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1306

  小金库在这个年代,等于是机动资金,当然,因为是账户外的,使用起来肯定不规范。
  但这么一条罪状,最多让李厂长养老,并不会让捷利康满意的。
  最终,恐怕还是要得罪香港华锐。
  冯主任脑海中快放了一遍李章镇送礼的一幕,摇摇头道:“我们今天就要回去了,查账的话,要下次再来了。”
  调查组原本准备做的一对一谈话都停止了,何况是查账呢。
  郑建明有些懵:“这就回去了?”
  “对,今天就要回去了,捷利康的代表也想回平江休息一下,拟定新的策略。当然,你要是有新的证据,仍然可以交给我们。”
  郑建明不禁颓然,他也是做领导的,自然知道是什么状况了。
  “好吧……那我先回去了,这个……我来的事,请务必保密。”郑建明慌乱的去开门。
  “一定。”冯主任说着打了个哈欠,积存了一晚上的臭气直冲前方。
  郑建明逃也似的离开了可汗的帐篷。
  此时,天已大亮,两名早起洗衣服的工人家属,好奇的看着从调查组驻地里出来的郑建明,友好的打招呼:“郑厂长起来了,吃了吗?”
  “吃了,吃了!”郑建明掩面而逃。
  同一时间,洗漱完毕的杨锐,坐到书桌上,先是配好今天要用的催化剂,然后展开信纸,开始用英文撰写信件。
  前些天,西捷工厂自己生产的辅酶Q10的分红,已经全部到了香港华锐的账上,一个星期差不多20万美元的收益,足以缴付定金,让律师们开工了。
  而杨锐的信件,就是在律师们的要求下,邀请专家证人。
  在美国的法庭上,专业问题一定要由专家证人来证明,医学问题就得来医生,隔壁大妈说接生经验不算;弹道问题就得是弹道专家,打手枪射出去的子弹再多也不算;若是有关飞机的,你就得从航空学院或者航空研究所找人,至于PCR这样的极专业的生物问题,就得从生物领域里找人。
  当然,因为专家证人出庭是有报酬的,而且是上千美元每场高报酬——这笔钱以及专家来往的机票和住宿费自然都是杨锐来支付——杨锐的专利律师很容易就能找到教授级的专家证人来上庭。
  若是一般情况,教授级别的专家证人是绰绰有余了。
  奈何与香港华锐对阵的,将是杜邦公司。
  杨锐非常清楚的知道,这家人脉极广的巨无霸,将会邀请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庭作证。
  想想看到时候的情景,两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对阵两名为了赚几千美元而上庭的不知哪个地方院校的教授……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概念?那是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一般的教授拿起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报告,一边写读后感,一边是在哭的。
  在学术金字塔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第一阶的,他的学术金字塔里,往往有多名第三阶或者第四阶的学者。第四阶学者已经是世界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了,第三阶是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可以不跟着诺贝尔奖获得者混,但想要轻松的利用领域内的资源,加入顶级实验室亦是明智之选。至于第四阶的教授,尽管身为终身教授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要想接触前沿领域的尖端技术,第四阶的教授是必须加入顶级实验室的。
  至于律师们邀请的专家学者,往往连第五届的知名高校的教授水平都达不到,只能是还算不错的高校里的终身教授,或者普通教授,这样的人,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对话,又有什么好说的。
  这就好像初中生看博士生的考试题,一眼望去,第一题两分:简述四色定理。
  呦呵,我知道呀!我起码能拿两分呀,于是恭恭敬敬的写上:用四种颜色就可以给每个平面地图染色,而且没有两个邻接的区域颜色相同。
  回头得意洋洋的翻标准答案,只见上面写着:在平面或者球面无法构造五个或者五个以上两两相连的区域!
