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306

  死后欠了一屁股账这种事,怎么想都不好听。
  而且,此时的人们虽然朴素,可他们也有朴素的担忧。
  虽然说是长期无息贷款,但政策变了怎么办?
  来自30年后的杨锐可以笑着说“政策不会变,三十年不会变,五十年也不会变”,然而,在南巡讲话以前,敢这么说的人,说了有用的人,一个都没有。
  朴素的中国人必须考虑到,或许有一天,长期无息贷款就变成了自己的紧箍咒,会有人开着学习班逼你还钱,全不在乎长期有多长……
  更进一步,还会有人想,以后,钱会不会变的值钱了?
  虽然任何一个21世纪的学生都可以嘲笑这种观点:中国都通货膨胀成球型了,还有本事通货紧缩?没见过篮球瘪掉了就能当棒球打的。新闻里光听说人民币对外升值了,谁敢说人民币对内能升值?让他把外汇卖了试试!
  但是,21世纪的普遍观念,放在80年代,却是经济学家都不敢宣之于口的,难以确定的未来。
  这年月,苏联还伪装的像是能活很久的样子,欧洲为了“自由世界”能够长存,依旧摆着撅屁股的可爱自拍脸,完全忍受了与美国的贸易差,第三世界虽然觉得做棋子好痛苦,可既然美国工人和欧洲工人还在工厂里流汗,大家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还远远称不得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对着无限的可能。
  对普通人来说,向银行贷一笔款子,即使长期无息,依然是一件需要勇气,冒着风险的事。
  段航很不好意思,杨锐帮了这么大的忙,自己竟然只有贷款一招。可钱是硬道理,他也只能安慰道:“我去找解放厂说一下,估计再加两三千的定金就行了。钱从银行里贷出来,还得起就还,还不起你也别担心,没人逼债。再者说,咱们不是现在缺钱吗?以你的水平,再写几篇文章,迟早都能还上。”
  杨锐失笑:“你就这么肯定,我卖书赚不到钱啊。”
  “呀……不是,当然不是,我是怕你觉得贷款不好。”
  “贷款是有点麻烦的,不知多久能批下来?”杨锐可是知道银行的效率。
  段航不明所以,道:“你只要贷款,签好了文件,他们就拿现金给你,我找一下人,最多两天吧。”
  “拿现金……还真快。”杨锐是真觉得快,来到80年代,他经历过的低效率事情太多,没想到银行贷款反而变成了高效率的事。
  段航认真看了杨锐半天,道:“你可别以为我是在推销贷款,你想借就借,不想借就不借,别勉强,印刷书的事,总有办法。”
  “合法吗?”杨锐突然问了一句。他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强烈的守法观念才这样问的,作为一名志向做生物公司的男人,守法这种事情根本就是浮云,不过,太明显的违法事件是不能做的,不划算。
  段航被杨锐问住了,想了一会,道:“违法肯定是不违法的,信用社的人结余的贷款多了,恨不得强派到职工头上。不过,你还是学生,要是不做假的话,估计不好贷款……”
  踌躇片刻,段航昂首道:“用我的名义贷吧,钱到手了以后,我再转给你,就说我老婆要做生意,借个几千块没问题。”
  “那不行,还是用我的名义。我想多贷些。”
  “多贷?贷多少?”
  “如果真是无息,或者利息少的话,能贷多少贷多少。”杨锐可是一点都不担心还不起贷款。往近里说,再过两年时间,中国的通货膨胀就要捅破天去,25%一年的官方数据,意味着钞票一年贬值25%以上,若是能买到一些紧俏货的话,赚个三五倍的利润都和玩一样。
  往远里说,这种长期无息贷款即使不能用上30年,用上十几年,也就和白给一样了,92年的工人月薪都涨到200元以上了,是现在的五倍,更别说大笔款子运作以后的威力。
  就算抓一个猪脑袋到这里来,把钞票全换成邮票,放到90年代,他也能赚翻掉。
  若是只想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80年代借无息贷款买邮票,90年代卖掉邮票买股票,00年代卖掉股票买房子,混个亿万富翁还是很稳当的。
  段航没想到杨锐这么生猛,小心的道:“虽然不管什么时候还都行,可也不是说就能不还了,你要是给挥霍掉了,也是麻烦事。”
  “挥霍什么,投资,是投资。”
  “投资什么?”
  “太多了……”杨锐的目光越过段航,看到了不远处的砖瓦房,顿时没了力气。
  在这种环境下谈投资,就像是穿着短裤去面试一样,确实有点缺乏说服力。
  段航摸着摩托车把,想想道:“溪县的信用社,一个月最少结余几万的贷款,你要是想要,我估计弄一两万是没问题,再多就难了。”
  “如果借一两万的贷款,是以你的名义,还是我的名义?”
