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6/1306

  “解释什么?用不着解释。是让他们听小提琴,又不是让他们拉小提琴,青年科学家也是一样,又不是让他们做科学研究,就是看一下。”黄导说的来劲了,又加了一句:“杨锐获得的科学成就,是咱们国内近年来数一数二的,更难得的是,杨锐是咱们国内自己培养起来的科学家,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在咱们国内上的,他还是抗日老兵的后代,家还在农村,我觉得非常符合群众目前的精神需求。”
  “我看未必。”另一边的周导本来是不说话的,听了黄导的后一句,反而道:“咱们国内目前对高等教育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是鼓励全国大学生都在国内学习吗?这不是开放,是倒退吧。”
  说到此处,周导竟而站了起来,声情并茂的道:“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
  顿了一下,周导道:“教育部《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就是在这个论断下形成的,当然,反对者不少,但是,事实证明,他们担心的留学生不回来,会不会太花钱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如今,时隔八年,已经有数万名留学生回国奉献了,咱们要在春节晚会上,表达出反对意见吗?”
  周导响亮的反对声,将黄导手里的烟都给吓掉了,转瞬用指头将烟头捻灭,道:“周导,照你这么说,咱们国内出人才,还是禁止宣传的?你等等个,我手里有一份北京电视台给杨锐拍的纪录片,我放出来,你给判断一下,要是有政治问题,我明天就去砸了我们台长的办公室。”
  央视本身就是由北京电视台改制的,在78年以前,是没有中央电视台这个名字的,就是北京电视台,如今虽然改了,但在79年,重建的北京电视台依旧与央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全国也没有多少正经的电视台,大家互相帮忙也是很自然的。
  像是现在,黄导本身就是从北京电视台调过来帮忙的,所以才找李冲帮忙询问,周导的话,他也是立即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周导还真的不知道北京电视台有给杨锐拍纪录片的事,他本来就是老派人,不关心这些事,再者,纪录片本身就够小众的,谁没事会把纪录片都刷一遍啊。
  当然,政治敏感的周导也知道,自己好像蹭到马蜂窝了。
  脑子里转了一下,周导旋即道:“我没有反对杨锐串场,我是认为,咱们的表述方式一定要正确。”
  等周导又说了两句后,黄导才吹吹手指头,刚才捻烟头有点受伤了。
  “我看就先通知吧,到时候看看节目效果再说。”导演和了一把稀泥,观众在台下,演员在台上,台上台下的要求本来就不一样,差不多能过得去,他也不是特在意。
  导演组一如既往的讨论起他们的节目。
  另一边,收到消息的杨山同志却是高兴坏了。
  他这几天都住在北京的干部疗养院里——里面的环境比军队的招待所还要好,最重要的是,杨山能在这里碰到很多老战友。
  战争结束三十余年后,再次缅怀过去,战友已经不仅仅是肩并肩的匍匐在地的同袍了,曾经同为大湖营的战士,曾经同在一个师一个纵队服役的战士,甚至同在一个野战军的同僚,都可以算作是战友了。
  北京的干休所多,本来也就是按照所属的部队不同而安排的,杨山在里面呆的非常舒服,每天都能遇到新朋友,也能因为过去记忆的不同,或者象棋悔棋之大事件,吵个不可开交。
  整个八十年代,大约也是中国老兵们养老最完善的一段时间了,外界虽然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疗养院却只会因为国家拨款的增加而越过越好,疗养院的干部护士不仅本质上更负责,养老院内的老兵们本身也有非常多的渠道来反应问题,使得干休所的生活远比普通人的家庭还好。
  当然,有资格住到干休所的人毕竟是少数,也是一种特权,但是,考虑到老兵们都是经过了抛头颅洒热血的艰难时期,倒是很容易令人理解。
  杨山在南湖市就是住干休所的,到了北京,也很熟悉干休所的生活,虽然只是暂住,亦是交了多位朋友,一听杨锐说能去现场看春晚,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杨锐串门。
  “老李,都中午了还遛鸟呢?哎,我就不爱遛鸟,我爱看个剧,这不是,我孙子给我找了张看春晚的票……春晚当然有票了,要不然,你看电视里,那些坐圆桌跟前的观众是哪里来的?”
