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8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2/1306

  “人家这个纲要,写的可比我写的好多了,有理有据,逻辑分明……”老曹赞了一圈,转头又冥思苦想了半天,道:“高屋建瓴。”
  一群人险些把腰都给闪了。
  “他做的发展纲要可以用?”朱铭动了心思。
  “岂止可以用。”老曹啧啧两声,道:“人家水平比我高,写出来的纲要,我拍马也赶不上……不是嫉妒啊,我就是说,我这个顾问,忙活这多天,赶不上人家纸上谈兵弄出来的。”
  朱院士沉吟道:“就怕他真的是纸上谈兵。”
  “怕啥呀,咱们这么多人看着呢,赵括领军不行,做参谋还是可以的吧。”
  “也是。”朱院士被说服了,向前几步,站到老曹身侧,道:“给我讲讲他这个纲要。”
  他之前看的是结构和评估方式,现在,就是听老曹讲专业了。
  这种话题,向来是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的。
  其他几个人也干脆中场休息,走了过来。
  “这个,人家的学术水平高,我就大致讲一下,不一定对。”老曹先谦虚了两句,再指着铺开的文件,道:“我先说这个发展纲要的时间分布啊,贼合理。你看,咱们说跟踪研究,就是泛泛而谈,人家说跟踪研究,直接把国外的项目名称,作者和实验室都给列出来了,这么一来,估量时间就准多了……”
  一群人跟着看,果然如此。
  大家做这个都很长一段时间了,此时一看,顿时是惊为天人:
  “有道理啊。”
  “别人学不来吧。”
  “是啊,他从哪里找的这些信息啊。”
  “别忘了,人家是有一个实验室的人的,算一下,起码得三四十人吧。”
  “没那么多,也就是二三十号。”
  “你说得多大的项目,才能养得起30个研究员?”
  “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这两年可是红火呢。”
  朱院士听的很认真,他现在有些后悔轻易的让杨锐走了。
  等老曹说的差不多了,朱铭略作考虑,道:“我看这样,我请杨锐再过来一趟,你们生物组也做一下准备,把人都聚起来,和杨锐谈一谈。”
  老曹愣了一下,转瞬苦笑:“我们和杨锐谈,有点……不太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
  “他搞的这一套,我有些还没太弄明白。”
  “那就弄明白。”朱院士直接下了命令,回到自己办公室里,再犹豫着拿起电话,决定亲自打给杨锐。
  这一次,就是邀请了。
第1043章
核心
  中午。
  杨锐以极大的毅力,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温柔乡,骑着自行车前去见朱院士。
  要是以前的话,他大概清晨就出门了,吃些早餐,也许是油条豆浆,也许是油条胡辣汤,也许是羊汤大饼,也许是油茶油饼,或者更好一些,来点不要肺和肝的原汤羊杂碎,多加肚和头肉,能暖烘烘的舒服好几个小时。
  然而,如此美好的清晨只不过单身狗最美好的清晨罢了。
  成年人的清晨,哪怕是普通的清晨,也比单身狗的羊杂碎清晨要美好的多。
  景语兰初为人妇,杨锐食髓甘味,两个人根本就不需要吃早饭。
  到了中午,凑活着煮一点面吃饱,杨锐就匆匆忙忙的出门了。
  再不出来的话,就赶不上预约的时间了。
  杨锐尽可能骑的快一些,虽然实际上做不到,他最近两年锻炼的很好,因为他知道漫长的科研生活需要充沛的体力,但他不知道的是,再充沛的体力也经不起几个小时的高强度消耗。
  “我来见朱院士。”杨锐将自行车推到门房跟前,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门房大爷好奇的瞅了他一眼,又登记了杨锐的信息,才放他进门。
  而在会议室的门口,接到内线电话的老曹,已是站的笔直,等在了那里。
  “杨主任来了,这边请,这边请。”老曹说话间,用赞叹的目光打量着杨锐。
  他昨天漏夜阅读杨锐写的发展纲要,越读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许多构思与逻辑之严谨,就是写老了文件的笔杆子,都得琢磨一二。
  如果不是整份发展纲要,完全贴合国内实际情况,老曹非得怀疑杨锐是从哪里翻译来的国外资料。
  如果不能用这一点来解释的话,那杨锐就只能是纯粹的天才了,不仅是科研的天才,而且是科研制度的天才。
  老曹是用好奇、难以置信和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扫描杨锐的。