  “还是用我的名义吧,你是学生,不好贷。”段航又重复了一遍。他其实也觉得有压力,刑警队长一个月的工资加补助不超过60块,已经是县里的高工资了,这么计算的话,他十年不吃不喝,才能积累6000块,二十年才能积攒一万二,何况他也不能不吃不喝。
  要不是杨锐送给他的一篇文章,还有毫不在乎的给出的五百块钱,只是亲戚的话,段航是不会帮这种忙的。
  杨锐犹豫了一下,道:“那就以你的名义贷,我写欠条给你。”
  段航客气了两句,还是同意了。不管是一万还是两万,对他都不是小数字,而且,他还是有老婆的人。
  ……
  接下来两天,杨锐颇有些患得患失。
  好在段航没有让他等待多久,作为公安局的实权人物,段航在县城里的办法实在不少,第三天就拿到了12500元的无息贷款,贷款时间长达10年,而且还给的是现金。
  对于这种贷款方式,来自后世的杨锐只有羡慕的份。不过,真正让他吃惊的还是大表嫂,这个不能算是熟悉的女人,给予了杨锐充分的信任,只是见了一面,就默认了丈夫的决定。
  将相当于全家十年的收入借给旁人,还是自己贷款而来的钱,这种决断,着实令杨锐吃惊。
  他原本准备好的一番说辞,也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这笔钱,我只用半年,半年以后,全部买成邮票,留给大表哥。杨锐暗暗做此决定。
  收到了12500元的无息贷款,杨锐也终于有了官二代的感觉。
  这年月,有个当官的老爹,哪怕只是个乡党委书记,那也不能用自己的钱做生意啊。
  杨锐只拿出2500元给解放印刷厂做第二册的定金,等他们全印了出来,又亲自押车,送到省城,准备根据市场反应,再做决定。
  ……
第55章
售罄
  平江是一座平坦的是城市,广阔的平原给了它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城市的建筑向四面八方扩展,以至于市中心都显的颇为稀疏。
  市里的风很大,无论站在哪个路口,都能感觉到有风涌来,像是站在一个空气的浪潮里似的,那些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和不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像是被卷起的沙石一般横冲直撞。
  杨锐走下圆头通勤车,感受到的是混乱的风,见到的是混乱的街道。拉客的三轮车和拉货的板车堵在汽车站门前,拽住经过的人叫价;穿着牛仔裤或绿军裤的混混们斜着眼镜盯着来往的人群,随手抓起一个摊贩的苹果就塞进嘴里;两层到四层的楼房零散的竖在周围,可以看到晾晒的衣服、绿色植物和鸽子笼。
  令人在意的是,人们身着的衣服款式出奇的一致,颜色也多是灰色系的。仔细想想,溪县和西堡镇也是如此,但因为人少,宽敞的商业街道更少,却是无法感觉出来。
  偶尔,会有一名身着红色或黄色裙子的少女经过,无论相貌身材,已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这是一座灰色的城市。
  灰色的空气,灰色的街道,灰色的衣服,灰色的自行车,灰色的车辆,灰色的建筑,灰色的心情和灰色的天空。
  耳边的噪音和目之所见的乱相让杨锐皱起眉头,除了巨大的规模,此时的平江并不比后世的县城繁华,却比后世的县城还要混乱和肮脏。
  “住在这里,还真不如住在乡下。”杨锐蹭了一脚的黑灰,摇摇头,找了辆三轮车前往市一中。
  资源城市向来不是什么宜居之地,不过,财富聚集倒是经常的,路上不时还能看到几辆明显属于个人的轿车,它们大多挂军队的牌子,但里面的人往往看不出丁点的军人样儿。
  特权车是时代的标志,在没有私家车的日子里,若是不想办法找一个厉害的车牌,开车时遇到的问题会麻烦的多。
  三轮车将杨锐直接拉到了一中招待所,这里离一中大门仅一步之遥,只要有一封来自国家单位的介绍信,就能入住。
  史贵小跑着迎接,笑着接过杨锐的包,道:“路上不好走吧?老说修路修路的,从来没修过。房间我都定好了,你先休息一会,晚上我请你吃饭。”
  “吃饭不急,你拿好单据,到汽车站取书。那个书亭也有咱们的书?”杨锐轻松了一些,将取货单交给史贵,就开始观察周围。
  论销售能力,他可能比不上史贵,但眼光至少是不差的。
  书亭外的广告很显眼,色彩却像是一样灰蒙蒙的,因为彩色的颜料稀缺,杨锐在学校里设计宣传画的时候,并未考虑到这一层,他当时还以为省城至少会像是后世的普通城市那样绚丽灿烂,觉得灰色系的广告画未尝不可。
  没曾想,现在的省城,竟是如此一副破败模样。
  史贵不觉得有问题,笑着道:“凡是挂着大画报的都是销售新概念英语的,这两天卖了将近200本,应该说销量还涨了点。”
  “大画报是你们给起的名?”
  “就这个书亭的贾老板起的,挺显眼的不是?好多学生都过来看上面的画,看着看着,就买了一本。”
  “不错,就是……应该再显眼一些,我带了新广告来,里面加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宣传语,咱们再买点鲜艳的水彩、蜡笔,晚上把广告弄成彩色的。”
  史贵顿住步,道:“有必要吗?现在的广告也挺好的。”
  “总得告诉大家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到货了吧。咱们的情况够糟了,再不想办法扩大销售,我可坚持不下去了。”杨锐半开玩笑的说过,又道:“我欠了银行12500块,才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印出来,是你说的,每天能卖五百册的吧。”
  “啊……是,没错。”史贵听到一万两千五百块,不禁打了一个哆嗦,那不是担心,是兴奋的哆嗦。
  按利润分成,要是真能把2万本新概念英语卖掉,他少说能赚1000块,可是一大笔钱了。
  学校附近就有卖水彩笔和蜡笔的,两人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杨锐新带来的画纸描成彩色。
  第二天一早,史贵骑着一辆三轮车,开始往周围送货。
  平江是个大城市,但这是以80年代的观点来看的。此时的北京也只有二环的规模,河东省的省会之大,仅仅是不能用步行做主要交通方式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