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1306

  对面的老张看到了,先是猛喂了自己几块回锅肉,解了馋虫,才含混不清的道:“你还是搞育种的呢,牧场里有你的种吗?”
  一句话笑喷两桌子人。
  搞育种的这位苦笑不得,用筷子点点老张,道:“好么,咱们这么多年的老交情,你是想了一年想出埋汰我的法子吗?”
  “谁稀罕埋汰你了。”老张哼哼了两声,又是叹了口气,道:“我是听你说肉啊肉的,心里不高兴。”
  搞育种的研究员看着他大块吃肉,哭笑不得的道:“好家伙,你吃肉吃的这么凶,怪我说肉了?”
  “老周,你不知道情况。”旁边桌子的人,隔着走道捅捅搞育种的研究员,道:“老张做的项目……”
  他用手做了一个刀斩的动作。
  老周一惊,对口型道:“下马了?”
  这边的研究员轻轻点头。
  老张不乐意了,道:“你俩当我眼瞎啊。”
  “嘿,这不是老周提的嘛。”
  老周忙打岔,道:“老张,啥情况,你也不找我们唠叨唠叨?”
  “唠叨啥啊,上面收紧经费,下面就要找倒霉蛋,我就是喽。不管项目被砍了,牛都被砍光了。”老张唏嘘两声,道:“地委都分到了牛肉,我也算是给人民做出了贡献。”
  老周心下一阵发凉。
  做畜牧业的,做了一辈子品种改良,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几头种牛罢了。
  然而,项目一旦下马,种牛的意义就不存在了,除了宰杀,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要说项目下马,全国各行各业的项目都在下马,军工都不例外,但是,有的项目下马了,过几年再重新立项,仍然能继续做起来,畜牧业就不一样了,几年的时间,都不够小牛犊长大,繁育更是无从谈起。
  不止老周搞育种的清楚这种事,在场都是做相关研究的,全都是心有戚戚的,气氛都一时间冷却了下来。
  正好杨锐走进来,看到有些冷场的情况,不禁发问。
  老周三两句将事情说了,道:“我们就是有些可惜了。”
  老张心里,却不止是可惜了,做了半辈子的项目,到头来什么都落下,自然是各种的不好受,眼见杨锐年纪轻轻的,就像是地委的小干部似的,不由扬声道:“杨主任,您搞的这个实验室,要是能保证不砍我们的项目,最起码,项目下马不着急处置,我今天就来上班了。”
  老周一惊,看向老张。
  他们俩和周围几位学者,都是年纪稍大些的,属于有名有姓的人物,够不上大牛的程度,也是本领域内做出了一定成绩的,因此,他们来北大,就有考察的意思,所谓双向选择,就是要互相选择的,现在就说来上班,岂不是要被人小瞧了去。
  杨锐亦是深看了一眼老张,道:“您是张谦,张研究员吧。”
  “没错,第二畜牧所的。”老张昂首,他的项目是被下了,但他在畜牧一块,仍然是很有声望的。
  杨锐点头:“我知道,我和朱研究员通电话的时候,他说起了您。”
  老张的气势一下子弱了。朱研究员就是他的导师了,人家和自己导师直接联系,他自然有低人一头的感觉。
  停顿了一下,注意到大家都看向自己,杨锐缓了缓,道:“张研究员刚才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能不能不砍项目,我想,大家都很关心此事。”
  正在吃饭的研究员们纷纷点头。
  杨锐做出思考的样子,口中道:“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也是各位的项目未来的管理者,我很想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可惜,并没有……我也不说假话,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也正在学习,但就我目前所知的管理经验而言,不砍项目,恐怕是不可能的。”
  他看向老张,道:“我的实验室,不会许诺任何一个人,你的项目不会砍。但我可以说,你的项目被砍了,只要你有意向,你仍然可以重开新的项目……”
  老张嗤之以鼻,甚至是极不高兴的站了起来,一拍桌子,道:“你知不知道我的项目费了多少心血?”
  “你的项目是牛的品种改良,以及育肥,对吗?”杨锐对今天的来客,都是做过功课的。
  老张点头,道:“没错。我做了12年,12年的项目,说砍就砍,牛也全宰了,落你手里,你受得了?”
  杨锐不答,反问:“你品种改良出来的牛,是要给农户养殖的,对不对?育肥的技术,也是要教给农户的,对吗?”
  “没错。”老张昂首挺胸,道:“我们的项目,已经能做到改良的牛种,每天增肥300克以上……”
  “国内目前的技术,已经能达到500克了吧。”杨锐淡定的打断老张的话,他准备做胚胎移植,看的论文和资料是极多的。
  老张一句话被堵住,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老周忙道:“300克也不少了,就西南地区来说,已经属于高产了。”
  “但农户就该倒八辈子的血霉,赔钱养牛吗?”杨锐一点客气的意思都没有,看着老张,道:“同样是喂饲料,别人育肥,每天增肥500克,国外的技术还能增肥800克,1000克的,你们的就增肥300克,这不等于是,谁用你们的技术,谁倒霉吗?”
