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1306

  他们都以为,杨锐是通过私人渠道,得到了来自国外的信息。
  这种方式,现在倒是非常普遍。
  敝帚自珍的学者不是没有,但现代科学是不尊重完全的敝帚自珍的,你的实验做出来,总得有人来做验证试验吧,有些低端或者构思巧妙的研究,不用多说什么,谁想验证就验证,高端实验就不一定了,不可能真让人家重新研究一遍,那也就是失去公开发布实验的意义了,因此,第一个完成实验的学者经常会有选择性的送出一些实验细节,或者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其他人重现实验。
  不能重现的实验,是没有意义的,也会令引用者心存疑惑。
  而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送出细节,是因为重现实验也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了,所以,选择通常是——看谁顺眼就给谁。
  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与关系,在国外也是有效的。
  自近代以来的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公开和自由的,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往往会被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提升起来,用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一名高端学者,有能力辐射一个领域,以至于影响到了整个领域内的人。
  可以说,科学研究直到现代,依旧是一种武林高手和门派制的模式。
  就比如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地处丹麦?这个问题,问10个美国人有9个半都不知道,那半个是不懂装懂的。丹麦于现在科学史上,露脸的时间不多,最露脸的时代,大概也就是量子力学的时代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哥本哈根的创始人波尔是丹麦人,所以,他倡导的学派,就落在丹麦了。
  而学派内的其他人,海森堡是德国人,泡利是美籍奥地利人。此二人之所以去了哥本哈根,就是因为在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遇到了波尔。
  波尔不管是用了什么招数,总之,他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坑蒙拐骗了海森堡和泡利,才能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大本营。
  而海森堡和泡利各自回国以后,又是辐射了德国物理学领域,和美国的物理学领域。
  而就波尔来说,他也不是石缝里蹦出来的,他师从卢瑟福,也是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被辐射变异的。
  中国最缺的,就是辐射源。
  尤其是高端科学研究,中国遇到的根本问题,不是欧美国家的歧视和打压,而是欧美学者自然而然的无视。
  而在高端科学领域,你搭不上人家的辐射信号。
  当然,完全找不到辐射信号也不至于,而每个能找到辐射信号的中国学者,回国就是大佬级别的,例如钱学森,从卡门的实验室归来,立即让中国在火箭技术上有了脱胎换骨的表现。钱学森是在上交大读的机械工程学,如果不是去美国接受辐射的话,他是否能从同学中脱颖而出?
  2000年前后的中国人总是喜欢质疑中国无大师,大师是辐射出来的,如果没有强辐射,那就得一堆弱辐射互相叠加着慢慢来。不接受辐射,而从一堆荒芜中冒出来的,不是大师,是孙猴子。
  85年的中国学者,可以说是在焦灼的寻找强辐射。
  因为本土的弱辐射太弱了,互相辐射,还是追不上人家的变异速度。
  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公派留学生,但这个法子比较慢,另一种办法,就是公派学者前往国外进行交流活动——至于邀请国外学者到中国来,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还是极难做到的事。
  杨锐出国几次国了,为了出国的事,还曾在北大闹过一阵子。
  不过,结果是非常不错的,比起国内的其他学者,杨锐的研究成果显然更受待见。
  达尔贝科之类的第一阶的学者,都与杨锐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关系。
  此时,在场的学者们,不禁是联想多多。
  “我们这就开始吧。”杨锐打断了众人的联想。
  欧阳仕微微抬起眼皮,看了实验桌一眼,高喊:“我准备好了!”
  正准备下手的谷强吓的险些又失误。
  “欧阳教授,我们用正常的音量交流就可以了。”杨锐心有余悸的提醒了他一句。
  欧阳仕从善如流,看着杨锐,声音低低的,带着微微的尾音,道:“不管您喜欢用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我都满足~”
  此声凄凄,此情真真。
  杨锐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心中默默默诵诗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神经……
第1008章
围观
  有了欧阳仕教授的参与,冷冻胚胎移植的实验进度却是莫名的加快了起来。
  谷强的操作速度原本就挺快,此时更显敏捷。
  大约是不想让路太遥远吧。
  杨锐猜测着马的心思。
  实验室里,也进入了最自然的静默期,只有叮叮当当的移动金属的声音,以及简短而有力的交谈。
  这才是实验室里的常态,大家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氛,都觉得舒服起来。
  良久,谷强伸了一个懒腰,道:“大部分半胚处理完了,赶得上吗?”
