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861

  “哎呀,你这一说我才发现,我们基层所队跟游击队差不多,没自己根据地!”
  “没根据地的日子不好过。”
  韩博轻叹一口气,不紧不慢说:“遇到拆迁搬迁,老百姓可以理直气壮要补偿。我们基层所队不能要,要也没有,一分没有,因为地方本来就是人家的。没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自然谈不上搞什么单位建设。搞也白搞,谁也不知道哪天要搬走。局里希望我们分局建成模范所队,从江城回来前,我跟省厅领导也夸过这个海口。怎么建设,怎么成为模范,首先是辖区治安。辖区大了,对讲机喊不到,通信指挥不畅。手机倒是方便,关键通话费用太高。我打算建一个高高的铁塔,竖几十米的大天线,装备一套多信道的无线集群通信系统。”
  这是接下来的工作安排,陈兴国立马坐直身体,聚精会神。
  该做什么本子里写清清楚楚,等会儿就吃午饭,韩博真没想过现在谈工作,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他根本没在意,接着道:“分局民警看似不少,等打拐中队和经侦中队满编能达到四十人。但打拐中队并不隶属于分局,而且成立之后是要打出去的。经侦中队一样不隶属于分局,等完成‘重建’,等形成战斗力要搬到县里办公。
  交警队两个人其实是卡口民警,要守好两市交界的重要通道柳下河大桥;刑警队总共七个人,要负责侦查辖区内的刑事案件;
  户籍民警要呆在分局,张晓翔副局长和殷副教导员年龄大了,不能让他们跟年轻民警一样‘白加黑’、‘五加二’。其实他们现在并不轻松,一个要协助镇里搞清欠、征收、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等工作。一个要盯着正在大兴土木的良庄工业园。
  总之,真正能在一线维持治安的民警没几个。辖区人口十二万六千五百多,算下来一个人要管八九千。警力严重不足,搞好联防队建设是一方面,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要利用上。”
  从“根据地”说到单位建设,从单位建设说到警力不足。思维不是一两点跳跃,陈兴国有些跟不上,禁不住问:“现代化技术手段?”
  “闭路电视监控,就是在主要路口安装摄像头。”
  韩博同样意识到说得有些凌乱,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耐心解释道:“主要路口要安装,农村合作基金会、农业银行营业厅、信用社、卫生院、良中良小、下半年搬过来的良庄高级中学、正在建设的长途汽车站和几个集团等重要单位全要装,信号放大再放大,全接入我们分局指挥中心。打电话询过几个价,把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搞起来,两百万不一定够。经费不够可以想办法,但不能没自己的办公场所。照良庄现在的发展势头,从整个规划布局上看,不久的将来我们分局极可能成为一个黄金地段。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镇领导眼里只有钱,要是哪个大老板看中这块地皮,一掷千金,镇领导保准催我们卷铺盖走人。我们赖着不走,人家去找县委县政府,县领导再找局里,到时候不仅一样要搬还会遭到严厉批评。”
  站得真高,想得真远。
  陈兴国终于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举一反三地说:“买下来就不一样了,虽然一样有可能要为经济建设让地方,不过他们要按拆迁标准给我们补偿。有钱我们可以再搞单位建设,不至于让之前所做的一切打水漂。”
  “我就是这么想。”
  韩博微微点了下头,笑道:“至于建材机械厂的罚款能不能全额返还,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单位建设不只是盖一栋办公楼,也不光搞好宿舍楼、扩建好看守所,基层所队一样要建设。我正准备给张局和政委打电话汇报建材机械厂的情况,建议局里借这个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基层所队的办公场所问题。合理合法,对上级能有一个交代;变相保护本地企业,县委县政府肯定支持。对我们公安局而言,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从各乡镇手中盘下一批固定资产,一举改善基层所队的办公环境和办案条件。相比之下,这才是单位建设,比盖一栋办公楼意义大多了。”