  “我们也在提高技术……”老张面红耳赤,又道:“国外的技术要配合国外的饲料,人家都是喂鱼粉骨粉的,咱们没有条件……”
  “集中资源做优势项目,是任何时候的主导思想,否则,经费永远都不够用。你们在科研竞争中失败了,项目被砍,理所当然。你如果愿意重新振作,继续做新的研究,那是好事,但你如果是想找个地方养老,不好意思,我的实验室,不养闲人。”杨锐的声音冷冽,言辞也是如刀子一般。
  吃肉吃的正嗨的学者们,听着杨锐的话,莫名的心中一紧,能吃三斤肉的,此时也只能吃两斤半了。
  当然,肉还是要吃的,不吃肉,如何缓解紧张的情绪。
  老张心情本就不好,如今被杨锐攻击了一通,更是心情郁郁,不爽的道:“你们当官的说失败就失败了,没有失败,哪里来的成功。”
  杨锐不理他,目视其他人,道:“我的实验室……”
  他重复“我的实验室”这个词,继续道:“我的实验室里需要的,是能独当一面的研究人员,可以预见,会有人的项目成功,会有人的项目失败。失败的……也许有机会,也许没机会,就像你说的,你可以认为是我说了算。”
  杨锐低头看看老张,再次转移视线,道:“我能保证的,其实也就是各位的生活品质,不会随着项目的失败而下降。比如现在的食堂,胃口大的,您就多吃点,胃口小的,您就少吃点,无关项目成败,无关科研能力。”
  众人都不由自主的低头看向了自己的搪瓷缸子。
  “嗯……时间是要注意的,再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十分钟后,实验室原本的研究员要进来吃饭了。”许正平负责的就是实验室里婆婆妈妈的各种事,吃饭时间也得控制着,否则,就这个小院子,可坐不下许多人。
第992章
我们发房子
  来面试的研究员纷纷起身,将位置让了出来。
  差不多时间,已经开始觉得饿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员们,从石门下方冲了进来,人手都是两个三个的搪瓷缸子,就用一只手攥着,像是走街串巷的杂货郎君似的。
  80年代的食堂可没有不锈钢的餐盘给用,大家都是用超大的搪瓷缸子的。
  杨锐倒是习惯了不锈钢的餐盘,但总不能为了几十人的小食堂专门找人购买,再者,不锈钢餐盘装的哪有搪瓷缸子多啊。
  现在就是女生用的搪瓷缸子,都能轻松的装两三斤的水。
  两三斤的水有多大体积?大瓶可乐是1.25升的,用来灌水的话,刚好能装两斤半,不过,若是用来装肉和米饭的话,重量可就大大增加了。
  但以此时人的胃口来说,一顿吃上一斤米两斤肉,实属平常。
  然而,搪瓷缸相比不锈钢餐盘的问题,在于食物容易混在一起——不用杨锐操心,伟大的劳动人民早就自己解决了问题,多带几个搪瓷缸子啊。
  虽然一个搪瓷缸子就能装两三斤的东西,但是,已经掌握了勺柄大权的研究员们表示,这不是问题。
  只几天的功夫,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就用排列组合的方式,解决了各种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有喜欢肉汤浇米饭的,就会用一个搪瓷缸盛米饭,再自助浇上红烧肉汤或者番茄鸡蛋,鱼汤和回锅肉汤也有喜欢的……
  还有更纯粹的吃货,一口气装三份米饭,分别浇不同的菜汤或肉汤。
  当然,更有令人看不起的货,会在一份米饭里浇两三种的菜汤肉汤。
  但不管你看得起还是看不起,所有人都是怡然自得的。
  尚未离开的人,看着这种热闹的景象,都不由的停了下来。
  “这样吃饭,你们的经费都要吃到肚子里去了吧。”老张怨气未消,决定解开所有人都不好意思揭开的盖子,道:“为了招待我们一次,您也是破费了,大锅饭的时代过去了,没必要再搞这些名堂了。”
  “大锅饭的时代是过去了,员工福利是永不过时的。”杨锐淡定的说了一句,想了想,又加上一句,道:“欧美的大公司,也都是尽其所能的要提供员工福利的,尤其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想要留住员工,或者招揽员工,就一定要提供好的条件。”
  顿了一下,杨锐继续道:“员工福利不仅仅是薪水,还在于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我宁愿要高薪。”有人小声的说了一句,引来阵阵的赞同。
  杨锐环视一周,只是微微一笑。
  华锐实验室倒是能够提供高薪,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计划为华锐实验室招人。不论是遗传工程还是畜牧方面的学者,盈利能力都相当的薄弱——并不是说赚不到钱,而是在赚钱方面的性价比很低。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样的项目,交给华锐实验室是不划算的,因此,杨锐也没有招新的打算。
  至于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或者新成立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就没有提供高薪的能力了。
  不过,国家单位又有国家单位的好处。
  杨锐等一群人说完了,淡淡的道:“高薪是没有的,不过,海淀区给批了两栋家属楼,所以,进了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研究员,能解决住房和北京户口。”
  此言一出,所有调侃的话,全都没有了意义。
  相比后世,80年代的北京房价是不贵的,集资建房的话,单位职工只需要出建设成本就可以了,或许比河北的小镇盖的单位房要贵一点,但也就贵个三五七成到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