  “时间差不多,同步解冻吧。”杨锐回答了一句,转头向其他学者解释道:“我们今天的实验,只要是为了证明分割冷冻后的胚胎,能够用于胚胎移植,暂且不考察冷冻的时长,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们现在就开始解冻刚刚冷冻的胚胎。王镭,准备平衡液。”
  负责担当助手的王镭立即忙碌起来。
  这种时候,也是科研汪能够发挥做大作用的时候,配置平衡液之类的工序,同样要求精细的操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助手的话,就只能由谷强自己来做了,进度推进的将慢一倍都不止。
  冷冻后的半胚立即解冻,与经过一段时间解冻,理论上是没有区别的。
  用这样的方法,已足以证明冷冻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了。
  实验室里再次忙碌起来。
  张锋却是看的更不顺眼起来,忍不住开腔道:“你们这也太儿戏了,这么多的关键步骤,为什么不分开来做?”
  胚胎分割,胚胎冷冻,胚胎解冻和胚胎移植,都可以看做是不同的实验步骤,他的问题倒也很实在。
  只不过,杨锐却并没有将冷冻胚胎移植看做是多么庞大的项目,且不说这是70年代的国外生物学家就已解决的问题,放在杨锐读研的时候,随便一个破烂实验室就把这样的实验重复了,甚至能给遗传学方面的硕士生当结业论文了,这又如何让杨锐起得了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的念头。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杨锐头也不回的道:“看结果吧,如果不能成功,我们再倒推步骤。”
  “我倒想看看结果。”张锋是一点都不相信杨锐。
  欧阳仕听出了这种明显的不信任,他“呼”的一下,转过头来,盯着张锋的眼睛看了一会,道:“张教授,你这样的想法要不得,我很怀疑你是否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我的判断能力?我的判断能力有什么问题?”
  欧阳仕啧啧两声,道:“这是杨锐先生的项目,怎么可能不成功?你如果连这样的判断都没有……我建议,你也学习谷强同志,离婚吧。没有家庭的负担,你的判断能力是有望逐渐恢复的。”
  张锋气的面色潮红,究竟是谁没有判断能力?
  谷强更是气的不行,捉急道:“我离婚不是为了工作!”
  欧阳仕反问:“那是为了什么?”
  谷强大脑空白了五秒钟,缓缓地道:“为了科学。”
  “说的好!”欧阳仕季节赞赏,道:“你这个话,说的我心潮澎湃啊,要不是我打不过我老婆,我也离婚了。”
  ……
  冷冻胚胎移植的实验,做到了第三天,算是有了眉目。
  在宣布第二天进行移植以后,杨锐回到家里,睡了个结实的补眠觉。
  翌日。
  杨锐稍晚一些,骑着自行车来到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没到地方,就见影影绰绰的人影。
  杨锐不禁皱起了眉头。
  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门口,果然,起码有五六十人,拥簇在此,以至于原本空荡荡的马路,也被堵了大半,路过的学生只好小心翼翼的从边角经过,留下满含敬畏的一眼印象。
  仅仅是有名有姓的北大教授,在场的就有七八人之多。
  杨锐不敢拿大,老远就下车推过来,然后一个一个的打招呼:方教授,李教授,张教授,钱教授……
  到了大门跟前,蔡教授和刘院长熟悉的背影也出现了。
  不用说,眼前的吃瓜群众,都是来看实验结果的。
  杨锐有些无奈,但也有些暗爽,想当初,他做钾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满世界有几个人相信他能做出来?除了实验室的同事,基本可以说是没有。
  现在呢?
  没错,大家还是不看好他做的冷冻胚胎移植,但是,就算是失败,众人也是要围观的。
  不说学术上的失败,依旧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能够将冷冻胚胎移植,推进到移植阶段,其实已经超过现有的学术层级了。
  如果杨锐采用阶段性的实验方法,现在不说是大获全胜,起码也能宣布获得部分胜利,然后延揽资金了。
  前方,蔡教授也看到了杨锐,打了一声招呼,道:“伍洪波委员也要来,咱们站着等一下。”
  “啊……他怎么来了。”伍洪波也属于蔡教授一系的院士,但等闲是不会跑北大来的,比起杨锐来说,有学部委员头衔的学者,能忙个三倍都不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