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1306

  至于余震再多来几次,那就更没关系了。
  肯尼斯面带不屑的看着前方,等待着伍洪波说出套路化的“天才说”。
  伍洪波的表情带着些微的笑意,又有一些深入的思考状,道:“在我的印象里,杨锐是个很努力的人。”
  “咦?”
  不止一个人奇怪了起来。
  “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本杰明问。
  “这么说吧,杨锐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之一,比如这一次,从中国乘机到美国要十几个小时,经济舱的环境很难说让人有很好的休息,但是,下了飞机以后,杨锐所做的第一件事,既不是睡觉倒时差,也不是去联系律师为上庭做准备,他首先做的,是打电话回国,了解实验室的工作情况,随时调整实验室的任务,保证实验不间断。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院士,见过很多的青年才俊,但努力认真到杨锐这个程度的,并不多。”伍洪波一句假话都不用说,只是换一点说话的技巧,就令人惊叹不已。
  本杰明道:“的确是很努力,这是你亲眼所见?”
  “没错,我看到杨锐用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处理实验室的问题,打电话和收发传真。”
  “还有吗?”
  “另外,我觉得从杨锐做的录像中,也能看出他的认真和努力。”伍洪波道:“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录像的时间,杨锐做PCR实验的时候,全程录像,但你们要是注意时间的话,会发现,他每天录像的时间,几乎都是超过12个小时的,也就是说,杨锐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时间,最少有12个小时。”
  “法官阁下,我请求再次播放录像。”本杰明趁势请求再次播放录像。
  肯尼斯反对无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录像再次被放出来快进。
  带着时间戳的录像,果然每天都要持续12个小时以上,长的时间,甚至有到18个小时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杨锐辛苦实验的身影。
  为了锁定PCR,杨锐当日也是非常辛苦的。
  仅仅从录像中,还不能完全的理解其中的脑力活动,但是,仅仅是体力的部分,就令人咋舌不已。
  而在这个特殊的场景和时间背景下,录像落在众人眼里,却又是别一番滋味。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伍洪波完全是以劳模表彰的模式,夸耀着杨锐,他的演说式的说辞,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本杰明对现场效果满意极了,看了眼法官,问:“你相信哪句话?”
  “实际上是杨锐说的,我在这里复述并转送给杨锐: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比你天才,还比你努力!”伍洪波用英语说的,却是翻译的极有味道。
  记者们皆是眼前一亮,不约而同的将这句话给抄了下来。
  “我认为,杨锐一直是用这句话,在鞭策自己,让自己努力再努力的。”伍洪波彻底进入了状态,口若悬河的道:“杨锐是从辅酶Q10一步步的磨练自己,一步步的走上世界级的舞台的。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雨雪风霜,杨锐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兢兢业业的忘我工作的。他经常加班,而且加班时间长到普通人难以忍受,他每天都忙碌在科研第一线,把工作看的高于一切,为生物学的发展,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希望法官同志,还有在座的各位,能够利用你们的专业知识,明察秋毫,秉笔直书。”
  稍停,伍洪波继续道:“让努力的人获得回报,让做出贡献的人获得名誉,我相信,这是无关乎主义的普世精神,科学家不应该畏惧困难,但科学家不应该忍受误解和偏见。杨锐的努力和贡献有目共睹,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经受今天的这一切。”
  “我也不明白。肯尼斯,请来给你的证人解释吧。”本杰明顺手坑了一把接下来该负责诘问的对手。
  肯尼斯脸色又红又白,半晌,道:“我们放弃提问。”
第814章
中国学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了做好实验,杨锐总是很仔细的做实验记录。杨锐的实验记录,是我见过最详细,最完整的实验记录,当然,也是最费工夫的。我今天带了一本,给大家看看……”
  “实验记录上也是有时间的,这本正好是杨锐做PCR的时候的实验记录,一个本子300多页,总共也就用了三天时间不到,这里每一页背后可能都有多个实验的准备、观察、检查和总结,非常难得……”
  唐集中作为杨锐曾经的实验室上级,也站出来现身说法,并在律师的传递下,将杨锐的一个实验记录本的复印件,传遍了整个法庭内外。
  而大家能从实验记录里看到的东西,也确实是非常之多。
  成功之喜悦,失败之沮丧,不知成败之疑惑,皆能从实验记录中看出来。
  因为杨锐并没有预料到有一天要将实验记录拿出来,记录本上的内容也是非常之随意,但越是如此,越能让人察觉出其中的情绪——
  第207B实验失败,估计是原料调错了,低级错误。
  第207C实验失败,说明原料没调错,低级想法。
  第207D实验失败,看来还是刚才的手法问题,低级水平。
  第207E实验失败,怎么这么麻烦。
  ……
  第207H实验成功,总算!
