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306

  那么,如何证明律博定的安全呢?
  杨锐是知道,律博定此类抗心律药物的问题,在于它们对电脉冲的影响。
  但口说无凭啊,人家三木公司可是做了一个文件柜的文件,来证明自己在安全和疗效方面的测试。
  对杨锐来说,最好的证明方式是临床试验,因为律博定的副作用隐蔽,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规模不大、时间不长的普通临床实验是不够的,需要找几百甚至上千名心律不齐的患者做双盲测试,一半人服用律博定,一半人用安慰剂,等于是一次大规模的临床一期。
  就杨锐做去铁酮的经验,要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大约花个4000万美元,大半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当然,由此可能产生的心脏损伤的患者人数肯定是有些的,说不得还要死几个人。
  杨锐拿得出4000万美元吗?当然拿不出,去铁酮的里程碑式付款还没见多少呢,再说,拿得出也不能这样干啊,他有4000万美元,都能研究一款新药了。
  而要是不做临床试验,就搞学术辩论,就杨锐目前的身份地位先,也是战不过人家的。
  做律博定的研究组里也是有大牛的,人家搞这个药搞了近十年,背下来的资料比杨锐看过的多,即使杨锐能滔滔雄辩,也加不过人家有通过FDA的实力。
  讲道理,FDA受到的批评,向来是效率太低,要求太高,但很少有审核不严格的情况。
  律博定的审核或许有不完全的地方,可就它副作用的隐蔽和缓慢来说,FDA其实已经做的够好了。
  杨锐口头上所能提出的问题,FDA说不定都问过了。
  “现在的关键,不在于我要证明律博定的问题,而在于京西制药总厂,要向我证明律博定没问题。”杨锐的眉毛垂了一下,又迅速的扬起来,道:“蔡教授,对不起,我得拨了您的面子,我得为自己的签名负责。”
  “即使京西制药总厂找到更多人施压,你也不会放行,是吗?”蔡教授沉稳的问。
  杨锐微微点头。
  “你要知道,秦翰池不止找了我一个,为了律博定通过,京西制药总厂全厂上下,都在想办法。而且……”蔡教授放低一些声音,道:“他们的理由也很充沛。”
  “我知道。”
  “你就不害怕?”
  “怕,我怕的要死。”杨锐笑的苦涩万分,他要是不怕的话,又何至于将王国华和曹宝明都喊过来。
  就是不用暴力手段,杨锐其实也不确定,自己能扛多久。俗话说,到了北京城才知道官小,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七拐八绕的,都能认识一位司厅级干部,秦翰池本人就是司厅级,又能联络到什么级别的干部?
  官大一级压死人,杨锐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
  但是,杨锐扪心自问,他或许无法完全阻止律博定,可就是能多拖一天也是好的。律博定晚一天进入中国,受其影响的国人,指不定要少几千上万,指不定就有人因此而活了下来,而且,肯定会有不少人,因此而免除了心脏损伤的危险,从而多活数年,十数年也说不定。
  再者的再者,京西制药总厂延迟投产,或许也会降低律博定在全球市场的供应量,制药厂的供应量降低了,医药代表们就不会那么卖力的推广了,服用律博定的病人数量说不定也会减少一些,少死一些,不管怎么说,美国人也是人,白白死在一款认真研制出来的药物身上,也有些太悲催了。
  蔡教授看着杨锐的表情,却是莫名的体会到了杨锐的心境,一如他当年在唐集中实验室里,见到的杨锐一样。
  “这还是你的风格啊。”蔡教授吁了一口气。
  杨锐看向他。
  “你的风格。”蔡教授用手指点点他,道:“一往无前呢。”
第912章
新答复函
  杨锐说着抱歉,将蔡教授送出门,态度很诚恳,但也很坚决。
  蔡教授并不生气,只是有些忧虑,临走之前,再次提醒杨锐道:“秦翰池找了许多人,律博定对他来说,很重要。”
  “我知道。”杨锐点头。
  当然重要了,杨锐用膝盖想也知道,代理一款外国药品有多重要。
  而且,京西制药总厂不光能将药品在国内卖,还能将药品在国外卖,人民币和美元通吃,只要生产起来,肯定是爽的不行。
  别看中国人的商品消费能力不行,药品消费能力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首先一点,现在可是公费医疗时代,有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除非是做手术之类的大病,普通药品都是100%,起码是80%以上报销的。离退休干部亦是如此,无非是单位好的,医药费报销的快一点,单位效益差的,医药费报销的慢一点。
  律博定如果是纯进口药物,那就执行进口药物的规定,十有八九得病人自费购买,但京西制药总厂只要将之国产化了,计入医保名单是分分钟的事,在医改之前,这都是很容易的事。
  这么好的一个项目,被杨锐以近乎莫须有的名义给拦了下来,杨锐可以想象,秦翰池和京西制药总厂有多气愤。
  先是自己来,接着又是托关系找到蔡教授,要说起来,秦翰池的涵养也是够好了,并不能说是以势压人。
  反而是杨锐,形象估计败坏的不行。
  杨锐将蔡教授送走,自己心情也不好,回到实验室里,再将王国华和曹宝明介绍给了大家,就坐在一边沉思起来。
  王国华和曹宝明也都在大学里呆了一年多了,眼瞅着大二都要结束了,对于实验室什么的,也不能说是陌生,随便找两本书看着,一下午就美滋滋的过去了。
  他们学校里面,杨锐早就给帮忙请了假,通过GMP委员会的关系,杨锐在北京的高校里面算是有了立身之本。
