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1306

  杨锐没心情说笑,只道:“您胃口真好。”
  “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谁的胃口能不好,我一顿吃一盆面,还排不到前面呢。”张大勇说着拉着杨锐的胳膊,道:“走走走,咱们先去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嘛。”
  “不用安慰我,你们去吃饭好了。”
  “你呢?”
  “我……”杨锐迟了一下,道:“我想去周围的餐厅走走,看能不能再找到点什么机会。”
  张大勇看着比自己儿子还年轻的杨锐,顿时心酸化为心疼,强拉着杨锐,道:“别去了,跟我们一起去吃饭,晚上我帮你找找关系,我认识几个老朋友都在美国了,请他们出面引荐的话,比你在餐厅里瞎碰运气好多了。”
  在餐厅里拦住一名学者就毛遂自荐,这确实等于瞎猫碰着死耗子,遇到脾气好的还行,遇到脾气不好的,学者损人是不用带脏字的。
  杨锐犹豫着道:“不用这样,我只是想再试试而已。”
  “还试什么,咱们在实验室里试的够多了,难道做一个报告也要试来试去?”张大勇挺停了一下,又道:“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要是我的话,我是不会追求一定做一个报告的,不过,你还年轻,你想做一个报告,说点想说的东西,我也愿意支持,咱们先吃饭,吃完饭,我就打电话,好不好?”
  “张教授,不必这样。”
  “你不要和我客气了,这事我愿意,我想帮忙,你不要拦着我。”张大勇用六七十年代的风格语言,表述自己主动帮忙的意思。
  杨锐心中有暖流潺潺涌过。
  打电话找人帮忙,需要什么样的人情,杨锐不知道,但他知道,就以自己与张大勇的关系来说,萍水相逢,人家能托人帮他引荐,那是很大的付出了。
  然而,杨锐想要的却不是几个月以后的引荐,到时候,《自然》是否刊登的结果都出来了,时间也耗费掉了,再出国一趟也很难……
  不过,这确实是一次机会。
  几个月以后的事谁都说不上,《自然》拒稿了,不见得《JMC》就不拒他的稿子。
  越是革命性的论文,其实越要小心谨慎,因为审稿人很可能是一个死脑筋。
  如果因为认为学者是知识丰富的人,因此就是思维开放的人,那就与相信高官更有道德感一样可笑。
  历史上的赛麦尔维斯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事例,这位匈牙利人在维也纳发现了产褥热与“毒素”之间的关系——那个时代还没有细菌的概念,造成产妇死亡的产褥热病被赛麦尔维斯认为是接生的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带来的毒素,虽然认识有偏差,但赛麦尔维斯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命令所有给产妇接生的医生必须洗手。
  听起来可笑,但在19世纪的欧洲,在那个相当于中国道光年间的时代,医生们不仅不洗手,他们甚至不洗衣服,以至于白大褂的围裙上沾满了血迹和碎肉块。
  血迹的来源广泛,碎肉块的来源往往是尸体,学医的实习医生每天早晨解剖尸体并上课,下课以后就去产科帮忙接生,期间并不洗手,由此造成百分之十六的死亡率……
  而在赛麦尔维斯的洗手令下达以后,他所在的产科的产褥热的死亡率从16%下降到了3%。
  如此美妙的结果,在赛麦尔维斯发表了论文以后,却并未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相反,赛麦尔维斯得到的是狂轰乱炸,自命神圣的医生们不能接受死亡是自己带来的这种理由,而他的解释方法也与欧洲一贯的医学理论不一致,当年的欧洲病理学是一种中医式的理论,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疾病都与每个人的独特体质有关,所以诊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异体质来进行,将一种复杂的疾病解释成是毒素,在当年的欧洲医生们看来是轻率且大逆不道的。
  更何况,提出此点的还不是奥地利人。
  最终,发表了革命性论文的匈牙利人赛麦尔维斯在维也纳找不到工作,只能返回自己的家乡,并在一番理论大战之后,被妻子送进了精神病院,惨死在精神病院看守的棍棒下。
  杨锐倒是不担心自己被棍棒打死,但谁又能保证这一个下一个期刊社的编辑和审稿人是思想开放,神志清晰的明白人呢?
  “谢谢你,张教授。”杨锐决定接受张教授的好意,付出的人情,来自再还好了。
  尽管不是立即有效的措施,但至少是一份保险。
  张教授的心情愉悦起来,笑道:“现在可以吃饭了?”
