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1306

  科学的预言是推测而来的,某些预言经过现实证明以后,本身就变成了科学,比如摩尔定律。
  站在研究领域顶端的科学家,对于本领域的推测自然是相对准确的,反馈过来,对本领域的准确推测,也能推高科学家的位阶。
  很多科学家做的都是预言工作,最有名的莫过于理论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差不多就是依靠预言活着的,其中最高阶的应当是大法师霍金。他的某些理论若是能够得到证实,而且本人依然健在,那毫无疑问会拿到诺贝尔奖,成就帝冕大预言师的头衔。
  杨锐自然是准备效仿一番。
  随着他的预言被证实,他的位阶自然会升高,学者们再提起他来,自然要与此次演讲挂钩。
  科学预言并非瞎说,相反,越是预言性质的言论,需要提供的论据就越多。
  杨锐准备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这方面的内容。
  小白牙听着杨锐的解释,却是似懂非懂,问:“全用英文演讲?”
  杨锐迟疑了一下点头,道:“没什么选择。”
  他如果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自然是想说中文说中文,想说英语说英语,可惜他并不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还要用中文——指望同声传译是不可能的。
  中国学术界对英语的无比重视,也是自外而内传导来的,但凡是做学术的,不懂外语是做不到高端的。
  中国高等教育是学术导向的,所以高考和大学对英语重视之至也因为如此。
  杨锐考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高喊,我读中国史的,竟然还要考英文……
  然而,即使是学中国史的,如果目标是学术,也避不开英文。研一入学的历史学生,十有八九得读剑桥中国史这样的基础读物,学的深一点了,总不能还继续指望着中译本去写论文,否则,看到常凯申还以为发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处女地呢。
  除此以外,阅读中日甲午战争的文献,就不能无视日清战争,写朝鲜战争问题,就不能不考虑韩朝美的书籍文献,做党史的就不能阅读前苏联文件,搞当代史的就不能不看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的论文……
  杨锐也是很不情愿,且艰难的在撰写英文演说稿,他的英语程度有限,甚至比不上普通的专业翻译,但不用英文撰稿也是不行的。几百年的落后,就是我大清梗着脖子落下的病,后人若是还不弯着腰把这笔欠债还上,那是上不了国际餐桌的,而就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不吃百家饭,又怎么可能长的大。
  好在他于国内就准备了许多草稿,现在誊录一部分,再修改一部分,稍作转折,加两个新想法,不至于完全重做。
  这样写到晚上,杨锐才完成了主要部分,展开来看,第一部分占了三成,第四部分占了四成有余,剩下的第二第三部分,加起来不到三成。
  小白牙听过的演讲不少,更在学校里学过演讲学的选修课——这是80年代的特色,她看着杨锐的分段分类,以及总标题,不由道:“这样子,关于你的论文本身的内容会不会太少了?”
  “论文的话,大家想看的应该看过了。我觉得也没必要拿太多的实验数据出来。”杨锐停了一下,笑说:“我拿出来的其实也不少。”
  实验数据应该有,而且应该有一些关键数据——越是想要证明自己,就越需要透漏较多的关键数据,当然,也不能全部透露,否则的话,你就失去了一大证据了。
  除此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杨锐要给投稿于《自然》的论文让出位置来,他不能将发表在《自然》的关键数据演讲用掉,否则,《自然》拒稿的几率会无限大。
  这自然就要求项目有足够多的内容,好在PCR也是价值数年的高级成果,也许比不上那些庞大工程,可仍然算不得小,杨锐还有的是内容去写。
  又将演讲稿看了一遍,杨锐道:“暂且这样吧,剩下的内容,我晚上回来再修改,咱们先去吃饭。”
  “可以吃饭了?”小白牙松了一口气,笑道:“还以为晚上也要吃汉堡呢。”
  “汉堡不好吃?”杨锐奇道:现在人可不像后世那般娇气,能吃一次汉堡或者西餐是很稀罕的。
  小白牙却是扁扁嘴:“他们的汉堡不好拿,一不小心就弄脏衣服了。”
  杨锐低头看看她的白衣服,还真的是整洁之极。
  ……
  整个下午忙碌的并不止杨锐一人。
  中国代表团的领队与加尼卡公司的加尼卡都忙的不可开交。他们艰难的谈判并没有得到最终结果,但双方都同意,明天的闭幕日演讲是极好的宣传机会。
  双方都因此不遗余力的发动身边的媒体关系。
  中方代表团的电话一路打回国,又从外交部到美国。加尼卡的动作小一点,但也联络了公关公司。
  一群没有新闻的纽约媒体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慢慢的流动到了会场。
第609章
闭幕日演讲
  凌晨四点钟,领队张洪军就醒来了。
  他的神经太兴奋,以至于根本睡不着觉。
  然而,今天实在是太重要,张洪军强迫自己再睡一个小时,却只是在床上碾转反复,等了好久,他也没有听到自己定的五点钟闹铃,干脆不再去睡,一轱辘爬起来,在卫生间内洗漱起来。
  同房的司机听到声音,揉着眼睛看表,不禁抱怨道:“才四点半呀。”
  “康师傅,不好意思,我得去会场看看准备工作怎么样了,要不您先睡会,我五点多了再叫您。我先烧点水,一会儿给咱泡茶喝。”张洪军和颜悦色的道歉,他还指望着对方开车送他呢。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司机无奈翻了个身,唔囔道:“你买早餐啊。”
  “没问题,您再睡会,睡醒了,我早餐就买到了。”张洪军说着拿了个手电,下楼找了台自动售货机,忍痛掏出几枚硬币,买了牛奶和饼干,想了想,又给自己买了袋饼干。
  站在有点光亮的自动售货机旁边,张洪军狼吞虎咽的吃了饼干,然后默默的告诫自己:张洪军,这一次的机会太难得了,一定要抓住!
