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306

  这也就是82年了,要是78年,拉一票中考500分的学生,都能考得上大学。
  4%的录取率的确恐怖,可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太短了。
  可以说,除了家长坚持教育的家庭,全中国的年轻人,差不多在十年里面,有一半的年份就没上学,都罢学罢课游行欺负老师去了,哪里有时间上课。
  五年制的小学,两年制的初中,两年制的高中,加起来是9年时间,去掉一半,个顶个的都是小学水平,除了真的热爱学习,有几个能每天学习8小时,还回家做作业的?
  即使是82年,高考如此残酷,可要说满负荷的学习,依旧没有多少学生做到。
  大家倒是每天都在学校里呆着,然而,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是满负荷的。
  老师讲课的时间算是学习,但不是每个老师的讲课都是有效率的。
  自习的时间很长,但不是每个学生都知道怎么自习,蒙头做一道题做一晚上的大有人在,浪费的时间亦是大把大把的。
  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以外,学生们的确在争分夺秒,但在争分夺秒的间隙,还是不免要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谈谈政治,随便一个争论,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在杨锐眼里,那都是浪费时间。
  82年的学生,考不上大学,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政治可谈。
  在西堡中学这种乡镇中学,考不上大学的命运会是如何?400多名学生,首先有300人要回乡种地,从82年到97年,种十五年的地是基础,到了那个时候,18岁的美少年,也要33岁了。这时候,若是不甘心每年赚2000元,又肯吃苦,那就可以去城市里打工,历经城市底层的黑暗,承受同时代农民工的痛苦,好不容易拿到工资,然后回乡盖房,继续拼搏,运气好了能做包工头,在城市扎根,运气不好了,只能继续苦下去。
  剩下的100名学生,包括吏二代在内,十个里面有九个会进工厂,或者去做小生意,他们要给管理者赔笑脸,卖力气,做上十五年,若是好运躲过了下岗潮,或者将乡镇小店延续了下去,那到了30年后,或许可以平安退休,否则,还是只能继续苦下去。
  400个人里面,能有一个人做老板,开名车,给读了大学进了政府的老同学行贿,那就算是好运了。
  杨锐比谁都清楚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而在他的灌输下,锐学组成员也只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
  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此清晰的目标,如此努力的奋斗,若是还不能遥遥领先于乡镇中学的同学,杨锐自己也会改变初衷的。
  ……
第71章
回信
  锐学组的成员听到要考试的消息,比听到分班的消息还兴奋。
  为什么?
  有炫耀的机会了呗。
  古人埋头苦学是为了什么?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金榜题名时,衣锦还乡处。
  加入锐学组的学生,首要目标是高考没错,可间中也想证明一下,咱每天学的这么苦,不是白费的。
  曹宝明最是心急,自习结束就去卧推的地方找杨锐,等他一组完成,帮他把杠铃卸下来,然后问:“锐哥儿,啥时候给咱做综合训练啊。”
  “做什么综合训练?”杨锐裸着上身擦汗,胸大肌被刺激的霍霍直跳。
  他的身材本来就好,两个多月的增肌训练以后,上身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肌肉块和肌肉线条了,所谓型男帅哥,正如是也。
  可惜现在的女生放不开,偶尔经过操场这边,也是低着头经过,少有大胆奔放的,让杨锐想听个尖叫都听不到。
  高富帅遇到迟钝女,大概就是这么个情节。
  曹宝明殷勤的递水递毛巾,口中道:“我们想做高考的综合训练,你看,咱们最近都是分单元的练习,可高考不是好多题都是综合题吗?不做点综合性训练,这个成绩就发挥不出来啊。”
  “高考还有大半年呢,急什么,现在做综合性练习,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杨锐让开卧推凳给别人,自己站起来活动着手脚。
  曹宝明小扭捏了一下,说:“不是为了高考……这不是学校要搞测验吗?我们就想提前练习一下,咱们的成绩越好,你脸上也有光不是?”
  “你觉得自己会考不好?”杨锐奇怪的转过脸去。
  用他的补习手段,锐学组成员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能达到及格的分数线了,尤其是数理化三门课,得到两个及格分数的组员占了一大半。
  这样的成绩,虽然还不足以通过高考,但在西堡中学,已是妥妥的尖子生了,如曹宝明这种跟他学的比较久的学生,排在其他学生前面很容易。
  即使是李学工这种曾经的年级第一,也在短时间的训练以后,得到了二三十分的提高,中游水平的学生的提高就更多了。
  然而,曹宝明显然不满足于排在其他的学生前面。
  他摸着脑门,说:“我就想着,如果我能考个大专线的分数,家里人估计也高兴的很。”
  杨锐目光一凝,缓缓道:“如果考不到大专线,会不会特失望?”
