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7/1306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撤了以后,之前的功夫就白做了,而且,肯定会有人死的,就是不知道要死多少,又有多少家庭破碎。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好不容易重生一回,难道就眼看着自己手底下的悲剧发生?做个彻彻底底的怂货?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去你妈的!
  于是,杨锐统一了思想,做好了决定,道:“茅市长,不用再拿了,我没什么好答复的。我并没有见到京西制药总厂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安全性测试的文件,因此也不需要填写新的答复函。”
  “杨锐,这是市政府的命令。”旁边的官员急忙忙的瞪向杨锐。
  杨锐摇头,道:“GMP委员会和市府没有隶属关系。我不用听市政府的命令。”
  如果北京市政府有权利命令委员会通过药品审查的话,其他各省的政府也都会有这样的权利,结果自然是委员会成了摆设。因此,照抄西方的委员会的规则里,早早就做了相关的说明和规避。
  但在中国,龟腚什么时候都大不过官鼎。
  茅市长更是不在乎的摆摆手,道:“你不用管这些,签字就好了。”
  “茅市长,我真不能签。”杨锐摇头。
  “为什么?”
  “我签了字,工人们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厂搞生产,生产出来的药,却是有可能死人的。我不签,他们还可以生产别的药品,总不至于死人吧。”
  “你就这么肯定,律博定就一定有毒?”茅市长有些好笑。
  杨锐是肯定的,但他无法证明,因此只是保持沉默。
  “好吧,就当这款药有问题,美国人没有发现,欧洲人也没有发现,被你杨锐发现了。你现在难道不应该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吗?一刀切的将之挡在国门外,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茅市长是根本不相信律博定有问题的,这又不是纯新药,国外都用了那么多年了,还不是好好的?
  再者说,青霉素还能打死人呢,治病哪里有不死人的。
  杨锐却是被茅市长的逻辑闹的有些头疼,说道:“抗心律药物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挡在国门外,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就为了你的这个可能,京西制药总厂就要这样子停工下去吗?”
  “他们可以把原材料卖掉,或者换回其他的原材料。工厂的流水线重新布置一下,补充一些设备,卖掉一些设备,虽然会损失不少资金,但停产是不会的,工厂也能维系下去。”
  “就算是这样,代价也是很大的,起码要几十上百万了吧。人家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就这样被你给挥霍掉了,你说,京西制药总厂的人要怎么想?还有,京西制药总厂始终不能投入生产,美国三木公司,还有可能追讨违约金。”茅市长很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当然,对他来说,京西制药总厂的利润和负债则是最关键的。
  杨锐却是没把几十上百万放在眼里,他想了想,决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道:“我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是找一些媒体的记者来,我来向他们宣布我做的决定,以及我这样做的理由,并且,说明责任在我身上。如此一来,因为政策原因而未能投产,三木公司也就不能向京西制药总厂索取违约金了。京西制药总厂写年终报告的时候,也能轻松一点。”
  “罢工的工人,要的可不是这个。”茅市长眼神飘忽。
  杨锐淡定的道:“秦翰池同意,工人们肯定也同意。”
  “秦翰池是想律博定投产。”
  “律博定是不可能投产的,他也该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了。能减少损失,总比干耗着强。”杨锐顿了一下,又道:“您想解决的是罢工问题吧,咱们先解决这件事好了。”
  茅市长深深地望了杨锐一眼,道:“你想找哪几家媒体来?”
  “我拟好了单子。”杨锐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不仅有媒体的名字,旁边还有具体的记者名字,与其联系方式。
  这些,都是曾经采访过杨锐,且互通过姓名的记者。
  茅市长一行人,瞅着几十个无冕之王的名字,一下子变的神色不属起来。
  私下里做事是一种情况,公开做事又是另一种情况,别的不说,假如市政府私下里强令杨锐签名,卫生部或许会当做不知道,但公开来了,堂堂部委是否会觉得落了面子?又是否会因为担心其他地方政府有样学样,而激烈反对?
  茅市长思忖片刻,道:“小杨,你这是将我的军呢。”
  杨锐低头顺眼,不做解释。他的确是在将军。
第927章
热闹
  GMP委员会的会客厅里,聚集了超过三十家媒体的记者们,将看似宽敞的地方,塞的又热有闷。
  许多记者都耐不住里面的温度,而钻到了院子里去吹风,其实院子里也没什么风,只是不会汗流浃背而已。
  茅市长等人站在楼上,有些惊讶于记者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多。
  毕竟,不过是一款药品的事情罢了。
  茅市长的秘书不用吩咐,就到下面去打问消息了,一会儿过来,报告道:“杨锐之前就通知他们了,还给了红包,说是准备宣布一项决定。”
  “多久之前?”
