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5/1306

  到88年的价格闯关为止,中国各种物资都处于价格飞涨的状态,为了不让工厂建设成本超预算,提前付出些仓储和金融成本是应该的,赚到一笔也说不定。
第852章
赚一笔
  从80年代初到88年的这段时间里,一方面,物资市场变的灵活起来,如煤炭、金属、水泥、木材等物资,不再受到国家计委的完全管制,私人企业主乃至于国企都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购买部分物资,国企也被允许自由的出售超产的部分,也就是说,一家煤炭企业的核定计划产量如果是100万吨,那国家就允许他将自己超产的部分加价卖出,从而提高了国企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受到管控的物资仍然是大多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购买的物资,数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毕竟,超产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核定计划产量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最重要的是,市场价格是比计划价格昂贵的。因为超产出售是一种奖励,要是卖的便宜了,企业何苦多做辛劳之事。
  按照国家规定,市场价格最多允许比计划价格浮动20%。在前两年,浮动还是在20%的区间内进行的,但经过了84年的价格暴涨,基本上所有物资都顶到了20%的高线,甚至还会增加一些额外的费用,以多获利润,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止购买物资的热潮。
  所有企业都默认了价格暴涨的事实,并拼命的从价格双规中获得好处。
  杨锐也不会默默的承受接下来的通货膨胀。
  从他看过的不多的历史资料中,他能够查到85年的政策变化——1985年,国家取消了最高20%的限价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照市场价格出售。
  物资价格一飞冲天不是说笑的。
  在这一年里,价格4000元一吨的铝锭,可以卖到20000元一吨,而且很难买到。
  深圳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价格双轨制的不公平。因为给政策不给钱的原因,深圳能够从相差极大的价格体系中获得无尽的好处,在水泥、钢材、玻璃甚至纸张价格内外都有一两倍差距的年代里,创造财富已经变成了勇敢和敏捷者的游戏。
  河东省自然也能看到价格双轨制的问题,他们甚至能够嗅到20%的限价取消后的物资飙升的局面,但能飙升到多少,就只能各抒己见了,即使是理论上知道所有信息的高层,或者专研于此的学者,他们的答案也是猜测。
  做记录的干部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下自家领导杨峰同志,道:“我记录下来了,不过,计划内的物资有限,恐怕不能满足华锐的要求。”
  在85年初,一吨计划内的柴油价格是800元左右,计划外的价格就到了900余元,一出一进的价格本身,就是巨大的利润了,当然,不能与管制取消以后的利润相比,但不管怎么说,计划内物资给了国企,后者不管怎么做都是肉烂在锅里,给外企就比较难了。另外,计划计划,就是计划出去的物资,虽然省里有一些调配的余量,也不会太多。
  杨锐撇撇嘴,道:“计划内的能给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华锐以计划外的价格买,只要你们能弄到足够的量就行了。”
  不用等太久,到86年的时候,一顿计划外柴油的价格就能涨到三千元,是现在的计划内价格的三倍都不止,800元到900元多出来的20%,根本没有被杨锐放在眼里。
  做记录的干部有些诧异的记了下来,道:“如果是计划外价格的话,我想领导应该会同意的。”
  现在调配计划外的物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不是供应不足,价格也不会一飞冲天。不过,国家的限价措施毕竟是存在的,省里帮忙购买,倒也是应有之意,否则,真的价格飞涨,以至于华锐的基建做不下去,省里也觉得麻烦。
  “再就是第二件事,我希望银行给予一定的贷款,让华锐用来购买大宗物资。抵押品就是购买的物资,这样可以吗?”杨锐手里虽然有上千万美元,却是不准备花在基建上面。
  外企投资配银行贷款,现在都是标准的,他的要求也不过分。
  做记录的干部毫不奇怪的将之写了下来。
  两人谈完了,杨峰拍拍手,道:“我看这样挺好,基建是个漫长的过程,物资先准备好,华锐安心,省里也能安心。”
  不像是机械设备,基建所用的物资都是低单价的,无论是钢筋水泥还是沙子油漆,华锐断然没有运走的可能。
  对河东省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开发区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毕竟,现在的河东省医药技术开发区是以华锐制药厂为基干打造的,必须确定华锐建成才行,否则,配套的那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卖给谁去?
