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1306

  “不算记错,宁明是81年进厂的,老周刚调走不久,弄混了也不奇怪。”王元胜心里加了一句:也就调走两年吧。
  “我就说,哎,老周练新人还是有一套的。”老李叹了一口气,开始回忆往昔道:“做事还是要我们革命时的一帮老伙计,看看你们现在,尤其是这些60年以后出生的小年轻,怕苦怕累,开口这个新技术,闭口那个新技术,真到做事的时候,一个个的掉链子,新技术新技术的,新技术还不是要人来做?”
  “您说的是,年轻人还不懂事,过几年就明白了。”王元胜笑呵呵的给老李笑。
  宁明听着两人的话,啼笑皆非,心里叹一口气:“李厂长是真的老了……”
  “李厂长,精神着呢。”杨锐旁边打了声招呼。
  他话刚说出口,王元胜就是心中一凛,老李亦是炸了毛:“精神什么?我还没退休呢!”
  “精神”这样的问候语,在河东地方,是领导干部过年时慰问老干部的专用语。老干部的身体都好不到哪里去,只能用精神头来赞许了。
  老李自从年纪大了以后,最是听不得说他老的话,谁说就要和谁生气,别人谁都拉不住。
  王元胜紧张的四处张望,指望着有谁能来救驾。
  老李虎视眈眈的看向后方。
  杨锐面带纯真笑容,帅气的打了个招呼:“李厂长是真的精神,中气十足啊,我看您还能再干三十年。”
  老李歪着脸打量着杨锐,就在王元胜捏紧裤腰带想要上去拉架的时候,老李忽的笑了出来:“杨锐啊,和你比起来,我是真的老了,你大舅入厂的时候,我一次上两个台阶,蹭蹭蹭的能爬四五层楼,都不带喘气的,现在不行喽,我听说南方都有电梯了,赶明儿,我也想整一个。”
  “您老真新潮。”杨锐看着李厂长斑驳的发色,自然而然的加了个“老”字。
  王元胜心里又是一紧。
  李厂长在西堡镇称王称霸惯了,他不喜欢“老”字,耳边就真的很少这样的声音,乍听起来,也是愣了愣神。
  “小杨太会说话了。”李厂长再次发出高亢的笑声:“咱们这里人,以前都说洋气,新潮更好听,比洋气说起来洋气,咦,这个有意思,哈哈……”
  李厂长的笑声震动了房梁,袅袅的余音像是树枝在空中挥舞的声音。
  “多亏了杨锐你呀,产量不仅没降低,还有可能增加了,不愧是北大的学生。”李厂长可了劲的夸奖杨锐,都不让别人插口。
  杨锐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了,道:“我也就是学了个皮毛,没有给母校丢脸就不错了,具体到产量增长,能增长多少,还是靠工人师傅们努力。”
  “工人们的努力值得肯定,你的付出,我们也都记在心里。”李厂长用熟悉的官方语言说了两句,又觉得说的不实在,但想说点实在的,又不知从哪开始。
  杨锐根本不是西堡肉联厂的人呢。
  “小宁,产量数字出来了没?”李厂长再次问到了自己熟悉的话题。
  “出来了,出来了。”宁民赶紧给回了一句,回头将刚递过来的报表交给李厂长道:“还没核对呢。”
  “先看个大概。”李厂长说着就直接翻后面,口中道:“杨锐,你说你咋不早点让香港公司弄这一套招数?啊?我们给英国公司打工,可是给累惨喽。”
  “捷利康不应该卡国医外贸的分红的,不过,等人家把分红给还了,咱们这边也得撤了,这是没办法的招数。”杨锐随口笑笑,问:“今天的产量是多少?”
  “我看看……7629克,这是……”
  “七点六公斤,要十五斤了。”杨锐迅速算出了数字,脸上也是留着笑,按照西捷厂往日6公斤多点的产能,这个催化剂的效果达到了20%了。
  说实话,在用催化剂之前,他也不知道催化剂的最终效果如何,毕竟,西捷工厂用的工艺细节和工艺设备与文献中的并不完全相同,催化剂是否达到了最大效果,或者说,催化剂是否与某些原料不匹配,都属于难以确定的问题。
  现在看来是确定了。
  李厂长默算着价格,低声道:“今天一天的产值,就有15万美元了?”
  “这要看国医外贸最后出售的价格了。”杨锐的目光看向海处长的侄子海国辉。
  海国辉一个激灵,道:“三五天就知道消息了,我现在也说不上来。”
  “我们在前线卖力,国医外贸要是在后方掉链子,我可不答应。”老李为了自己的小金库,极其认真的盯着海国辉看。
  海国辉一脸傻笑。
  老李继续盯着他看。
  海国辉继续一脸傻笑。
  老李忍不住,用手捏了捏海国辉的脸,笑道:“装的还挺像的,我们以前抓舌头,遇到这样子的,都是一刀捅在大腿上……”
  海国辉笑不出来了,他突然回忆起自己看的历史书,“质子”感觉好像和“侄子”的音调很像似的。
  “李厂长,说到产量,我还有一个想法。”杨锐小小的挽救了一下海国辉。
  “产量”是目前最刺激李厂长的话题,他马上放过了海国辉,道:“你说,你说。”
  杨锐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西捷工厂的设备保养的不错,要是再多找几个人,一天三班倒的话,产量肯定还能增加,唯一的问题在于……”
  “说的对啊,我们每年忙的时候也要三班倒杀猪的,你看看我,忙的都忘了这一茬了。”李厂长一拍大腿,人都精神起来。
  “三班倒的话,我们是有一个问题的。”
  “缺人就从西联厂里找,咱们别的没有,就是人多。”
  “人要的不多,增加几个人手就行了,我说的问题是咱们缺少原料,精制茄尼醇的产量还是太少,西捷工厂能拿到的就是这么多了。”
  李厂长这下子意识到了情况,问:“精制茄尼醇要多少?从哪里弄?”
