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306

  杨锐笑呵呵的道:“还以为您是来兴师问罪的,我是想您都是院士了,不好去可口可乐的团……”
  “我就是来兴师问罪的,但不是因为去美国的名额,恩,去美国的这个参观团,你安排的不错……”蔡教授摆摆手,没有继续说下去,换了一个轻松点的话题,笑道:“你的实验室美食做的怎么样了?”
  “您是说《用现代生物学手段重现‘随园食单’之经典》的小项目吧?”杨锐嘿嘿的笑。
  “你这是公然以研究的名义,公款大吃大喝,老许的肚子都大了一圈了!”
  “您不知道,许教授是南方人,在北京,三五个月都吃不上一顿家乡菜,自从我们仿随园食单弄出了荔枝肉以后,许教授每天晚上都工作到10点钟,一定要吃了夜宵才走,我们的实验进度都快了两倍不止。”
  听杨锐这么一说,蔡教授亦是板不住脸了,一口气笑喷了出来。
  “您找我有事吧。”杨锐看蔡教授的表情,轻松的问了出来。
  说到正事,蔡教授收拢了笑容,道:“克隆突变基因,分析钾通道的功能,有了重复实验。”
  说到此处,蔡教授的笑容又忍不住露了出来。
  ……
第527章
太难了
  无人重复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始终是蔡教授心里的一根刺。
  杨锐实在是太年轻了,而Cell的诱惑又实在是太大了,在科研这条漫长而孤独的山路上,忍受不了艰苦,又或者忍受不了诱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没有人能保证论文造假不会发生。
  或许不是全面的造假——这种造假也是容易识别的。最具隐患的是大处真实,小处造假。
  凡是开创性的论文,哪怕只是一篇小论文,都可能有几百个关键点,其中一些关键点甚至小到普通人想象不到,比如仪器里装实验物的小盒应该是平底的还是圆底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区别,结果却会大不一样。
  如果项目长时间无法攻破关键点,或者经费等方面有缺失,作假的诱惑力就大大增强了。
  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设计清晰而逻辑分明,这是优点,但其中的关键点,他是否在半年时间里全数攻破了?无人可知。
  蔡教授是名学者,用少年郎喜欢的词汇,就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讲科学讲理性的,并不轻易感情用事。
  能够证明杨锐的,唯有重复实验。
  越优秀的重复试验,越来越多的重复实验,是比论文本身更有力的证明。
  而钾通道的重复实验,也确实让蔡教授等了好久。
  当然,就绝对时间来说并不算久,若是那些非热点的论文,有时候根本就没有重复实验,即使有,延迟几年的都不奇怪。
  杨锐的论文新颖性极强,这样才有人抢着做重复试验,但这东西杀起时间来,亦是钝刀子割肉,慢的不得了。
  现在就能做出来,杨锐亦是惊喜,问:“发表了吗?在哪里?”
  “还是发表在《Cell》上,17页的长文。”蔡教授笑呵呵的,又补充道:“也只能在Cell上,设计与你的基本雷同。”
  蔡教授说着笑了起来。
  早有人在旁边听他们的对话,这时候已经有人不自觉的过来恭喜杨锐:“重复实验都发表在Cell上了,你下篇论文也一定能上Cell。”
  “谢谢。”伸手不打笑脸人,杨锐也不能和他们争辩谈话隐私什么的。
  80年代人基本没有这个概念,你在卧室里吵架,有人用玻璃杯贴着墙偷听了,第二天早上还和你搞统一战线:你老婆昨晚说的不对。
  杨锐依旧面向蔡教授,问:“您说也只能发表在Cell上,设计雷同……”
  “基本的实验设计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发现的基因表现和你不同,所以我说只能发表在Cell上,CNS也有竞争嘛。”
  《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不愿意发表Cell发表过的非原创性论文,非常自然和科学。
  说起来,三大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或者说,大部分的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因为来投稿的太多了,选择余地太大,就会出现完美主义的倾向。
  所以,被CNS拒稿也不一定是论文不好,或许只是期刊社的尊严作祟。
  钾通道是生物界的研究热点,如果有所变化,或者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自然》和《科学》大约也不会坚持己见,但相同设计的论文,就基本只能登上Cell了,毕竟是自己家发表的前述论文。
  杨锐以前没有发表顶级期刊的经历,但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不禁摇头道:“老外也挺爱面子的么。”
  “谁不爱面子。不过,你确实是给我们生物系,给我们北大争了面子。”蔡教授的心情太好了,完全不吝赞扬。
  “有奖励吗?”听说有了重复性论文,虽然早确定有这一天,杨锐也不其然间少了许多压力。
  蔡教授哈哈大笑,却是道:“可口可乐给你的好处还不够?”
