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306

  杨锐道:“既然是预付款,就是容后再付,毕竟,最后要花多少钱,咱们谁都不知道,对不对?”
  窦局长迟疑了一下,道:“下一笔,也要美元加人民币的形式。”
  杨锐笑看了他一眼,道:“这一次是时间紧张,只能用现金形式支付,下一笔的话,省里要求我们在银行内结算的。”
  窦局长恍然大悟,脸上有点微红,但基本是看不出来的。
  的确,给他们投食,一次就行了,还想两次三次的,那就是做梦了。
  “我们开个小会。”窦局长默默脑袋,又道:“杨先生稍等一下,很快的。”
  他的态度,是颇为亲切了。
  杨锐微笑着点点头,径自出了他的办公室。
  几分钟后,窦局长重新敞开了门,和一票副局长站在一块儿,道:“杨主任,我们已经做出了决定,优先修建从南湖市电厂到西乡开发区的备用输电线。”
  他的话音刚落,副局长们就立即拍起了手。
  同来的省府和市府官员,差不多也是一个形状。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啪啪啪。
  鞭炮的声音,回荡在千年不变的山坳中。
  两侧的高山,树高而林茂,山坳的底部,也只在溪水经过的地方,有些许的平坦。
  聚集于此的村民们,却不在乎脚下的嶙峋乱石,或者扭曲的树枝腐叶,又或者湿滑的积雪冰碴,所有人几乎都处于兴奋与跃跃欲试的状态。
  “李家村青年突击队集合了!”
  “南岗妇女联合会,集合了!”
  “二大队少年先锋队的同学们,请到我举的红旗下面来!”
  一面面红旗,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被立了起来,将还长着稀疏乔木与遍地灌木的山坳插的遍地都是。
  与此同时,挎着锣鼓、大喇叭,身着简易白色短毛皮草的宣传队员们,已经开始了一天里的第一个表演了。
  “沙石峪山连山,当代愚公换新天,换新天,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激昂的歌声一旦开始了,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唱歌的都是各村的名人,年纪大的四五十岁,年纪小的十七八岁的,有的三五成群的组织起来,也有的两两配合,就在人群中穿梭起来。
  唱的累了,就有到小溪旁换人的,找不到人换就用收音机做短暂的替代,总而言之,凡是山坳里有人的地方,全都响彻着激昂的音乐。
  杨锐站在稍高一些的地方,看着如蚂蚁般的人群,将一颗颗的树伐倒,将灌木扫空,将草清走,硬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修出了简易的上山路径,不禁也是看痴了。
  “怎么样,厉害吧。”杨锐的老爹杨峰,比杨锐不知兴奋多少倍,生怕杨锐听不到似的,高声道:“咱们乡的水坝,明渠,还有梯田,全都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修起来的……”
  “您主持的?”杨锐恰到好处的挠到了老爹的痒处。
  杨峰恨不得将头点到地上,肯定的道:“当然都是我组织的,我们当年还没有现在的条件……”
  “咳咳……”
  身后,传来咳嗽声和脚摩地的声音。
  “当然,梯田和水坝第一期,是在我前面修的,就是你爷爷主持的,不过,我那时候也上了第一线的。”杨峰的话锋一转,又道:“我主持修明渠,扩大梯田和水坝的时候,也是请教了你爷爷的。”
  “不敢当,我一个老头子,做不了多少了。”杨山同志背着手,笑眯眯的走到了前面来,和杨锐肩并肩。
  杨峰乖乖的站到旁边,让老爹先吹……不,让老书记先传授经验。
  “我们那时候,最好的设备就是钢钎,用大锤把钢钎打到石头里面,再在孔里装炸药,就能把石山一点一点的敲下来,弄来的时候,修梯田可以用,建水坝的时候也能用,修渠当然更好了,我当年拿钢钎,虎口不知道震裂了多少次。”杨山说着,突然问道:“你怎么光看着?”
  “啊?”
  “身先士卒,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样的劳动场景,是一定不能有闲人的,否则,闲人一定会越来越多,你也上去。”杨峰用的是命令的语气。
  杨锐看着密密麻麻的蚂蚁感慨万千,自己做蚂蚁就有些畏惧了,忙道:“我不是得指挥吗?”