  “产烟地方都有机会,李厂长,您要是能弄来多三分之一的茄尼醇,咱们的产值起码增加三分之一!”杨锐热情的鼓励着李厂长,没两句就让李厂长下定了决心。
  “咱们可要说好了。”李厂长交友广泛,转转脑筋就能想到两个人的名字。
第645章
分钱
  老李的革命经历还是很丰富的,几个电话打出去,就问到了一个办法,先买些粗制茄尼醇,再到精制茄尼醇的工厂里要人加工。
  这年月,终端销售都是最好做的,人们疯抢一切的产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工业品,反而因为供小于求的原因,采购难为,尤其是采购原料的,没有一点关系和办法,那是要把闭门羹吃到饱的。
  老李人托人的找到粗制茄尼醇的工厂,定好了东西,又找精制茄尼醇的工厂,算是好好的消耗了一波人情。
  而他找的精制茄尼醇工厂,还是属于捷利康名下的合资厂,不过,就像是西捷工厂不会被捷利康彻底控制一样,各地的精制茄尼醇更容易受到本地的影响,毕竟,需要用烟叶提取茄尼醇的工厂,更容易受到地头蛇们的控制。
  更多的茄尼醇运了过来,使得工厂的运行时间也越来越长,而辅酶Q10的产量也越来越高。
  从7公斤到8公斤,从8公斤到9公斤,西捷工厂辅酶Q10的产量一路飙升到了10公斤左右,才增势回落。
  这也就是极限了。
  厂里面的工人就那么多,虽然本来就有余量,而且临时调配了一些工人,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三班倒工作量,每天开工到12点,无论如何都要结束生产了。
  另外,不像是西堡肉联厂的流水线,西捷工厂这样的医药生产工厂,设备相对脆弱,也禁不住24小时的连轴转,该清洗的时候要清洗,该维护的时候要维护,若不如此,两天的功夫,辅酶Q10的结晶质量就会降低,销售额不升反降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10公斤的产量也是着实超出了几方人的预料。
  唯一可惜的是,国医外贸负责销售的话,20美元每克的价格是保不住的。
  这样的抛售,甚至可能只有一半的钱落袋。
  但不管怎么说,这笔钱足够支付杨锐很长一段时间的律师费了。
  所以,只是过了几天的功夫,杨锐就找来老李,以及海处长的代表海国辉,提议道:“我们分钱。”
  “现在就分?”海国辉知道分钱要通过国医外贸,这显然是要海处长出面的事,不由道:“以前不都是一个季度分红一次吗?现在才五天时间,太快了吧。”
  “以前是有正规合同的,捷利康都坑了我们,现在不提前分钱,别说三个月后了,三十天以后会怎么样我们都说不上。再者说,我们现在也需要钱来给工人们发奖金了。”杨锐一边说一边看其他两人。
  老李皱眉道:“工人工作有工资,还要什么奖金。”
  “他们现在每天从早7点工作到晚上12点,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如果一点奖金都没有,谁耐烦继续做下去,别的不说,工作疲惫了,出了问题,首先损失的是产品。每天多出几百颗的次品,我们就要亏损更多了。”
  “现在才开工七天就分钱,之后怎么办?”老李考虑的很长远。
  杨锐苦笑的想:您以为捷利康真的再不回来了?把大几百万的东西留在这里给你糟蹋?
  这种伤士气的话,现在是不好说的,杨锐摇摇头,道:“我们不说工人怎么样,我再说一点,如果咱们现在不分钱,一个月后分钱,万一,我是说万一,上面知道了要分钱怎么办?”
  “谁要分?”老李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
  杨锐道:“不管是谁,一天十几二十万美元的收益,谁不心动?要是一口气存几百万美元,国医外贸坑了我们怎么办?”
  此言一出,海国辉自然要表示反对,老李却是一下子变节了,道:“分,钱一定要分,国辉,你回去以后,好好和你伯父谈,请他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眼……”
  老李习惯性的背起了套话,但首先是同意了杨锐分钱的意见。
  杨锐再对海国辉,道:“你就与海处长说,我们分钱快一点,国医外贸也能快点拿到钱,所有人都能快点拿到钱,对不对?你亲自给海处长说明,就说是我杨锐说的。”
  杨锐当初给海处长许了两成的纯利,但海处长有各种担心,并且也不能达到杨锐的全部要求,最终,海处长要了一成的利润,比杨锐的许诺都少了一半,但超过10万美元的收入,已经让海处长心惊胆战了。
  要不是杨锐答应在海外完成转账,并且帮海处长注册瑞士银行的不记名账户,海处长甚至不敢答应他。
  这也是杨锐第一次明目张胆的突破合法公司的界限,不过,为了PCR的归属,杨锐是在所不惜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