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306

  “陈年往事了。”袁硕的年龄比魏振学还大几岁,自然也有所猜测,但他是个稳重的人,却是不愿涉入其中。
  老荆也呵呵的笑了两声,勉强说:“是啊,老魏,你也别把陈麻子烂谷子的事情再拿出来了,这么搞,大家都没法正常工作了。都说是匿名信,要是让人误会了,我可就当是你整我了。”
  魏振学不善言辞,僵住了。
  杨锐拍拍他的肩膀,道:“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呗。这个事情其实好查,既然总院调查了这件事,调查的资料就还留着呢,把当年的匿名信找出来,比对一下笔迹,不就知道是谁干的了。”
  “总院以前就调查过匿名信。”老荆表情镇定。
  “没有比对的目标,当然调查不出来是谁干的,而且,当年的调查重点也不是匿名信吧。其实,只要给你们说的那个黄万年说一声,让他自己上访去就行了。”
  杨锐说的轻松,老荆是脸色大变。
  现在和十年前可不同了。那个时候被搞下去的人,根本是一个屁都不敢放。可到了82年,全国都在翻案,事情也变的不一样了。
  “我找人问一下,看有人知道黄万年如今在哪里不?”魏振学是一根筋的人,都没看出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兴冲冲的出去了。
  杨锐哑然失笑,回头继续自己的练习。
  老荆呆了一会,还是冲出了门。
  至于他怎么和魏振学去说,杨锐完全不关心。
  以魏振学的思维模式,无论老荆说什么,他估计还会去联络黄万年的。
  没有了老荆的骚扰,杨锐的实验进行的更快了。
  周五。
  杨锐提前一天,开始正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测试辅酶Q10的吸光度,本身并不难,都有前人设计好的程序,只要照着做就行了。唯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操作过程了。
  做实验与做手术其实很相像,最高水平的人能设计实验和手术,一般水平的能做实验和手术,再低水平的就是连实验和手术都做不好的。
  不过,和人们通常所幻想的“科学”不同,做实验其实是一项熟能生巧的工作,既定的操作一般来说都很准确了,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创新,只要照着做,基本能够达到实验目标,一遍接着一遍的做,自然就会变的熟练,从而一步步的接近理想的实验要求。
  譬如辅酶Q10的实验里面,往往需要用石油醚来提取辅酶Q10,理想的回收率是95%,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估计连两成人都没有。
  即使是许多博士生导师,经过三次或者四次的提取,也不一定能够得到95%的辅酶Q10。甚至某些学者,根本就不会做实验,比如著名的杨振宁,就是纯粹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设想都要由专业的实验物理学家来完成。
  杨锐从来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他读书的那所二流大学里,讲究创新的导师寥寥无几,大家都是指着大牛们在瞎混。
  他的导师的目标也从来不是学术成就,而是怎么接到更多的药厂的项目,通过项目捞到更多的经费和实惠。
  所以,杨锐在读研的几个项目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给老师做实验,给自己的论文做实验,不停的做实验自然提高了他的操作能力,但就学术水平来说,其实提高的有限。
  研究生扩招以后的中国大学,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项目工厂,曾经的杨锐,除了随波逐流,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他偶尔的反抗,只像是无数名同龄人的反抗一样,最多掀起小小的浪花,继而重新变成河流的一分子。
  杨锐终于找到了做学术的感觉。
  虽然只是一篇短小的论文,虽然只是几个小数点后的数字的变更,却能实实在在的改变后人的工作。
  这种感觉,使得杨锐做实验的时候,都是满面笑容的。
  当棉乎乎的夏元亨与和稀泥的老院长联袂出现在实验室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笑眯眯的杨锐。
  “年轻就是好啊,做个实验都这么开心。”老院长叹了一声。
  杨锐惊觉,却没有停下手上的工作,笑道:“你们怎么来了,我正做到第三遍提取,还不能停。”
  “你继续,我们就是看看。”老院长言不由衷的笑了两声。
  棉乎乎的夏老丈人“唔”的一声,说:“我们再不来,怕你把煤科院都给拆了。”
  “出什么事了?”
