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1306

  不少人都同情的看向杨锐。
  提名被否定,在目前的环境下,不管怎么说,都是有些丢脸的。
  “没关系的,补选本来就是有几率的事。”坐在杨锐旁边的是协和医院的研究员,因为去铁酮的关系,与杨锐打过交道,安慰性的劝了一声。
  “不通过的几率很低吧。”杨锐问。
  这位协和的研究员也是个妙人,微微一笑,道:“不通过的几率大概有百分之一的样子吧。”
  杨锐揉揉脑门:“您还不如不告诉我呢。”
  “能做出去铁酮的人,比百分之一还少。”协和医院的研究员笑了笑,说:“我认识雍晓东和王思胜,看过你做的去铁酮的,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进入GMP委员会名至实归。”
  杨锐笑了:“这里好像没有名至实归一说。”
  “补选失败了就再补选好了,没有人会说三道四的。”
  “没必要。人家不让我进,我也用不着削尖了脑袋的往里钻。”杨锐倒不是真的对GMP委员会无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成为一个重要委员会的成员是件好事,能够巩固他的声望,而且获得切切实实的权力,对于拥有两间实验室,而且还想继续扩大的研究员来说,这是必经之路。
  从某种程度来说,杨锐以前的工作就像是做了一个超棒的网站,大家喜欢他的网站,甚至从他的网站获利,唯独杨锐自己是出于付出状态,除了少的可怜的广告收益——进入委员会,就相当于一次成功的流量套现,他的声望将转化为他在委员会里的声望,进而得到实际的回报。
  虽然没有了GMP委员会,还可以HMP,RMP委员会,但这终究是一件讨厌而有损脸面的事。
  旁边的研究员了解杨锐的想法,似笑非笑的道:“如果是我的话,补选失败更要参加下一次补选。今天有几十个人赞成你的提名,只有5个反对票,所以,你如果放弃的话,岂不是让这五个人得逞了?”
  杨锐稍微有些回过味来了,道:“感觉上不像是五个人。”
  “要不然呢?谁有本事买通一个会议厅的人?也没有那个必要不是。”研究员道:“你继续参加补选,不丢人。输一次就跑,人家才说三道四呢。”
  杨锐沉默不言,他和这位研究员毕竟不熟,现在已经有些交浅言深了。
  会议在沉闷中继续进行,但已经没有多少人有心思去听了。
  杨锐结束了会议就坐车回家,洗过澡以后,结结实实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杨锐再去学校,才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见到蔡教授。
  “杨锐。”蔡教授是单独来的,他避过其他人,语气沉重的道:“这件事是我没有处理好。”
  杨锐勉强笑笑,道:“时间太紧了,没有准备也是没办法的。”
  蔡教授没顺杆下的意思,摇头问:“你认识蒋同化吗?”
  “不认识。我应该认识?”杨锐眉头皱起。
  “他是昨天投反对票的一个。”蔡教授道:“投反对票的人,都是蒋同化圈子里的人。”
  杨锐缓缓摇头:“没接触过。”
  “我确定不认识他,不过,我得罪他了?”
  “梁策呢?”
  “不认识。是什么人?”
  蔡教授用手摸了摸下巴,道:“梁策是梁堃的儿子,梁河的孙子。”
  两个名字出来,杨锐再孤陋寡闻也是听过的,恍然道:“官三代?他想要什么?”
  蔡教授品咂了一下官三代的含义,点头道:“梁策现在是燕京医药研究所的副所长,做过不少项目,勉强有进GMP的资格。蒋同化是他师兄。”
  “官三代要进GMP委员会有这么难?再说,他进来有意思吗?”
  “学而优则仕,进了GMP委员会,说不定就能进体改委呢?说不定就能入职中枢以备咨询呢?”蔡教授心里也有火气,讽刺的说了两句,道:“我和老伍谈了谈,过来听听你的意见。”
  杨锐不明白的道:“什么意思?”
