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7/1306

  谭秘书长总算不是太糊涂,连忙答应,道:“那我去安排车辆,三位,咱们今天去看工厂?”
  “好好好,今天去看。”祝鹏呵呵笑着,这几天被高官显贵们伺候着,他也是身心俱爽。
  谭秘书长打开门吩咐了两声,自有人去跑腿。
  一会儿,几个人就坐上了省府的小车,奔着东岭先去了。
  一行车队,从年味浓郁的省城平江,一路穿过萧索的河东大地,再到年味浓郁的东岭市,继而来到工作的热火朝天的东岭铅锌公司冶炼工厂。
  自靠近东岭铅锌厂之后,就完全看不到城市中的松散与繁华了。
  在一片平房组成的东岭铅锌公司的厂区内,一个闲人都没有,早前看到的垃圾堆和污渍,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厂房虽然还是旧的厂房,但重新喷漆了之后,倒也称得上整洁二字。
  而在厂房之内,各种机器的噪音,组成了独特的……噪音——虽然杨锐很希望自己能够理解工业音乐之美,然而,老旧的机器和并不恰当的减震降噪措施,远远不足以得到哪怕是一点点倾向于音乐的声音。
  杨锐在车间里只呆了几分钟,就迫不及待的赶了出来,反而是香港来的三名商人,仔仔细细的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车间。
  “你们也要想办法解决噪音的问题,实在不能解决的,该换设备的就换设备。”杨锐和任总站到一边,语气中有些许的歉意。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旁的不说,听力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
  任总却只是摇摇头,道:“我们的技术科一直都在忙活生产,要等产量稳定了,才顾得上噪音。其实噪音不算什么事。”
  “怎么能不算事,这个噪音也太大声了,尤其是车间后面,我看都比得上飞机场了。”
  任总笑一笑,却道:“杨总,您知道我们今年过年的时候,给工人发的年货是啥吗?”
  杨锐愣了一下,问:“是啥?”
  “一双劳保手套,一条毛巾,一只肥皂。”任总抬头看了杨锐一眼,道:“本来应该是年初发的劳保用品,我们提前两个月,当年货发给工人了。”
  杨锐沉默几秒钟,道:“我知道你们情况不太好,没想到这么严峻了。”
  “我们的情况算好的,总归还在生产呢。”任总很自然的道:“我们今年是没有欠工资的,奖金也有发,虽然少了点,三块五块的,总归是没断过,就是年末了没钱,省下了一笔。停工的厂子,才算惨呢。”
  杨锐无言以对。他其实知道东岭铅锌矿的情况不好,也是因为这样,他才选定了东岭铅锌矿工厂接受这套铝箔生产线。
  他却没想到,东铅的情况已经如此严峻了。
  “虽然如此,劳动保护也是要重视起来的,不能过两年有钱了,结果大家的耳朵都坏掉。”杨锐不愿意谈太沉重的话题,又道:“有什么需要,你们就打报告过来,换一些老旧的设备和配件都可以。”
  任总微微点头:“谢谢杨总。”
  “你可别谢我,生产线是我买来的,没想到旧成这样。”
  “不,杨总,您不要这样说,我们是真的感谢您。”任总面对杨锐,语气无比的认真与郑重,再次道:“谢谢您。”
  杨锐叹一口气,轻轻拍拍任总多肉的肩膀,心中默默的说:希望有一天,我们再也不用为了一条老旧的生产线,感谢任何人。
第1149章
我们的医药代表
  华锐制药厂的整改一日千里,再经过两轮修正以后,竟然到了能够运转机器试运行的程度。
  这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杨锐是没想到平江建设总公司转了性子,标准提高了,反而做的更快更好了,平建也没想到华锐制药的资本如此充足,他们以前都习惯了替甲方节省开支了,如今金额上的限制少了,又有大量的进口货可用,却是花费的时间更多了。
  实际上,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安装原本就是相对简单的,一些产品甚至有厂家前来安装,平建如果不是为了偷点师,速度还能更快些。
  如此一来,本来有些松散的招聘工作,突然就变的紧张起来了。
  杨锐原本已经做好了6个月内不能生产的准备,建一间GMP合规的药厂只用一年半的时间,说起来也不算慢了。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平江建设总公司有多着急,面对港资项目,他们的目标是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而不是按时按点的完成,那多low啊。
  平色的针头厂算是倒了霉,被集体迁移到了开发区的另一侧,厂房留了下来,没有敲掉,总算是节省了一大笔钱。
  平色归根结底是想要从华锐的锅里舀饭吃的,没有了制衡华锐的手段,立即就变的心虚起来。悄无声息的牵走了自己的针头厂,以及厂内的民兵,算是给了一个不算是交代的交代。
  杨锐亦不逼迫,他的精力很快被茫茫的人员筛选给占据了。
  甘虎和他组建的管理层,希望得到应届的初高中生做技术工人,当然,最好是医药专业的中专生。
