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1306

  不想当盲流又想留在北京,是大多数来过这个城市的人的愿望,曾经在京郊当兵的丰广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家里是县城的,要说条件已经比90%的农村兵要强了,但是,北京的一切依旧令他眼花缭乱。
  在北京,一条街道投入的建设资金,或许就比一个县城的全年预算要高了,事实上,丰广汉所在的县城,全县也就只有两条街道,加起来的长度,还不到五公里。
  相比同时退役的战友,丰广汉对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很满意了,如果没有这份工作的话,他再不情愿,也只能回到家乡,等待政府给安排工作,运气好的话,在五公里的街道上混吃混喝,运气不好,就要下到乡镇,做吃公家饭的泥腿子了。
  因此,从第一天遗传工程实验室,丰广汉就拿出了新兵营时的架势,标准的站姿立在门口,雷打不动。
  只有杨锐过来了,他才敬个礼,喊:“主任好。”
  如此一天下来,杨锐也是有些无奈,不得不亲自将丰广汉的手给拉下来,笑道:“咱们实验室,不用弄的这么兴师动众,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是什么密码机关呢,你就好好的坐着,别让人随便进来就行了。”
  “是。”丰广汉又是一个敬礼。
  杨锐只好笑着摇摇头,转而道:“这两天会有工程队进场,砌墙什么的,你也注意看一下,第一不要让人混进来,第二不许骚扰实验室的研究员,第三,不允许他们接触实验室。”
  “是。”
  “别想太多,但是也不要太松懈。”杨锐本能的认为,自己的实验室是不会出现真人窃取资料的间谍剧的,但他还是需要规避一番,实在是牛的胚胎移植背后,有着太多的利益了。
  要说他以前做小鼠的冷冻胚胎移植,或者兔子的冷冻胚胎移植,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偏偏才做到牛的胚胎分割,就引来了一波波的研究员,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纠结的太深了。
  全世界的畜牧业有一个算一个,最具价值的畜牧产品,永远都是牛。
  甭管是养鸵鸟的,喂野猪的,搞蛇、甲鱼、蝎子或者三文鱼养殖的,归根结底,其与牛的养殖业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这里面不光是一个总量的问题,还有由此带来的市场规模和利润率的问题。就比如甲鱼养殖,有大约十年至多十五年的时间,是利润率很高的,比牛的养殖要高的多,然而,时过境迁,利润之前下滑的甲鱼养殖业,基本算是从一线养殖圈里退出了,什么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的开发,也都谈不上了,最多是走些歪门邪道的路子,勉强活下来罢了。
  要是算总体收益,除了早进早退的甲鱼养殖者,其余人掐头去尾,赚到的并不多,若是投入的场地和设备变现不佳的话,他就算经历了好年景,照样赚不到多少钱。
  同样的例子还有鲍鱼、石斑鱼、多宝鱼之类的水产,它们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是高利润的中高档水产品,但是,其市场潜力终究有限,供应一旦增加,什么高营养高蛋白和美味都无法挽救产业的下滑——要说健康美味高营养,西红柿、马铃薯和鸡蛋,那都是顶尖的,可见这些因素从来都不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牛的养殖就不同了。
  它的市场简直无限广阔,全球存栏量无限逼近10亿大关,年消费量5000万吨,而且持续多年。