  “你要是不想和他们搀和,昨天的事就当没发生,之后再有机会,我们再帮你申请。”蔡教授紧接着又道:“你要是不怕梁家,我和伍洪波就再选你一次。”
  他用“怕”来形容,显然也是有倾向的。
  “再补选再被否决怎么办?”杨锐问。
  “不管他们否不否你,我们肯定要否掉梁策的,到时候,看他们怎么办。”蔡教授其实也没有想的太清楚,更多的还是心里有气,生气而且不服气。
  他们选杨锐虽然有私心杂念,但不管怎么说,杨锐的学术水平都是够格的,甚至是大大超过的。相比之下,梁策要进委员会就太过分了,完全不够格不说,还要踩着他们的肩膀。
  所谓佛也有火,蔡教授身在北大,也不怕卫生部的官员,干脆想出了一个两败俱伤的方案。
  杨锐想,两败俱伤就两败俱伤好了。
  “你们愿意选,我就愿意参加。”杨锐迅速的做出了决定,时间拖的越久,对他是越有利的。
  去铁酮和PCR都在发酵,不管是官三代还是富二代,他们或许有本事阻挠技术的出现,但是,当技术出现以后,尤其是在科学界传播起来了,再想屏蔽它们,就太难太难了。
第873章
惋惜
  杨锐做了决定,就宽心的等着下一轮的补选。
  做科研的有一桩好,就是以成果论英雄。你的成果好,做出来的项目厉害,自然就有荣誉和金钱飞蛾扑火般的涌过来,一时的失利,并不会像是商场或者政界那样万劫不复,只要科学的原理不变,只要世界的参数不变,技术的陈酿总有出土的一天,就像是将稻苗藏在水井里的袁隆平,又或者总是评不上院士的屠呦呦。
  当然,酒香却怕巷子深的故事或许更多,杨锐却是不愿意再出门去吆喝了。
  归根结底,做科研的学者,最值钱的永远是他自己的脑袋,而非金钱或者权力这样的身外之物。
  比起后两者,做科研的人,固然难以大富大贵,但固守的领地也不容易丢失。
  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者中,最不需要好脾气的是学者,也是因为学者的自由度最高。
  杨锐虽然没有追求简单生活的情节,却也懒得将自己彻底拽入政治或商界旋涡。
  他用一天调整好了心情,就安静的回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轨迹上,如常的到实验室工作。
  反而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总用安慰的语气和杨锐说话。
  “杨主任,您这次是被人坑了,不过,就您的水平,早晚还得他们求着你进委员会。”喜欢这样说话的是王思胜,这位来自北理的教授,向来比较有腔调,就是有时候也会像新闻联播一样聊天。
  苏先凯和杨锐比较熟悉了,就给杨锐泡一杯咖啡,劝道:“这种事情是免不了的。咱们国内的事情就是这样子,学术能力说到底,只是块敲门砖,进了门以后,人家就只看你手里提的什么礼,说的什么了。”
  杨锐谢了一声,端起杯子喝咖啡,表情上看不出什么来。
  范振龙担心杨锐不高兴,咳嗽一声,道:“老苏,下面那套在北京不一定管用。这次提名了几十个人的委员会,难不成一个个的送礼送过去?没有这回事嘛。”
  “我打听过了,投反对票的总共就是五个人,全是蒋同化圈子里的人。”焦阳平是清华副教授的出身,如今被挖过来以后,也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扎了根,此时道:“蒋同化的名声,许多人都知道,送礼确实没用?人家是嫌杨锐挡了路。”
  “挡什么路?”
  “真的假的?”
  “怎么回事?”苏先凯范振龙等人是从外省调进来的,都没听过蒋同化,好奇的问过来。
  焦阳平就给他们介绍蒋同化和梁策其人。
  杨锐也顺便在旁边听着。
  蔡教授说的相对简略,更多的内容,还是焦阳平这样较低级别的研究员了解的比较多。
  苏帆也听的很认真,他之前在北燕农学院工作,虽然算是北京人,却没有接触蒋同化这种人的途径,听焦阳平说的煞有介事,有些不太相信的问:“他这样子有必要吗?蒋同化已经是被提名了吧?他这全是为你说的梁策干活了?梁策那天不在吧。”
  焦阳平不屑一顾的道:“肯定是这两个人,蒋同化为梁家咬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就是投靠了自己的这个小师弟以后,才发起来的,要不然,蒋同化哪里有这么多的项目做。”
  “有项目的话,梁策自己为啥不做?”
  “做不过来,也做不出来。”不用焦阳平说,田兵代替他道:“我和梁策合作过,怎么说呢,学问有点,就是太刚愎自用了,也不是做科研的态度。再者,他也不愿意天天泡到实验室里,就是隔三岔五的过来,安排一下工作,还不一定安排的合适。”
  焦阳平颔首赞同道:“我也接触过,特独的一个人,不太喜欢反对意见,经常一条路走到黑,要是方向选对了还好,方向选错了,项目就全完蛋了。我以前还想,这位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该当官去了吧,结果人家还真耐得住性子,就做科研做了有十年了吧。”
  “十年都不止。我估计,他以前或许还有点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梁家前些年也是遭过罪的,想在学校里多呆几年看看风头也能理解。”田兵略显沉稳的说了一句,转头看向杨锐道:“我和梁策合作的时候,就有感觉,他是吃了肉还不一定给人留汤的人,有点欺软怕硬,难打交道的很。”
  杨锐微微点头,脑海中已经勾画出一名官僚阶级的科研人形象来。
  这其实不难想象,科研之枯燥是圈内圈外人有目共睹的。勉强来说,高三时代的复习生活的枯燥程度,大约与科研相差无几,区别在于,高三时期的补课活动,现在变成了科研时代的实验活动,而每天1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理论学习是少不了的。
  要是学的门类的数学要求高一点,长期学习是免不了的,时不时的还要做点习题。所谓数学工具,就像是工厂里的机械工具一样,久了不用就会生疏,有新玩意出来了,你也得了解和学习。
  杨锐在实验室里招人一直坚持1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也是如此。一只科研汪或者头犬要是一个星期干不了110个小时,招募过来简直是浪费粮食,朝五晚九年休110天的工作多了,许多人每天工作30个小时都没必要,但研究员却是永远处在竞争当中。
  杨锐不相信一名官三代能够长期的维持这样的生活。
  事实上,如果不是一股不服输的气推着杨锐,如果不是重活一次就应该如此的思想支配着杨锐,他也难以坚持下来。
  当然,真正让杨锐坚持下来的,是不间断的成就感。
  他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更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他也就能比别人坚持的更久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