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6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1306

  说开了,杨锐也无所谓,轻轻一笑,道:“小把戏而已,实际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并不清楚。”
  “让弗兰奇告诉你吧。”阿诺德失去了强行签约的机会,转而大度起来,开始争取杨锐的好感。
  “看来是好事了。”杨锐来往电报大半个钟头,只能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简短消息,撑死就相当于新闻里的短讯,很难猜透里面的信息。
  弗兰奇也毫不掩饰的露出笑容,道:“当然是好事了,恭喜杨锐先生,你的名字,上了菲尔当纳的节目,这是个谈话节目,但是收视率很高……”
  弗兰奇说着解释谈话节目的内涵,杨锐却是一听就明白,无非是脱口秀而已。
  而杨锐的表情也暴露了他的想法。
  弗兰奇呵呵一笑,道:“菲尔当钠可是全美目前最红的电视主播了,他的节目是在美国的全国电视网上播放的,而且,他在节目里的话,经常被各种媒体解读,很容易就扩散开来,这一次被解读的,就是杨锐你了。”
  “我?内容是什么?”
  “菲尔当钠的节目嘉宾是诺贝尔奖得主达尔贝科,节目谈到了正在进行的杜邦诉华锐案,达尔贝科用大象与兔子的对决来形容,据说很受欢迎。”
  “大象与兔子?”
  “除非兔子把幸运兔脚献出来,否则一定会输的案件。”弗兰奇颔首,又道:“达尔贝科看起来很不喜欢现在的商业寡头们,他是把杜邦还有其他的大财团骂的体无完肤,然后,着重赞颂了你。”
  杨锐颇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安心的等弗兰奇的说明,如果仅仅如此的话,他相信捷利康不会急吼吼的冲上来的,而且将条件提的超高。
  弗兰奇为自己“幸运兔脚”的梗得意了三秒钟,从公文包里抽出一盘录像带,递给杨锐,笑道:“你自己看吧,达尔贝科对你的赞誉太高,以至于美国境内,有十几家媒体都在讨论了。”
  杨锐诧异的接过录像带,从职工活动室找了录像机过来,倒弄了半天,终于打开。
  屏幕里,达尔贝科身着毛衫,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赞扬:“时下的生物学家,正在小心翼翼的探寻着生物领域的秘密,直到ruiyang的出现,他毫不顾忌,但令人惊诧的成功,证明了生物学家有可能进军原本不属于生物学的世界,PCR的出现,将生物学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人类世界……毫不夸张,生物学家掌握了PCR技术,就拥有了向整个世界叫板的能量。”
  “就像是阿基米德翘起世界的杠杆一样?”菲尔当钠插言。
  达尔贝科表示赞同,继续道:“这是世界性的成就,它的作用太重要,以至于生物学很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年,三四年里,出现爆发性的增长,所以我说,这项技术是一定属于ruiyang的,杜邦提出PCR技术应该归属于霍拉纳,霍拉纳获得过诺贝尔奖,同样成绩斐然,但他的成绩并不是这个,如果他真的做出了PCR这样的技术,我们的生物技术完全可能加快10年的发展,而不是目前这个样子。”
  “你对PCR技术很推崇。”菲尔当钠问。
  “当然。”达尔贝科严肃的道:“PCR技术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说是彻底改变美国也不为过。”
  “改变美国?”
  “我非常肯定,首先在疾病治疗方面,PCR的出现将毫无疑问的加快新药的研制……”
  “这是属于生物学的范畴,而在社会方面,PCR的改变也是极其巨大的,这种改变会有多大呢,我举个例子,现在的警方定罪很困难,如果没有口供的话,比较可靠的物证就只有指纹了,但有了PCR以后,我们将有可能将DNA作为物证,这是非常有利的证据了,因为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留在犯罪现场的皮屑、头发或者血液,都能作为证据。”
  “也就是说,PCR技术将有指纹的作用?”
  “比指纹的效果要好的多,指纹需要你的手接触一些固定的物体,PCR技术不用,比如我现在坐在椅子上,我的细胞组织就有可能脱落到地上,PCR技术就能通过比较,借此分辨我是谁。”
  “你说的比较,是像指纹一样,通过与你本人的比较?”
  “没错。”
  “那还是需要有嫌疑人了。”
  “但可以缩小范围,比如说,我首先通过DNA就能判断此人是男是女,是白人还是黑人……”达尔贝科说的略有些激动,手臂在空中飞舞,紧接着又说起了PCR的其他功能。
  PCR的功能太多,难得达尔贝科天天到国会去要经费,说的深入浅出,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夸奖杨锐的话,也是不绝于耳。
  杨锐被夸的脸红之余,还是忍不住问:“虽然很令人高兴,但这样的程度,并不足以你们提高价格吧。”
  “您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弗兰奇有些感慨的看了眼杨锐。
  几分钟后,弗兰奇提醒道:“就是这里了。”
  “达尔贝科先生对杨锐的评价如此之高,你认为,他离普通的美国科学家,以及您这样的科学家,距离有多远?”菲尔当钠是个喜欢总结的主持人。
  达尔贝科很认真的想了一下,道:“我认为,杨锐离我,大概只距离一个诺贝尔奖吧。”
  菲尔当钠笑了:“这么说,还是距离很远……”
  “不,是距离很近。”达尔贝科瞪起眼的模样有些有趣的道:“杨锐随时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
  “随时?您的意思是,今年都有可能?”
  “当然有可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提名杨锐角逐诺贝尔奖评选。”达尔贝科给出肯定的答案。
  而这个答案,却具有石破惊天的效果。
  只见电视里,菲尔当钠有些愣住,旋即反应过来,兴奋的大叫:“达尔贝科博士,您的意思是,您会提名这名中国人,来自中国北大的一年级生,角逐诺贝尔奖?”
