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1306

  路上的行人见到了,纷纷避让,禁不止还有人议论:“这是谁家接新娘的车呀,怎么这时间过来的。”
  “怕是南方人吧,我有个亲戚,他们那里是晚上吃酒席的。”
  “瞎扯,中午开席的,连吃带喝的得闹到晚上去,晚上开席的,那得闹到什么时间?”
  车队行到实验室,卸东西下来的时候,也是看的周围的师生一愣一愣的。
  可惜离子通道实验室有自己的院子,大家没来得及呼朋唤友的看热闹,东西就搬了进去。
  只在外间留下了有关“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传说:听说了吗?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人,一人一台电器!
  离子通道实验室内,苏先凯等人也是看的眼睛发直。
  “这是给咱们发的福利?”范振龙从实验室里冲出来,乐的后槽牙都掉肩膀上了。
  杨锐撇撇嘴:“尽想好事,咱们是北大内的独立实验室,又不是独立王国的实验室,冰箱和冰柜都是用来存放样本的,电视机放会客室和休息室里,有闲下来的可以看。洗衣机一共三台,两台放后面的耳房,一台放咱们那个小休息室里。耳房里的洗衣机是用来洗实验室的这些纺织品的,不许洗个人衣物,个人衣服去休息室的洗衣机里洗,不许洗实验室的纺织物,谁弄混了,扣谁的奖金!”
  “咱们还有奖金呀,主任英明!”范振龙顺手就是一个小马屁。
  杨锐气派十足的点点头,道:“本期的福利是随身听,截止昨天报道的人都有。”
  说着,杨锐拿出walkman,一一将之发给各人。
  范振龙一看上面的外文就乐呵了,迫不及待的拆开盒子,口中问:“随身听是啥?”
  “给你们听英语的,偶尔娱乐的时候也可以听歌。咱们实验室的目标是做国际级的实验,以后,大家估计免不了参加各种国际会议,英语是必备的交流工具,不会说都没关系,首先要能听懂。”杨锐照样用学习来取代娱乐,然后一路发walkman到姚悦手里。
  “我也有?”姚悦讶然。
  “截止昨天报道的都有。”杨锐眨眨眼:“算你运气好,赶上了就是赶上了。”
  截止今天报道的,自然是没有边建明的,他眼巴巴的看着杨锐发盒子,眼巴巴的看着许正平的两名学生惊喜莫名的玩弄说明书,眼巴巴的看范振龙找来卡带插上耳机开始摇头晃脑,终于看明白了,不禁道:“敢情就我没有?”
  “不止你没有,凡是截止昨天,没有报道的实验室成员,都没有。”杨锐不留话柄的重复了一遍。
  边建明不服气的道:“我昨天就来了。”
  “你昨天是来实验室旅游了,你没来实验室报道,再者说,你对离子通道实验室有什么贡献?你觉得有资格拿福利?”
  被杨锐一句话将军的边建明无可奈何,只能找参照物,道:“姚悦也是昨天来的。”
  姚悦本来就有点忐忑,被边建明一说,立刻道:“我不该拿这个的,还是不要发给我了。”
  “你怎么不该拿?”杨锐没有直接回答,反过来用批评的语气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首先,你按时报道了,其次,你在捷利康河东实验室的建立过程中出了力,而且参与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理应有所褒奖。第三,你在捷利康河东实验室建立以前,就参与了我主持的项目和实验,而且却是做出了成绩,以第二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多篇SCI级论文,这样的成绩,别说你是学生,没有工资,理所当然的应该获得补偿,就算是老师,以你这样的成绩,我补发全年的福利,谁也放不出一个屁来!”
  说到最后一个“屁”字,杨锐转过头来,问边建明:“你有什么屁要放?”
  边建明被憋的够呛,红着脸,强行道:“你这是区别对待,你这是独裁,我要向组织汇报!”