  身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的顾问的顾问,老曹知道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有多稀缺。可以说,中国学界所需要的科研管理者,比实际上所拥有的少一百倍,其中优秀者百中无一。
  而一名优秀的科研管理者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看看那些著名的实验室就知道了,一所实验室的兴起,通常只与一两个人有关。
  大多数科研者,其实都是隐性的自闭患者,他们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研究,关注自身研究的外部评论以及外部环境,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而能管理实验室的学者,能够指出科研方向的学者,本身就对其科研能力,做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系统的管理,那就更少人做到了。
  在老曹看来,还不到30岁的杨锐,能做到这一切,几乎已经是确定了飞黄腾达之路。
  在杨锐看来,乱糟糟的头发和乱糟糟胡子的老曹,就像个洗干净的拾荒者……
  笑着点了点头,杨锐寒暄道:“你们的研究所真够大的了,基建费就够我用二十年的了。”
  同样是院士的实验室,有的是一栋楼,有的是一栋楼组成的研究所,也有的是拥有十几栋楼的研究院,就像是朱院士的所在。
  老曹很能理解杨锐的感慨,微笑道:“朱院士的研究所的年代久了,咱们脚下这栋楼还是苏联援建的呢,不过,要说研究经费,谁都不敢说自己就能拿的比杨主任多,您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去年拿到了两百多万的经费吧。”
  “主要是学校给的,另外还有可口可乐、捷利康之类的外企的赞助。”经费都是公开的,虽然不对公民公开,但是对公务员公开,想问都能问到。
  老曹听着杨锐说话,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笑道:“外企的赞助可没听说几个人能拿到的,您有空可得教教我。”
  “看您说的,我也是因缘巧合。”杨锐谦虚着,走进了会议室。
  进门的一瞬间,杨锐就感觉到有无数的视线射过来。
  一间屋子里十几个人,都用各色的表情看向杨锐。
  其中大部分其实是杨锐见过的,或者是某次学会,或者干脆就是北大的教授。
  学术圈子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罩起来的,局外人永远不得其门而入,而圈内人是绕的早就不想绕了。
  朱院士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位置并不显眼。
  不过,任谁将目光扫过去,都不会漏掉这位温吞水的院士。
  事实上,当大家看够了杨锐之后,还是会自觉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朱院士。
  “杨锐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里总共12位,是我组建的生物学的小组,大家对你提交的发展纲要很感兴趣啊。”朱院士等大家将杨锐参观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的站起来,一一介绍在场的学者。
  杨锐也是一一打招呼,再坐到桌尾的位置。
  “杨主任,您做的发展纲要弄的很细致啊。”老曹坐在杨锐旁边,像是已经熟络的样子笑着说。
  杨锐道谢。
  “时间线也很好啊。”杨锐对面的是米教授,来自武大,也是为了编制这份计划书,而常驻北京了。
  杨锐道谢。
  “项目设计的也好。”
  杨锐正要道谢,有人开始提出了异议:
  “项目还应该要讨论吧。”
  “讨论不就是分猪肉?咱们得先把基调定下来,要不然,就不要做什么发展纲要了,还像是以前那样撒胡椒面算了。”
  “做发展纲要不是搞独裁,项目全部确定下来,那就不是定基调了。这不是又回到搞计划的老路去了?”
  “咱们做的就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当然要计划了!”
  “谁说做计划就要你全部计划了?你干脆把项目都做了算了去!”
  人一多,说什么的都有,而且,所有人似乎都是自带辩论体质的,几句话展开以后,自己就陷入了争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