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0/1306

  打开门的一瞬间,立即有明亮的阳光射入,同时看到的,还有阳光下的景语兰。
  她侧盘着腿,在餐桌旁读书,雪白的脚踝搭在椅子边上,很有节奏的摆动着。
  杨锐不想吓到景语兰,走到餐桌前,轻轻的移动了一下椅子,发出一些声音,才笑道:“你已经起来了?”
  景语兰立即抬起了头,睁着大大的眼睛,像是第一次见到熊猫的小鹿似的,有些惊喜,有些羞涩,还有些畏怯。
  “睡的好吗?”杨锐坐在了景语兰的对面,又问:“你做的早餐?”
  景语兰抿嘴笑一笑,“有粥和馒头,另外有一些小菜……”
  “很多小菜。”杨锐面前,有切好的松花蛋和咸菜,还有凉拌的黄瓜和西红柿,另外,还有一份令人惊喜的肉丸。
  拼盘旁边的砂锅里,腾腾的冒着热气,杨锐伸着脖子打开来,却是一份青菜瘦肉粥,闻起来就令人食欲满满。
  “我不客气了,饿坏了。”杨锐眨眨眼,给自己乘了一碗粥,配着小菜,三两下就吃掉了一个馒头。
  景语兰看着杨锐狼吞虎咽,只觉得心里极度的宁静。
  “我今天准备把大纲写完,然后再写一点正文。”杨锐吃掉第二只馒头后,又喝光了一碗粥,问道:“你有什么计划吗?”
  景语兰愣了一下,摇摇头,道:“没有。”
  “太好了,咱们可以在房间里玩一天。”杨锐拍手做出了决定。
  景语兰刚想点头,却是瞄见了杨锐促狭的笑容,立即说不出话来。
  杨锐仰天长啸三声,抱起景语兰,毫不犹豫的返回了卧室。
  至于863计划什么的……
  现在谁还管它呀。
  不过,杨锐终究还是完成了863计划的生物篇的撰写,用了三天时间。
  在这三天时间里,杨锐足不出户。
  景语兰也陪了杨锐三天时间。
  做一流的项目,又有红颜相伴,简直是科研人梦想中的生活。
  愉快的心情,也带来了超强的效率。或者说,是景语兰的娇嗔与笑容,促使杨锐更完美更专注的撰写他的发展计划。
  比起原版的计划,杨锐撰写的发展计划,完成度更高,可实现性更强,连续性也更高。
  不过,在文件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后,杨锐却是没有撰写纲要时那么自信了。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决定了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计划,它本身就不是单纯的科技产品,而更像是一次利益分配的博弈。
  一方面,国家利益是最先需要保证,也最应该被保证的,另一方面,科学家的利益以及科研单位的利益,则不可避免的牵扯其中。
  就像是牛的胚胎移植,如果列入了某项发展计划,自然会得到相应的经费,像是华北畜产品研究所那样的机构,就要想尽办法的让胚胎移植列入计划,然后再抢到它,否则,他们的研究所立即就要陷入经济危机了。
  在这一点上,研究所和私营公司是一样的,无非是一个不能破产,一个能破产而已。
  从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00年代,不能破产的研究所,个有个的惨法,而大型的研究所,或者说,活的好的研究所,对于各种发展计划的追逐就更迫切了。
  因为大型的研究所要养更多的人,做更多的项目才能延续下去,进而发展壮大,而大型研究所的负责人,明显更有游说能力。
  所以,不管是国家发展计划,还是生物学的发展计划,最终都免不了竞争。
  不过,非技术层面的竞争,终究是要依托真实的技术竞争来实现的。
  当杨锐将文件袋交给朱院士的时候,最初的判断,终究是以计划本身来做判断的。
  朱院士有些意料之外的打开来,看到名字,就有些发愣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是,我有些个人见解,觉得写下来比较好。”杨锐坐在大大的办公桌对面,表情很是认真。
  朱院士的表情略变,缓缓的翻开了杨锐递给自己的文件。
  第一时间,他就看到了完整的目录。
  “你的个人见解,还需要目录啊。”朱院士调侃似的说了一句。
  杨锐微微点头,道:“写着写着就写多了。”
  “嗯。我看看。”老实说,朱院士是不愿意看这种大部头的文件的,他的时间有限,乔公的信任,更是让他比普通的院士繁忙多倍。
  然而,杨锐毕竟不是普通的学者,他在政界人物眼中,或许就是一名年轻的优秀学者,但在学界人士眼中,杨锐的地位是迥然不同的。