  曹宝明迟疑一下,问:“你觉得我考不到?”
  “如果专门为了这次考试而训练,有可能,但要是为了高考,你们现在浪费时间而训练就不划算了。”杨锐拉着曹宝明离开了一点,说道:“我准备的训练,是以十个月左右的复习为标准的,如果现在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做冲分训练,会在高考的时候,降低你们的平均分,本来能考重点的也许就变成本科了,本来能考本科的,兴许就变成大专了,你愿意冒这个险吗?”
  “影响高考肯定不行。”曹宝明遗憾的道:“还以为可以拿成绩单回去。”
  “成绩只要比以前考的好,家里就会高兴吧。”杨锐重新躺回了卧推椅,调整姿势的同时,道:“如果真的想要准备的话,抽出一天时间倒是可以,不过,我觉得先不要给家里人太高的期待比较好,我的意思是,让他们觉得有希望考上大学就行了,毕竟不是正式的测试,分数再高,人家也不一定相信不是?”
  曹宝明咂咂嘴:“让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划不着。”
  “一个人考好成绩是没什么意思,要是锐学组都能考出好成绩,才有点夸耀的本钱。”杨锐说到此处,举起了杠铃。
  曹宝明想了一会,点头道:“要是锐学组都考出好成绩,还真有点意思。”
  “嗯,所以大家继续做单元训练,到了考试前两天,再做几次综合训练……到时候,虽然不能达到通过高考的水平,但应该也有不小的提高了。”杨锐一口气做完了本组卧推,站起来以后却笑了:“综合训练,可不是好玩的事。”
  任何训练,都不好玩。
  几天以后,曹宝明就明白了。
  杨锐的训练,除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解以外,就全部是做题了。
  2014年的题海战术,或许没有2004年的时候那么残酷,可依然饱含着令人想死的恶意。
  杨锐从来都不相信素质教育的课程的,那东西或许对人生对理想对品味有用,但对应试的试卷没用。
  对付应试考试最佳的手段就是填鸭,它是中国教师用上千年经验总结出来的,是对应试教育最强的反抗。
  当然,某些富一代和官一代或许会反对,因为他们的儿女并不在乎是否通过考试。
  但对于需要借助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普通人来说,以分数来定命运,是他们一生中所能体验到的最大公平。
  此时填鸭,日后才有体现品味的时候。
  西堡中学的学生,都是最普通的一群人,大部分出身农民家庭,好一点的是工人家庭或普通干部家庭,其中条件最好的,也就是杨锐这种。
  如果不想一辈子留在乡镇,他们只有考上大学才行。
  尽管只有十几岁,可学生们清楚自己的命运,即使杨锐的训练枯燥而艰苦,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
  第一天的题海训练就进行了10个小时,结果令杨锐非常满意。
  于是,第二天的题海训练进行了12个小时。
  从早上8到晚上22点,中间仅仅间歇式的休息了两个小时,这还没算早上背英语的时间。
  等到睡觉时间,不用催促,所有人都沉沉的睡了过去。
  杨锐继续住在宿舍,睡前看着曹宝明笑问:“还想做综合训练吗?”
  曹宝明有气无力:“不想了。”
  “算是提前预习一下,明天再训练一天就可以参加考试了,等到高考前,就不会这么轻松了。”杨锐伸了个懒腰,翻身睡下,他也挺累的。
  曹宝明“唔”的一声,疲劳的一动都不想动了。几分钟后,王国华突然坐了起来,问:“等高考前就不这么轻松了是啥意思?”
  杨锐早就睡的不省人事了。
  第三天的题海战术减少了分量,总计持续了10个小时,照样累的一群人要死要活,不过,总是比昨天要轻松一些。
  杨锐自己也做了一些试题,但还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实验室。
  周一。
  卢老师等人准备了七门课的试卷,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测试。
  对于回炉班的学生来说,考试是早就习惯了的事,不过,毕业班的学生还很少这样的经验,倒是颇为新奇。
  杨锐照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试卷,就像是一名普通学生那样。
  然而,他终究不是一名普通学生。
  不等考试的结果出来,一封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挂号信首先寄到。
  从门房拿到信件,杨锐颇有些紧张,好像自己发表第一篇论文时的感觉。
  尽管明知退稿的期刊非常少,但80年代的期刊是什么性格,谁又猜测的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