  再回到房间,张洪军枯坐到五点钟,喊起了司机,笑道:“康师傅,咱们先过去吧,麻烦您了。我这有点东西,咱们是先吃了再走,还是车上再吃?”
  康师傅被叫起来,看看表,颇为无奈,道:“说五点多,就是刚好五点啊。”
  “早去早回嘛。”张洪军笑呵呵的倒了点热水在康师傅的杯子里。
  康师傅低头看了一眼,直接浇在了头上。
  张洪军“呀”的一声,以为会看到康师傅的头发膨胀卷曲的画面。
  然而,康师傅只是用手胡乱的抹一把脸,道:“昨天晚上剩了半缸子水,正好洗脸了。”
  张洪军这才松了一口气,伺候着他把早餐吃了,端着手电筒,半摸黑的上了后院的车,趁着堵车高峰期之前,赶到了会场。
  司机师傅转头就开车回酒店了,他还要再接一班其他人,等到九十点钟,差不多才能睡觉。
  张洪军就没有这种优待了,他忙着在会场里面的一条走廊上挂条幅,接着出去准备接待媒体朋友。
  媒体有大使馆请来的,有加尼卡请来的,也有闻到味儿赶来的媒体,美国的媒体是很喜欢科技新闻的,尤其是有味道的科技新闻,纽约的媒体尤甚。
  张洪军拿出浑身解数,小心谨慎的伺候着各方媒体观众。
  同时,尽可能的将摄影机和摄像机安排在方便的位置,又将临时印刷的介绍手册放在大厅内的每张椅子上。
  最后,张洪军还在门口挂上杨锐的海报,虽然只是简单的文字海报,但也算是极其正规了。
  其他学者的演讲,除非是第一阶的学者的演讲,否则,稍微弱一点的学者,都不一定有这样的条件,除非主办方提供,很少有学者会自己准备这些。
  美国的学者,又哪里有钱雇专人做此等琐碎的活计。
  张洪军却是做的甘之如饴,只在经过演讲台的时候,轻轻的撇撇嘴,心想:算杨锐你的运气好,我们要用你宣传。
  他不能直接宣传PCR仪,只能间接性的宣传杨锐。
  加尼卡也不在意增加隐性的竞争对手,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出的价格很公道,另一方面,是张洪军给了他一定的承诺。
  加尼卡喜欢与中国这样的政府打交道。
  他是个擅长与官僚结构交流的人。
  做生物公司的不像是做IT产业的。IT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固然也是高科技公司,但他们并不需要与政府打太多的交道,尤其是小公司,几乎不用理会政府,安静的做一个宅男也没问题。
  但做生物公司的,却需要无时无刻的关注政府动向,别的不说,光是各种实验材料的购买,那些比毒鼠强毒几万倍,比TNT的威力大几千倍的材料是每间生物公司都需要的,得不到先批准,实验都做不下去。
  生物公司的成品就更麻烦了,如药品就需要FDA的批准,而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是出了名的复杂低效,一种药品要上市,不把FDA的门槛踩破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尼卡认为与中国政府打好关系,会更容易拿下PCR仪。
  至于杨锐的演讲,几乎是不可能立即发挥作用的。
  这是一次技术大会,又不是好莱坞的新闻发布会。帮忙通知几家媒体,对加尼卡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他不帮忙,中国大使馆也总有办法。
  当然,双方配合,是让媒体来的更多了。
  差不多9点多钟的样子,媒体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演讲厅。
  实际来人自然没那么多,但摄像机摄影机之类的长枪短炮,却让几十名记者,就把近百个位置给占去了。
  大会组织方的工作人员也站在旁边无动于衷。不同于开幕日的演讲,闭幕日的演讲是不发邀请函的,换言之,也就没有不得不来的嘉宾。
  与会的学者,想听演讲的就过来听,不想听的就不用来,剩下的两百多张座椅,在正常情况下,亦是绰绰有余。
  每名学者都愿意演讲,但不是每位学者都愿意听人演讲的。
  事实上,到演讲即将开始的时候,厅内也只是稀稀拉拉的坐了一百名名学者,以及半数左右的媒体。
  就比例来说,媒体显然要多的多。
  杨锐却已经是满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