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1306

  “如果您愿意的话,可口可乐还可以邀请您做我们的顾问。”鲍德温指了一下吉布森,道:“我们会按照亚洲区的标准,支付您顾问费。”
  杨锐摆摆手,道:“顾问就不用了,我还太年轻。”
  用顾问费的方式收钱,多少有些太直接,杨锐也不缺那些。
  鲍德温沉吟了一下,看向怀特,道:“那我们再向联合实验室增加5万美元的办公经费,作为您和您的合作伙伴往返住宿的开支,这样可以吗?”
  “联合实验室的合同签几年?”
  鲍德温牙齿一酸,敢情咱们说的不是一笔付清的账?
  杨锐不管他,又道:“三年怎么样?这是最短期限。”
  三年以后,他的PCR论文都出来了,到时候,联合实验室还不知道是谁占便宜。
  一次性20万美元的费用,就够可口可乐可惜了,三年60万美元,这是完全超出了鲍德温的计划。
  然而,想想论文,再想想怀特的判断,鲍德温还是咬牙认了下来。
  “就签三年。”
  杨锐满意了,一个论文能讹出这么多,也够舒服了。
  联合实验室的名目也不错,再怎么说也是斯坦福大学,另外,每年5万美元的办公经费也很好用,可以用来支付酒店和头等舱的开销,和自己钱也差不了太多。
  “希望我们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当然。”鲍德温与杨锐握手。
  “我还要10个名额,每年由可口可乐发出邀请,前往美国考察和参观。”杨锐握着鲍德温的手没松开。
  鲍德温迟疑了一下,道:“每年10个名额,我们只能负担3万美元的开销,这是最后开价。”
  84年的人均3000美元也够去美国来一场经济游了。
  杨锐点头道:“3万美元的开销以外,你们要负责官方手续,包括邀请函等等,我要写进联合实验室的合同里。”
  “好吧。”鲍德温一阵轻松,又一阵不安。每年23万美元的费用,对于欧洲区或者日本区来说,只是小小的一笔钱,对于中国区来说,可是一大笔开支了。
  “能帮我引荐大使吗?我希望我们的签约仪式能有大使先生出面。”杨锐一句话又把鲍德温的轻松给驱走了。
  鲍德温看着杨锐,真想说“你走开!”,但在几番思量以后,还是乖乖的领着他往前去了。
  大使再牛,现在说话也是免费的!
  ……
第521章
分赃
  现任的美国驻华大使的中文名是恒安石,他在中国出生,父母为美国传教士。
  这种出生背景在80年代的美国驻华大使中并不出奇,在恒安石之后的三名驻华大使中,有两人在中国出生,都属于中国通的类型。
  而在80年代,就任驻华大使,也被这些美国外交人员看做是人生巅峰。
  因为现在的美国大使,实在是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在这一点上,现在的驻华大使,就像是日后的美国驻沙特,或者美国驻伊拉克大使一样。
  恒安石更是一名职业外交官——美国驻法国大使这样的职位,向来是传统的分肥位置,竞选得到了美国总统职位的先生,往往用这样的职位来犒赏出钱出力的勇士,而越是复杂和条件差劲的地方,职业外交官的身影就出现的更多。
  杨锐其实更想遇到一位非职业外交官,大家聊聊天,说说话,说不定还能为日后的业务做些联系。
  但这由不得他来选,大约十分钟后,鲍德温找到了一个机会,将杨锐拉进了大使的圈子。
  “大使先生,请容我向您介绍……”鲍德温一副我和您很熟的样子,开始给大使介绍杨锐。
  大使同志同样摆出一副“哎呀,我们原来很熟”的样子,与杨锐握手和聊天。
  闪光灯像是看到了裸女似的,疯狂的闪了起来。
  两名收了杨锐的红包的记者,一口气将自己照相机里的胶卷拍光,然后,他们像是勇敢的战士似的,顺手松开手里的照相机,又从背后拿出一只小的,再拍一组胶卷。
  大使不明所以的做了道具。
  杨锐这才松了一口气,与大使做亲切交流。几十万美元也不是那么好拿的,真真假假的总要准备些东西。
  短暂的交流后,恒安石倒是真的对杨锐发生了兴趣。作为一名学生,杨锐也确实做到了峰顶,恒安石甚至主动向杨锐介绍学校和研究所。
  杨锐有一句没一句的与之对话,职业外交官在美国国内的力量薄弱,说不定还没鲍德温好用。
  当然,美国驻华大使在中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恒安石是妥妥的国际友人,在中国人眼里,地位不能与基辛格相提并论,那也不能差太多。