  “老赵,呦呵,练剑回来了?……今天不下棋了,我孙子来了,看看,一表人才不是?接我去春晚的节目组排练呢……哪个春晚?还能是哪个春晚了,就年三十晚上看的春晚。”
  “老孙,来,看我孙子……嘿嘿嘿,干什么呢,你把鞋给我穿回去,我说的是我孙子……哎,再打翻脸了啊……”
  杨锐跟着爷爷走了一路,顿时觉得有狐假虎威的感觉,和当年在西寨子乡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赞道:“您还真是宝刀不老,到北京的干休所了,还能龙行虎步的,走哪儿都让人缩脖子。”
  “听你说的,我怎么感觉像是净街虎似的。”杨山瞥了杨锐一眼。
  杨锐连忙低头,道:“我是说您容易受人敬重。”
  “受人敬重容易,我让一个车,把他们给吃成光杆司令了,我能不受人敬重吗?”杨山说过,又停顿了一下,道:“当然,你也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的。”
  “我的作用,都是辅助性的。”杨锐谦虚的道。
  “虽然是辅助性的,也不能昧了你的功劳,否则,回去要被人说我贪你的功了。”杨山说着兴奋起来了,稍微低声了一些,道:“我当时啊,就把十月国庆观礼的照片给裱起来,挂到了墙上,我都不用说话,一个个的就都认识我了……哎,老王,怎么走那么快,给你介绍一下我孙子,给我送春晚门票来了……你不知道,我过年就爱躺沙发上看电视,本来不愿意出门,没办法,人家办春晚的人,一定要拉着我们,我也不能拖后腿不是?”
  老王掩耳疾走。
  不大的一间干休所,杨山拉着杨锐,愣是绕了两圈,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等到食堂开门了,才又浩浩荡荡的杀了进去。
  众老皆惧。
  杨锐跟着杨山低声道:“爷爷,春晚有砍节目的可能的,到时候,是有可能去不了的,您别把话说的太满。”
  “大半个月以后的事呢,到时候,就这么一群老头子,眼瞎耳聋的,谁知道咱们去没去?他有本事盯着电视机找人呀……找死他们。”杨山说过,又扬声打起了招呼:“各位,我孙子来看我了,还没结婚的大孙子啊,都看看,都看看。”
  杨锐顿时有种夏天爬上了卖西瓜的卡车后斗的感觉。
  ……
第1111章
精神追求
  杨山身穿杨锐送的呢子大衣,脚蹬牛津鞋,器宇轩昂的来到了排练春晚的演艺厅。
  演艺厅负责把门的工作人员,愣是没敢拦他,反而问杨山身后的杨锐,说:“您好,请问是哪位领导来视察?”
  杨锐看着对方,轻笑一声,问:“你没接到通知吗?”