  “算时间的话,罢工刚开始没多久。”
  茅市长这下子确定,这就是杨锐早就准备来,应对此事的杀手锏了。
  如果拿五个选项给茅市长选,他也是不会选择公之于众的。
  因为公之于众的话,所有事情都有可能落在放大镜下面,对于茅市长这样的老派官员来说,他是不适应这种事的,他的工作风格,也不愿意做这种事。
  但是,就算再多几个选项,茅市长也得承认,杨锐准备的这一招,的确是厉害。
  最起码,他是不愿意沾手了。
  而且,估计愿意沾手的人不多了。
  想到此处,茅市长突然有些羡慕杨锐。
  做学术的,身家清白,对景的时候,立即就是鱼跃龙门成真龙了。
  就是没有跃龙门,普通点的大鲨鱼,也是不愿意轻易招惹此等健壮的大鱼的,因为身家清白就没有弱点好拿捏,例如刚刚的情况,若是换个小官员,哪里敢在市长面前玩刚硬?强项令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小李,你跑一趟,去找秦厂长……”茅市长招招手,将秘书叫了过来,安排了下去。
  其他人都站的远远的,他们不用听就知道茅市长在说什么,而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装作不知道。
  楼下,杨锐的发布会并没有耽搁太长时间。
  他甚至没有像是后世那样,弄一排桌子搞发布会,而是自个儿搬个椅子,找了个青砖的旧墙做背景,也不坐,就站在凳子前面,道:“今天请各位来,我是想宣布一项决定,因为这项决定可能造成一些我本不愿意产生的后果,特此说明。”
  媒体记者们好奇的打量着杨锐,摁动照相机快门的都少。
  胶片多贵啊,谁知道杨锐是想做什么。
  这年月,突发新闻并不像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值钱,因为你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的写了5000字的文章,很可能一夜之间就被禁止出版,或者禁止播放了。
  而且,如今的媒体并不是靠收视率和印数吃饭的,尽管收视率和印数很重要,但宣传阵线最重要的还是辨识敌我。
  无冕之王为什么厉害,因为人家只要把屁股坐正了,就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创收的义务了,而等到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变成了差额拨款以后,无冕之王就不光没有帽子戴了,底裤都找不到了。
  不过,没有了压力的无冕之王,并不意味着没有追求。
  做记者的,终究是追求大新闻的,今天被杨锐请来的这些人,也都是希望能持续的从杨锐处获得新闻的人,现在看他把场面弄的不小,也都一个个的观望着。
  杨锐眨巴眨巴眼,身体微微的转向手持着照相机和摄像机的一边,口中道:“大约两个月前,京西制药总厂递交了一项商品名为‘律博定’的药品申请,鉴于抗心律药物的理论缺陷,以及‘律博定’的安全测试结果,我决定对该申请做‘不予通过’的答复。其后,京西制药总厂再三申请,我也以相同的理由进行驳回,到目前为止,律博定所属的制药公司三木公司,依旧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的举动,我决定就此向大众通报……”
  大部分记者都觉得莫名其妙,你不通过就不通过呗,找我们几十个记者过来,说这么一个无聊的事,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不过,来的记者里,还是有几个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记者的,他们以前采访杨锐,也都是偏学术向的采访,现在一听,立即都兴奋起来了。
  杨锐期待的闪光灯,总算是亮了起来。
  其他记者一看,咦,有猫腻啊,来呀,谋杀菲林啊,互相伤害啊,谁怕事大啊。
  一轮拍照结束,就听来自《公众医学》的报纸的记者问道:“杨锐委员,你的意思是,正在美国销售的抗心律药物律博定,有安全问题?”
  “不是安全问题,是安全隐患。”杨锐停顿了一下解释道:“我刚才说了,首先,抗心律药物的理论是有缺陷的,其次,律博定的安全测试是不完全的,第三,同类药物的安全记录并不好。”
  也就是杨锐才敢将“理论缺陷”给提出来,因为理论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你很难驳倒别人的理论,同样的,别人也很难驳倒你的理论。
  换成是其他药理学家,那是一定要避开这种没有实据的问题的。
  然而,杨锐最不怕的就是理论讨论了,不就是扯开了嗓子吵,看谁的学术根基深吗?杨锐现在的学术根基,在生物学界大约是第二阶的,就是有可能拿诺贝尔奖,有资格在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或研究所做讲座教授的。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是什么概念,就是超过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最好的学校的层次,比如像是比利时的根特大学,或者安特卫普大学这样的学校里,最好的学者拉出来,也不一定就有第二阶的学者。
  当然,学术根基不等于是学术地位,杨锐还需要继续成长,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否则,也就是一株根系发达的绿色植物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杨锐是不怕辩论和讨论的,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在是有越多的辩论他越乐意。
  可惜,在场的专业记者,也是没有听出杨锐的挑衅,他们的关注点,在杨锐说出“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的时候,就全部爆发了。
  “您的意思是,正在美国销售的律博定,是有安全隐患的,对吗?”有记者再次确认,不是他们不辞辛苦,是这个问题的爆点太强。这可是外国正在销售的药物。
  这一次,杨锐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