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1306

  谢教授倒是没什么意见,就按照杨锐的意见调整了方向。
  走一截,杨锐再次道:“谢教授,咱们爬一下那边的小山?暖和些。”
  “你带路。”谢教授不知道杨锐是什么意思,但面子是要给的。
  如此三番,胥岸青却觉得不舒服起来。
  “被人夸了两句,就装大尾巴狼呢。”同班同学左立言,揣摩着胥岸青的心情,评价了一句。
  大学同学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左立言住胥岸青的上铺,总喜欢跟着他跑,亦是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狗腿式共生关系。
  经过两年的相处,胥岸青就像是太后离不开小李子一样,离不开左立言了。
  左立言说的话,正合胥岸青的心思,他呵呵的笑两声,吸了一口冰冷的林区空气,笑了笑,道:“让他支派呗,有本事发现一个新物种。”
  “他发现了新物种也认不得。看他那样子我就来气,瞎走啥啊,就不能听老师指挥。”左立言本身亦是有很多不满的。
  “他爱指挥就让他指挥。人家说不定就瞅着要放个大卫星,在北京八达岭,发现个谁都没见过的新物种呢。”胥岸青说着自己笑了起来。
  左立言亦是嘿嘿嘿嘿的笑的咳嗽。
  两人身边有同学听到了,虽然不至于跟着附和,但亦是觉得有些好笑。
  的确,左右都是绿呼呼白茫茫的林子,走哪里不是走,特意翻个小山更是让人疲惫。
  就在队尾起了笑声的时间,队前却是越走越慢,前方更是传来谢教授的喊声:“杨锐,别走远了。”
  “我看这个植物有点奇怪,我采个标本,谢教授,您给帮忙看一看?”杨锐的声音,在空旷的林子里传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
第1105章
运气
  胥岸青踩着一块石头站上去,就见二十几米外,杨锐正围着一颗低矮的植物打转,脖子上也不知什么时间,挂上了一台照相机。
  谢高宜是有些好笑的走了过去,目光看向杨锐的时候,心里还在想,果然还是个少年人啊。
  发现新物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名植物分类学家,一生中平均也就是发现三四种,四五种的新物种而已。
  而一名专业的植物分类学家一生中要做多少次野外调查呢?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吧。
  想在第一次野外调查中就有所斩获,不是不可能,可几率也太低了。
  做植物分类学家和普通的学者是不太一样的,植物分类学家并不是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知识,就能找到新物种,他们还得与新物种有面对面的机会。
  谢高宜也是曾经发现过新物种的男人,知道这样的几率有多低,而且,他实在听说过太多类似的问题了:
  “老师,我觉得我可能发现了一个新物种。”这种孩子是最傻的,但在野外调查的时候,野生的学生基本都是这个鸟样。
  “老师,您看看这是个什么物种。”这种孩子属于比较乖巧的,但结局不会因为乖巧而发生丝毫的改变。
  “老师,我找到一株奇怪的植物。”杨锐就是这样的说法,然而,敏锐的谢教授还是一耳朵就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问题是,你觉得奇怪的植物,在我谢教授眼中,完全就很正常好吧。
  谢高宜故意等杨锐拍照完成,准备采集标本了,才站过去,低头看了看,并与脑海中的物种做了对比,道:“看来是蓝刺头属的。”
  他来八达岭林区不知道多少次了,对于林区有什么植物分布,再熟悉不过了,事实上,一些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做各种林区的植物分布的。
  比如说,对于蓝刺头属,植物学家就知道,它在全球大约有一百多种,在国内分布有10多种,从西北到东北都有。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认识的话,谢高宜也不敢说它就是蓝刺头属的。这就好像你在零下40度的黑龙江看到一颗好像椰子树的树长在野地里,并且和一群针叶林争夺生存空间,你敢认它是椰子树吗?先说外星植物的胜率更高一些才对。
  确定了是蓝刺头属的植物以后,谢高宜轻松了一些,这不能说是他擅长的分类群,但也属于非常熟悉的分类群了。
  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递减规律,谢高宜开始细细的判断起来,同时,作为一次教学任务,谢高宜还有空给同学们介绍道:“蓝刺头属的物种呢,都是粗壮草本植物,一般是多年生的,也有二年生的,一年生的很少。大家看它的茎秆的上部,有分支,有小小的细毛,这些都是蓝刺头属的特征,确定了这些,咱们看叶片……叶片一般来说是边缘光滑的……”
  说到这里谢高宜停了下来,因为很明显,杨锐找到的这颗蓝刺头属的草本植物,它的边缘并不是光滑的。
  谢高宜犹豫了一下,却没有纠结这一点,道:“边缘粗糙的也是有的,比较少见,恩,我们再看它的茎枝的顶端,一半来说,外围是有极小的刚毛状苞叶的包裹,通常是一到两层……恩,这个有……三层。”
  谢高宜不禁抬头,惊讶的看了一眼杨锐,又低下头查看起来,这一次,他就没有再说话了,只是反复的将小小的草本植物翻来覆去,就像是翻垃圾的野狗一样。
  过了一会儿,谢高宜才道:“具体到这株蓝刺头属的植物的种呢,我们得回去以后,比较文献、标本才能确定。这也是大家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植物学家在植物方面自然是经验丰富的,但是,要想说知道每一种花花草草的全部特征,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城市或者当地郊区里常见的种属,是看一眼就知道的,但那是因为城市和郊区的植物品种稀少,等到了林区以后,再想说出常见的物种的特征,就已经比较考验人了,自然的,像是油松黑松这样的被子植物,那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是,要想再进一步,那就基本不太可能了。
  全中国目前发现的植物种类,已经累计超过了三万一千种,这个数量,对于植物学家的脑容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正常人类是很难具有此等智商水平的,至于拥有天才级超脑的科学家——你都是天才级的高智商了,还选择做植物分类学家,是脑袋被门夹了吗?
