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306

  随着一系列的法案的提出,大学和小公司开始有权为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申请专利,并收取专利税——在此之前,由财政拨款的研发成果是不受专利保护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用。
  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它们多数由大学的研究人员所设立,并从大型制药公司手里赚取不菲的专利费。
  如果说80年代以前的美国研究人员依旧安于清贫,到了82年,有能力却不愿意搬入豪宅的医药研究人员已经变的很少了。
  自80年代伊始,生物产业已然变成了新的淘金时代。
  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和数量众多的研究人员疯狂的追逐每一粒金沙。大型医药公司在每一块传说的矿源处开门迎客,无论是否真的有金沙被淘出来。
  通过这种机制,大型医药公司从药物的早期研发风险中脱离了出来,表面上,他们为一款新药的花费更多,但从宏观上来说,他们的付出更少,只要选对了正确的药物。
  一系列的改变所造成的结果,令医药公司越来越依赖学术界的药品研发。事实上,到了82年,大部分具有创新性质的药物研发,都是由学术界来完成的,三分之一的普通药物的研发,也被小型生物研究公司所包揽。市场的转变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聪明的医药公司不会放过任何一款有价值的药物,或者药物的生产改进。
  这是他们生存的基础。
  杨锐的《用皂化法提取辅酶Q10并提高其产量》发表在美国期刊上,而且是能进入SCI检索的期刊,这篇论文应该第一时间就进入医药公司的眼帘。
  因为它的内容无比清晰:更便宜的生产方式,更高的产量,这就是一笔更赚钱的生意,没有更多,没有更少……
  结果,现在仍没有人来找自己。
  杨锐承认,自己是有点焦急了,毕竟才过去了几个星期而已,如果遇到慢吞吞的家伙,现在还在做文书交接吧——可是,医药公司又怎么会是慢吞吞家伙呢。
  你们是秃鹫啊,秃鹫!
  杨锐恨铁不成钢的想着,藏着心事,足足做了8组卧推才觉得心情平静。
  晚餐照例是有小灶的。杨锐如今每天让人送两三斤的生牛肉上来,一部分自己吃掉,一部分分给其他人。
  能分到牛肉的,要么是小考成绩好的,要么是做实验助手或油印助手加班了的,总是有些说法的。不过,现在的锐学组却日渐少了平均分配的做法,杨锐需要的不是军队,个人的智慧和价值永远超过集体,解衣推食什么的,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有意义。
  曹宝明今天没混到牛肉,三两口吃光了史贵老婆送来的炒豆腐,算是补充了蛋白质,然后便冲出了院子。
  不一会儿,曹宝明就回来了,一脸灰黄的道:“厕所被人拆了。”
  “啥意思?”几个直肠子的学生面色一变。
  “就是拆了。”曹宝明捂着肚子,道:“刚才有拖拉机的声音没听到?说是教育局派来的工程队,要把旱厕改水厕。”
  “这不是好事吗?”王国华也开始捂肚子了,极力说服自己此事尚可挽回。
  “水厕是啥我不知道,反正旱厕是没有了,好些人都到草窝子里去了,咱们怎么办?”曹宝明有点自矜身份了,再怎么说也是西堡中学卧推组的风云人物,让人看见野地里的白屁股是怎么一回事。
  杨锐听的哑然失笑,估计这也是校长着急的结果。旱厕改水厕,挖水井和操场整平是县教育局熊科长当日答应的事。后两者答应的比较痛快,也都完成了,改水厕一直拖着,看来终于是被赵丹年用领导巡视的尚方宝剑给追上了。
  学校里的水厕并非后世常见的蹲坑或者马桶,而是用防水材料砌一条长沟,一端是下水,一端是水箱。水箱定时放水,将污物冲入坡下的粪池,论整洁程度来说,比旱厕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如此一来环境自然改善许多,只是旱厕被拆……
  杨锐两口吃光自己的那份饭,毫不犹豫的出了院子。
  曹宝明等人愣了半天,却是向来迟钝的苏毅突然醒悟:“不好,锐哥占位置去了。”
  小院里,一群人稀里哐啷的扫光了碗碟,直奔阴暗的小树林和草窝子而去。
  接下来三天,西堡中学遍地都是白屁股,黄屁股,黑屁股……男女们自觉划了三八线,以小树林和草窝子为界,但若是心存不良,一定要追求某些乡村野趣,似乎亦有可能。
  而这三天,也是杨锐感受到最真实的三天,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慎就会踩雷的生活,确确是真实的无可复加。
  水厕能用了,西堡中学开始大搞卫生,将自己创造的产品通通挑下去,待到一切完成,在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的干部陪同下,《中国教育报》的记者终于来到了西堡中学。
  ……
第89章
重复试验
  鸿睿班被单独成列,和其他班级一起,站在西堡中学门前,做欢迎的排场。
  杨锐嘟囔了一句“记者而已”,就被卢老师赶紧打断,说:“这可是国家级的大报,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全国人都能看到的。你可别闹别扭。”
  “我平时也不闹别扭啊。”杨锐哭笑不得。
  卢老师目光炯炯的看了杨锐一阵子,道:“你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必须得呆这儿迎接,要是觉得无聊,你就到边里休息,等人来了,再叫你,别找不着人了。”
  大家都站着呢,杨锐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休息去,转念一想,管它呢,为了一个记者站俩小时,也太傻了。
  于是,杨锐毫不犹豫的利用了特权,回到了阴凉的教室里。
  其他学生只能用羡慕的眼神看他,没人会觉得不公平,杨锐现在做的事儿,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学生的想象,享有特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从西堡中学向下,是一个无遮无挡的大土坡,宽阔的机耕道下面,有一条二级公路连接。以80年代的标准来说,西堡镇算得上是交通便利了。
  不像是后世,现在的大工厂都是国企的,油价相对较低,车辆的素质堪忧,很少有司机敢用2.5吨的火车去拉5吨货的。因此,穿行西堡镇的二级公路尚算平坦,经常十几分钟也没有一辆车经过,而若是有车过去,又会卷起厚厚的黄土,在闷热的空气中经久不散。
  学生们从早晨等到中午,不得不分批吃饭,然后又等了三个小时左右,才见到一辆轿车和两辆吉普的组合从省城的方向驶来。
  不用说,车队中午是被留饭了。
  杨锐也没什么立场去抱怨,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也配合着去站岗。
  领头的上海轿车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缓慢的爬上了大坡,停在了西堡中学的门前。
  学生们动作熟练的做出欢迎的表情和姿态,杨锐做戏做全套,也无所谓的甩着胳膊做无知少年状。
  轿车后门开,走出的是一名高瘦的干部,接着是两名陪同而来夹克衫干部,最后,副驾驶座打开,出来的却是一名身着苏蓝色短衫长裙的女生,大约二十一二岁,短发齐肩,长裙齐踝,神色飞扬,像是个准备游行的民国女学生似的,用乌溜溜的眼睛不停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记者是女的?”杨锐摆动的手停了下来。
  刘珊“呀”的一声,拉住杨锐的袖子,问:“女人做记者不好吗?”