  这位工作人员立即变的严肃起来,紧张的道:“不好意思,是我们的工作失误,我没有接到领导视察的通知。”
  杨锐郑重的点点头,缓缓道:“既然没有接到领导视察的通知……”
  “嗯。”
  “那就是没有领导视察呀。”
  杨锐说过,甩起胳膊,就走进了演艺厅。
  把门的工作人员想了一会儿才想明白自己被耍了,气急败坏的想去找场子,却又怕擅离职守,鼻子都要冒烟了,不停的左右转头,要找个同事代替自己。
  然而,等他找到了人代替自己把门,再进到演艺厅里的时候,却见杨山和杨锐,已经坐到了导演组黄导的身边。
  那工人员仔细的权衡了一番利弊,在心里做了三张利弊表以后,默默的腿了回去。
  里面,黄导却已是满意之极了。
  “杨山同志有抗日和抗战的经历,也很擅长当众讲话和谈话。杨锐同志是咱们国内知名的青年科学家,成果斐然,我认为,他们俩人配合起来,非常合适。”黄导再次征询大家的意见。
  这一次,却没有人再反对了。
  光是杨山老爷子洋气的风范,就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80年代人是很推崇艰苦朴素,但那是对普通人的要求,对于革命老兵们来说,怎么做感觉都是恰当的,若是上相或者电视里看着有气质,那就更好了。
  除此以外,杨锐的长相也很出彩,属于英俊中的英俊,虽然不能明着说出来,可是,导演们毫无疑问的喜欢出彩的长相的。
  他们选择在晚会现场结婚的军人一样很帅,但是,既然帅法不同,那就没什么关系了。没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串场的观众都是那么帅的。
  敲定了出场,杨山同志就被留在了演艺厅,跟着北京电影厂的某位不知名老师学习对话筒说话的技巧。
  是的,对话筒说话的技巧也是需要培训的,虽然杨锐完全想不明白具体是培训什么。
  半天时间以后,两人方才离开演艺厅,杨锐感觉比做了一个下午的实验还辛苦,杨山同志却有意犹未尽之感。
  “我觉得自己得加练。”杨山同志郑重的道:“不管怎么样,不能因为我,让晚会掉链子了。”
  杨锐哭笑不得:“就咱们那点时间,总共二三十秒都不一定有,哪里有资格让晚会掉链子。”
  “整个晚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是不行的,都有可能让整个晚会失色。”杨山同志明显是从某人那里听来的,现学现卖道:“我要认真学习,你也要认真学习,春节晚会是给全国人民看的,而且要播好几次,咱们爷俩得让干休所的老头们瞧瞧,咱们老杨家人,可不光是在西寨子乡横,在南湖市横,咱们在全国都横得起来。”
  杨锐心道,最后一句才是您的真实想法吧。
  不过,老爷子好大喜功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杨锐只能乖乖的听着,并顺势给出赞赏:“您说的对,就有一点,我稍微有点意见。”
  “嗯,有意见可以提嘛。”老爷子手一背,气势又起来了。
  “我觉得,咱们老杨家人,就在西寨子乡横着也挺好的。”杨锐嘿嘿的给出阳光灿烂的笑容。
  老爷子思考了一下,郑重的“嗯”了一声,道:“确实,要在全国横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咱们就在西寨子乡横好了,可惜了……”
  杨山同志话没说完,只看了杨锐一眼。
  杨锐小心翼翼的问:“您是指哪方面可惜?”
  “你读了大学,也是怪可惜的。否则,就高中毕业进乡政府,也能继续给西寨子乡人,咱们家乡人做点好事。”这句话,杨山同志是说的真心实意的,杨锐听的是心惊胆战的。
  他相信,如果自己没读大学的话,这一定是杨山同志的原计划,而且,杨山同志的原意,还真的是为了给家乡人做点好事,他本人的物质追求是很少的,不仅不会做损公肥己之事,他更是不屑与此。与之相对的,是杨山同志的精神追求是很丰富的,造福乡里什么的,毫无疑问符合他的精神追求。
  “我觉得大学还是蛮好的。”杨锐也说的真心实意。
  返回到学校里,杨锐在爷爷的激励下,立即投入到了热烈的学习当中去。
  没有自习室,没关系,就在实验室里读书,实验室里太吵没关系,还可以回到家里再读书。
  如此奋发向上的模样,让景语兰也颇为惊讶,她知道杨锐是经常做实验室到很晚的,应该也很辛苦,但是,在家里读书的场景,就比较少见了。
  看着杨锐埋头做习题,一做就是四五个小时,景语兰亦是相当的受感染,特意给他买了一只6斤重的水库鱼头。
  6斤重的鱼头,要用蒸馒头的大锅才炖的下,等汤全部熬成了奶白色,景语兰再去“叫醒”杨锐,道:“先来补补脑子吧,别太辛苦了。”
  “这算什么辛苦。”杨锐很自然的摇头。他当年读研的时候其实也很辛苦的,只是学习不得法,外加智商不足,才失去了很多机会。
  国内的大学生,很多人其实都是遇到了相同的问题。社会是不可能开辟出足量的仅仅依靠努力就能升华的岗位的,而在努力之外因素,实在不是普通人所能掌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