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1306

  虽然早就知道开发新药费钱,但钱从自己眼前流走的感觉更强烈。
  黄茂忍不住道:“咱们华锐做实验一向超过平均速度的,你们也不可能真的做一年吧。”
  葛瑞丝偏着脑袋想了一下,顺便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显露一番美好身材后,道:“在国际上,开发新药的实验室平均有十名药化学家,两到三名生物学家参与……我们现在有,我来算算,我一个药化学家,杨锐和王晓芸两名生物学家,所以,你说的对,我们不可能真的做一年,做五年的可能性更大。”
  黄茂想吐槽的心情,简直能铺满整间实验室:“你就不着急?”
  半天了,黄茂就憋出这么一句话。
  “实验室请不起药化学家,和我有什么关系。”
  “等五年时间,岂不是你也要浪费五年时间。”黄茂更不理解了。
  “不会啊,从现在算五年后,也不一定会有其他制药公司会做去铁酮了,而且,我们既然开启了动物实验,就一定要完成,否则,也是对其他制药公司的不负责任,对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不负责任。”葛瑞丝的思维回路很奇特。
  黄茂半天没反应过来,问:“为啥?”
  “你是问……”
  “不负责任的部分。”
  “葛瑞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动物实验做一半就停止,其他制药公司或许会以为我们的动物实验遇到什么极其糟糕的情况,以至于彻底放弃了去铁酮项目。”杨锐听着他们的对话,插了一句,道:“我们目前的状态不错,没有哪个制药公司会在这个阶段放弃项目的,所以,除非我们遇到了其他的不可抗力,否则,动物实验是一定会完成,如果未能完成,其他公司甚至FDA都会考虑这种情况,万一遇到诉讼,律师们也一定会寻根问底的。”
  黄茂听明白了,这次换成了中文,问:“完成了有好处?”
  “动物实验通过的项目,已经可以卖一个不错的价钱了。”
  “怎么卖?”
  “有专门的市场。”杨锐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他以前哪里有机会玩这种兼并收购之类的游戏啊。
  黄茂倒是睁大了眼睛问:“贵吗?”
  “不会太便宜,就这个支出。”杨锐撇撇嘴。
  黄茂也瞬间反应过来,就华锐实验室以较为便宜的方式进行的实验,五年下来都要2000万元人民币了,国外公司要是请10个药化学家,两三个生物学家,一年的薪水就得开出去上百万美元,更别说其他成本了。
  “就是时间太长了。”如果是五年赚回上千万元,黄茂也不觉得有多高的收入,国内年利润百万或者千万的工厂太多了,华锐实验室如今每年的开支也在百万美元以上,尤其是正在进行的PCR官司,美国律师们收费收的飞起,2000万元人民币根本不够填窟窿的。
  这样考虑着,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黄茂特意坐到杨锐身边,向同桌的葛瑞丝笑笑,就用中文道:“杨锐,要不然,你不要把全部时间用在去铁酮上了。”
  “为什么?”杨锐奇怪的问。
  “五年时间啊!”黄茂喟叹一声,道:“杨锐,你别怪我说的难听,你别看自己现在做事的效率高,成绩也好,就觉得以后都会这样子。不可能的,你今年20岁,这是最出成绩的年龄。咱们国家为什么要搞少年班?就是希望让科研人员的科研生命长一点,20岁就开始搞研究,像你这样,高产期能持续到30岁,35岁,再厉害一点,能持续到40岁,这20年,就比普通的科研人员多了一倍的时间了。”
  稍停,黄茂又道:“你想想看,你最好做科研的20年,你要用五年时间做去铁酮吗?我不是说去铁酮不重要,但就现在的动物实验,我能做,老涂能做,王晓芸也能做,你何必把自己的黄金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五年时间,你能做多少事?”
