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306

  理查德费尽心思,为的就是在CNS上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当然,他以前肯定是在CNS上发表过论文的,否则也难做到第四阶,但对他来说,高水平的论文依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辈子发表几篇,甚或就是靠一篇Cell才吃一辈子,都有可能。
  名校的讲座教授,却已经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发表到手软的主儿了,他们发表论文的目标也一定是且只是顶级期刊,比如施一公到回国前,CNS发表的论文超过20篇,平均一年已不止一篇。
  但不管是哪一级的学者,顶级期刊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84年去欧美名校,随便逮一个校长问“两千万美元一篇论文贵不贵”,校长肯定说贵死了,你是拉金子的吗?但你要是问“两百万美元一篇论文贵不贵?”,校长肯定说太太便宜了,您蹲好了,我帮您接金子。
  学者归根结底是看成果的,杨锐不管能不能得到诺贝尔奖提名,他的PCR成果是诺贝尔奖级的,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越加越猛的引用数,中国学术界也是看的越来越清楚了。
  如果说政界和商界还有地域的问题,学术界就完全不讲这些了。
  学术界是世界上最讲究标准的地方,在相同的成果面前,坦桑尼亚的学者和美国的学者的待遇或许会有差距,但学术认可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杨锐要2000万,放在中国看,确实是多的不得了,人家院士也才申请大几百万。
  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院士,能不能算第四阶的学者,还得分人。
  所以,以世界范围来看,杨锐要2000万,确实不多。
  只是中国太穷而已。
  不过,老楚和刘宇庄都看的清楚,这2000万,今年不给,明年也要给,除非中国不搞科研了,否则,断然没有让杨锐饿着,反而在科研所里养猪的道理。
  “走吧,咱俩一起进去。”说开了,刘宇庄也大方起来。
  老楚苦笑一声,迅速的向左右看看,跟着刘宇庄敲开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门。
  “你们找谁?”又是一头科研汪探出了脑袋,剃着小平头,虎头虎脑的怪可爱。
  “我们想见一下杨主任。”刘宇庄隔着大铁门上的小窗说话。
  虎头虎脑的科研汪“哦”的一声,问:“你们有工作证吗?见杨锐是做什么?”
  “工作证……有。”刘宇庄犹豫了一下,掏出了自己的工作证,道:“我想和杨主任讨论一些学术问题。”
  虎头虎脑的科研汪一看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顿时肃然起敬道:“好的,您进来吧,请在院子里稍等一下。”
  铁门滋啦一声被拉开了,虎头虎脑的科研汪笑着说:“我叫王镭,我现在去通报,你们请坐着休息。”
  院子里并没有其他人,但是有几把椅子错落有致的放着,面前还有木制的茶台和开水壶。
  刘宇庄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泡起茶来。
  “配点水果点心。”一位女孩子端了个盘子过来,里面放着两只橙子和两只苹果,还有一叠绿豆糕和一叠白皮酥,橙红绿白四色,陪着淡青色的盘子,煞是好看。
  “请用。”女孩子用手示意一下,又道:“都是免费的,不够了示意一下,我就再送过来。”
  说着,就见她回到了旁边厢的一间房内去了。那房子亮着灯,里面刷着洁白的墙,女孩子正对着窗户坐,正好露出半身,此时低着头,不知道忙活着什么。
  “你过来之前,打招呼了?”刘宇庄不明所以的问老楚。
  老楚摇头:“哪能呢,我巴不得没人知道呢。你也一样吧。”
  “是呀,要不是碰上你……哎,刚才北理的那个人出来了。”刘宇庄说着捂住半张脸,免得被人认出来。
  老楚却是给站了起来,打招呼道:“同志,里面什么情况?”
  北理的人呵呵冷笑两声,说:“折腾人的地方,我要是你们,趁早走人。”
  “为啥呀?”老楚再问,人家都推上自行车走了。
  “两位请跟我来。”虎头虎脑的科研汪王镭又回来了,笑呵呵的像是沙皮似的。
  “来都来了……走吧。”刘宇庄长身而起,面容有如进敌营的使节。
第724章
折腾
  “刘宇庄教授,楚怀明教授,你们好,有什么能帮得上你们的。”杨锐穿着白大褂,要是出现在外面,就是帅气的名医,但在实验室里,却只能与动物为伍,要么就是显微镜下像眼睛一样大的微生物了。
  刘宇庄虽然见过杨锐的照片,但见到真人,还是很诧异的盯着他看了两秒钟,方才意识到不礼貌,赶紧道:“我是做基因学研究的,最近看了杨主任的文章,深受启发,所以特地来见见您。”
  “您过誉了,我就是做了些工作,正好有了不错的成绩。”杨锐谦虚之余,又和楚怀明打了招呼。
  楚怀明则有些不太自然,他看着实验室里的仪器,颇有些失神。
  再好的学校也是有强系弱系的,比如现在的清华,生物系正处于重建状态,今年才是招生的第一个年头,实验室和仪器虽然配置起来了,但与离子通道实验室相比,就远远不足了。
  杨锐自始至终都是以人体基因组计划为目标配置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达不到要求的仪器一概不要,反而节省了一部分资金,而今再看,全不全且不说,就高端而言,显然是国内领先的实验室。
  “我这个实验室不错吧。”杨锐见过太多楚怀明似的表情,笑着问了一句,又喊过王镭,道:“你带楚教授四处看看。”
  王镭乖巧的答应了一声。
  刘宇庄笑道:“不打扰吧。”
  “不打扰,里面的实验室不方便进去,外面的实验室看看还是没问题的。”杨锐笑说。
  “里面还有一间实验室?”