  然而,86年的中国,中专生正是最吃香的时间,市里的药厂和药店都是抢着要的,连等编制都不需要,一些有点家庭背景的中专生,还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算是相当不错的出路。
  华锐制药厂作为香港公司,要说也不能说是差,但在河东省内,它毕竟是个新东西。
  工作可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80年代人想离婚还是能做到的,想要再就业可是难上加难,像是河东省这样的地方,包括挖矿的工人都是有编制或者等待编制的人们,许多人家不得不考虑,华锐是否呆的久,日后如何的问题。
  而这一点,是杨锐都无法回答的。
  他本人都无法保证,华锐制药就一定能坚持十年或者二十年。
  开工厂原本就是很有风险的事,杨锐对此也并无经验,他的底气无非是有大量的资金,亏得起,有调整的空间,可要说不裁员不开人,他是做不到的。
  如此一来,哪怕河东省分给华锐20个中专生的名额,华锐也没有用完,他们最终只得到了6个人,剩下的14个,像兔子似的跳了出去,托关系分配去了其他药厂。
  并不是他们看不见华锐的庞大资本,而是他们不确定以后的华锐如何,以后的中国如何。
  剩下的员工,自然只能从初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中招募了。
  当然,比真正的三资公司好的地方在于,华锐制药早在两年前就有分批的招募人员,包括西捷工厂在内,都是华锐的训练基地。
  如此一来,有了骨干,再招枝干就容易的多了。
  不过,华锐制药厂毕竟是一家大厂,不是西捷工厂那样小型的生物工厂,一期800人的配置,就需要招募近700人,还是相当不少的。
  甘虎等人为此也是忙碌了许久。
  元宵节结束没多久,华锐制药厂的招聘广告,就在省内多个学校挂了出来。
  广告放的最多的,还是西乡开发区、西寨子乡和西堡镇三处。
  本地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学生比例是不高的,总人数却是不少的,再者,比起外地的学生到西乡开发区来工作,西寨子乡和西堡镇的学生们,显然更喜欢在家附近工作。
  尽管在这个失业率高企的年代里,招聘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甘虎等人依旧是准备的非常充分。
  最显眼的,就是两只34寸的大电视。
  装饰一新的会议厅,原本就是很高的标准,但是,在见识过大礼堂的居民眼里,几百平米的会议厅却是算得了什么,反而是两只34寸的电视,令人吃惊的不得了。
  普通中国人购买电视机也有10年的历史了,条件再好一点的高干家庭,或许更早一点就见到了电视机,但是,不管是高干子弟还是普通人家,能够见到的电视机,也就是9寸,11寸或者12寸,哪怕是18寸的电视机,也属于天外飞仙,传说级的产品了。
  34寸的电视机,比起9寸的电视机,何至于天壤之别。
  后世的学生用的IPAD都有9寸和12寸的型号了,将之放在34寸的显示屏或者电视前比较一下,就能体会出其中的察觉了。
  那还只是不同产品的大小的差距。
  而9寸电视机和34寸的电视机之间的差距,却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
  习惯了小屏幕的应聘者们,几乎通通围到了两台大电视前,盯着屏幕上的绚烂画面看。
  考虑到现在的电视,起码有一半以上还是黑白屏,彩屏本身的吸引力也是不小的。
  34寸的电视机里,放着华锐制药厂的宣传片,更准确的说,是一段香港小导演拍摄的广告片,它说明华锐制药厂的工作内容,介绍各种商业产品和片剂的生产,好看是完全谈不上的,画面感也很欠缺,说是广告,也谈不上什么品牌认知。
  但就是这样的宣传片,依旧看的人津津有味,以至于原本应当同样新鲜的招聘会,也变的普通起来。
  “大家往这边来一点,这边来一点。”招聘官们坐成一排,看着背对自己的被招聘人群,也是满头的黑线。
  这两台电视,也成了华锐制药厂的镇山之宝,每天都被一群人围着。
  杨锐并不直接的接触管理,但是,看着人员齐募,片剂车间也启动起来,亦是轻松许多。
  华锐制药厂的主要方向是输液车间,但是,输液车间相比片剂车间的要求高的多。
  因此,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更早启动。
  而对省府的官员们来说,只要华锐制药厂投产,就是令人振奋之事了,医药管理部门的领导,主动提出可以将一些氟哌酸的片剂在省内销售——这原本是一个复杂的攻关项目。
  甘虎自然乐意之至的答应了下来,并将剩下的片剂送往香港销售。
  不过,随着片剂车间的生产进入正轨,海量的片剂,让小小的香港和河东,都无力容纳了。
  “我们得想办法销往省外市场了。”甘虎向杨锐提出建议,异常的郑重。
  杨锐却是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差不多两天以后,也是杨锐即将返回北大的时间,他才给予甘虎回答:“我们要建立国际销售团队,而不是省外销售团队。”
  “怎么建?”琢磨了好几天大陆国情的甘虎完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