  记者们已经忍不住就着并不明亮的光线,偷偷将传递过来的实验记录复印件拍摄下来。
  旋即,王永上台。
  王永曾经给杨锐上课,之后也是多次支持杨锐。
  他对杨锐的爱护更是发自内心的道:
  “杨锐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我第一次见杨锐,还是在我的无机化学的课程上,那个时候,杨锐已经显露出远超同学的化学水平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不再钻研了。我布置给同学们的作业,杨锐总是能够完美的完成,后来,我就专门给杨锐布置作业,他开始的时候,完成的并不理想,但很快,就好了起来。”
  “应该说,杨锐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方面的进展,北大的同学们有目共睹,而我是亲眼目睹。短短的一年时间,杨锐就从略微超过大学生的水平,达到了普通研究者的水平,没有付出大量的努力,那是不可能的。”
  “要我说,杨锐是凭着这股子钻劲,从刚刚好于门外汉的程度,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研究者,他是从外围到自己上手,从小实验到大实验,从打下手到扛大梁,一步步成为实验室中的骨干的,有的人只看到了他学习的速度很快,觉得都是天才使然,但我想说,你们见过哪个天才是不经练习就能超人一等的?”
  “我到美国以后,我看大家都很喜欢体育,喜欢橄榄球。我就很好奇,橄榄球员是只需要好的身体条件,不需要练习就能成长,从而成为明星的吗?”
  “科研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我并不赞成杨锐这种不断给自己施压,快速提高的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拼劲!”
  “用半年的时间完成PCR,用一年的时间达到一流研究者的水平,你们看到的是时间,看到的是不可能,我看到的,是杨锐流下来来的汗水,他半年时间,流的汗水普通研究者三四年,四五年都多,他还有足够的能力优化实验,不断的探索新方法,如果因此而惩罚杨锐,美国的法律就太不公正了。”
  王永的话铿锵有力,坚定而朴实。
  肯尼斯虽然站起来诘问于其,却也只是让王永的话更有说服力了。
  肯尼斯脸黑如碳。
  按照常理,这种主观性证词,虽然威力巨大,却是很容易在提问中失衡,以至于伤到自己。
  肯尼斯怎么想也想不到,王永为什么能如此的坚定,又如此的圆润,以至于让他都找不到破绽。
  美国大律师肯尼斯阁下并不知道,在中国,有一种演说叫劳模先进事迹报告,它由劳模先进事迹材料组成,在劳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中淬炼,讲究的就是朴实无华,大巧不工,极具感染力。
  区区美国律师,即使是年薪千万的大律师,也不可能破除此等超强法宝。
  否则的话,美国也不需要麦卡锡和他的麦卡锡主义了,苏联和拉美地区的输出革命也不至于令资本家们闻风丧胆。
  继蔡教授、伍洪波学部委员,王永教授和唐集中教授之后,中国学者们也正式找到了在美国法庭致胜的钥匙。
  本杰明更是正确的打开了每一名中国学者的话匣子。
  刘院长做了“我眼中的杨锐——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权力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谦虚低调,遇事冷静,讲究策略,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工作态度端正的好青年与好干部”的劳模先进事迹报告。
  卢月萍做了“打铁全靠自身硬——我对杨锐的态度转变,从冷漠到热情,来源于我对杨锐的了解——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劳模先进事迹报告。
  沈兴德做了“不平凡的杨锐来自于天才的平凡——有一种责任叫执着,哪怕要以生命为代价,他也在所不惜;有一种坚守叫重复,哪怕再做三百次五百次的实验,他也甘之如饴;有一种追求叫忠诚,哪怕外界给予了巨大的压力,他也一往无前,以铮铮风骨换取绚烂的绽放。”的劳模先进事迹报告。
  肯尼斯疲于奔命,越是应对,越是觉得绝望。
  一天的庭审,漫长而痛苦。
  当法官敲响小锤,宣布今日庭审结束的时候,肯尼斯险些没有站起来的力气。
  “怎么样,现在知道你们的和解条件有多离谱了吧。”本杰明笑呵呵的转向肯尼斯,稍显嚣张。
  肯尼斯撇撇嘴,强硬的道:“这并不能给你的委托人省下钱来。”
  “至少在美国的钱,我们省下来了,你刚才看到法官的表情了吗?他已经想要宣判了。”本杰明笑道:“这样一来,我们就多了不少预算,希望你们在其他国家,不会碰到这样的法官,还有这样的证人。”
  肯尼斯脸色一冷,道:“他还没宣判,所以说,你们还要努一把力。”
  “或许吧,我觉得不错,明天再来一轮,我们说不定又能争一两个头条。”这种有影响力的案子,舆论的因素向来很重要。
  肯尼斯不为所动的嗤笑一声:“头条?能有一个头条,你就偷着笑吧。”
  说完,肯尼斯转身就走,并吩咐身边人,道:“把今明两天的报纸都给我整理出来。”
第815章
松鼠撼动大树
  “你,去起草一个动议,质疑法庭的管辖权。”
  “你,做个动议,要求法庭禁止华锐公司在美国地区出售PCR仪,理由自己找。”
  “你,现在就去找杜邦的人,我们要在欧洲找一个国家,反诉华锐公司,不能让他们继续得意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