  “对,外面现在主要是指导学生们工作的地方,算是实验室的公共实验室吧。”杨锐早就将离子通道实验室分成了数个科研组,任何一个科研组都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总体而言,杨锐参与的项目,都是当仁不让的通讯作者,否则,通讯作者就让给科研组的负责人。
  这等于是杨锐从包工头彻底转向了开发商,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这个体系里,杨锐成为了食物链的最顶层,当然,成为食物链的最顶层并不意味着吃掉所有食物,他还要给许正平以及一众小牛们生存的空间。
  实验室的生活就是这样,付出和收获,在许多时间里,都是无形无迹的。
  刘宇庄却是羡慕的牙都要掉了,外面的实验室都已经全是进口仪器了,里面的难道是从外星运过来的?
  不过,不像是老楚的心思不定,刘宇庄这次过来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他并没有跟着楚怀明去参观仪器,而是继续跟着杨锐,聊起了基因学的内容。
  杨锐要针对人体基因组计划做研究,那就必然要扩建一个新的科研组,甚至是实验室,这是公开的秘密。
  他特意做了一次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也就是为了将这个公开的秘密发布出去。
  在84年做招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是说钱多就能找到逞心如意的员工或者研究员,因为钱尚未成为社会普世价值,这就让新入市的公司和资本家很为难。
  现在的普世价值是《牧马人》式的,最起码也是《庐山恋》似的,要么是主动放弃腐朽的社会主义亿万富翁的生活,要么是视金钱如粪土,只追逐自己的心灵与爱情——若是金钱与爱情沾染上了,还要特别的撇清一番。
  学者们自然是清高的一群人。
  杨锐之前招揽小牛们,那都是冲着拾遗捡漏的心思去的。
  现在的北京和外地的生活与科研条件不能比,就是南方城市在科研条件方面也是总体落后的,而为了去大城市,为了更好的科研条件而调工作,并不可耻,也是普通人追求和令人羡慕的地方。
  然而,小牛们的数量毕竟有限,也不是你想招揽就一定能招揽到的。
  所以,借助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才是招揽人才的正确做法。
  杨锐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刘宇庄这个名字,同时分心与之交谈。
  相比杨锐的态度,刘宇庄就非常认真了,他很清楚,这就等于是一场面试。
  唯一让刘宇庄心有顾虑的是前面的人说过的话:折腾人的地方。
  可聊天始终进行的很顺利。
  楚怀明回来以后,更是让三个人的谈话有了探讨的色彩。
  就在刘宇庄觉得调职易如反掌之际,杨锐突然问道:“如果做一个很紧张的实验,你们愿意加班吗?”
  “当然。”楚怀明想都没想的回答。
  刘宇庄就想的多了,过了几秒钟才说:“做研究的加班是常态吧。”
  “如果是自己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那肯定会不自觉的加班,因为兴奋嘛,不过,如果是常态化的研究加班呢,春节也愿意加班吗?”杨锐问的很仔细。
  虽然说,80年代的学者们,还保留着一些战天斗地的精神,但精神是不能当饭吃的,该疲倦的时候会疲倦,该倦怠的时候会倦怠。
  做两弹一星的研究者们,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气运,自然是须臾不敢停怠,但在普通的生物学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极枯燥的,这种时候,与其说研究者有什么精神大法,不如说是制度和工作惯性维持着他们继续工作。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庞大而严密的项目,非常重要也非常大胆,但在具体而微的工作中,这是一项堪比码农的超级项目,每一个人体基因的测序归根结底都不太难,天才的大脑用在如何测序和加速测序方面,比如PCR,而到了真正测序的一步,全都是繁重的重复性体力活。
  杨锐不得不尝试着筛选一些吃苦耐劳的牛们出来。
  楚怀明再次毫不迟疑的说:“只要有研究做,加班我乐意。”
  刘宇庄再次落后了一些,道:“加班肯定也是愿意……”
  “你能承受多久的加班,每天加班4个小时,一周工作110个小时,受得了吗?”杨锐差不多是按极限状态计算了。
  一周110个小时,等于一周七天都工作,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而一天24个小时,正常人的睡眠都在8小时左右。
  刘宇庄这么一算,顿时吓坏了:“离子通道实验室要加班这么久?”
  “你得有这个心理预期,到时候,可能加班的时间短一点,但忙起来,比这个时间长也是有可能的。”杨锐完全不用在乎劳动法什么的,现在不讲这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