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958

  “松狮是什么?”
  小帅哥可能不养小动物,怔了下,轻声问。
  “呃,一种狗。”
  “哦,没事,这个保持的时间短,几天就变直了。”
  “那就好,我从小到大还没弯过呢。”他松了口气。
  褚青为这破片子牺牲太大了,留长发,还得烫卷,就为了配合摇滚青年的需要。
  “还没完事?这么半天了。”
  两人正说着,顾峥推门进来催,一眼瞅见他那新造型,背手绕了两圈,嘲讽道:“啧啧,忒像我媳妇养那只泰迪了。”
  泰迪那么萌,表恶心它好伐?
  褚青的发质较软,卷了就更蓬蓬着,小帅哥给抹了点弹力素,让它柔顺一些,又端详了下,才道:“嗯,行了。”
  外面正是黑夜,不远处的空地上搭起了大棚,坠着两个灯泡,放着八十年代的迪曲,大喇叭里喊着:“今天,深圳群星太空柔姿霹雳舞团,为您演出的节目有,刚刚访美归来的二勇先生……以及刚加入本团的红粉双娇,咪咪哈哈小姐。”
  那会儿走穴团经常有撞车的时候,一般都会联合出演,资源共享。咪咪哈哈,也就是刘小娟和刘小娥,本是别团的台柱子,被老宋挖到自己麾下。
  棚里头,台上乐队正在准备,褚青穿着件蓝色牛仔服,里面是红衬衫,躲在候场区酝酿。
  前奏一起,他顶着朵蘑菇云,摇头尾巴晃地走到中间,开始吼:“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
  这段戏,贾樟柯没有具体安排,任凭他自由发挥。
  他没登过台,但电视里看得多了,演唱会该有的流程他都有。不光在唱歌,还极为随便地甩胳膊抖腿,拼凑出一套舞蹈动作。
  台底下坐的都是老乡,简直忍无可忍,根本不用照着剧本,自发的开始砸香蕉皮。
  这货混不在意,已经进入了一种天人两忘的状态,闭着眼睛嘶吼。最后还跳下来跟观众握手互动,被老乡视为明晃晃的挑衅,差点挨削。
  贾樟柯看他这番逗逼又自然的表演,捂着嘴忍笑,也放下了心。因为褚青平时给人的印象太闷了,非常担心他放不开手脚。
  丫之所以能这么不顾羞耻,主要是情绪酝酿得好,他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刚收到好心阿姨送的礼物,的弱智儿童,的满脸愉悦,的状态。”
  妥妥的!
  ……
  北京,夜。
  咖啡馆里,周迅吹了吹杯里的浮沫,喝了一口,道:“你不去,我自己有点,有点害怕。”
  “不还有个翻译么?你就当去巴黎玩一圈。”娄烨大概是没吃饭,啃着一块小西点啃得倍儿香,笑道:“人说咖啡最珍贵的就是这层泡沫。”
  周迅眨眨眼,笑道:“我不知道呢。”说着抿了抿那乳白色的泡沫,轻轻摇头,皱眉道:“太腻了。”
  他们俩已经很久没见面了,能凑在一起,还是托了《苏州河》的福。
  就在前几天,巴黎国际电影节给娄烨发来了邀请函,他赶上有事,排不开行程,就通知了周迅。周迅收到消息后,马上准备,但她是杭州的身份证,如果办签证,还得去上海的法国领馆。
  眼看电影节就要开幕,去上海办根本来不及。好在她经济公司的老板,也就是李小婉,跟一法国佬相熟,走了趟后门。
  今天是3月31号,她买的是明天清晨飞巴黎的机票,本来早早睡下了,却接到了娄烨的电话,说出来聊聊,其实就是叮嘱叮嘱。
  “你通知他了吗?”周迅拈着白柄长勺,漫不经心地搅了搅,问道。
  “没,他这会在乡下拍戏呢,比我还忙。”娄烨当然知道说的是谁。
  “哦,你们都没空呢。”周迅笑了笑,低下头,似在自言自语。
  夜色渐浓,两人又聊了一会,便散了局。
  她回到家,适才的睡意全无,翻来覆去的,对那杯咖啡无比后悔。只得起来,倚着大落地窗,看着外面的霓虹灯发呆。不知道几点钟了,才渐渐觉得迷糊,倒在了床上。
  结果第二天一睁眼,特么的天光大亮!她没工夫懊恼,连忙联系公司,又改买了晚上8点的机票。
  巴黎国际电影节,1975年创立,主推新人导演和新电影。跟鹿特丹一样,都属于B类电影节,影响力却小些。而且法国作为欧洲电影圣地之一,称得上字号的影展就有三个,压根不出奇。
  可总归是个国际性的活动,周迅的小心思里,还是万分期待的。4月2日上午,她带着翻译,两个人,抵达巴黎。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参加影展,她从下飞机开始,就觉得自己像只白鸽子,没头没脑地扎进黑房子里,什么都透着股疏离感。
  看不懂,听不懂,不认识,不知道,跟小木偶一样,凡事都得依靠翻译解决。
  电影节已经开幕了,那个翻译还是蛮负责的,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到了主办方招待的宾馆,很快就打听到,《苏州河》的两场放映正安排在下午。
  她们赶得却巧。
  这影展虽然知名度不高,资金却充裕,大方地提供了一个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厅。两人缩在不起眼的角落,看着观众入场,越来越多,直到全部坐满。
  灯光缓缓暗下,周迅扶着前面的椅背,微微喘着气,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像这黑暗,一点点朝她压过来。
  她不习惯这个国家,不习惯满大街都是外国人,不习惯影展的流程,不习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看电影。
  而自己最熟悉的,偏偏也是这部电影,尤其,当马达出现在她眼睛里。
  “你怎么哭了?”
