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861

  “没有,回去也没什么事。今天去这儿,明天去那儿,走走看看,吃百家饭,这次人情欠大了。”
  想到今晚一样要住别人家,老卢顺手拉来行李箱,猛地拉开拉链,眉飞色舞说:“第一次上门,不能两手空空,不然传出去让晓蕾父母笑话。借花献佛,别客气,一样一袋。”
  满满一箱各地土特产,全人家送给他的,估计那个箱子里也是。
  用不着跟他客气,客气他会不高兴。
  痛痛快快收下来,帮他把箱子拉好放好,韩博又问道:“张主任,明天中秋节,您怎么挑这个时间回去探亲,为什么不早点,或者干脆等过年。”
  “不是回去过中秋,也算不上探亲,侄子结婚,回去喝喜酒。”
  张主任笑了笑,又补充道:“我父亲就我和我哥两个儿子,我家是女儿,我大哥生的是儿子,也就是我侄子。我老父亲特别疼爱孙子,传宗接代,不能断香火,结婚这么大事,我这个当叔叔的不能不回去。”
  老卢拿起装饰架上一镜框笑道:“是我跟张主任回去的,不是张主任跟我回去的。出来这么久,有点想家,正好新房子马上交钥匙。”
  居然玩了五个月!
  韩博彻底服了,正不知道该不该恭维恭维,老卢指着照片问:“小韩,这是在哪儿跟晓蕾拍的,这么多人?”
  “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大会,文艺晚会,看演出时拍的。”
  “你参加那个大会了?”
  “嗯。”
  “我的乖乖,我在电视上看了,总书记出席。你有没有看见顾政委,那天顾政委也去了,他正好在国防大学进修,正好参加庆祝大会。”
  你以为是良庄开大会,以为工人体育场是良庄老电影院。
  韩博被这个问题搞得啼笑皆非,强忍着笑解释道:“会场几万人,顾政委是领导,肯定坐在前面,应该离总书记不远。我们属于首都各界群众,坐在3台下台,离老远,只能看见总书记一个人影,节目一样。跟在家看电视差不多,看大屏幕。”
  “人多,难怪。”
  自己提拔的干部,怎可能不问问现在的情况。
  他问起近况,韩博简单介绍一番,之前只知道小伙子调到北京来了,没想到是来上学的,老卢沉吟道:“市局放不放人无所谓,我打听过,跟北京姑娘结婚成家满十来年,只要在北京有住房,就可以把户口迁过来。现在不迁户口,将来一样能迁。”
  “我真没想过这些,另外我确实想回去。”
  “回去也好。”
  谁不说自己家乡好,并且北京没想象中那么好。
  空气不好,气候不好,就二环以内看上去不错,三环一片菜地,北京农村比良庄差远了,更不如江南。
  老卢关心完工作又关心起学业,翻翻餐桌兼书桌上的一大堆书,越看越糊涂。
  “《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小韩,你到底在学什么,是不是打算改行?”
  “正在准备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没打算改行。”
  老卢放下书问:“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这到底什么专业?”
  他不是第一个问的,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绝大多人而言,这个专业比较冷僻,韩博不得不耐心解释道:“这个专业主要是从微观,也就是分子的角度去研究生物现象。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
  说一大堆,一句没听懂。
  老卢追问道:“学了有什么用,毕业能做什么?”
  “这个,这个,怎么说呢,这个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科学、微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相关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具备科研及应用研究等所需的专业技能。至于毕业能做什么,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跟物理差不多,很重要,到底有什么用一时半会说不清。”
  “说不清就是没什么用,小韩,你公安,你学这个干什么?”