  既然杨锐用了大量的时间撰写了这份文件——在朱院士看来,或许是见过乔公之后,杨锐就开始撰写这份文件了,那他再不情愿,也得将之翻一遍。
  朱院士翻的很快。
  然而,杨锐写的页数也够多。
  差不多用了10分钟的时间,朱院士才全部翻过。
  “你这个是……完整的生物学的发展纲要了?”朱院士慢悠悠的开口。
  “是。”杨锐回答,又道:“写着写着就写多了。”
  朱院士哑然,他不知道该说杨锐厉害,还是说他自负。
  以独立的身份撰写一篇国家级的指导纲要,或许用自负来形容才正确。
  只是……写的还真是不错。
  朱院士看着杨锐,似乎想分辨他自负的等级。
  杨锐自信的看向朱院士,就发展纲要本身,杨锐具有无比的自信。
第1041章
判断
  朱铭朱院士是相信杨锐的科研能力的。他虽然不是生物学的专家,但他了解国内的科研状况。
  也正是因为了解国内的科研状况,他才更加理解杨锐目前所达成的成就,是何等的惊人。
  不过,科研能力终究是科研能力,科研组织工作,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朱铭同志看来,这种组织工作,虽然不像是政治组织工作那样错综复杂,但是,终究是需要一些经验来处理的。
  才刚刚进入科研圈子的杨锐,连国内的科研院所的科研进度都不了解,又何谈发展计划呢?
  如果全国在某项研究方面,都是处于低水平的,那么,提出高水平的发展技术,或许就可以称作是好大喜功了。
  同样的,如果国内的某项研究是世界级的,那么,如果要维持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就不免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但总预算是有限的,将大量的资金投给一家传统而强悍的研究所是没问题的,将大量的资金投给行政级别较低的新兴实验室就是另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朱铭同志并不认为杨锐具有处理此等复杂关系的能力。
  然而,朱铭浏览了全文,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杨锐提交的发展纲要的部分内容,和他不久前看过的文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稍等一下。”朱院士站了起来,打开另一边的文件柜,并从里面取出了另一份文件袋,翻阅起来。
  他翻的很快,先是对比了目录,接着,又对比了内容。
  朱铭没有找到相同之处,但是,相似之处却是很不少。
  朱院士不由的皱起了眉头:“杨锐,你认识武岱院士吗?”
  杨锐用了两秒钟回想了一下,道:“不认识。”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乙型肝炎疫苗柱层析生产工艺,高效固氮的大豆根瘤菌,牛的胚胎移植,还有水稻和玉米的联合固氮,你选择的重点项目,和武岱院士选择很像啊。”朱院士说话直来直去,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他觉得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杨锐的文件上了,不免有些厌倦曲曲拐弯的对话。
  内心里,朱院士有点“将军”的意思。
  杨锐却是轻松一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嘛。”
  朱院士被杨锐说的嘴角一抽,不由道:“这个成语,通常是第三方来说的吧。”
  杨锐点头:“英雄所见略同。”
  朱院士翻翻眼皮,总算他是见过各种性格古怪的学者的,也只是低下头,继续默默的阅读。
  要说起来,他问到武岱院士,本来就是有些着急了。终究还是潜意识的认为,杨锐还是名年轻学者,并不是有资格做出发展纲要的。
  杨锐连续回了他两遍相同的成语,终于让朱院士静下心来。
  指责抄袭或者借鉴,对学者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事件,理应严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