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1306

  杨锐决定让第一版的PCR的缺点少一点,让大家能看到PCR的方便,多展望前景,少注意细节。
  这对其他公司来说或许是艰难的抉择,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资源,耗费多长时间,冒多大的风险……毕竟,做的方便这种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若是已有灵感还好些,若是没有灵感强做的话,不免要急煞人也。
  但对杨锐来说,让PCR技术稍微先进一点,只是一点,那就太简单了。
  动手不是杨锐的强项,杨锐思考出了结果,就找来张学通,首先给他描述了一番要求,然后道:“我觉得,把多个水浴锅改成一个,最麻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学通蒙着头想,一时间有些发愣,道:“几个水浴锅各有各的温度,改成一个怎么用?加热退火,哪个都不能少呀。”
  杨锐先不说解决方法,转而道:“咱们先说结果,如果几个水浴锅改成一个,操作是不是简单了?”
  “那肯定,首先试管就不用移来移去了,以前掐着秒表捞试管,就变成掐着秒表换温度了。”张学通说着想想,问:“水浴锅的温度能换来换去的?”
  “能。”杨锐肯定的道:“我印象不错的话,应该有种能够控制梯度温度的水浴锅。”
  “控制温度梯度的水浴锅……就是要能快速变温的水浴锅了?”张学通迅速理解了过来,旋即皱眉:“这不容易吧。”
  “不会太难,我猜是有成品的,如果没有,咱们自己想办法改一套出来。”这是现代科技早就做出的极简单的改进。杨锐不知道最早版本的自动变温的水浴锅是谁发明的,但最迟到90年代初,这种水浴锅就将重体力劳动的PCR给解放了。
  精密的问题交给机器来控制,最复杂最需要考验体力和精力的地方就解决了。
  最初的PCR仪,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会变温的水浴锅,取代多个水浴锅。
  至于水浴锅,本身就是一个会烧水并维持水温的圆筒罢了。
  能得诺贝尔奖的技术,最终变成了成品以后,比一个麻辣烫摊子也复杂不到哪里去,修正版的PCR技术更简单,设定操作也就比烤箱略微复杂一点。
  无数的人在见到最终版的PCR的时候都会说:我怎么没想到。
  张学通也有相同的感觉,摸着下巴道:“要是真的有快速的自动变温的水浴锅,您这个办法还真行……我觉得靠谱,那我去查一下文献?”
  “好,你去查文献,我让人去搜索专利,看有没有哪个公司已经做出来了。”高校是网络和电脑的积极推动者。对高校来说,信息查询的成本是极高的,而且不查还不行。
  文献可以通过图书馆来查,如北大图书馆都是有专人来负责干这个事的。专利检索在大型的专利事务所也是有专人负责的,但收费不菲。
  事实上,就现在的价格来说,也就是杨锐这种实验室负责人似的研究者,才有钱去查询专利什么的,普通研究者既没有钱,也不想着去干这种事。
  想也没有用,尤其是北京以外的高校的研究员们,他们查个文献都极麻烦,写一篇论文是真不容易,有些人一年的经费只有几千块,别说是请专门的公司来查专利了,打电话的钱都很拮据。
  不过,杨锐是习惯了外包的一代人。到他读研的时候,很多实验都不是在一个实验室里完成了。比如要用几千万倍率的显微镜的时候,实验室买不起机器,学校也没有,那就干脆请有这种机器的单位来拍照。毕竟,没有谁喜欢借机器用,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说话的。
  除了没有的仪器,操作困难的实验外包的也很多,有的实验学起来就要大半年时间,或者学起来很费资源,老师懒得去教,还不如直接外包给外面的生物技术公司,成本低不说,还不用承担“剥削”的恶名。
  进入10年代以后,许多只能招硕士研究生,而不能招博士生的老师,已经越来越习惯自己做实验了。10年代的硕士生都是纯新人,他们在本科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考研,很少去实验室里工作,而实验室里的工作却越来越难,许多顶着硕导牌子的老师都觉得教人麻烦,不如自己去做,只当研究生是洗瓶子精——上层学术界在改革开放以后一向自由,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让学生成精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几天,张学通就尝试着自制快速变温的水浴锅了。
  这东西不难,也没有多强的专利壁垒,相关的专利大部分到期了,专利所有的公司也没有继续做类似的研究和补救。
  毕竟,在PCR时代以前,能够快速变温的水浴锅也属于屠龙术,能够应用的范围很少。
  科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一些科学家会无意中创造一条龙,一些科学家会无意中发明屠龙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发明屠龙术的科学家,经常是发明早于龙的创造。
  原版的PCR做出来的时候,快速变温水浴锅已是有了,只是谁都没想到将两者合并起来。PCR的专利所在的私人公司没有考虑过,快速变温水浴锅的发明公司甚至可能不知道PCR。
  在杨锐的指示下,张学通差不多提前了两三年的时间,将PCR仪给做了出来,而且在专利律师的帮助下,以华锐实验室的名义申请了一堆的专利。
  实验室里的中国人不管专利的问题,他们只是觉得新的PCR仪颇为好用,一个两个的都表扬张学通。
  “起码节省五成的力气。”李文强做实验做的手酸,分外的喜欢新设备。
  虽然卖相难看了一点,但确实是好用。
  张学通笑脸如花,只觉得人生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更是用开玩笑的语气道:“何止五成,我觉得最少是八成吧。”
  “八成就八成,反正也没奖励。”李文强不以为意。
  和他们同时被选入的段波则是打趣道:“八成就是80分,本来也不值得奖励。”
  “节省八成的力气怎么是80分,难不成节省九成的力气才是90分?”张学通做愤愤不平的样子,手上依旧做着实验记录。
  在旁的魏振学默默的道:“我儿子要是考试90分,我非得揍死他不可。”
  李文强和张学通登时无语,敢情我们都是你儿子了?