  “吃饭。”杨锐笑着点头,放弃了去餐厅碰运气,或者说,自取其辱。
  两人说着话,上了大巴车。
  两辆大巴车拉着所有学者和管理人员,到某个偏僻的中餐馆坐定,就见川菜一并各种酒被端上了桌。
  “茅台、伏特加和威士忌,谁想喝哪种就选哪种。我先说好,威士忌和伏特加都没有茅台贵哦。”负责招待的是当地领事馆的人员,两名很豪气的男人,用高脚杯装烈酒分给大家。
  杨锐选了茅台,没怎么来得及品,就被碰杯了两次,干了下去。
  尽管经常锻炼,身材强壮,四两白酒入肚,还是让杨锐觉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赶紧吃了两口米饭垫垫。
  随着四两烈酒入腹,酒桌上的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
  许多学者要经费要项目,都是陪着官员喝酒喝出来的。在一名科技处的处长就能卡住教授脖子的年代,底层和中层的学者少不了要请客喝酒。
  就是杨锐读研的时代,学校里的教授都以此为立身之本,更别说是酒肉喧天的八十年代了。
  杨锐自己的心情也不很好,来者不拒的喝了两杯酒,渐渐顶不住了。
  这时候,学者们也开始吹牛了。
  这个说我的成果如何如何重要,那个说我在地方上怎么吃的开,另一位就说我年轻的时候怎么怎么放弃了机会……
  说着说着,就有人拉着杨锐PCR技术品鉴了起来。
  杨锐整日都在会议厅里疯狂的分发和介绍自己的研究,当然,这样做的人每年总有几个,但像是杨锐这样的中国年轻研究员,在中国团队中就很引人瞩目了。
  因着杨锐的年轻,大家也不用在乎杨锐是否同意,几个喝得醉醺醺的学者,当场找出杨锐分发过的资料,一边读一边评价。
  “太简单!”左一的男人如是言。
  “机会主义。”左二的男人看到的是PCR的特殊性。
  “有点意思。”左三的男人看到的是结论,转头又以符合主流的话语道:“也就不过如此了。”
  杨锐木着脑子听邻桌的人评价自己,也懒得辩驳,干脆喂自己两高脚杯酒,呼呼的睡去了。
  其他人讨论也愈发快活了。
  ……
第603章
枉做小人
  “今天的报告有意思的多呀。”主厅的一场演讲完成,几名中国学者就坐在后面,自顾自的用中文聊了起来。
  “我也觉得,很有收获,恩,没想到美国人的生物技术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研究的很透彻了。”
  “我觉得还是体制问题,美国政府搞的这个允许私人公司做生物技术的制度,我觉得特别好,现在一年的投资都有好几百亿美元了吧,这么大的差距,咱们想弯道超车,难哦。”坐在最前面的是石晓国是仅次于杨锐的年轻副教授,喜欢谈论政治多于学术。
  不过,其他两个人却不是那么喜欢在外国谈论中国的体制问题,开头说话的朱宝井三两句将话岔开,道:“几百亿美元和咱们能有什么关系,国家就是把外汇储备都拿出来,也没有几百亿美元吧,全给搞生物的了,其他人岂不是连茶叶蛋都没得吃,要我说,咱们这一代人就不要胡思乱想了,看看杨锐那一代,能落到什么。”
  “杨锐……他今天没来?”石晓国扭头看了一眼。
  朱宝井道:“昨天喝醉了,睡着呢吧。”
  “弄不好是被老胡他们给骂哭了。老胡和刘铁几个人喝醉了酒,说话太难听。”石晓国自己就是年轻人,知道这群老家伙是怎么回事,说起来少有尊重的道:“不说杨锐怎么样,就老胡那水平,他也好意思评论杨锐。”
  旁边的人道:“评论就评论好了,有什么关系。”
  “他那是人身攻击,哪里是什么评论,不还是十几年前那一套。”石晓国呵呵的笑了两声,又道:“杨锐再怎么说,也是做了实打实的工作的,这两天是有点急躁没错,不能因此就否定人家吧。要我说,老胡自己才是没什么贡献,都要退休的人了,就不能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呆着。”
  “哎,石教授,这话可不敢说了,让老胡听到,他要吵翻天的。”
  “他又不是真老虎,我不怕他。”石晓国哼哼两声,道:“惹急了我,我就和他对骂,又能怎么样,糟老头子罢了。现在的世道,不公平,有本事的上不来,没本事的把考察当旅游。你看杨锐,昨天一天,就想找个做报告的机会,愣是拿不到,团里也不帮忙。”
  朱宝井本人就是代表团的委员之一,咳嗽两声,道:“团里也为难嘛。所以说要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团里又不能一手遮天,杨锐想要做报告,得多数同意,我们才好去找组委会做工作吧。结果他倒好,来了就得罪老胡一帮人,现在好了,老胡他们把杨锐的文章骂的一无是处,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找美国人说呀。”
  “你们就是不想得罪老胡。”
  “你愿意得罪喽?”
  石晓国摇头:“那就是杨锐倒霉了,自己找着做报告,太难了。”
  “是呀,别看他入围了,要想在这里做报告,可是不容易。你当我们不想给代表团争取一个名额?难得很,总共就是这么几个名额,多少个国家的代表团呢。”
  “别人可不是按照国家为单位找位置的吧。”石晓国又想到了体制问题。
  “不以代表团的身份申请,你自己不是更难找到……”朱宝井正说着,却是看到门口有人探头探脑,遂招收道:“小庄,这边。”
  被叫到的是领事馆派来给代表团帮忙工作人员,小跑着过来,低声问:“你们看到杨锐了吗?”
  “他昨晚喝醉了,是不是没来啊?”
  “哎呀……你们是没见到了?”
  几个人齐齐摇头。石晓国好奇的问:“你找杨锐啥事?他又犯案了?”
  “哪能呀,是一群老外找他呢,领队急着跳脚呢,已经派人回酒店去找了,我在会场里转悠,看能不能瞎猫碰到死耗子。”小庄一脸无奈。
  朱宝井啧啧两声,笑道:“杨锐这个年轻人,还挺受老外欢迎的啊。”
  石晓国说道:“他论文都往国外发的,对人家老外的胃口,这次又是啥事?闭幕式入围?”
  “闭幕式入围啥呀,不是想进就进的?”小庄毕竟年轻,没听出人家话里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