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0/1306

  规模增加十倍,这样的数字,要说请动省级四套班子出动迎接——人数太多恐怕不太好看,但是,请动省级主要部门的领导出面,当面承诺,还是很正常的。
  甚至于,得到更高层的领导的亲切慰问,也只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就可以了。
  过去一年引进外资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刚刚结束的1984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总额也只有27亿美元,听起来不少,但实际上,27亿美元中的12.8亿美元,也就是将近13亿美元,是中国政府的对外借款,简称外债。这些外债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要配套外商直接投资的13亿美元和非直接投资的2亿美元的。
  放在前年的1983年的话,数据就更明显了,利用外资总额的19.8亿里面,有11亿美元是外债,外商的直接投资只有6.3亿美元,另有2.8亿美元的其他投资。
  这些钱大部分都是落在了沿海地区和北京,即使平均分配,全国30多个省,平均得到的投资额也就是2000万美元到4000万美元。然而,实际分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深圳地区,27亿美元中的20亿能用到此处,留给其他省份的外资可想而知。
  而对河东省来说,外资企业更是稀罕的不得了,捷利康的西捷工厂和那些茄尼醇工厂,差不多就是去年的全部投资额了,除此以外,最多就是一些来自日本的农副产品的初级加工厂,投资额往往在10万美元的级别。
  像是世界一流的医药企业这样的工厂落户河东省,河东省政府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同于小型企业,食物链顶端的医药企业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性是极强,仅仅是一套输液生产线,就能够拉动塑料、玻璃、铝箔等多个产业的发展,相应的化工和医疗原料企业的带动作用更不必说。
  河东省政府想来也是知道这个难得的机会基本全部来自于杨锐——否则,他也不会要求建厂于交通不便的西寨子乡。
  王云山想到这里就知道,中科院不管是谁来了,都不会动摇河东省政府对杨锐的支持的。
  “要不然,我现在就回平江吧。委里的资料多一些,比较好计算。”王云山想表达自己与旧势力决裂的态度。
  关志勇笑了一下,道:“要什么资料,就让人搬过来,现场办公。”
  王云山讶然道:“方便吗?很多资料是保密资料的。”
  “通知档案局就行了,他们负责迁移,这是安排好的。西乡开发区是今年的重点工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志勇说过,又解释道:“西寨子乡的通讯条件不太好,你回到平江查找资料,再想和这边打电话是很难的。另外,这里各部门都有,现场办公的效率更高。”
  王云山向四周看看,只见从财政厅到公安局,各单位的人都有,不由点点头。
  这么多部门,在省里是各有各的办公楼,各有各的地盘的,平时要搞联合办公,光是跑签字就要跑几天。若是将有权利签字的人都集中到一起的话,那效率自然要高几百上千倍。
  “行了,你去忙吧,有空了解一下氟哌酸。”关志勇没有再说科学院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王云山也装作自己就是来参加现场办公的,问:“药厂要生产氟哌酸吗?”
  氟哌酸就是诺氟沙星,这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广谱抗菌类药物,适应症极多,到30年后还普遍使用。而在80年代,它还是一种刚刚开发的明星抗生素,并在国内也开始使用,连普通人都知道。
  关志勇道:“一期是这样,另外是一个国内最大的包装车间,生产胶囊和大输液产品,主要是来往加工的形式。”
  “大输液?就是打吊针用的玻璃瓶?还运输吗?”
  “玻璃瓶当然不好运输了。”关志勇放低了一些声音,道:“据说要用塑料包装的,主要目标是国外,一期的产量就要百万瓶的规模,后期可能要上到千万瓶。”
  销往国外就意味着还有外汇来往,王云山这下子彻底明白了。
  正对门的地图下方,杨锐也在说明自己的大输液产品线。
  按照他和捷利康的协议,捷利康首期送了500万美元的设备过来,早已到港,当然,这些打六折或者七折的二手设备的总价值会比500万高一些,杨锐对外宣称1000万也是来自于此。
  出于个人对国内药企的理解,杨锐的蓝图中,首先要建设的是包装车间。否则,以国内目前的生产工艺,直接上马药品,最多也就是生产原料药,利润有限,不能扩大杨锐的优势。
  另一方面,大输液产品是药品中的大宗消费品,中国到90年代初,一年的消费量要高达130亿瓶,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自70年代以来就居高不下,利润丰厚,非常适合新工厂销路窄小的特点。
  另一方面,包装厂建起来毕竟简单,工艺要去也比制药的要求低。再加上非常高的产值,很适合在杨锐开发出新药以前,作为拳头产品。
  在场的领导们听着杨锐像是说相声似的,说“双轴延伸,自动吹洗,自动灌药,自动封口,仪表程序控制灭菌,自动化微孔检查,反渗透水处理,压气式蒸馏水机,自动化包装”等词汇,一个个都抖的不行。
  杨锐差不多讲了一个小时,才宣布休息,又回答了一连串单独的问题,才找到空隙,坐下来喝茶。
  王云山的座位离他不远,此时才来得及好好的观察杨锐。
  净白的脸,闪闪发亮的眼神,比女儿海报里的明星还要帅气的五官……
  “杨锐。”一位身着民兵装束的男人大踏步的走了过来。
  王云山不自觉的缩起了脑袋。
  “宁明来了。”杨锐露出笑容。过来的正是原西堡肉联厂的技术员宁明,他后来转去了西捷工厂,也是有数的骨干。
  宁明整了整自己的衣领,贴着杨锐坐下,笑道:“我去看了下招待所的院子,几个人在里面叫呢。”
  “给早饭了吗?”杨锐问。
  宁明一愣:“还要给早饭?”