  比较相应的政治风险,以及目前来看并不明显的经济成本,让华锐一次性买够基建物资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杨峰这么一说,不止是做记录的干部,杨锐也连连点头,暗暗翘起大拇指。
  没过两天,省政府就快事快办的将物资申请给批准了下来,而且,批准下来的不止有华锐公司的,开发区的基建物资和一些重要配套厂的物资开销也都给批了出来。
  虽然计划内物资的占比还不到两成,给华锐的还不到一成,但能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进来,已经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这也让杨锐安心不少。
  接下来几天,就是各种预估物资需求量的工作,杨锐毫不犹豫的请来了南湖市设计院。
  要是用来做工程建设的设计,打死杨锐也不会请南湖市设计院来做,但做物资预估,可行性分析什么的,杨锐觉得,南湖设计院这种没有节操的单位是最好了。
  杨锐也是毫不掩饰的要求,各种物资都要加倍的计算,余量更要放的超大。
  南湖设计院毫无节操,而且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加班加点的干完了欧洲的设计院可能要用三个月完成的工作,效率惊人。
  杨锐估计,要是将多出来的材料卖掉,虽然做不到建筑零成本,少一半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惜这种官倒的事,只能做一次。”杨锐遗憾不已。
  杨峰却没有他这么乐观,道:“你买的计划外物资太多了,再说,水泥沙子之类的存起来都有损失,弄不好,等你把华锐制药建起来,省下来的钱全都付了损耗和利息了。”
  说到利息,杨峰的脸又严肃了些,道:“你可要抓紧做工程,将近7%的利息,你们也真敢要。”
  他能猜到杨锐不是单纯的华锐的雇员,但也摸不清杨锐的具体股份,更不想问。
  杨锐只是笑笑,道:“利息是不少,比通货膨胀就少了。而且,人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高利息了,省里给了固定利息,有什么不敢要的。这钱要不是省里发话,银行还不肯给呢。”
  “这个倒是,开发区想贷款都贷不到了。”杨峰微微点头。
  84年末开始的通货膨胀不是开玩笑的,比后世猪肉涨价要厉害的多,人民银行更是不得不做出大幅度的调息。
  到85年中,五年期的固定资产贷款的利率将从6.48%的年息,提高到9.36%,十年期更是一口气从6.6调整到了10.8,若是放在二三十年后,不知要有多少企业因此破产。
  当然,现在的通货膨胀更厉害,光看计划外物资的涨价幅度的话,等于是200%以上的通货膨胀——实际自然是达不到这个数量的,国民消费与物资原料的价格也不是同步的,但企业因此提高的成本压力,终究是要释放到全社会,由所有人承担的。
  杨锐道:“能贷多少贷多少好了,反正左右都是国家的钱,只要开发区的架子搭起来,华锐有产出,省里砸锅卖铁也要把后续的资金凑足的。”
  “那就看你华锐能不能产出了。”杨峰也确实不在乎现在能贷多少钱,他看看时间,拍手道:“得了,没事我就去开会了,你呢?”
  “我安排甘虎筹备,他是华锐制药的总经理,接下来一年估计都得泡在开发区。我后天就回北京了。托拜尔斯都要急死了。”杨锐向外呶呶嘴,果然看到多肉型美国人绕着一株槐树转圈圈。
第853章
活久见
  托拜尔斯确实是很焦急了。
  达尔贝科的日本之行已经开始了,再不拉着杨锐回京,总不能让达尔贝科到西寨子乡来见杨锐吧,不说旅途辛劳和浪费时间,这也太直接了些。
  美国人也是讲含蓄的,达尔贝科虽然很想当面听杨锐讲故事,但还没有想到这个程度。
  当然,杨锐也不会真的让达尔贝科来西寨子乡见自己。后者是帮了他很多忙的,事实上,两人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隔空对话,可就关系来说,却比许多每天都见面的人还要亲切些。
  杨锐安排甘虎去做开发区和华锐制药厂的工作,之后再审查了西堡中学的实验室和河东大学的实验室,才订机票离开。
  有早就急的不行的托拜尔斯的帮忙,紧张的不行的节末机票和火车票都不是问题了。铁路局甚至专门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软卧车厢,里面只有杨锐和托拜尔斯两个人。
  在春节过后的繁忙状况下,也只有国外友人才能得到此等待遇了。
  相比之下,从平江飞往北京的班机条件乏善可陈,执飞的伊尔18说起来是架好飞机,放在2010年以后去看,还能说是一代名机,做过周总理的专机,是民航开辟高原航线的元老功臣。但是,从周总理搞外交的年代到85年,再好的飞机也累垮了,为了提倡自力更生而搞的“代用品”计划更是让起降的体验糟糕无比。
  杨锐很怀疑,飞机上提供的茅台酒,就是为了灌醉乘客,以免被轰鸣的发动机吵崩溃,或者被二手烟或者其他什么不明来源的味道给熏翻。
  好在食物确实不错,而且经停以后,仍然会给一餐,让杨锐吃的很饱,再配一点烟台红酒或者贵州茅台,几个小时的旅途熬熬总能过去。
  在家睡了一日,第二天下午,杨锐才返回北大去销假。
  新学期伊始,行政教学口人人忙的飞起,不过,杨锐的到来,还是引起一阵风,好些办公人员和老师见到他,都会笑呵呵的打个招呼。
  要是以前,杨锐身为学生,不落冷脸就不错了,做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主任,才时不时的遇到些笑脸,但要说走一路就被问候一路,他还真没遇到过。
  短短的两层楼,杨锐就走了近十分钟,不停的有人叫住他,问起纪录片和诺贝尔奖的事,北京电视台当初跟拍的时候,反而没这么多人关注。
  好容易走到蔡教授的办公室门口,杨锐还没来得及敲门,斜对面的刘院长就窜了出来。
  “杨锐回来了。”刘院长乐呵呵的仰头看杨锐,就像是看树上的红苹果一样。
  杨锐总是觉得刘院长的眼神有些太热切,今天更是觉得尴尬道:“昨天回来的,想来学校销假。”
  “总算回来了,家里好吧。”
  “挺好的。”
  “你呀,这下子可是成名了!”刘院长用力的拍打着杨锐的肩膀,赞道:“身体不错,身体还好吧?”
  杨锐连连点头:“还好。”
  “身体一定要好啊,你还要再奋斗30年……唔,你今年才20岁吧?”
  “21了。”
  “再奋斗30年才51啊,都不到退休年限呢……这么看的话,你还能奋斗50年,呀,说不定要60年,咱们搞生物的学部委员做到80岁的有好些个呢,不像是搞核研究的,能不能活到80岁都不一定……”
  杨锐赶忙打断他道:“刘院长,这样说不太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他们自己知道命短,才会好好干嘛。”刘院长摆摆手,道:“咱们搞生物的也很危险呀,你看弄微生物的,弄传染学的,没有一个容易的。”
  说完,刘院长又赶紧道:“杨锐,你以后没事就别做传染学了啊,健康啊,健康最重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