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1306

  当然,这也是在向领导汇报以后的结果。
  新华社不是靠观众吃饭的,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报纸和电视台这样的媒体机构,所谓BtoB是也。至于领导们,他们更不是靠抢头条升迁的,政治声望反而更重要。
  因此,吉良方的工作就变成了尽可能快和多的搜集资料,以备领导垂询。
  多出来的一天或者两天时间,此时也显的弥足珍贵了。
  包括美国分社的几名同事,也是一个电话以后,就忙的脚不点地。
  不怪他们没有提前准备,新华社的美国分社虽然是他们海外最大的分社,但其实也就是几个人而已,除了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以外,他们每日将各大媒体的新闻搜集起来就很费功夫了,根本顾不上遴选。
  而且,目前的国内新闻界,对国外新闻的需求,要么就是庄重的政治性新闻吸纳,要么就是求新求奇的娱乐性新闻,对于药害事件这样的社会性新闻,并不关注。
  事实上,就算是关注,他们可能也更在乎哪里龙卷风了,哪里洪水了,哪里地震了,又或者坠机翻船这样的消息。
  美国太大,每天都有全美关注的突发性新闻出现,比如金门大桥堵车或者坏掉了,一定有无数美国人想知道怎么样了,而中国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身在美国的新华社职员也不知道国内正在讨论律博定,为了节省电话费,他们打电话回家的时间都少,更多的是写信。同样,他们也不知道律博定的英文原名,所以,他们只是例行其事的搜集了一些tambocor的新闻,然后跟着诸如美国总统说了什么,美国副总统说了什么,美国国务卿说了什么,美国国会议长说了什么,美国参议员说了什么,美国州长说了什么,美国大富翁说了什么,美国前总统说了什么,美国的中国人民老朋友说了什么,美国明星爱老虎油中国的什么……这样的消息一股脑的用国际邮包送回国内。
  国内的新闻遴选机制就更是随机了,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每日的信息也实在是太多了。全球200多个政治体,只说政府首脑,平均5年就要换一任,等于一年有40多天有外国政府换届,更别说英美法俄这样的国家,你得多给人家几天的版面,讨论一下资本主义的政治游戏,剩下不到三百天的时间,全部报道日本换届还不够。
  归根结底,所有人关心的都是身边的事,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关心的也就是与中国相关的事。
  律博定现在与中国密切相关了,领导们的命令也就下来了。
  吉良方和几名同事紧张的搜集资料。
  通讯社自己虽然不抢头条,但先通知谁后通知谁又是一回事了,而且,资料详略多少也可以变化,是份很有内涵的工作。
  北京电视台。
  孙璇和她的同事们也在紧张的做准备。
  一个办公室摆开十几张桌子,每张前面都有人。
  所有人都忙的昏天黑地,甚至没有人注意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半月升起,或许是注意到了,也没人在乎了。
  晚上10点钟,甘台长走进办公室来,拍拍手,笑道:“各位,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甘台长来了。”
  “都这么晚了。”
  众人纷纷打招呼。
  甘台长有些遗憾,现场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喊为人民服务的,电视台的员工素质,和军队里真是有差距。
  “你们做你们的,不要管我。孙璇,你过来。”甘台长亲切的叫着名字,让同办公室的同事羡慕的不行。这是在台领导前面挂号了啊。
  孙璇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甜甜的叫:“甘台长。”
  “小孙,明天晚上新闻联播以后,咱们就上这个新闻,然后就是60分钟的专题报道,这么长时间的素材,你有把握整理出来吗?”甘台长煞有介事的问。
  孙璇道:“有把握,您放心吧。”
  “有干劲,到时候可不能掉链子。”甘台长颇为严肃,道:“咱们是电视台,所有播出的内容,都要有影像,不能拿一个药盒子放上去拍拍就完事了。”
  “怎么会。”孙璇笑了一下,道:“我们已经在您的指示下,派出了三组记者,一组去采访杨锐,一组去采访京西制药总厂,一组去采访三木公司。另外,杨锐在咱们北京电视台留有大量的影像资料,您可能还记得,咱们之前给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是为了诺贝尔奖提名拍摄的,有上百个小时,足够剪出两集节目了。”
  “不能都用纪录片里的材料。”甘台长只是这么一说,笑容却是不减。
  光是这份东西,估计就能让他在接下来的新闻大战中获胜。
第955章
再采访
  采访杨锐的队伍,照例是在爆肚冯找到杨锐的。
  如今有关律博定的讨论正热,天天都有人来采访杨锐——这也是他刻意追求的,不过,这样的事情多了,也很干扰实验室的工作,更不适合在学校里进行,杨锐就借此在北京大大小小的食店里流连忘返。
  这些小吃,在杨锐看来,现在不吃,日后都是绝响了。
  不用等二十年,三十年,就等十年,许多小吃都是要变味的。
  就比如爆肚,做的最好的爆肚冯,到了80年代,第三代传人都已经要60岁了,从10多岁做爆肚做到60岁,中间40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做爆肚40年,也不知道见过多少牛羊的胃,别的不说,肯定是比胃肠科的医生要有经验。
  这样的经历,保证了大厨做的爆肚,一定是正好弹在了刚熟将熟的线上。
  爆肚吃的不就是将熟未熟的味道吗?