  “我是组织任命的北京大学离子通道实验室主任,你可以向组织汇报,但我的命令在这间实验室里,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我问你,你现在是向我报道,还是不报道?”杨锐是顺手将边建明拿来立威了。
  刚刚建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虽然理论上归杨锐管理,但暗藏的问题也不少。首当其冲的是,实验室的副主任许正平的资格比杨锐老,而且老的多的多,尽管他现在为了论文和经费,愿意做杨锐的副手,但上下级的关系并没有确立。
  而在许正平之下,两条专职科研狗是许正平的学生,基本属于许正平的私人财产。范振龙和苏先凯的年纪也偏大,他们都有三十多岁,而且有讲师的职称,不管怎么说,都算是老师,对杨锐就有天然的优势,现在的安稳,不代表以后的安稳。
  事实上,因为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经费目前都掌握在杨锐手里,许正平、范振龙和苏先凯想不听都不行,但以目前的科研机制来说,他们迟早要申请自己的经费,做自己的项目——这也是杨锐所期望和要求的,他要的是牛人,又不是蛀虫。
  若是院士级或者长江学者级的大牛做实验室主任,那不管下面人申请多少经费,都跳不出花来,厉害而严苛的大牛,甚至会将下面的课题组自己申请的经费也掌握在手里,只是给申请的课题组稍微宽松一些。
  而杨锐目前的权威,别说是拿走课题组的经费了,参与分配都有可能遇到问题。
  眼看着实验室的规模扩大,杨锐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问题。
  不过,就像每位新官一样,杨锐不能随便的烧火。
  许正平、苏先凯和范振龙都是老师的身份,烧谁都不合适,何况,人家本来也没有应该被烧的理由。
  许正平的两个学生虽然是专职科研狗,没有人权,但天赋狗权还是有的,不能为了立威就给烧了,这两人做的虽然普普通通,以至于杨锐连名字都没记下,但人家也没差到哪里去,以现今的标准来说,就算中等偏上了。
  再者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杨锐身为实验室主任,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副主任的科研狗,没品还怂包。
  边建明却是恰当之极的稻草人,他是杨锐拉来的,等于是杨锐自己的科研狗。捷利康河东实验室本来就是杨锐成立给自己的养狗场,杨锐买来的狗,自然想怎么虐待就怎么虐待。
  另外,边建明初来乍到,与离子通道实验室诸人素不相识,毫无疑问的是孤立无援,烧他也不会让问题扩大化。杨锐摆明车马的不爽边建明,拿边建明试刀,众人也只是表示“严重关切”而已。
  边建明不知道实验室里的环境如何,只看杨锐表情严肃,不禁万分纠结。总算他不是冲动之人,问了一句:“报道怎样,不报道怎样?”
  “报道,你就要服从命令,从今天开始刷烧瓶试管,打扫卫生,直到我满意为止,之前轮值的学生,也可以节省时间,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报道……”杨锐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不报道,你就可以开始买回家的车票了,我会向院系说明情况,结束你的交流。”
  “凭什么!”边建明又气又急。灰溜溜的回家太惨了,万一被人使坏,在档案上写一笔,以后的毕业分配都要受影响,没有哪个单位愿意要这种风光出去,倒霉回来的学生。但天天洗烧瓶试管也不是个事,边建明的老爹是河东大学的教授,他进学校的实验室,也就洗了几天的试管意思意思,就脱离了出来,尽管如此,边建明也还记得洗烧瓶试管有多无聊,有多辛苦……
  杨锐却不管边建明怎么想,他甚至用不着回答边建明,顺手从实验台拿起一个秒表,调整了一下,道:“我给你30秒考虑,你是选择报道还是不报道?”
  秒表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像是背景音似的,刹那间凝固了整间实验室。
  边建明的表情扭曲,杨锐的表情肃然,实验室诸人亦是不由自主的屏息凝视。
  “咔哒。”
  “咔哒。”
  “我报道。”边建明不是莽夫,也不敢真的和杨锐对着干,在痛苦的思考后,边建明做出决定。
  紧接着,边建明又看了姚悦和她手里的随身听一眼,转头道:“我报道,留下,但我会向组织汇报的。”
  杨锐无所谓的点点头,道:“每天早晨8点以前,要洗好白天要用的玻璃器皿,如果当天用的试管烧瓶比较多,你就要在中午补齐,晚上要做实验也是一样。不允许出现实验室缺少干净的玻璃器皿的情况。另外,器皿清洁必须是高标准的,管壁不能挂珠是最基本要求。能用毛刷洗的玻璃管,不能用毛刷的,能不能用洗涤剂的,都要分清楚。”
  “一天洗三次,我哪里有时间上课?”