  “没什么好不好的,就是来到这里以后,还没见过……这种。”杨锐不由自主的叹口气,心想:我还真是个宅货啊,来到80年代好几个月了,结果就去了两次平江,都没好好的游玩过。唔,也不知道82年有什么好玩的,仔细想想,还是感觉实验室最舒服。
  “手上的动作不要停。”这次是卢老师的低声警告。来的可是省市县教育局的干部,虽然不一定有多高的职位,可对西堡中学来说,都算是钦差大臣了。
  杨锐只要继续摇晃胳膊,像是个被风玩坏的柳条。
  女记者身材颇为婀娜,身量也高,在一群灰蒙蒙的干部群中,如众星捧月一般,须臾间就走到了学生们的队列前方。
  “这位就是发表论文的杨锐同学了。”校长赵丹年总算没有把杨锐给芸芸众生掉,笑出一脸的皱纹,向干部们介绍了一番。
  只是在杨锐眼里,自己更像是挂在架子上的猪头,大家都是大眼瞪小眼,就是一方适合说话,一方不适合说话。
  “杨锐同学,你好。”女记者主动伸出右手来,声音清脆的道:“我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丁亚琴,第一次看到你的资料,有点不敢相信呢,听说你发表了论文在外国期刊上,能看一下吗?”
  “样刊在实验室呢。”杨锐是个心理年龄30的大宅男,被这样一个年轻女记者居高临下的询问,多少有些不适应,声音也变的低沉和简短。
  在别人眼里,这更像是一个羞涩的男生的正常表情。
  高瘦的呵呵的一笑,从后面露出半张脑袋,说:“那咱们去实验室吧,我也挺好奇的,丁小姐,你走前面?”
  丁亚琴向他笑笑,又回身拉了杨锐一把:“杨同学一起来。对了,你怎么想到要自己弄一间实验室,然后写论文的。”
  “瞎弄。”杨锐话音刚落,赵丹年开始猛烈的咳嗽。
  女记者莞尔。
  杨锐摸摸脑门,道:“我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摸索到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为了证实自己的一些想法,增强实践经验,我在校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建之路……”
  明知道是套话,丁记者还是装模作样的记了几句。
  杨锐不由赞道:“敬业。”
  “我还没有摩挲到自己的工作方法呢,当然要认认真真的,才能创建自己的职业道路。”丁亚琴身上荷花的清香,令人容易放松警惕。
  杨锐轻轻的落后了一步,微笑不语。即使是做研究生的时候,杨锐也见过太多和蔼可亲的医药代表,有些很专业,有些很性感,当她们怀揣着目的而来,总是带着刺的。
  高瘦的干部立刻窜前面来,陪在丁记者的另一边,笑道:“丁小姐以前没有到过乡镇中学吧?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西堡中学坐落在西堡镇……”
  杨锐趁机脱离,低声问赵丹年道:“校长,这些人都是什么来路?”
  “陪在丁记者身边的是省教育局的蒋德蒋科长,河东大学的化学系毕业,进局两年,青云直上,年轻有为。”校长知道杨锐想问什么,短暂的介绍以后,又说:“市局来的王科长是负责宣传的,和县局的鱼科长处的不错,他们都是为了报导来的。蒋科长年轻气盛,你让着点。”
  “看您说的,我今年也就18岁,差不多都过了年轻气盛的年纪了是吧?”杨锐觉得校长揽来的活计麻烦了,硬是给堵了一句。
  赵丹年没好气的道:“蒋科长和丁记者年纪相近,有话聊,你年轻气盛做什么?”
  杨锐想说“不争馒头争口气”,可再想想,没意思的。人家男未娶女未嫁的想要搞对象,我掺和什么啊。于是幡然醒悟,我果然是成熟男人,要不然,年轻气盛的时候,哪里会用“想”这种活动啊。
  一行人到了实验室,见惯了大城市的大学仪器的丁亚琴神色如常,随意的问了几句,就要杨锐重复论文实验。
  陪她一起来的摄像师此时方才从后面跑上来,拿了一个相当于后世微单的照相机,准备给杨锐拍摄。
  杨锐迟疑了一下,却道:“你刚才不是说要先看样刊?”
  他可不想给一群人做重复试验。一方面,这些连辅酶是什么都不懂的人,看了重复试验也是白看;另一方面,这些人里要是有懂得什么是辅酶Q10的人,就可能学走他实验里的关键步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