  “总而言之,先采集标本吧。”谢高宜认真了一些,先拿出素描本子,画了个植物形态,并将周围的景色寥寥画上几笔,又教杨锐记录周围的地址。
  杨锐做的异常熟练。
  他刚才在脑海中找寻了半天,可不就是在找地址。
  新物种的发现,总得说明白在哪里发现的吧,是海底的理所当然的新物种,还是山顶这种正常人不会去爬的奇迹角落,又或者是在盆地、高原、河边、盐碱地?
  具体位置也不能少,尤其是在八达岭林区这种地方,到处都被野外调查的学生老师走烂了,你还发现了疑似新物种,那是一定要记录清楚的,说不定回去翻标本柜子,就能见到前人采集的类似的标本,这样,直接查前人的结论,就能省去不少的麻烦。
  而且,植物学家中还有一类人,是专门查标本的,判断标本是不是新物种,又或者是不是新的分布区域等等,同样是类似链条式的研究体系。
  当着杨锐的面,谢高宜自然是要一丝不苟的完成所有的步骤,并半教半帮的让杨锐将标本收集起来,才起身跺跺脚,道:“大家散开来寻找一下,看附近还有没有类似的植物,一般来说,新物种的分布都是相对集中的。”
  学生们就听话的散开了,胥岸青表情有些古怪的来到谢教授面前,道:“谢教授,不可能是真的新物种吧。”
  他觉得,谢教授说不定是为了讨好杨锐,而做出的这种决定。不过,堂堂北大教授为什么讨好杨锐一名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是他不愿意接受的。
  别说胥岸青自己了,就是他老爹戴着将级的肩章来,人家北大教授也是用不着讨好的。
  谢教授没想到胥岸青现在有这种心思,如果知道了,大约是要一巴掌打飞的,此时则是淡淡的道:“我也不确定这株植物的情况,要带回去看一下。当然,有很大可能是前人已经发现过的,但是,毕竟有一些新的特点。”
  “您不是也说,边缘光滑不光滑的品种都有吗?”
  “三圈刚毛苞叶的没有。”谢高宜非常确定的回答,一个种属的植物的特征总是有个范围的,超过了范围,就值得探究了。
  就比如说,人是有八只或者九只手指的,也有十一只手指的男人自号六指琴魔的,十二只手指的情况也不能说是稀奇,但是,要是有人有十五只手指,那当然有理由怀疑他是其他种的人类。
  事实上,现代发现的很多新物种,都可以称作是新变异物种,譬如六指琴魔与正常人类产生了地理隔离,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有了生殖隔离,以至于变成新人种六指人,也是有可能的。
  用手指来做范围示例还更为宽泛一些,更极端一点的例子,正常男人是有三条腿的,有四条腿的变异会不会出现?——不要小看自然变异!落在自然界,如果遇到两个小弟的猴子,对分类学家来说,完全值得考察它是不是新种。
  胥岸青却是因为奇怪的不满,不禁大声了一些,道:“谢教授,您的标准也太宽泛了吧,杨锐都没学过植物分类学吧。”
  杨锐诚实的回答:“我的确没怎么学过。”
  谢教授摆摆手,道:“发现新物种,并不一定要学过植物分类学。当然,一般是要学过了,才比较有机会发现新物种,一名植物学家,一辈子就发现一两种植物的,甚至没有发现过新种的都有,但是,业余爱好者发现新物种的也有。总之,有的人是运气比较好的。”
  “运气……”胥岸青只想找一棵树,撞死在上面,把自己送给一只有运气的狼算了。
第1106章
若隐若现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同学们在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内,又找到了四株相同的蓝刺头属植物。
  谢教授的态度也因此变的更加积极和认真。
  很明显,这意味着杨锐找到的不是某种特例性的变异,虽然是否新种有待研究,但它是一个种是无疑了。
  事实上,新物种经常就是新变异的物种形成了新的种群,所谓进化静止之类的言论,在专业学术领域,完全是个冷笑话。
  包括人类在内,物种无时无刻不在进化当中。
  不过,要行成新的物种,所需要的条件并不仅仅是变异就可以了。对分类学家们来说,现实的问题是物种发现的速度赶不上物种消逝的速度,地球上的物种们,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地球而精疲力竭。
  胥岸青也精疲力竭了。
  他也在野地里转了两小时,他甚至远远的看见了一株蓝刺头属的植物,但这只是让他愈发的心情烦躁。
  他很想问杨锐,你怎么就觉得这株植物奇怪了?
  对于从小生活在南方大城市的胥岸青来说,八达岭林区的大部分植物都是奇怪的。而他,总不能指着每一棵植物去问谢教授吧,至少,不能指着几十米远的植物去问谢教授。
  然而,打死胥岸青,他也不会去问杨锐的。
  于是,疑惑愈重,胥岸青的情绪也越低落。
  谢教授将胥岸青的变化看在眼里。
  过了一会,等到标本收集结束,队伍准备返回的时间,谢高宜教授,主动来到胥岸青身边,道:“你知道,做植物学家,发现新物种,是讲气质的。”
  “嗯?植物学家的气质,什么意思?”胥岸青一时之间有些思维混乱。
  谢教授眺望着远山,道:“有的植物学家,身上就像是有胶水似的,不管怎么做野外调查,都能发现新物种,有的植物学家,不一定具有这种气质,但是,也不是说就无路可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