  翻译正看得起劲,忽听到旁边传来轻轻的啜泣声,连忙掏着纸巾。
  “没事没事,我就是,就是,感觉自己在国外挺傻的。”周迅用手背抹了下眼睛,笑道。
  “我以前也这样,多出来几次就好了。哎你看过这片子了么?”翻译老神在在的样子。
  “没,我也第一次看。”她盯着荧幕上的两个人,轻轻道。
  片子放映结束,灯光亮起,出现了跟在鹿特丹相同的场景,全场观众都起立鼓掌,持续了好几分钟。
  周迅非常非常的惊慌,问翻译,这是出于礼貌还是喜欢。
  翻译说:“如果是出于礼貌,他们只会鼓掌,不会站起来。如果站起来,并且长时间鼓掌,那就是特别的喜欢。”
  《苏州河》无疑更符合法国人的调调,两人刚出戏院就被认了出来,被那些大鼻子老外,热情又不让人反感的围挤在中间。
  还有一对老夫妇死攥着她的手,说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
  4月3号,也就是周迅来巴黎的第二天。
  影展仿佛一夜之间被《苏州河》占领,场刊,报纸,影评人,都在讨论这部来自中国的电影,从画面到摄影,再到叙事技巧,以及对爱情的定义。
  当然还有两位主角的表演。
  法国人之前只对梁家辉、张曼玉这种次代的演员有印象,没想到又看见了两张新鲜面孔,在惊讶的同时,亦表示完全能够接受,并将其称之为:中国新一代演员的代表。
  那个可爱的翻译特意买了几份报纸,读给她听,因为巴黎最近一直在下雨,而她来的那天,却晴了,所以报纸上都这样说周迅:
  北京的春天来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在一方
  《站台》第二期拍摄开始后,进展很慢,几乎每天的计划都磕磕绊绊地完成,有时干脆就直接取消。
  贾樟柯的精神病已经十分严重,完全陷入到自己的狂欢国度,丝毫不理会外界因素。来自香港日本和法国的监制们快被折腾死,只是出于完成公司的任务,才肯继续跟他疯下去。
  这种大强度的随心所欲,以及不断地临时改戏,让褚青也有点受不了,累得连跟范小爷煲电话的时间都越来越少。
  他都忍不住对老贾产生了点怨念,即便心里怎么理解,可抛开朋友感情,单纯从演员的角度上说,碰到这样没谱的导演,纯属找虐。
  褚青自制力还是极佳的,虽然被搞得欲仙欲死,也没对任何一个人表现出来。结果,在4月4号的下午,吕乐又告诉了他一个闹心的消息。
  《诗意的年代》在上个月大致剪定,先在挂靠的出品公司,也就是紫禁城影业试映了一次。除了老总,还有几家电视台的台长和资深媒体人。
  效果非常不好,他们看惯了面目香浓的演员在荧幕里出出入入,搔首弄姿,结果开头就杀出来一批有名有姓的真实作家,让这帮人特别扭。
  更蛋疼的是,吕乐还得一边给老总介绍,说这是陈村,那是赵玫……当然了,说了他也不认识。
  放映完,人家都挺委婉的,说你后面拍得不错,前面的得补拍啊,要不我们就再想想。
  一想就一个月,吕乐打了两遍电话询问,答复都是“再等等。”他知道这就是给毙了,电影局根本没看过,出品方自己就毙了。
  褚青听了就愈加郁闷,还得装着没事,反过来安慰吕乐,顺便给出主意:拿到国外参展试试。
  他接触的几个导演都走这条路子,没啥好奇怪的,可吕乐没有那个想法,说我这片子,不是给老外看的,老外也看不懂,就是给咱们这些“以前爱读书,现在没书可看的文学青年”拍的。
  这货倒乐观,告诉褚青,刚拍的时候就想过不能上映了。那会儿的计划是,直接出DVD,卖给学校里那些文学青年,每人卖一张,就算便宜点,也能赚不少钱了。
  他看得开,笑道:“不用想,那是一段生活,就完了。”
  褚青没法豁达,若是别的片子便罢了,但那是跟王彤一起拍的,他特希望能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