好意思,实验室清场了。”
  “啊?为什么?”好几位听了许正平的话,正悄悄观察杨锐的工作的副教授不约而同的叫了起来。
  “我的实验室我做主。”杨锐说着收起实验记录本,又来到电话机前,外拨号码。
  “这里是詹姆斯律师办公室。”电话听筒的声音很大,不用贴在耳边就能听到。
  “我是杨锐,詹姆斯先生的客户,我有一项专利要申请。”杨锐毫不掩饰的说了出来。
  在场诸人齐刷刷的看向杨锐。
  在等待英文名的香港律师接电话之前,杨锐用手按住话筒笑笑,道:“不好意思,我忘了缓冲液是可以卖钱的,先申请个专利再说,对了,进我的实验室也要签合同。”
  众人对望相视,竟无言以对。
  ……
第478章
栽得梧桐树
  杨锐签了几份传真,安排詹姆斯帮他注册缓冲液的专利。按照他和律师的合同,后者会陆续帮他在世界主要国家注册一系列的专利。
  同时,杨锐又稍微整理了一番最近用过的几个试剂,找出没有记录的,也请律师注册并申请专利。
  不是没有记录的试剂就一定能获得专利。
  生物技术和医药行业流行专利潜水艇战术,也就是发明了新技术或新药的时候,只进行专利申请,却并不促使专利通过,等到对手或其他公司开发同样的专利,花费了巨额资金以后,自家却利用注册时间更早的优势,抢先通过专利。
  这样做,多少有点损人不利己的味道,但在激烈的生物和医药世界竞争中,专利潜水艇已然是常规战术,就像是地雷似的,大型公司要花费资金避免踩中,还要埋下去等人来踩,小型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就惨了,往往花费数百万美元的经费,两三年的时间,结果陷入漫漫无期的专利诉讼当中,还不一定能赢。
  这也是杨锐始终没有进入医药领域的原因之一,辅酶Q10归根结底是一种生产工艺,没有太多的地雷可踩,换成一种新药的话,杨锐这样的小身板,很可能落在雷区里,一辈子都别想出来。
  申请和注册专利也将花掉杨锐上万美元的费用,只算这笔费用,普通中国人也根本玩不起老外的专利游戏,就目前来看,杨锐要收回缓冲液的支出似乎也是遥遥无期。
  毕竟,他名下本身并没有销售和生产渠道。
  不过,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是这样做的,慢慢的积累专利,积累的多了,就寻找风险投资来投钱,等风险投资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寻求上市,如果上市不成,那就破产保护,继而破产,整个程序,与互联网公司别无二致。
  某些时候,大型医药企业也会收购单独的专利,或者干脆整个生物技术公司,对于生存状况良好的公司来说,这是收回成本乃至于大赚一笔的好机会,对于濒临倒闭的公司来说,这就是无可奈何要被宰的时候了。
  但不管怎么说,积累专利和积累论文一样,都是生物体系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
  杨锐将实验室清场,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第二天,唐集中就匆匆赶来,问起了杨锐专利的事,说:“在学校里做出来的东西,你申请专利还是要谨慎一点,如果被人给告了,说不定会有麻烦。”
  “要交给学校吗?”杨锐有所预料的问。他读研究生的时候,做出来的所有东西都归导师或者学校所有,当然,他最终并没有做出来什么东西,感觉省下了好大一笔钱。
  唐集中却是愣了一下,连忙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你最好不要用学校给的经费申请给自己的专利,也不是不能申请……哎,这是一笔糊涂账,但你请律师肯定不行,让学校给你付律师费,没有这个先例。”
  杨锐讶然:“意思是说,我在实验室里做的东西,可以给自己申请专利?只要不花在律师费上就行了?”
  “这个不好说的,所以说是一笔糊涂账,但你看中关村搞计算机的,不都是这样?”唐集中看着杨锐,炸了眨眼,又道:“你还年轻,要是我的建议,别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为妙,国家政策说不上来的,万一有了什么变化,别让自己吃亏了。”
  “哦……我请的律师是自己付钱的,那专利申请在自己名下,有没有什么问题?”
  自己花律师费的科研人员,唐集中大概是第一次见,迟疑了一下,道:“律师费会不会很贵?”
  “反正不便宜。”杨锐虽然是土豪了,也没到乱花上万美元的程度,要是没用的话,这些钱用来做实验多好。
  唐集中听他说不便宜,就知道肯定是真的不便宜,于是想想道:“申请在自己名下肯定是没关系的,要不然申请给谁……不过,你要是想和学校报销的话,蔡教授估计都不能批,你的开成别的票。”
  “我没准备报销。”杨锐苦笑。
  “不能报销,你也别想着和学校收专利费。”唐集中还是比较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的,小声道:“学校的吝啬鬼,肯定不愿意钱花在看不到的东西上,他们宁可给你拨款,也不给你这个钱,他们也没法报账。”
  “我也没准备和学校收专利费。”一个学校能交多少专利费啊,杨锐还真是看不上。
  唐集中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这么想,听见了就点点头,道:“你心里清楚就行了,你刚刚发表了Cell,好多人都盯着呢,对了,你实验室的副教授,有人选了没有?”
  “没有。昨天倒是来了几个人,结果光有热闹,没人报名。”
  “要我说,你最好自己找他们聊一聊。我的实验室里都没副教授,你要人家到你的实验室来工作,态度要平和一点,你说是不是。”
  杨锐有些不好意思了。不用说,肯定是他昨天喊出来的“我的实验室我做主”传出去了,对现在人来说,这已经称得上是嚣张了。
  不过,既然已经跨出来了一步,杨锐也就不准备缩回去了,他并不是很需要一名副教授来给自己做副手,这更多的是蔡教授不放心他独立领导一个实验室。
  相比一名副教授的帮忙,杨锐更在乎自己在实验室里的权威。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可以对领导唯唯诺诺,可以在家里嘻嘻哈哈,可以在学生面前喃喃自语,但他绝对要树立实验室的权威。
  科研是可以讨论的,但实验必须是权威的。两名研究员有分歧,各自在实验室里完成自己的实验,总会弄明白对错。但在任何一个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左右摇摆都是大忌。
  当实验不能按照既定步骤进行的时候,成功或者失败都没有意义,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这就没有科学意义了,生物技术又不是中医。
  杨锐不准备去“请”副教授,而是等着副教授送上门来,遂道:“我也不急着要自己的实验室,再在您这里赖一阵子行不?”
  唐集中眼睛一亮,立即道:“你想呆多久呆多久,我的经费也可以分给你。”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先做几个成果出来,再看大家的态度怎么样。”杨锐很有自信,别人做一个JMC级别的论文都要以一两年为单位,他现在这篇论文做出来,说不定连一个月都用不上。
  这样的速度,只要发表的期刊不要太差,终究会吸引到人来的。
  所谓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延续科研生命的唯一方式,继承科研遗产的唯一方式,燃烧科研生命的唯一方式,就是论文。
  没有人在乎霍金长什么样,也没有人在乎爱迪生有多贪婪,更不会有人在乎陈景润有多沉默寡言,论文就是最大的说服力。
  刚开始,堂堂副教授自然会抹不下面子,但在大多数时候,面子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值钱。同在一个学校,成果斐然的,自然永远高昂着头,缺乏成果的,借仪器要低头,申请经费要低头,评职称要低头……
  对上没名气的科研猿,办公室里20岁的小年轻也敢肆意调笑,这样的羞辱,与加入杨锐的独立实验室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