  “是的。”
  “请容我向观众说明,每年四月,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都会发邀请函,请有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推荐当年的诺贝尔奖的候选人。达尔贝科博士是诺贝尔奖得主,您是有资格提名诺贝尔奖的,对吗?”
  “如果我收到邀请函,是的。”
  “如果您明年四月收到了邀请函,您就会提名杨锐,这名中国北京大学的一年级生角逐诺贝尔奖?”
  “明年的话,杨锐就大二了。”达尔贝科笑着开了个玩笑。
  “这可是一个大新闻!”菲尔当钠重复了一遍:“这可是一个大新闻,观众们,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说,一名20岁的年轻人,将会角逐诺贝尔奖的消息,假如成功的话,他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菲尔当钠看了眼提示板,道:“截止今天,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劳伦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与其父亲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劳伦斯布拉格是25岁。如果杨锐获奖,他将刷新这个记录,22岁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很难想象……”
  “他的成就也很难想象。”达尔贝科能推动美国政府乃至全世界联合进行人体基因组计划,身份地位名气和学术实力都到了一定的程度,此时说的如此严正,极其少见。
  杨锐站在电视机下都愣住了。
  诺贝尔奖提名不是什么正式的奖项,甚至,每年根本没有什么正式的诺贝尔奖提名的名单,因为人家都是内部保密的。
  而人们所知的诺贝尔奖提名,多数情况,要么是博彩行业弄到的,要么就是类似目前的情况泄露的。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诺贝尔奖提名都是很了不起的,比太多太多的奖项都值钱了。
  “杨锐先生,恭喜你。”弗兰奇、阿诺德和阿姆斯特朗齐齐向杨锐道贺。
  商业行为是一回事,现在的贺喜又是另一回事。
  弗兰奇挤着小眼睛,笑道:“就我们所知,你几乎在全美的主要电视台都露过面了,如果不是中国的签证比较难申请,你现在就能见到记者了……”
  “您开发的技术,还有您写过的论文,现在大概都被人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辅酶Q10的催化剂,大概也要被各大公司关注到了,我们有些焦急……”阿诺德不好意思的道歉,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北欧国家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公司,他们是不会关注中国有什么新技术出现的,但美国的消息,却总是会第一时间传回其国内。
  催化剂这么简单有效的东西,争夺起来,将会变成简单直白的凶狠。
第688章
回京
  阿诺德可怜巴巴的望着杨锐,道:“我们给出的价格其实并不低,如果提条件的是挪威人的话,他们或许会给出更高的分红分成,但他们的工厂数量少,分红也不会有多少。”
  “用我的催化剂,在西捷这样的工厂,一个月就能有上百万美元的利润提高,十间工厂,一年的利润增加值是一亿美元!”杨锐重新步入谈判的状态,声势夺人。
  面对沐浴于诺贝尔奖光环下的杨锐,阿诺德悄然收起了日不落帝国的骄傲,陪着笑脸道:“辅酶Q10并不是医药中的大宗,全世界能有十间工厂的,目前也只有捷利康了,日本全境的公司加起来,工厂规模也达不到十个西捷工厂。”
  弗兰奇亦帮忙道:“单纯的提高产量并不能持续的提高利润,辅酶Q10的市场有限,全年十亿美元的销售量都很难达到,一家公司一年十亿美元是不可能的。”
  杨锐嘿嘿一笑,道:“我不信,辅酶Q10在目前的市场上根本是供不应求,你们生产多少卖多少。中国目前还有采用动物组织提取法的工厂,还不是照样卖的风生水起……”
  他用英语解释了一下,继续道:“如今限制辅酶Q10的产值的不是市场,而是产能。而限制产能的主要瓶颈就是原材料。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辅酶Q10做开发,并且设计催化剂的原因。”
  稍停,杨锐再道:“如果辅酶Q10只是10亿美元的市场,捷利康何必花费大价钱,又是扩张,又是竞争。”
  此时此刻,他的长篇大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阿诺德只能很尴尬的争辩道:“市场的扩张肯定是有限度的,我们现在看到市场供不应求很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这么说,你们已经有一个理想的扩张模型了?”
  阿诺德再次语塞。
  弗兰奇笑道:“我就说杨锐词锋锐利,咱们还是坦诚一点吧。”
  “不用急着坦诚,稍等两日也没关系。”杨锐呵呵的笑,又道:“正好我也要回学校了,假期差不多结束了,我回家看看老爹,就从平江坐飞机回北京了。恩……咱们约在下个星期,北京再谈吧。”
  在场的英国人顿时无言以对。
  再过几日,欧洲人和日本人都要明白怎么回事了,捷利康的技术检索体系是世界领先的,但落后一两步的公司也不回差的太远。杨锐还要去北京再谈,这等于是与人方便了。
  但是,公开市场就是如此,阿诺德挖的陷阱没成功,总不能限制杨锐回京。
  骄傲的英国人不再劝说,只是在当天晚些时候,提供了两辆车给杨锐,以方便他返回平江。
  同样提供车辆的还有的西堡肉联厂,李厂长很大方的让出了自己的座驾,以及一辆厂里的小土豆,告诉杨锐“在河东省的时候,随时取用”,杨锐也是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最后,提供车辆的还有西寨子乡政府。西寨子乡虽然是穷乡,车辆还是有的,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将自己的两辆破吉普都贡献了出来,美其名曰装放行李。
  杨锐亦是老实不客气的笑纳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