  这脑袋瓜子,太聪明了。
  打击经济犯罪,不是给局里打出一栋办公楼,是让整个县局的办公和办案条件整体上一个新台阶,难怪张局舍不得他调走。
  能搞钱,肯干事,会做人,陈兴国不由想起局里人对他的九个字评价,又想起吉主任说过的另一句话:思岗太小,留不住他。
  既然谈起工作,不妨把一些工作交代一下。
  韩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接着道:“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投资不小,光靠分局不现实,要去做镇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供电所工作。可以分摊一下,良庄工业园区主次干道、住宅区主次干道由镇里承担。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各自承担,供电所主要是借用他们的电线杆。要协调好,别哪天换杆子,整修线路,把我们的线搞断。另外可以去找找交警大队,如果他们感兴趣,他们应该感兴趣,两家可以合作。”
  有闭路电视监控,坐在指挥中心就能看见主要路口和重点单位的情况。
  既能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发生案件又可以调取监控录像获得第一手线索。加上原有的治安防控网,真能把良庄建设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治安最好的乡镇。
  如果能把这个搞起来,别说在南港,在全省也是很先进的。
  好不容易提副科,陈兴国踌躇满志,一样想干出一番事业,不禁脱口而出道:“搞,砸锅卖铁也要搞!韩博,你是局党委成员,交警大队你去沟通比较好。镇里、企事业和学校医院工作我来做。”
  “行,我们就这么分工。”
  韩博笑了笑,继续说道:“再就是队伍管理,考虑到同志们有一个接受过程,春节三个所并过来之后,我和陈维光教导员,其实主要是陈教导员,一直在循序渐进的推进队伍正规化管理。主要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主要是法制队在做,要让所有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学习,增强民警法律意识;三是检查法律法规执行和办案程序的落实情况,非特殊情况,传唤、拘传要有相关手续;不允许超期羁押,要么放人,要么送看守所,更不允许发生打人骂人甚至刑讯逼供之类的事。”
  模范单位,先进单位,连续获得集体二等功、三等功的单位,当然要严格管理。
  局里调我来就是帮你看好门、管好人的,这方面工作陈兴国非常上心,信心十足笑道:“我看过陈维光留下的工作日志和工作安排,小徐也汇报过队伍监督方面的情况,队伍管理你放心,要是出了事拿我是问。”
  “是什么问,陈所,你是老前辈,当那么多年所长,经验丰富。我是丝河人,最具发言权、我们丝河其它方面不怎么,治安一直不错,所里民警更没闹出什么笑话。有你在,我没什么不放心的。”
  “我的任务就是帮你看好这个家。”
  “谢谢。”
  “谢什么,真是的,说正事,你明天一早要走,有什么要交代的干脆一次说完。”
  “行。”
  韩博翻开小本子看了看,抬头道:“刘旭副局长相对年轻,对工作很负责,春节时因为要协助工商局打击假烟走私烟,没给他安排其它工作。我打算让他分管指挥中心和治安中队,你看怎么样?”
  “他分管指挥中心和治安中队,老殷负责工业园区工地和治安卡口,老张负责协助镇里工作,我分管内勤和法制中队,这么安排最好。”
  分局内勤管钱,法制中队负责出具传唤、拘传、拘留和治安处罚等手续(审核代办,分局没权,要去局里办),同时负责队伍监督。
  他分管这两个小部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只要把钱、手续和人管好,分局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韩博干脆把小本子往他面前一推,嘿嘿笑道:“陈所,这就麻烦你了。别看我工作起来不休息,休息起来也很怕人,一休一个星期,这个分局局长当得实在有些不称职。”
  “工作重要,个人问题婚姻大事一样重要,帮我跟晓蕾带个好,老颜昨晚还念叨她呢。”
  “颜老师过来了?”