  杨锐不指望能说动第一阶的学者给自己背书,但起码得有第二阶或者第三阶的教授出面才行。
  美国的律师们也许能做到很多事,但做此事,杨锐的信件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锐一一给伊文思教授等人写信,他们都是参加过杨锐有关PCR的演讲的,也了解相关领域,是很不错的高阶教授。
  除此以外,杨锐又尝试性的列了一张表,上面是多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和通讯地址。
  试一下总没有坏处。
  不过,必须要有非常动人的信件,才有尝试的必要。
  杨锐冥思苦想。
第661章
重开工
  研究者的忙碌毋庸赘说,杨锐自己每天都忙的飞起。
  即使是在天高地远的西堡镇,杨锐依旧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文献,电话、电报以及信件跟进两个实验室的最新进度,了解律师们的准备情况。
  至于诺贝尔奖级的学者,若是再管理一个偌大的顶级实验室,或者价值几十上百亿的项目,那每天要有多少事,想想就觉得蛋疼。
  给这样的学者写信,言简意赅是最基础的,但重点内容,还在于言之有物。
  得了诺贝尔奖的学者,一般都不在乎赞美了,当然,赞美永远都不嫌多,只是不能发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要人家花费十分钟的时间阅读文献,结果只是了无新意的赞美,那就是浪费时间了,若是赞美的新颖而令人身心愉快——这就是情书了。
  杨锐不准备写情书,因此,能让诺贝尔奖学者不厌烦的信件,一定是能节省他时间的信件。
  一份有利于其研究进展的信件,一定是受其欢迎的。
  这样的信,不在乎厚薄,只在于价值的多少。
  不过,第一封信还要写的短,写成长信的话,人家看都没看就给丢弃了,那就浪费时间了。
  杨锐唯一的优势是已经登门入室了,身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学者,杨锐说不上有什么国际名望,但写信北大ruiyang的名字,至少足够让人拆开一封短信了。
  杨锐很认真的撰写了六封信。
  一封给伊文思教授,一封给拉斯古尔教授,他们两人都是第三阶的教授,不能说完美的对抗第一阶教授,但至少不会被诺贝尔奖级的教授像孙子一样的教训。
  杨锐给他们的信件主要是说明情况,不需要再展现能力了。
  剩下四份,杨锐选了与自己领域关系较为密切的四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只有领域关系密切,才知道杨锐其人是谁,才知道最近小有名气的PCR是什么东西。而杨锐信件,更是就对方正在进行的课题,做了深刻而简单的概述。
  对其他人来说,这自然是不可能事件一般的困难,但对杨锐来说,内容比语法还简单些。
  而且,对这些第一阶的学者来说,他甚至不用解释太多,只要在信里加上一句:我最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姜太公的鱼钩,就算是完成了。
  当然,为了装饰鱼钩,杨锐还是费了一个早上。
  午饭时间,西堡肉联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欢送省委调查组和捷利康返回。
  张生的表情不太好,这是他进入捷利康的中国分公司以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这样做砸了,让张生很是不爽。
  韦尔斯的表情相对淡定,他是捷利康英国公司总部派来的代表,作为一家全球性的跨国企业,他时不时的就要出个差,一次任务没完成,在韦尔斯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上,就是捷利康都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对西堡肉联厂、西捷厂、杨锐以及海处长的代表来说,这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欢送会了。
  要不是调查组还在,他们早就笑起来了。
  冯组长等人的脸上自然没什么笑意,不过,更多的是迷茫。
  反正,安抚捷利康是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否调查出东西来,那是另一回事。
  只是组内有几名年轻人愤愤不平,觉得冯组长软蛋,但在这样的场合,谁都不会乱说话。
  同样显的迷茫的是郑建明。
  他是总厂的副厂长,尽管西联厂总厂的副厂长常年保持在10个左右,但副厂长毕竟是高级职位,在厂区住了一辈子的职工家属,也是认得他的。
  而且,工厂大院里面,平日里没什么好聊的,就说些来来往往的平常事,清晨遇到副厂长的故事,肯定是要说出来的。
  郑建明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彻底看不透了。
  大家各想各的心思,也无心坐下来吃喝,差不多两点钟左右,就结束了饭局。
  李厂长一路将调查组送离了西堡镇,与其说是送别,不如说是监视。
  而回到西联厂的第一件事,李厂长就是找来杨锐,道:“我们重新开工。”
  “现在就开工,您就不怕调查组杀个回马枪?”杨锐倒是不奇怪李厂长的急切,只是对他的大胆有了新的认识。
  李厂长露出长者似的威严,摸着下巴稀疏的胡须,道:“时不我待呀!”
  “安全还是要注意吧。”海国辉因为是海处长的代表的缘故,也站在跟前。
  李厂长微微点头,轻轻的道:“交通要道都安排了人。”
  杨锐心里笑了一下,这倒是与他爷爷杨山的布置相似了。
  海国辉愕然:“都派人要派多少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