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1306

  可以说,蒋同化的确开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答案。
  只是这份答案的真实性待考。
  李文强不是小年轻了,更不会听说有个实验室主任给自己,就一下子跳过去。
  但这个位置也是确实可口。李文强咳嗽一声,道:“蒋所长太看得起我了,一个实验室,我还撑不起来。”
  未来的李文强是强悍的不行的三国院士,而现在的李文强只是一条小牛,如果是实验室水平的实验室,他要凭借一个人来运作,的确是比较艰难的。
  “李研究员不要谦虚……你看咱们俩,客气来客气去的,我叫你文强吧,你叫我老蒋好了。”蒋同化一副咱们已经很熟的模样,又道:“文强,我之前就说了,你写的书和你写的论文,我都是看过了,就膜蛋白这一块,你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了,一个实验室有什么撑不起的。”
  李文强摇头,道:“我这个不是谦虚,我确实是力有不逮,请蒋所长另请高明吧。”
  “文强啊文强。”蒋同化忽然笑了起来,亲热的揽住李文强的肩膀,道:“我就是喜欢你这个性格,说实话,当初我看到你写的文章,我就敲定是你了。我现在还记着全名《菌外膜蛋白的电泳特征》,就这么一篇文章,谁敢说你撑不起这个实验室。”
  李文强微微皱眉,道:“《菌外膜蛋白的电泳特征》是杨锐做的项目,我只是配合他工作,第二作者。”
  蒋同化哈哈大笑,喘着气道:“咱们都是圈子里的人,这潭水是怎么样的,谁不知道。杨锐是实验室主任,他做的项目,有多少是自己完成的?最后还不是你们给他做。第二作者就是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只是挂名作者的事还少吗?”
  李文强看了一眼许正平,回过头来,道:“蒋所长,《菌外膜蛋白的电泳特征》的课题是杨锐立的,方向是他确定的,实验中遇到的难题是他解决的,他不是第一作者的话,咱们这种署名方式就没意义了。”
  “方向是他确定的,这个我信。实验中遇到的难题都是他解决的?”蒋同化摇头道:“我宁愿相信,杨锐解决的才是难题,别人解决的都是简单问题,对吧。”
  按照国内实验室的状况,蒋同化还真不是信口开河。
  小研究员,比如初中级职称的实习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给副研究员和正研究员做枪手的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在全东亚地区,包括文教更发达的日本和韩国,这都是科研界难以根绝的恶习。
  尤其是资质普通的研究员们,当他们评到了职称的时候,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了,不止是精力和体力弱化了,认知水平也会随着年龄而减退。
  而小研究员们,年轻的身体赋予了他们更强的精力和体力,更活跃的大脑,从而更容易得到成果。虽然不是每名年轻的研究员都是这样,但对职位更高的老年研究员们来说,可供剥削的年轻人数量不菲,而且总有更新换代。
  就国内的情况来说,因为博士phd之类的毕业生还很少,所以,主要受剥削的就是李文强这个年龄的科研员。至于大学本科刚毕业的学生,受剥削的主要是体力。
  蒋同化也是做过调查的,他看到了杨锐的大量论文,再加一本书——以正常人的模式,事实上,就是以天才的模式,这些论文和书的量也太大了。
  蒋同化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查了个遍,最后决定将李文强当做突破口。
  国内的政策,一向是民不举官不纠的。
  在蒋同化看来,如果李文强等人不说,那杨锐自然就蒙混过关了。
  但要是李文强等人开口指控,杨锐非得吃不了兜着走——杨锐可不像成名多年的老教授,有门生故旧,有利益有情谊,连一个确定单位都没有的杨锐,在蒋同化眼里,就是一个大大的浮萍,总有撕烂的时候。
  至少,蒋同化是想要将之撕烂的。
  就是首先要将李文强给喂饱了。
  蒋同化看着李文强,道:“给杨锐做论文,不如给自己做论文。做科研的,黄金年龄就是这么十年二十年的,别把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
  李文强苦笑:“蒋所长,我看你是误会了。”
  “我没误会,我看过你的书,就膜蛋白方面,你的水平太高了。杨锐?没听说他有什么成果。”蒋同化露出不屑的表情。
  李文强道:“你刚才说的论文,不就是杨锐写的。”
  “那是你写的。”
  “你这个循环逻辑……”许正平听的都十分无语,忍不住插话了。
  “许研究员,你如果愿意来,我给你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蒋同化魄力十足的扔了一根缆绳给许正平。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而在国内的体制下,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科研体系亦不例外。研究所的副所长,不止意味着行政权力的变化,更多的还有薪水和福利的上升,以及业内的影响力的上升。
  许正平不得不承认,蒋同化还真的挠到了自己的软肉。
  他的年纪大了,科研成绩不上不下,如今的目标,就是评一个正教授,也曾考虑过学校的行政职位。相比之下,地处北京的研究所的副所长,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许正平只用了三秒钟,就从蒋同化编制的美梦中清醒了过来。
  “不用了,我对现在的位置很满意。”许正平对蒋同化道:“我想过不了多久,我说不定能做一个研究所的所长。”
  许正平直视蒋同化。
  蒋同化大笑:“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挺简单的,工作嘛,无非就是开心一点,养家糊口罢了。”许正平淡定无比,又将李文强拉过来,道:“不是我说,蒋所长,你想拉我们文强走,你开的价还不够。”
  “哦?哪方面。”
  “工资和经费,恐怕都不够。”许正平不管李文强是怎么想的,他是要彻底打消李文强的念头。
  蒋同化摇头,道:“我不和你们比工资,满北京城都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开的奖金高,你们也确实做出了东西,这个我就不说了,经费的话……呵,独立实验室和在实验室里做项目,可是两个概念。”
  “独立实验室的确自由,但要说经费自由,有几个人能做到?”许正平微笑道:“再说,经费自由,首先得有经费吧。你要起一个膜蛋白实验室,经费准备多少?”