  5000万吨的消费量,放在2015年,就是2万亿的产值,这还仅仅是肉牛一项,牛奶和相关乳制品,牛饲料和相关产业,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能够常年维持这么一个数据的市场,其稳定程度自不待言,以此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产业,也是相当稳固的。
  就比如科研机构,不说像是高科技产业那样,攫取30%以上的利润做进一步的研发,但由于市场规模够大,大家分润3%的利润就很不得了了。
  对于畜牧业这种本质上很穷的研究方向来说,“牛”字是带着金光的。
  而且不像是野猪、蛇、多啦A梦、甲鱼这样的养殖业,牛的养殖业的研发方向也很广阔,不管你是增加产量也好,改良肉质也罢,怎么研究都是正确的,最重要的是,都有人买单。
  其他类型的养殖业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是蛇的养殖业,改良肉质基本没什么意义,因为大家吃蛇都是品种论,越毒的蛇越好吃,或者越毒的蛇药效越好,如此而已,你将菜花蛇的肉质改良的再美味,也不会有人买单的,所以,最后搞蛇的全都变成养殖派了,学术价值也越来越弱。
  自60年代开始,70年代壮大的胚胎移植,是畜牧研究中的一颗珍珠,而牛的胚胎移植,则是一颗金珍珠,国内畜牧研究方向的学者,都对它垂涎欲滴。
  一方面,是因为金珍珠的价值不菲,另一方面,还是这颗金珍珠摆放的位置并不高,虽然谈不上触手可及,但是踮踮脚,还是很有希望够到的。
  这就很不错了。
  比起畜牧领域的其他研究,比如转基因,比品种改良,比如克隆,胚胎移植花费的时间又少,社会效益又明显。
  尽管做了好几年,仍然没有哪个研究所做出完成品,但就现在的科研进度来说,其他也算不得慢了。
  如果再多几年的时间,终归会有某个研究所,完成牛的胚胎移植的项目,到时候,自然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就是没有做出完成品的研究所,也不一定会吃亏,因为到了几年后,他们积累的经验也多了,既可以给国企做技术指导,也能通过往来不断的文章刷引用……
  杨锐的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横空出世,却是打碎了无数人的如意算盘。
  半个月完成小鼠实验,一个月完成冷冻胚胎移植,两个月完成兔子的冷冻胚胎移植,旋即搞定牛的胚胎分割……
  这样的科研进度,在其他科研院所眼中,只余仰望的空间,就好像自己开着拖拉机,抬头一看,一架直升飞机从头顶掠过似的。这已经不仅仅是速度的超越了,重要的是,飞机能做的事,拖拉机不见得能做啊!
  其他科研院所,可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的他们,好一点的完成了胚胎分割,差一点的基本就是兽医水平,接触过冷冻胚胎的都不多,到时候,怎么去给厂商做指导?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锐的目标一定是牛的冷冻胚胎移植,要产业化的实现牛的胚胎移植,也只能用这种方法,偏偏并没有哪个研究所的人,能做到这一步。
  也就是说,人家将冷冻胚胎买来了,你照样搞不定胚胎移植的工作。如此一来,别说从厂商手里拿经费了,连刷论文都没法刷了。
  紧张的情绪,自然可能带来不合常理的动作。
  尤其是畜牧领域的研究员,许多人从几年前就开始做这个项目了,像是华北畜产品研究所的李星洲,他领头开始的这个项目,不仅花费了上百万元的经费,还有多名研究员数年的时间。
  如今让他们放弃,没有人舍得。
  最重要的是,以往的投入,又将如何收回呢?
  这也是李星洲找上门来的主要原因。
  放在10年前,全国一盘棋的时代,谁研究什么东西都是分配好的,从不会出现这种大家一窝蜂研究一个项目,最后只有一个人得到好处的情况。
  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可惜,杨锐却是没有要同情对方的意思。
  同情他们,只不过是对辛辛苦苦的工作的其他的不公平而已。
  像是中牧这样的公司,全场几千上万名员工,养着几十上百万头的牛,赚到的钱却没有国外几百人的牧场多,何解?