  “那是你的事。”杨锐指了一下院子的耳房,又道:“你以后就去那边,没事别让我看见,没好事,知道吗?”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边建明咬牙切齿的低下头,须臾,又道:“我会向组织汇报的。”
  杨锐甩甩手,像是赶苍蝇似的。
  ……
第575章
分配
  “基因测序的项目要继续下去,正好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咱们开个短会。”杨锐趁热打铁,将人召集了起来。
  本来想说点什么的姚悦和姚乐只好闭口不言。
  边建明也没有走,就站在远一点的地方,看杨锐说什么。
  “咱们实验室的人员增加了,这一点可喜可贺。”杨锐把架势端起来,倒也似模似样的,道:“人员增加了,经费增加了,实验项目和成果也应该增加起来,所以,接下来,我想把实验室里的项目重新进行划分,组成两个半组。”
  “两个半组?”几个人听到杨锐这样的词语,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他要重新实验室项目这一重大改变。
  事实上,所有人都注意到了杨锐要重新划分实验室项目,只是没有人站出来做出头鸟而已,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如果是在工厂里,缺乏威信的干部的任何命令改变,都有可能激起工人们的强烈反对,但在实验室里,知识分子一般都不会做正面对抗。
  杨锐通过边建明稍微磨了一下刀,借着稍微升级了一点的威信,道:“先说两个组。第一组是相互作用蛋白组,由许正平教授领导,他的两名学生继续给他做助手。第二组,基因测序组,这一组由我负责,苏先凯、范振龙,你们俩你给我辅助,姚悦也加到这个组里来。”
  “是。”姚悦脆生生的回了一句,让沉闷的实验室内稍微恢复了一点生机。
  范振龙迫不及待的问:“剩下的半个组呢?”
  “剩下半个组,我们从文献积累开始做,也就是先做理论储备,暂时不开展项目。同样的,这个组仍然由我来负责,苏先凯和范振龙,你们俩也加入这个组,自己找空闲来搜集资料,做项目准备,谁先做出让我满意的实验计划,谁就负责这个项目。”杨锐画出一只诱人的大饼。
  做科研的,一旦脱离了学生状态,就会迫切的追求独立领导项目。对于科研人来说,独立领导项目也是一个标准,是狗和人的分界线。没有独立领导项目以前,参与的项目再庞大,经费再多,那也是master的项目,是老板的成就,虽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做的再好,也不过是一条经验丰富的工作犬而已。
  独立领导项目意味着项目荣辱皆源于己,项目的规模尚在其次,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
  苏先凯和范振龙千里迢迢的来面试,费尽周折的进入杨锐的实验室,目的就是为了能有所成就。他们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什么项目。”
  “克隆。暂时来说,是基因克隆。”杨锐给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词语。
  范振龙和苏先凯一下子脸现犹豫。
  这个项目可是有点太大了。
  项目从来都不是越大越好的,只有年少无知的孩子才整天幻想着登陆火星,而做科研的人,想想这个过程中的无数课题,头都要炸裂掉。
  光是一句“吃什么”,大概就能让生物学家们忙活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细化再细化,就问一颗白菜在火星的生长期的变化,都能让一间世界顶级的植物实验室疯掉——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休眠期……光是研究其中一个生长期,仿佛都能发表几十篇《Science》的感觉,然而,现实是一篇都没有,因为根本没人研究出结果来!太他娘的难了!
  而对一个项目组来说,设定这样一个巨大的目标,又有什么成就感可言?项目组最在乎的资金来源,往往也是耐心有限的。
  不管项目组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还是个人,正常人类的长线忍耐时间都是以年计算的,而火星计划这样的东西,以十年计算都属于好大喜功——如果没有巨大的规模的话,任何类似的项目,都得在狂热的期待冷却以后慢慢枯萎。
  克隆是生物科学中的一大分支,而且是前沿课题中热门中的热门,这也意味着它会有庞大的拥趸,会有数不清的科研竞争……
  苏先凯和范振龙互相看看各自的小身板,不自信的情绪瞬间弥漫。
  许正平也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测序和克隆,这三个课题都是生物前沿的大课题了,以咱们实验室的现状,我觉得着重追求一个,就已经非常难了,同时进行三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