  “黄万年来闹了,要院里给他恢复工作。荆秋华被清调组带走了,院里都乱了套。”夏元亨的语气严厉,似乎在批评,却是把事情给说清楚了。
  到82年底,全国各省市仍然在复查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仅仅河东省,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就调整了7000多名用非所学的科研人员,纠正冤假错案更是多达万起,可以说,每天都有人被拉上来,每天都有人被搡下去,多一个荆秋华,少一个黄万年不少。
  杨锐眼睛盯着刻度,却问:“魏振学呢?他之前也是从煤科院里放下去的吧。”
  “他的问题也有调查。”夏元亨的语气更加和善,道:“既然老荆不用仪器了,你可以多用两天,到周二吧。”
  “那敢情好。”杨锐没说自己两天就能做完实验的话,多出来两天时间,他完全可以再多做一些项目。
  老院长和夏元亨说了一会话儿就走了,两人都没精力去关注杨锐的实验。
  倒是袁硕见多识广,一边比较着杨锐的实验,一边比较着院里其他研究员的技术,陷入了莫名的沉默。
第68章
欢迎来做客
  杨锐所在的三号实验室里并不是只有一台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和红外分光光度计,以及一些小型设备也放在这间教室大小的房子里。
  每天白天,用到这些设备的研究员来来往往,到了晚上,频率立刻降低许多。
  做实验是要用经费的,除了杨锐这种堪称土豪的学生,一般的研究员只能用有限的资金去做有限的工作,加班做实验熬灯费油,也不能所有实验室都开着配合,所以,此等奢侈的行为,在煤科院里是很少见到的。
  来的人多了,自然有人注意到杨锐的存在,偶尔就会有人上来聊天。
  杨锐的心理年龄超过30岁,又有研究生的经历,与这些常年呆在研究院里的研究们其实很处得来,一来二去的,他就认识了好些人。
  到了周末,三号实验室每天已经能够聚集起一个近十人规模的小沙龙,一群人有讨论专业的,有讨论实验的,也有讨论仪器和八卦的。
  杨锐年纪最小,专业提供茶水。这年月,既没有行业论坛让你看,也没有微信之类的朋友圈,你想了解圈子里的消息,就得通过这样的途径。
  煤科院的研究员们有同事有同僚,自然能够得到许多杨锐得不到的消息,而这些八卦和行业进展,恰恰是杨锐目前最需要的。
  他想接二连三的发表论文,总得了解自己发表的论文是超越了时代,还是落后于时代,甚或有没有重复。
  80年代虽然没有学术搜索一类的网络数据库,但学者们其实更关心本专业的研究进展,许多人不用查期刊,就能说出目前的最新论文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国内的论文大家说的明白,国外的论文就很讲了,许多人也是通过国内论文的转述来了解的。
  这时候,杨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小杨,你看看这篇说的怎么样?”瞅着杨锐的实验空档,就有中年大叔递了复印纸过来。
  国外的期刊非常贵,有的一本要上百美元,不是想买就能买的。于是,许多国内的学者就会拜托出国的熟人邮寄一些影印件,看不懂英文资料的还要想办法找人翻译,现在多了杨锐这个选择,令许多人很高兴。
  杨锐也是来者不拒,他获取资料的来源很少,看一些国外最新期刊也有好处。
  不过,他翻译期刊只翻译化学和生物类的,其他类别的也有不少单词看不懂。
  其他人无可无不可,纷纷拿了这两类的文章来找杨锐翻译,让他读到了不少的论文。
  这篇也是一样,杨锐边看边说,不会的就在脑海中找到英文词典来查,尽管翻的句子都散乱了,可意思清楚明了。
  中年大叔也不讲究,边听边记,听完了很高兴,说:“翻的不错,论文就应该这么翻嘛,弄那么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把内容给落掉了。小杨,我看你也别回去了,留咱们煤科院好了,想上学就转到平煤一中,实验仪器照样用,多好啊。”
  “实验仪器能随便用不?”杨锐一句话就把中年大叔给打败了。
  对方苦笑两声:“除了院里的那几位,谁都不能随便用仪器啊。”
  “那就没办法了。”杨锐装模作样的叹口气,又道:“我的实验也做的差不多了,赶明儿,估计就得走了,您再要翻译什么文章,就得到学校来了。”
  “真回去?”
  “真回去。”
  “我们给你办个欢送会吧。”中年大叔这么说,还真给杨锐办了个欢送会。
  少说有20个人,流窜到了煤科院跟前的小饭馆里,开了两桌,使劲的搓了一顿,然后用办公经费给报销了。
  等到喝饱了酒,才有人想起来似的,问:“小杨啊,你写的论文弄完了没有?拿出来给咱刘研究员斧正斧正?”
  刘研究员刘钦是正牌的研究员,职称研究员,相当于大学里的教授。这是个没架子的男人,竹杆儿似的,身高和杨锐差不多,体重却轻了不少。他也是个学俄文的,但最近在自学英语了,听说杨锐的英语好,最近几天也来沙龙窜,是两桌子人里面资历最深的。
  杨锐喝了点白酒,晕乎乎的就把一英一中的论文掏给了刘钦。
  在众人的起哄声中,刘钦咳嗽一声,道:“那我先念一下摘要啊。”
  摘要就是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见解,通常会概括的说明论据,短的两三百字,长的有一千五百字的。
  当然了,一千五百字的论文都是超牛写的牛文,其核心内容就是“你看不懂”,不仅是论文要你看不懂,摘要里都要人艰涩的用啃来形容。
  杨锐的论文就简单了,摘要总共百多字。
  刘钦因此也就扫了一眼,开始读道:“在对辅酶Q10的原料测定中,发现了103%的测定结果,超过了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我认为,辅酶Q10的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辅酶Q10的吸收系数偏低所致。在各省市的药品标准中,辅酶Q10采用的是五十年代发表的国外文献值,由于当时的设备和分离条件的限制,吸收系数测定偏低。本人按照药典委员会对测定吸收系数的有关规定,对辅酶Q10的吸收系数重新测定,结果表明,辅酶Q10的吸收系数确实偏低。”
  读到这里,刘钦也不读了,自顾自的看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