  杨锐被黄茂给说愣了。
  他的药物组里面,只有王晓芸、魏振学以及自告奋勇的葛瑞丝,其实也是因为动物实验相对简单,他不愿意浪费好不容易拉来的小牛们的时间。
  诸如黄茂李文强等人,都是未来有能力发表Cell级文章的人,何必用在简单的体力活上。
  杨锐却是忘记了自己有多少时间消耗与此。
  仔细算算,整个动物实验也就进行了两周而已,但对一名科研员来说,两周时间不少了。
  “就当休假吧,换换脑子。”杨锐笑着给自己和黄茂同时做解释。
  黄茂哑然。
  坐的离这桌不远的魏振学,本来就是竖着耳朵在偷听——也只有他能干出这种事来——此时咳嗽一声,道:“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有的人休假是到外面玩,有的人休假是回家睡觉,有的人休假是拉小白鼠的脊椎……”
  “我一只小白鼠都没动。”杨锐再解释。
  “我说错了,是有人休假喜欢看人拉小白鼠的脊椎。”魏振学嘿嘿的笑了起来,自觉说的完美。
  杨锐无言以对,恍然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变态倾向。转念,杨锐又想,不变态不生物,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再休一个星期的假,如果没什么成效的话,再考虑改变。”杨锐说着站起来,轻轻的拍了两下魏振学的脖子,然后放着不动了。
  魏振学只觉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脖子后暖的人心凉。
  杨锐的大拇指点在魏振学的颈骨上,心里想着如何加快动物实验的进度。
  作为一种简单的排列组合式的淘汰实验,动物实验的进度的快慢,很多时候只能根据资源的多少来改变,技术能够发挥的空间很小,因为技术再好的人,你也看不到一种化合物在人体或者动物体内的变化。
  不试试,谁知道化合物的效果如何,会代谢还是富集,代谢途径是否如其预料,代谢产物是否超出想象……
  杨锐知道。
第787章
淘汰
  做动物实验的30多种化合物,都是杨锐一步步合成出来的。
  自然的,有关这些化合物的结局,杨锐也是一清二楚的。
  归根结底,杨锐最终也只是需要一两种化合物,至多不超过四种而已,剩下的化合物,都是要淘汰掉的。
  如果要加快速度,最好的做法就是让该淘汰的化合物,早点被淘汰。
  活性物质的筛选之所以越来越慢,自然是因为剩下的化合物越来越安全了,那些明显不安全的化合物,比如具有急性毒性的化合物,已经在初期的几项测试中被刷出去了。
  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那些不安全的化合物终究还是会被淘汰出去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问题就在于杨锐不想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有些测试,是要在很久以后才会进行的,有些甚至不是80年代需要,而是90年代才开始需要的。
  但作为新药开发者,考虑到十年以后的情况,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十年以后,新药说不定还都没上市呢,就是上市的药品,也是有可能被撤回的。
  比如90年代撤回的一大批药物,都是通过混合功能氧化酶所代谢的,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病人吃药往往不会吃一种药,而是会多种合用,结果就是这些通过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的药物,极有可能发生交叉反应,而这样的后果,在动物实验中要么不做测试,要么也是最后的测试。
  因为药物交叉反应并不是动物实验所需要考虑的重点。
  但从一款药物成功与否的角度来考虑,药物交叉反应是跑不掉的。
  与之相似的还有遗传毒性问题,代谢产物问题,药代动力学特征,甚至包括原料是否易于获得,合成成本是否合理低廉。
  这些问题是普通人不去考虑的,但却是制药企业必须考虑的。比如10年以后的感冒药,就一定不会考虑一氧化碳作原料的产品,一些要受到严密监控的原料物都有这样的问题。
  想想也能明白,假如买一盒感冒药还要身份证核查,还限制数量,其销量可想而知,放在欧美国家,就等于是将非处方药变成了处方药,为了数倍的销量差,制药企业不能不慎重。
  总而言之,制药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奔着慎重去的。
  一款药物结束动物实验以后,是否能成为临床候选化合物,对制药企业来说,意味着是否要花费2000万美元到2亿美元,以及等待四五年的时间,来进行临床研究。
  这样的数额和时间,足够两个国家进行一场局部低烈度战争了,制药公司又岂能不慎之又慎。
  杨锐所需要做的,就是将注定要淘汰的化合物,尽快淘汰,如此,才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几种化合物上,进而做出详尽的测试和分析。
  最终,这些少数几种化合物如果能够满足临床候选化合物的要求,就算杨锐不能亲自推动他们上市,也会有制药公司积极去做的。
  唯一麻烦的地方在于,这样的淘汰工作,需要杨锐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而非相反。
  这自然是要用去一些宝贵的时间。
  不过,杨锐也觉得自己需要一次这样的经历,去铁酮是他想做,而非华锐所需要的药品,但总有一天,华锐实验室想要发展壮大,还是需要自己做药品的,到那个时候,杨锐希望自己是一名有制药经验的管理者,而非志大才疏的菜鸟门外汉。
  杨锐占据了主实验室里的两个隔间,开始了动物实验的设计工作。
  仍然是魏振学和王晓芸负责动物实验的部分,杨锐只做要求,看实验结果,并不直接参与。
  毕竟,动物实验终究不是阳春白雪,即使采用3R原则,一些实验仍然令人不适。
  杨锐身为生物系的研究生,手下的鼠命过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喜欢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投喂化合物并观察和测算结果,最终处死动物这些事,也不需要杨锐亲自去做。
  杨锐设计实验已够忙了。
  为了通过FDA或者可能的欧洲国家的药品监督局的通过,杨锐首先要做出详尽的实验记录,包括前序和后续问题,也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更具体一点,是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用什么做,做出的结果的意义。
  这种复杂流程,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大众,也是最大程度的制约了科研进度。
  然而,虽然杨锐忙的够呛,他的进度还是令魏振学和王晓芸措手不及。
  仅仅两天时间,两人就扛不住了,杨锐检查的时候,发现他们连三分之一的任务都没完成。
  “小白鼠的反应时间可不是我们决定的。”王晓芸无奈的解释一句,手里还在忙着写实验报告,他们要写的东西比杨锐多的多。
  魏振学累的要命,脑袋都转不过来了,只道:“我一天一夜没睡觉了,老板,加个助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