  “有用,有大用。”
  没办法,只能打比方,韩博笑道:“卢书记,福尔摩斯您肯定听说过,神探,为什么说一个人是凶手,你鞋上沾的泥巴只有某地方有,衣服上这个不起眼的小斑点是花粉,同样只有某地方有,你去凶杀现场,却谎称没去,人绝对是你杀的。总是出现这样的情节,看小说时感觉很神奇,感觉这个人物很厉害。确实厉害,确实知识渊博,不过那终究是小说,而且是很多年之前的小说。在法庭上,法官不会或者不敢采信这样的证据,你凭什么说泥巴来自同一个地方,凭什么确定花粉来自同一个地方?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正在学习的知识就能利用上,做实验,用科学手段分析嫌疑犯脚上的泥巴与案发现场的泥巴是否具有同样成份,花粉亦然。”
  二人面面相窥,看样子没完全消化。
  韩博接着道:“对我来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只是基础,我真正想学想研究的是法庭科学,一门自然科学和法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比如法医物证鉴定,就要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要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进行鉴定。其中就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性别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等,就涉及到DNA比对技术。比如法医毒物鉴定,一样离不开化学手段;再比如微量物证鉴定,不光要运用物理学,同样要运用化学和仪器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有关物质材料的成份及其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检材的种类、检材和嫌疑样本的同类性和同一性进行鉴定。”
  “这么说真有大用!”
  “非常有用。”
  韩博笑了笑,接着道:“‘法证之父’艾德蒙罗卡建立了一套黄金定律:‘凡两个物体接触,会产生转移现象。既会带走一些东西,亦会留下一些东西’。而这也是现代刑事鉴识科学的基石。再给您打个比方,凶手开枪杀人,作案之后把枪丢了,无目击者,编造不在场证明。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有办法,因为在射击过程中,撞针撞击子弹,使得火药迅速燃烧,会在枪膛内形成一股高压气体。这股气体在推动弹头脱离枪口的同时,也随之从枪口高速喷出未燃尽的火药颗粒、枪油、金属屑、烟灰等残渣。而在一定距离和范围内射击时,就会在目的物或障碍物以及嫌犯手上留下这些微粒物质,也就是国外同行所说的‘射击残留物’。跟弹道、指纹及DNA一样,枪械不同,残留物也不同,枪和枪的射击残留物分布特征都完全不同。我们只需对嫌犯的手、衣服或手套等相关证物进行采集、鉴定和比对,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开过枪,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枪械。”
  张主任听说过赫赫有名的美国华人神探,猛然反应过来,不禁笑道:“卢书记,我明白了,小韩是要当李昌钰那样的神探,这些知识对他真有用。”
第282章
“国内第一个”
  搞清楚李昌钰干什么的,再三确认李昌钰祖籍南港,老卢很高兴。
  老乡,南港出人才!
  搞得跟人家是良庄人一样,也不管人家现在的国籍,不管人家是在什么地方成长的。你把人家当老乡,人家不一定会把你当老乡,韩博不想扫他的兴,正好李晓蕾回来了,不再聊这个话题。
  饭店不去,过去五个月,平均两天去一次饭店。
  烤鸭不吃,鸭皮沾酱有什么好吃的。全中国转大半圈,吃过无数大饭店厨师做得菜,手艺比富嫂差远了。
  老卢这也不去,那也不吃,往大杂院带又不太合适,李晓蕾没办法,只能回大杂院翻冰箱,拿菜过来亲自下厨,招待这位备受良庄人尊敬的老书记。
  “没想到晓蕾有这手艺,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尽管知道李晓蕾能听懂思岗话,老卢仍用蹩脚之极的思岗普通话表扬了一句,放下筷子,笑看着小两口说:“小韩,晓蕾,我一直想出来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个心愿基本上了了,回去之后老老实实呆在家不出来。县里用得着我卢惠生,我愿意发挥余热。用不上,我就钓钓鱼、看看报、喝喝酒、锻炼锻炼身体。大哥大不用了,浪费,我打算换个BP机,连新家的电话号码一起打电话告诉你们。反正你们什么时候回去,什么时候能找到我。看得起我卢惠生,就去我家坐坐,让我请你们吃顿饭,给你们接风洗尘。”
  “卢书记,您是我老领导,没您就没我韩博的今天,怎么可能看不起您?”