  中国人的职务,向来是上来困难,下来也难,杨锐想象得到,现在肯定有许多人在抱怨,不应该补选自己进入GMP委员会了。
  想来,常委办公室的戴志主任,也在后悔为何要分配给杨锐任务。
  但这些后悔都没用,国内在有些事情上是很随意,唯独组织任命是相当严谨的,临时工想转正做工人,工人想提干做干部,都要经历许多麻烦,麻烦之处,就在于复杂的手续和过程。正序如此,倒序同样困难,国企的工人偷奸耍滑,撒懒抗命,领导宁愿当一坨屎似的含在嘴里,也难以辞退,所以国企的工人当的久了,都是浑身的油屎。
  在下岗之门开启之前,国企的工厂就算是倒闭了,政府也得想办法安排工人。
  公务员也不例外,80年代的部委改革,中央为了解决冗员问题,不得不用剑桥牛津,哈佛麻省等世界名校的公费生的名额,来诱使公务员离职,对于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还要许诺学成回国以后,重新安置。后来也确实安置了,许多人不止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还因为学历的缘故升职了。
  GMP委员会初创,杨锐是第一个做出“不予通过”决定的委员。
  对于他的决定,卫生部就算是想不承认,也得拿出切实的理由来。
  换言之,杨锐不需要拿出充分的理由来做“不予通过”的决定,因为这是GMP委员会赋予他的权力,而其他机构的任何人,即使是GMP委员会的上级机关卫生部,也得拿出充分的理由,才能反对他的决定。
  就制度建设来说,卫生部确实需要GMP委员会这样一道安全阀。毕竟,全国光是药厂就有4000家,卫生部又有多少职员呢?部直属的公务员,总共才400人,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并不是用来判断药厂和药品质量的,最起码,掌握有此等知识和技能的公务员,是非常少的。
  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药厂,也都是各地方政府的香饽饽。现在能赚到钱的国企是越来越少,能上缴利润,特别是上缴外汇的企业,更是大熊猫一般的珍惜品,卫生部不管是停哪一家药厂,或者处理哪一家药厂,都有地方政府跑部进京来说项。
  对地方政府来说,跑部进京是很烦的一件事,对卫生部来说,这一样很烦,因此,与其承担本无力承担的责任,部委更愿意将药厂生产的锅,甩给GMP委员会。
  GMP委员会是学术委员会,且都是全国生物医学界的顶层精英,他们即使有政治诉求,也不用理会地方政府,就像是杨锐这样。
  可以说,杨锐对京西制药总厂的事件,终归是会发生的。
  不是现在,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
  对部委的领导们来说。这不过又是一次完美的“矛盾下移”罢了。
  而对刚刚刷脸刷遍全国的杨锐来说,压力就宛如实质了。
  坐在实验室里,杨锐想了半天,铺开稿纸,决定仔细的撰写一篇对律博定的质疑。
  对于律博定本身来说,这其实没什么卵用。
  任何一款药都是在质疑中成长起来的,杨锐一名白生生的年轻学者,没有临床案例,没有相关实验,更不是抗心律药物方面的权威,他撰写的质疑,只能用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甚至,这片质疑会招来更强烈的质疑。
  但从杨锐的角度来说,首先,明确自己的反对总是没错的,也免得有人说他是以权谋私,或者是拿别人开心什么的。
  至于因此而产生的更强烈质疑,也只能就此生受了。
  做出了决定,杨锐就再没有迟疑,刷刷的动笔两个多小时,就将之完成了。
  重新检查一番,又翻了几本相关的资料,杨锐将它重新誊抄在了文件纸上,作为新的“答复函”,邮寄给了GMP委员会常委办公室。
  通过邮寄,能够留下记录,比真人投递还要更安全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杨锐现在是能不见人,就不见人。
  “谁能想到,猫捉老鼠,最后是猫要抱头鼠窜。”杨锐看着贴好了邮票的信件滑落入邮箱,像是在对王国华和曹宝明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第913章
反对者
  虽然在杨锐自己看来,他近些天受到了极大的压迫,以至于生出猫要被鼠戏的感慨,但在秦翰池看来,杨锐简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京西制药总厂是国内有数的大药厂了,说不好听的话,京西制药总厂给生物学研究员当爹都当烦了。
  这年头,搞研究的没有国家拨款的,或者有国家拨款不够的是100%,可以说,全国上下所有的研究所都要想尽办法打秋风,军队研究所都不例外,更不要说生物学研究所了。
  而药厂作为国内少有的高利润企业,几乎天天都能见到跪求一见的生物学研究员。
  秦翰池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名生物学的学生给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他找过领导,领导很支持京西制药总厂,但怎么支持,就没有一个章程了。
  他找过GMP委员会的其他委员,拿过京西制药总厂赞助的学者总有几个,也都很支持秦翰池,但说到杨锐的判断的时候,却又一个个支支吾吾了。
  秦翰池也找了北大,校长和生物系的院长蔡教授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支持,还答应和杨锐沟通,可是沟通来沟通去,就是没有下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