  虽然用胚胎移植的技术,大规模的铺开养殖良种牛,并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国外的人均产值,但是,提高一倍两倍,也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总不能,就为了弥补几名研究员内心的缺憾,就让中牧上万名的员工,平白少掉一大块收入吧。由此带来的外汇损失,更是建几个实验室都不止。
  归根结底,还是李星洲等人的工作太低效。
  以他们目前的研究进度,要做出能商用的胚胎移植技术,非得三四年不止,到了三四年后,国外的生物技术服务公司,都该大举进入中国了。
  现在是世界范围内的畜牧技术改良时代,欧美的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正在发达国家赚着高薪,顾不上中国呢,等他们顾得上了,李星洲等人的工作也就没有意义了。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就是因为国外的技术公司大举进入了国内,才使得李星洲等人得到了相应的资料,或者受到了相应的刺激,才能完成整个项目。
  归根结底,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李星洲等人还是早几年的国家项目的模式,反正项目就是我的,我啥时候做完都行,至于产业界有没有用的,关我毛事。
  只是杨锐横空出现,才把李星洲等人给刺激到了。
  然而,李星洲众的第一反应,永远不是加速做研究。
  周三,李星洲再次找上门来,这一次,他身边跟着的,却是白处长和屈场长,以及多名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捐资者。
  “我说我们研究了好几年的牛胚胎移植了,如果和您的实验室配合的话,说不定速度更快,大家都很感兴趣。这不是,大家都想过来看看。”李星洲笑眯眯的望着杨锐,气势十足的打了一个招呼。
第1032章
好不好
  “既然来了,就进来坐吧。”杨锐的表情是不情不愿的。
  他哪里需要别的实验室配合了,要说有什么办法加快实验进度的话,多招募几名科研狗,倒是比较实在的。
  可惜,海淀区就给了遗传工程实验室8个编制,这已经是超量的了,杨锐也不好再去讨要,因此必须节省一些,门卫可以用临时工来做,科研员搞临时工就不行了,到时候出了成果,被人高薪挖走就全是麻烦了。
  编制用来招科研狗更是浪费,事实上,再招的人,除非有谷强水平的实验能力,否则,就一定要有独立开项目的潜力,否则,8个编制的遗传工程实验室想要升级,又得杨锐全身心的投入——纯粹为了升级而开项目,那又是一轮浪费了。
  但不管怎么折腾,与其他实验室合作,是效率最低的模式了。
  做科研不比其他,同一个研究所的两个实验室互相配合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是两家各有异心的实验室。
  杨锐将人让进会客室,平铺直叙的道:“我不觉得合作能加快实验进度,说不定拖慢也有可能,白处长、屈场长,还有几位,这次怕是要白跑一趟,不好意思。”
  “我们就是想尽可能的帮帮忙。”屈场长摆摆手,笑道:“我是考虑着,不说你现在做实验需要人手,之后实验成果出来了,不是还要搞成果转化?多些人帮手,我们也能快一点轮上嘛。”
  归根结底,他是淮西奶制品公司的,距离北京上千公里,这就是天然的劣势,自然担心杨锐的胚胎移植搞出来以后,优先供应了北京的公司。
  他有这个想法倒也正常,杨锐微微点头,道:“搞成果转化需要的是兽医,不是科研员,您多虑了。到时候,我们会想办法培养出足够多的技术人员的,总不会比搞科研还难吧。”
  “有科研员用,总比用兽医好吧。”李星洲呵呵一笑,道:“杨主任,我们华北畜产品研究所做牛的胚胎移植好些年了,胚胎分割的成功率也达到了40%,咱们互相协作,总是能加快不少的研究进度吧。”
  胚胎分割的成功率40%,在李星洲说起来,还是有些骄傲的,这是国内一流的成绩了。
  白处长也赞成地笑道:“人多力量大,我是比较看好你们的合作的。”
  杨锐却是稍稍扭头,道:“屈场长前阵子不是说,想要搞一个研究所?请李所长去算了,40%的胚胎分割的成功率,直接用也差不多了。”
  屈场长连忙摆手:“杨主任挤兑我了,我哪里敢说自己搞一个研究所,搞不起搞不起。”
  他之前是想挖杨锐的实验室去,尽管是口头上说说,但杨锐要是敢答应,他就是敢要的。但对李星洲的实验室,他就敬谢不敏了。
  原因很简单,华北畜产品研究所并没有攻克冷冻胚胎的难关,对于地处淮西的屈场长来说,没有冷冻胚胎的技术,纯粹的常温的胚胎分割毫无意义。
  冷冻胚胎是可以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比纯种牛的便宜的多,量也不少。
  自70年代的胚胎移植兴起以后,这门生意就已经开始遍布全球了。
  但是,如果没有冷冻胚胎移植的技术,那就必须现场采取现场移植,说起来似乎能用,商业化却是一点不现实,难不成要将荷兰的黑白花母牛送上火车,千里迢迢的运到出海口,再船运上万公里到中国的港口,然后再搭乘火车到淮西?最后,再给母牛买张联运票,自己回家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