  “您是韩博老领导,也是我李晓蕾的长辈,我们不光要回去看您,平时还要给您打电话。”
  “好,好,看得起我卢惠生就行。”
  老卢高兴的搓搓手,很理解地说:“你们工作忙,学习紧张,来回不方便,元旦结婚不打算回去办没关系,春节补办一样。我一定到,这么大喜事肯定要到,到时候跟韩总好好喝几杯。”
  东海装修公司忙,北京装修公司忙,丝绸集团北京分公司一样忙。
  婚礼必须从简,老爸老妈和姐姐姐夫过来一趟,在北京请一下李家的亲朋好友和公大的领导同事。东海公司的人留着春节前请,老家的宴席春节期间摆。马志功等江大的同学就算了,以后有机会聚聚,没必要让人家跑那么远。
  老卢没意见,韩博一脸歉意说:“计划不如变化,卢书记,对不起。”
  “这有什么对不起的,再说我们什么关系。”
  老卢回头看看张主任,突然站起身,去卧室取来电话本,一边翻看着一边说:“小韩,等会儿你找个本子,把上面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抄下来。我现在有的是时间,回去之后帮你挨个打电话说一下。以后遇到什么事,给家乡走出去的领导打个电话,如果能帮上,他们应该会帮忙。”
  良庄出人才,良庄的人才全在这个电话本里。
  韩博从来没想过要攀良庄籍地方领导和部队首长关系,不一个系统,又不在同一个地方,攀也没用,可是仍被深深感动了。
  “卢书记,我知道您的意思,知道您是为我好,关键我职业比较特殊,就算遇到什么事家乡走出去的领导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麻烦人家,我感觉焦书记和陈镇长比我更需要。”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政治资源,他居然不心动,张主任倍感意外。
  老卢基本能猜出他的想法,一是公安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想当一个好警察凡事必须公事公办,关系多麻烦也多;二来他已经干出一番成绩,在南港市公安系统已经站稳脚跟,这些关系对他没什么作用。
  不抄也好,年轻人就应该自己打天下。
  老卢点点头,收起电话本苦笑道:“我倒是想让焦汉东抄一份,让他跟良庄走出去的领导多联系联系,可惜领导们不认他和陈文兵,抄了也没用。”
  韩博忍不住问:“卢书记,人家不认焦书记,难道会认我韩博?”
  “你跟焦汉东陈文兵不一样,你是我提拔的干部,相当于我的继承人。我退居二线,领导们多少会给几分面子。”
  上面有人好做官,李晓蕾不禁笑道:“卢书记,他好心当成驴肝肺,他不抄我抄。”
  “晓蕾,别抄了,小韩能从良庄调到北京全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大学生已经很了不起了,马上研究生,将来是硕士,前途一片光明,用不着跟我学,用不着到处拉关系走后门。”
  李晓蕾轻声道:“卢书记,您拉关系走后门又不是为自己。”
  “谁说不是的,出来五个多月,住宾馆酒店,去旅游景点,没花几个钱。要不是拉关系走后门,我一个退居二线的副县级调研员能享受到这待遇?”
  别看出来玩近半年,他潜意识里依然没放下。
  他不想退,当不当领导无所谓,哪怕随便安排个工作,可县里就是没安排。越说他只会越不痛快,张主任急忙岔开话题,不无敬佩地问:“小韩,你同时修读两个硕士,要看那么多书,学得过来吗?”
  “是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卢意识到说刚才那些不合适,指着堆在茶几上的书籍深以为然。
  这个问题同样不是第一个人问,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韩博再次解释了一番,李晓蕾笑盈盈补充道:“研究生主要是考之前辛苦,现在看这些基础知识书籍,考上之后就不用再看了。”
  “考上之后看什么?”
  “看导师和实验室前辈留下的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论文,搞清楚实验室到底是研究那个方向的、用过哪些研究方法。然后看他们引用过哪些参考文献,从中找出重要的读读,对该领域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看文献,相关领域引用次数较高的那些,最好是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的,搞懂十几二十篇就能对相关领域知道个大概,再确定研究方向,设计论文,开始做各种实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