  “花了好几万块钱的经费呢。”杨锐亦不掩饰,只是一副劳动所得的模样。
  “学校里确实应该考虑给你奖励。”蔡教授说的不是生物系,而是学校。
  杨锐不禁讶然,没想到蔡教授这么好说话。
  几个小时以后,看到《Cell》最新一期的文章,杨锐才明白为什么。
  做了钾通道重复实验的,竟然是霍普金斯大学。
  如果说哈弗大学是教育领域的大哥大的话,霍普金斯大学就是研究领域的大哥大了。
  作为全美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连续33年,是全美研究经费投入最多的大学,理所当然的,它的产出也煞是惊人,数十名诺贝尔奖得主只是代表了它的尖端水平,超过3000名的教职工,以研究为目标,戮力向前,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毫不客气的说,仅仅是一所霍普金斯大学,在80年代的研究实力,超过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全部的研究实力,比如80年代的马来西亚,它的国家科学院的科学家的水平,还比不上霍普金斯大学的二线教授的水平,而它的研究经费、论文产出、专利申请数、奖项获得等等方面,也大逊于霍普金斯大学。
  如果说在民间,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或者并不在乎霍普金斯大学的存在,但在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强势研究领域,比如医学、卫生和生物学方面,却有无数人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
  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重复了杨锐的论文,而且发表在了《Cell》上,此消息,不啻于一次浓墨重彩的奖项。
  “我们的奖励,也该兑现了。”校级会议上,蔡教授意气风发。
  这个学期,绝对是生物系出大彩的一个学期。
  其他各个院系的领导无话可说,人家霍普金斯大学都承认了杨锐的论文,他们也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蔡教授的进击了。
  趁机炫耀了几句,又说了两句闲话以后,蔡教授咳嗽了一声,道:“我有个提议,请大家商议一下。”
  “生物系的学生,就生物系自己决定好了。”
  “校级实验室,我们生物系自己不好决定。”蔡教授笑呵呵的道:“以前就决定要给杨锐一个单独的独立实验室了,一直这么拖着,现在也应该兑现了才是。”
  “校级实验室?有必要吗?”物理系向来耗费资源,对资源的争夺也相当积极。
  蔡教授严肃的道:“有必要。杨锐的科研组现在挂在唐集中实验室下面,如果有人去了实验楼,就可以看到,老唐的实验室牌子下面,现在就有日本东京大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合作实验室的牌子,咱们学校的校级实验室的牌子,比东大和斯坦福大学的牌子还厉害?我觉得不至于吧。”
  以前,蔡教授是不敢如此争取的,他就是在等杨锐的论文的反馈。
  学界是一向如此的,上到诺贝尔奖,下到评职称,大家都有等证明的习惯。
  即使是证明等来了,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奖赏的。
  也就是杨锐发表了顶级期刊,才得到了额外的关注。
  校长考虑片刻,道:“校级实验室要增加拨款吗?”
  蔡教授道:“是,初步可以是一年18万元。”
  20万太刺激,他给减了两万,这钱是每年都要给的基础款,所谓校级实验室,就是要学校出经费的。如果升格了,变成了省级实验室,省里要给更多的钱,但学校的钱一般也不会少;如果是部级实验室,哪个部委给挂的牌子,哪个部委再掏钱,若是到了国家级实验室,如唐集中现在申请的,中央每年的拨款就要过百万,而且逐年增加,学校的支持更不能少。
  大学和科研就是这样一个吞金巨兽,而且永无停止,可以说,这是一个给多少钱都不够的行业。
  校长不置可否的道:“今年的建设预算也没剩下多少了。”
  蔡教授笑道:“我们准备改建一个旧的仓库,另外,可以动用一点经费积累,总共弄下来,学校里再给个二三十万就行了。”
  这是新开的实验室必须的支出,但是,绝对是额外支出了,物理系的主任听着急了,道:“你们生物系要做实验室,你们就做,要学校出钱,就该等这个财年结束,明年再做!”
  他开了头,立刻有人跟着道:“不如先把实验室的框子搭起来,等明年的评审结束,咱们轻省下来再定级,到时候该校级就校级,该省级就省级。”
  “那不行,不定级,怎么确定实验室的框子?”蔡教授不给捣鬼的机会。
  在中国,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识别码,就好像军队里的军衔一样,级别也许不是100%的准确的,但它的准确度肯定超过了50%。
  校级实验室虽然是级别很低的实验室,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北大的校级实验室,拿出去还很能忽悠一堆人,其基础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也能得到保障,若是做的好了,还能顺着省部级实验室,核心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室等方面挪动。
  如果没有这个“校级”的前缀,这个独立实验室与某个市或者县,或者某个中学的实验室,在本质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它甚至没有评定高级实验室的资格。
  换言之,有没有校级的前缀,意味着实验室有没有成长性。
  校长沉默不语。
  旁人见此,忙道:“奖励是该奖励,但杨锐并不是咱们学校的老师,也没有编制,让他独立主持一个校级实验室,算怎么回事?上面说不定也要驳回的。”
  “你说杨锐不是咱们学校的老师,人家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却不这样看。”蔡教授要不是准备了杀手锏,也不会自信满满。
  说着话,蔡教授打开公文包,道:“霍普金斯大学方面,重复做了钾通道的实验的科研组,专门来了一封信,赞扬北大与杨锐,我复印了几份,给大家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