  王晓芸身为实验室里唯一的女研究员,此时唯恐天下不乱地问道:“老魏,多少分就不揍了?”
  “那当然要100分了。”魏振学理所当然的道。
  “100分?完蛋了。”王晓芸嘿嘿的笑。
  魏振学不解:“为啥完蛋了?”
  “因为零不能被整除啊。”李文强摇摇头。
  魏振学恍然间反应过来,“哦”的一声,道:“说的是呀,节省八成力气是80分,节省九成力气是90分,要100分,得节省十成力气,这么说,是得不了100分了。”
  “是吧。”张学通随口回了一句。
  “是啊。”魏振学叹口气,道:“你们两个龟儿子幸好没落在我手里,要不然,每次都考九十几,我非得把你们的腿打折不可。”
  李文强愣了一下,觉得自己吃亏了,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
第591章
代表大多数
  经过刘院长和蔡教授的几番奔波,杨锐的大名终于上了学校的公示。
  在国家的企事业单位,重要决定都要进行公示。所谓重要决定,并不是说更换领导,或者调整工作或生产方案这样的事情,这种事属于次要事,是领导的事。
  所谓铁打的营盘钢化的兵,领导来来去去,工作方案调了又调,普通职工们向来是不关心的,关心也没有卵用,上级领导决定的事,本来就不能改变。
  职工们关心的都是切身利益,调整福利待遇,评职称发带鱼这些事情是一定要公示的。
  而在大学里面,研究经费的多少,出国名额给谁了,通常属于高级待遇,但也受到群众的普遍关注。
  杨锐的名字登上名单的第一天,就被大家给看到了。
  不过,公示的头两日,并没有人表达意见,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大家传递信息总有个滞后,尤其是学校这样的大单位,动辄几千人起步,有认不得的人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然而,能出国的毕竟是少数,而且,杨锐顶的名头也有确定的所属,两日之后,各种传说开始在校内盛行。
  这时候却是显出了刘院长的本事。
  作为一名纯粹的官僚,刘院长并不在意大家关于小顾教授或者杨锐的学术能力的议论,更不会在意谁的英语更好,谁更有资格去的议论。
  刘院长在乎的,只是领导想法而已。
  而他擅长的也是如此。
  接连几天,刘院长都奔波于酒池肉林,今日与此领导交流,明日与彼领导沟通,在蔡院士的支持下,没花多少钱的办公经费,就让校园里的声浪小了下来。
  中国的事儿本是如此,职工们群情沸腾,终究是要找领导反应问题,若是领导们一个个的都淡然处之,再沸腾的水汽也要落下来。
  即使是陈胜吴广,当日亦是民夫中的头目,相当于建设队的大包工头,属于群情激奋的主要发泄对象——中层干部。
  而在中层干部以下,普通群众发泄一下,没人支持的话,注意力很快就消散了。
  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人,才会持久的表达意见。
  因此,在刘院长奔波了几日之后,校园里除了几张大字报,并没有太多公示的影子留下来。
  大字报秉承着时代的气息,写成了缴文的形式,反对将教师们的出国机会分给学生,最后的署名也很有意思,写着:代表大多数的革命群众,生物系宣。
  大字报都是凌晨天不亮,就潜行过来贴的,要保证吃早饭的革命群众看不到大多数的革命群众。
  而到中午的时间,大字报前已经围拢了大多数的革命群众。
  刘院长也匆匆赶来,仔细看了以后,安慰杨锐道:“这个东西你不要放在心上,这就是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意义。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这里贴大字报,屁用不起。要是我,就写举报信给相关领导。”
  他前面一截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后面一截引的杨锐侧目。
  刘院长呵呵两声,道:“别看我,该看的是这个写大字报的人,没用的东西,写的像做贼一样,你不要受影响。”
  深耕细作领导圈的刘院长,很看不起这样的行为。
  杨锐并不担心,只是瞅着大字报下面的署名闹心道:“我就想知道大多数的革命群众,究竟是哪一个。”
  “这怎么好知道,就是对字迹也对不上,这人明显遮掩了,不是用左手写的字,就是故意写歪了,而且全是向左边歪的,左倾嘛,搞这样的形式主义。”刘院长不愿节外生枝,又道:“你不要管它,这些人不和你讲道理的,尤其是弄大字报的,就是要搞臭你,你不要理他,他就没意思了。”
  杨锐皱眉不语。
  刘院长咳嗽一声,又劝道:“杨锐,凡事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事就过了,到时候,你在海外发表你的论文,让这起子人眼红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