  所以,当杨锐与恒安石交谈结束,立刻有人跟了上来,与杨锐聊了起来。
  现在的中国,对外界的需求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杨锐也知道此点,有意无意的透漏出自己与可口可乐的关系良好,与美国大使的一见如故……
  吹牛么,搞科研的要是连这个都不会,怎么要经费。
  景语兰则睁大了眼睛,看着杨锐满世界的撒谎,到了空闲的时候,小声道:“你以后说话,我得留意了,谁知道是真是假。”
  杨锐笑笑,道:“也不能说全是假话吧,我确实和可口可乐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啊,美国大使我看也挺喜欢我的。”
  “但不是你说的意思。”
  “人人都想着登陆火星,那就告诉他们要登陆火星好了,中间的过程,大家本来都不想知道的。”杨锐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景语兰不太明白杨锐想表达的意思,但这没什么关系,她喜欢杨锐活跃的思维。
  第二天,杨锐来到了实验室,找到仍然在做实验的梁锦荣,将他拉到一边,道:“可口可乐与我谈过了,我准备退出这个项目。”
  “啊?你……你怎么能退出!”梁锦荣急着跳脚。
  “条件比上一次的还要好。”杨锐伸手安抚下了梁锦荣。
  上一次,吉布森当着梁锦荣的面,向杨锐提出了3万美元的赞助,梁锦荣就想同意,只是被杨锐给拒绝了。
  现在,听到条件更好,知道杨锐没有抛下自己,梁锦荣就一下子放心了。
  给小白鼠喂可口可乐,这种项目本来就是奔着可口可乐去的,梁锦荣也没准备做这个项目做出花来。
  “什么条件?”梁锦荣问。
  杨锐笑笑道:“你自己选,2万美元的经费,或者两个去美国可口可乐参观10天的名额,算机票和酒店,一个人3000的额度。”
  杨锐一共拿到了3年60万美元的经费,3年30个的名额,分给梁锦荣两万美元或者两个名额,虽然连10%都不到,但这本来就是科研金字塔的现状。
  即使这个项目做完了,即使这个项目主要是梁锦荣在出力,但杨锐和梁锦荣在项目方面,仍然不可能平等。
  一方面,杨锐提供了项目的资金,开启了这个项目,另一方面,这个项目的存在和意义,本身就有杨锐的背书。
  如果没有杨锐这个《Cell》论文的发表者的存在,可口可乐才不理会梁锦荣的项目如何。
  就像是鲍德温早前的试探一样,他们只需要给学校提供几万美元的经费,或者只是一个联合实验室的空壳,学校就有可能停止该项目。
  梁锦荣可不像是杨锐这样,有自己的实验室,或者肯自己出钱做研究。
  归根结底,梁锦荣并不具有对跨国公司撸羊毛的能力,所以,他虽然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并不能公平的分到羊毛。
  梁锦荣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虽然很想细问可口可乐开出来的全部条件,可杨锐不说,他也是无可奈何。
  他甚至连打探一下的办法都没有。
  “那这个项目论文不能发表了?”梁锦荣曲线救国。
  杨锐无所谓的道:“你如果想继续做下去,我不表示反对,不过,我不能署名了。”
  他不署名,自然也就没有经费给下来了。
  想想自己要用多久才能拿到基金的补助,梁锦荣一下子没了精神。
  不过,梁锦荣很快又精神了起来,问:“我能不能选1万美元的经费,还有一个名额?”
  不用说,他是准备一个人去美国考察,顺便将经费花销掉了。
  当然,1万美元的经费,能够用于个人支出的部分不会超过一半,实际上,两成或者三成是比较安全的,也算是潜规则,剩下的部分,梁锦荣总得给自己的实验室贡献些。
  杨锐不在意的点头道:“可以是可以,但经费是归美国的怀特实验室的,他们有自己的审计制度,你得小心点。”
  “没问题,我知道怎么做。”梁锦荣的笑容起来了,美国人的审计制度再牛,那也是在美国,他一点都不在乎。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合作。”杨锐拍拍梁锦荣的手。
  短期项目最好的结果就是好聚好散,杨锐给出的条件不坏,完全对得起梁锦荣。
  “一定有机会。”梁锦荣也不觉得自己吃亏了,他使劲握了一下杨锐的手,转过身去,抹了一下脸,去给自己的学生通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