  “看你说的,难不成给饿死在里面不成?人家肚子饿着呢,能不叫吗?”杨锐逻辑通顺的分析原因。
  王云山听的一个劲的腹诽:老赵他们在里面叫,是因为肚子饿吗?
  前边,杨锐又道:“就我之前说的话,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一天三顿饭,荤素搭配,干净卫生,说话要礼貌,但人不能给跑了。”
  “给他们呆几天?”
  “起码一周吧,等蔡院士在学部的提案通过了再说。”杨锐搓着下巴想了想,给了个数字,并不是特别上心,对他来说,现在的工作是建药厂,查院长等人,已经算是废掉了。
  当然,真正收拾他们的人,还在北京呢。
第834章
换马
  乡政府内的热络,并没有影响到不远处的乡政府招待所。或者说,周围的造影早就传过来了,偏偏招待所小院内的查院长等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查院长混迹北京多年,真没接触过这样的基层生活。
  数名持枪民兵当道,自己堂堂高级干部竟然被软禁了。
  再给查院长两倍的想象力,他也想不到乡镇底下竟然敢这么做事。
  然而,西寨子乡就是这么做了,而且出手的还不是杨锐的老爹杨峰,只是他曾经的老部下。
  在西寨子乡人眼里,这种事也根本算不得事,不打不骂不饿肚子,关你几天又如何。
  而在杨锐看来,这个方法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
  他特别等了几天再过来,不管是查院长还是章乐山,都已经是没脾气的样儿了。
  两名民兵似模似样的给杨锐敬礼后,才将封闭已久的门给打开了。
  吱咯的门轴声,有些刺耳。
  坐在院子里嗑瓜子的章乐山,翘脚看书的赵主任,还有耷拉着脑袋的查院长不约而同的看过来,却也就是看过来而已。
  “章研究员。”杨锐打了声招呼,道:“大水冲了龙王庙,没想到你们来了西寨子乡。”
  “装……”章乐山就哼了一声,也没力气骂人了。另一方面,他也是被关怕了。
  虽然三个人被关到一起了,不至于像是关禁闭那么难受,但就是一个屁能充满的院子,一连被关了多日,他也是撑不住了。
  杨锐只当没听到章乐山的话,道:“你们到西寨子乡来,应该是有事吧。”
  “肯定有事。”章乐山没好气的道:“你是组长,结果你跑掉了,你就不怕党纪国法。”
  杨锐失笑:“党纪国法不是这个时候用的吧。”
  章乐山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嘴里说的都是些什么胡言乱语。
  查院长缓缓的转过头来,道:“你不是来看我老头子笑话的吧。”
  “哪能呢,我是听说他们弄错了,赶紧过来帮忙的。”杨锐说着让民兵们走开,道:“几位请吧,没事了。”
  “不用我们录口供,交代问题?”赵主任看着洞开的大门,消散的勇气渐渐的聚集了起来。
  “看您说的,西寨子乡的人弄错了,得,你们不出来,我可走了。”杨锐和他们本来就不算认识,说了两句场面话,连小院都没进,就退了出来。
  三个人自然绷不住,先后收拾了东西,走了出来。
  赵主任走最前面,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像是刑满释放似的,闭眼陶醉。
  “我有个同学,你们那个民兵连的连长要检查他的证件,去哪里了?”赵主任的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很久了,新鲜空气吸饱了,立即找了个憨傻的民兵问。
  民兵摇头:“你说啥?”
  杨锐却是听懂了,笑了笑,心道:你同学正在隔壁忙着呢。
  “章研究员,你们去哪,要不要我叫个车送你们。”杨锐只与章乐山你打过交道,此时嘴上问的他,眼睛看的是查院长。
  查院长胡子拉碴的沉着脸,思来想去,道:“不急,杨锐,咱们聊一聊。”
  如果就心情感受来说,查院长现在活剥了杨锐想法都有。
  但学部都无米下锅了,他就唯有按照之前的计划,准备再和杨锐谈一谈,继续二代PCR仪的研究的事。
  杨锐静静的听查院长说了几分钟。
  赵主任和章乐山也都是安静了下来,看着杨锐的神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