  “早上刚走。”
  陈兴国摆摆手,若无其事笑道:“我们四十好几奔五十,孩子都快结婚了。老夫老妻,两地分居无所谓。再说分不了几天,教育局有人,良中也挺欢迎的。教完这学期,下学期就调过来。良庄新村搞得不错,跟大城市一样的商品房,我交钱了,买了一套,在王燕楼下。老殷看我一调过来就买,忍不住也去买了一套。”
  不是谁都能调到县里工作的,上了年纪的民警和良中良小教师一样,并过来或调过来之后基本上要一直干到退休。
  王燕跟他们情况不一样。
  虽然年轻,有机会往城区调,不过她爱人刚从丁湖并过来,在良庄税务分局工作。小两口好不容易在一个乡镇上班,自然哪儿都不想去。
  想到结婚之后自己不一定有时间天天回思岗,反倒是李晓蕾住在良庄天天去思岗上班的可能性较大,韩博笑道:“干脆我也买一套,在良庄也安个家。”
  韩老板变成了韩总,韩家有的是钱。
  买一套房子而已,陈兴国哈哈笑道:“一套一万六,对你来说小意思。买,买好我们做邻居。”
第235章
小韩局长去相亲
  曾经的建材机械厂、如今的良庄工程机械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良工集团),跟良粮集团一样在建分厂上新项目。
  塔吊、搅拌机、卷扬机和工地上用的升降机等常规工程设备要做得更好,申请各种资质,邀请专家来评审;同时高薪聘请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打算搞更先进的混凝土输送泵项目。
  技术含量高的要搞,技术含量低却能赚钱的一样要搞。
  工业园区内在建的新厂房,最迟年底前便能建成投产各种固定建筑脚手架用的扣件、浇筑混凝土要用的钢模板。一期工程搞好上马二期,采购机械设备、聘请和培训技术工人,生产用竹子压制成的大摸板,好像叫什么竹筋板。
  与建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能销售就销售,销售不掉就共同出资组建一家大到塔吊、混凝土输送泵,小到模板、扣件的建筑工程设备材料租赁公司,把租赁生意做到全中国。
  总之,前景非常好,集团老总和财总不能坐牢。
  镇里效率极高,焦书记和陈镇长亲自去“良庄人自己的银行”贷款,贷到款一起去新庵公安局经侦中队申请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老家父母官亲自登门,小单自始至终没敢露面。
  下午2点14分,被关两天之久的王厂长姜会计终于走出看守所,恢复人身自由。
  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将来会怎么解决,太敏感,不能瞎说。
  好不容易保出来的人不能再进去,更不能让“暗中帮忙”的人受牵连,老卢下“封口令”,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有焦书记、陈镇长和良庄公安分局教导员陈兴国知道,自然不会跟连镇党委成员都不是的两个涉案人员说。
  异地用警,异地侦办,王厂长姜会计同样不知道这跟“韩打击”有关。
  不管他们在背后骂谁,不管到底谁背这个“黑锅”,事情总算有一个阶段性了结。安排好分局的工作,跟张局和袁政委汇报自己的一些想法,顺顺利利请到一星期长假,准时去富嫂酒家陪老卢吃饭。
  儿子家太闹,女儿女婿那边太吵。
  儿子儿媳妇住在港务局家属区,家属区就在江边上。大轮船总鸣笛,隔壁的码头从早忙到晚,想想是挺闹的;女儿女婿住在空军基地,部队天天搞飞行训练,战斗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想想是挺吵。
  儿子家呆不住,女儿家没法呆,回良庄讨人厌,整个一无家可归的人!老卢嘴上大发牢骚,似乎一肚子委屈,脸上却不加掩饰的全是炫耀。
  “她在哪儿都习惯,抱着孙子外孙就不想走。我不习惯,我呆不住。老家房子早塌了,总住粮站不是事,再说回良庄会影响他们发挥。别人不知道,小韩你非常清楚,我只要往那儿一坐,个个会来找我汇报工作,退了就退了,这样不好……”
  春节到现在不过两个多月,发生的事太多,人员变化太大。
  大到小平同志去世,举国哀悼。
  小到良庄的人事变动,分局(派出所)的人事变动。
  牛部长出去当包工头,马主席出去“考察”,小单、高亚丽调走,陈维光、归家豪、安小勇“另谋高就”,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和老部下“所剩无几”,坐在唯一没变的富嫂酒家包厢里,听久别重逢的老卢吹牛像是一种怀旧。
  韩博点点头,深以为然:“您威信高啊,在良庄干部职工和老百姓心目中,您永远是卢书记老书记,现在又是县领导,他们当然要先向您汇报工作。”
  “越是这样我越不能回良庄。”
  老卢放下酒杯,一脸遗憾地说:“叶落归根,在良庄生活多自在。其实我想跟你一样在良庄新村买套房子,可是不行啊,我回来他们施展不开手脚,只能在县里买。思岗镇招商引资,引进来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要在长河广场南边建商品房,拆迁没搞完就开始收房款,这不是皮包公司么。”
  “人家是预售。”
  你开发的良庄新村不一样先收钱后建房,从“开发商”变成“购房者”,思想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韩博感觉很是好笑。
  “预售就预售吧,反正钱已经交了。”
  事情办完,老卢发现自己又没地方可去,不禁笑道:“小韩,要不我代表你父亲,或者干脆以你领导的身份,同你一起去北京,去晓蕾家帮你提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