  蒋同化也笑,接着,他很是自信的看向李文强,道:“我不说假话,我们所是卫生部直属的研究所,我的实验室还是部级实验室,经费充足。新实验室的话,我准备了60万,如果有必要,我可以提高到80万。”
  “每年80万?”
  “第一年有建设经费,大概40万到50万,剩下的是研究经费,以后还能提高。”
  “就是说,你新建的实验室,基础设备最多50万,经费也就是一年二三十万?”许正平乐了:“这和项目组有什么区别。”
  “自由,独立实验室和项目组,就算经费一样,肯定还是独立实验室好吧。”
  “那当然,除非经费相差悬殊。”许正平笑呵呵的,像是回到天通河的沙和尚似的。
  李文强亦是心中一凛,颇为感谢许正平现在说的话。
  有这么一段话,回去就不至于被怀疑了。
  蒋同化微微皱眉,道:“老许,文强,你们如果是想讨价还价,我欢迎,但相差悬殊这种话就不必说了。我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一年的经费不少,去年北大给了两百万吧?确实厉害,但两百万分下来,你能落多少?能有三十万?悬殊……悬殊是多少?”
  “我的科研组,去年分到了90万。”李文强总算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道:“不好意思,看来我们是不合适。”
  蒋同化愣神,下意识的道:“不可能。”
  许正平心道,杨锐光是从可口可乐拉来的15万美元,就比北大给的经费还有用了,这是你能比的吗?
  不过,他是不会将这等事说给蒋同化听的,只是轻笑一声,道:“文强还有一辆自己的专车,是尼桑公爵王的,蒋所长,你就准备了80万,难不成准备给我们配辆车,再以后就不过日子了?”
  “我……”
  “实验室给你配了辆公爵王?”旁边有偷听的,再也忍不住了,悄悄的捅一下李文强。
第897章
红顶戴
  李文强望着周围好奇、羡慕和疑惑混杂的目光,突然觉得心跳都加快了。
  这种感觉,太好了。
  许正平更是心下一动,笑道:“我们实验室的待遇不止在北大,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等一的。我就说一条,每人每个月发乳胶手套60双,用不完扣奖金100块。”
  会议厅本来就挤,蒋同化又拉着李文强说话,堵塞了一半的交通,凭空聚集起了围观群众,以至于许正平说话的时候,身边起码有十个人。
  这是学术会议,有一个算一个的,都是在实验室里忙晕的角色,听到许正平的话,登时炸了。
  一个月用乳胶手套60双?骗鬼的吧!
  没见过这样的土豪!
  美国人也没有这么浪费的!
  众人纷纷在心中狂吼,脸上亦是各种不信任的表情——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百六十片花瓣摆姿势,个人解锁都不同啊!
  之前问小手捅李文强的旁观群众最是好奇,先问:“你一个月能用得完60双乳胶手套?”
  “早上用一双,下午用一双不就60双了。”李文强看傻子似的看对方。
  对方用做了20年科研的脑袋想了很久,慢慢的流露出“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法反驳”的表情。
  没有人问一个月难道要工作三十天这样的问题,做科研的需要休息日吗?尤其是正在做课题的小研究员,周末早上也要到实验室来看一眼才放心吧,周一凌晨再来一趟也不过分啊,什么?周一凌晨就是周日晚上,这位研究员你可以啊,我这里有份材料,请搬回家写个摘要过来,周一早上交给我就行了,凌晨就不用过来了,这样好吧。
  许正平瞄了蒋同化一眼,将李文强拉过来,笑道:“各位别当我是开玩笑,我们文强最忙的一个月,用掉了200双乳胶手套,是不是?”
  “208双。”李文强乖乖的回答。
  “用手套还比赛?”围观群众不相信。
  “手套用的多,说明做的实验次数频繁,是不是这个理?”许正平笑道。
  围观的学者也笑:“我们能一个手套用一天,怎么证明你们的实验次数就多?”
  许正平笑的像是猫戏耗子似的,道:“在我们实验室,是绝对不允许一个手套用一天的现象的,这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健康,最重要的是,保证研究员的工作效率。简单点说,我们实验室,一年用的手套钱都要上万。当然,还是要尽量节俭一点的,但主要是以节省研究员的时间,保证研究员的健康为主要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