  “指挥有我和你爷爷就行了。”杨峰同志很赞成的道:“你下去干活,能激起士气,也能现场体会咱们西寨子乡人的干劲,这样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杨锐苦着脸道:“我转头回去还要做实验呢。”
  “实验明天再做,今天就干活了!”杨峰同志说的斩钉截铁。
  杨锐没办法,只好将外套脱下来,找人换上工装。
  杨峰同志露出欣慰与……舒爽的笑。
  “小峰。”杨山的手背着,轻轻的走到了杨峰身边。
  “爸。”
  “你也下去。”
  “啊?”
  “身先士卒,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杨山缓缓的道。
  “不是,我都五十多岁了,再说了,我还得指挥不是?”
  “修山路要什么指挥,我一个人够了。”杨山摆摆手,道:“你下去干活,能激励士气,也能多多体验一下咱们西寨子乡人的干劲,不能到了西乡开发区,就忘了根本!”
  “是。”杨峰摸摸额头,乖乖的换工装去了。
  ……
第1138章
永不停息
  杨锐的参与,果然引来了一阵热烈的欢迎。
  在南湖市,杨锐还是有一些名气的,光说他高考状元的身份,在这个年代就能吸引到许多人的关注。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许多省市都会宣传状元县、状元乡的概念,最早的高考职业学校可不是衡水中学类的假军校,就是一些高考成绩奇好的县中,吸引到了来自其他县市的学生。
  而对西寨子乡及附近的村民来说,来自杨家的杨锐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光环。
  乡党委书记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位置,杨山和杨峰两代人的工作,早为当地人所熟知,杨锐的一举一动,在这个缺少休闲娱乐活动的年代里,始终都是不错的谈资。
  再者,大学生本身,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像是“女大学生”一词,差不多已经进化成了都市奇谈,以至于有人辛苦攒钱大半年,就为了玩一遭女大学生,若是北大女学生的话,更是贵的攒一两年的钱都不一定够。且不说最后玩的是女大学生,还是北大青鸟类的职业女大学生,至少说明,女大学生在许多人的脑海中,是一根敏感的神经,敏感到价值数个月的辛苦工作。
  男大学生的光环就没有那么耀眼了。
  杨锐穿上工装,推起独轮车,也不过是被身边人调笑两句,大多数的注意力,很快还是转到了宣传队、收音机和聊天上去了。
  杨锐有样学样,也很快被宣传队的歌舞秀给吸引了。
  他一向是不喜欢收音机的,习惯了后世的多媒体,现在重回收音机时代,而且是尖着嗓子的主持人的收音机时代,杨锐很不适应。
  聊天不适合现在,他要是开启聊天模式,要么就是被周围人问出内裤颜色,要么就变成了无意义科普了。而且,前者的可能性是有百分之九十。
  宣传队的表演却是令杨锐耳目一新。
  后世政府喜欢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实在是太普遍了,什么敲大鼓,耍红旗,跳秧歌的,随便哪个生产队都能找出几个来。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宣传队表演,就杨锐看来,表演似乎是一种奖励手段似的。
  但不管宣传员是怎么选出来的,对杨锐来说,他就像是一边干活,一边欣赏民族表演似的。
  比坐在大剧院里是累一点,但是,考虑到健身的同时欣赏歌舞剧,这个逼格似乎也是不低。
  杨锐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推着手推车乱跑。
  不管是石头还是沙土,树枝还是树干,反正有人喊,他推过去,再拉回来卸在堆场就行了。
  锣鼓喧天。
  旌旗飘扬。
  从天亮开始干活,到了日头升起的时间,几百米长的山路,竟然隐现雏形。
  “休息半小时!”山坳里的临时指挥部,杨山同志拿起了大喇叭,站在一块大青石上,中气十足的吼了一声。
  几名生产队长立即拿起自己的大喇叭,同声喊道:“休息半小时!”
  杨锐“咚”的一下,就将手推车给顿在了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