  不同的牛羊肚,甚至牛羊肚不同的位置,熟的时间都不同,全靠师傅的手艺把握,等于吃的就是大厨的经验。
  做了40年爆肚的手艺传人,带来的滋味自然是无与伦比的。
  但对手艺传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想必是无比的辛苦的。
  85年,国内才有个体户没多久,重新开业出山,为自家赚钱的爆肚冯,哪怕是六十岁高龄,也得努力干活,凌晨起来挑选合适的牛羊肚子,清晨和家人一起收拾和准备,白天盯着大锅举大勺,流大汗出大力,都是少不了的。
  如果是没赚到钱,为生活所迫,那干多久都是没办法。
  但在杨锐看来,前门外廊坊的生意实在是好,用不了几年,爆肚冯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再不会像苦力一样的起早贪黑了。
  换言之,第三代爆肚冯的手艺,吃不了几天了。
  而第四代爆肚冯传人,因为年龄的关系,自然是经验略逊,而生活条件更好的情况下,想必也不会日日掌勺,第五代传人就更不用说了,转作管理几乎是必然的。否则,费尽心思娶来的千金小姐,难道还要每天早上陪着他一起冲洗臭烘烘的牛肚羊肚?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领导人来吃,也不会有现在的爆肚冯的味道好。
  杨锐吃的很珍惜。
  这是时代赠送的礼物,80年代人的生活都很苦,但他们又能享受到许多时间才能沉淀出的美味。
  等到这个时代过去了,纵使杨锐富可敌国,他也养不住这样一名“卖油翁”。
  孙璇忙完了手里的工作,又带着一个摄制组,前往爆肚冯支援前班的采访组。
  毕竟,他们的新闻重点就是杨锐了。
  如果不以杨锐为线索来讲述这个故事的话,整个律博定的故事,尤其是中国的故事,是串联不到一起的。
  另外,北京电视台也找不到足够的海外消息来填充专题新闻,只有关于杨锐的新闻,能够从侧面展现律博定问题的轮廓。
  孙璇来到爆肚冯,未进店,就见杨锐夹起一块爆肚,放进嘴里,闭眼狠嚼,整个人的样子,竟然是颇为陶醉的。
  长的帅又表现的陶醉,自然是很令人陶醉。
  孙璇立即一拍旁边摄影师,急道:“快拍啊,摄像机架起来啊。”
  “这就架起来?拍什么?”男摄影师看着黑乎乎的门脸,黑洞洞的屋内,以及面目不甚清晰的杨锐,实在不明所以。
  “你有没有欣赏美的眼光啊。”孙璇一副美学大师的模样,指挥着男摄影师站到光线更昏暗的胡同屋檐下,指着里面道:“你就从这里拍。”
  男摄影师瞅着孙璇,道:“我就带了两盘带子哦。”
  “两盘带够干什么用?”孙璇马上竖起眼睛,道:“不是让你多准备点吗?”
  “不是还有前面一组人拍的吗?不够我再打电话让人送来。”摄影师不和她争,心想:“你知道一盘带子多贵吗?”
  今天是给专题拍录像,带子肯定是不会洗掉的,所以,拍一盘就是用了一盘。别看国外的年轻人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玩摄像机了,国内的电视台却总是要精打细算的,因为国内是生产不了这些消耗品的,全得用宝贵的外汇进口。
  不过,孙璇今天是拿到尚方宝剑的,她勾勾手,道:“你先拍几分钟的,然后去打电话要带子,我进去和杨锐拉拉关系。”
  她说着,就依靠在墙边,欣赏杨锐吃爆肚的样子。
  几分钟后,男摄影师毫无成就感的放下摄影机,道:“拍完了。”
  “行,你去打电话,摄像机给我。我进去和他聊。”孙璇看了眼自己的采访大纲,兴冲冲的跑了进去。
  男摄影师有些不舍的将摄影机交给她,道:“你小心些啊,咱们吃饭的家伙事。”
  “知道了,我又不开机。”
  孙璇不在乎的提着摄影机冲进爆肚冯,比抓嫖的侦探还要积极的样子。
  “又采访?”杨锐摄像机,不禁苦笑道:“今天来的人有点多啊,还都是带着摄像机的,这东西有点贵吧。”
  杨锐虽然很招纸媒的欢迎,电视媒体吸引的却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电视媒体少,不算各地省台的话,基本就是中央一套一个电视台,二套和北京电视台一样,目前只在北京地区播出,要到86年年末,才向全国播送。
  比起纸媒来说,接受摄影机的采访,自然要辛苦的多。
  首先就不能用随心所欲的姿势,说话也要更小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