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958

  别国的记者还好说,可对同去的国内媒体人来讲,颇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
  姜文的才华早已得到验证,但这次的印象,又硬生生被拔高了一截。谁也没想到,丫把一部抗战题材的片子,拍成了这副德行。
  如图画般的精细镜头,黑白光影闪动出的灼灼溢彩,最原始粗犷的语言魅力……仅仅从硬件上评判,这已经是部极其优秀的电影。
  在前三个小时的放映中,多数观众都在哈哈大笑,结果到片尾,被一脚闷在了心口上。
  马大三那滴溜溜旋转的脑袋,慢慢涂染成红色的血液,如刀子一样刺在他们的喉咙里,难受得喘不过气。
  尤其是经历过这场战争的,有着相似背景的中日记者,感受就更为微妙。至于法国的观众,他们更为关注电影本身,那低到谷底,又真实到恐惧的人性。
  欧罗巴的老百姓,热爱此类片子,他们探讨人性的主题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而这部作品,太合胃口了!
  总之,在戛纳,姜文以及他的电影,非常非常的成功。
  与之相比,国内的媒体团就非常非常的蛋疼。记者尽职尽责地把大稿件传回本埠后,领导们却都在纠结,一部国产电影在国外如此受欢迎,当然得报道,可尺度怎么把握?
  《鬼子来了》这片子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味……你敢解读么?
  那是作死!
  连稍长点的稿件都不敢用,胆战心惊地改了又改,生怕有一个字犯错误。
  最后就是:
  在15日的早上,众多主流报纸,默契地腾出一版豆腐块文章,简单介绍了下剧情,然后不咸不淡地说一句:“获得了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众多评委的青睐,有可能成为金棕榈大奖的有力竞争者。”
  甚至还有人故意唱反调,称之为:“观众被迫忍耐黑白画面里不断发出的歇斯底里般的号叫,夸张的手法损害了影片的细节。”
  似乎在期待可以走走狗屎运,撞到“连升三级”的典故,成功上位。
  下午,戏院门口的休息区。
  姜文和两位演员正在接受室外采访,几顶凉棚,细细的长椅子,气氛简单舒适,记者只有一个,无比淡定。
  人家有这个范儿,路透社的。
  老姜对着老外侃侃而谈,道:“我其实根本不想演男主角,但实在找不到可以说戏中方言的男演员。对马大三而言,他要用方言才能表现出他的思想和内心。所以最后,剧组坚持要我来演。”
  老外点点头,又问香川照之:“你第一次参与中国电影的拍摄,你觉得两国演员有什么不同之处么?”
  香川听完翻译,笑道:“我发现日本人和中国人在一些小事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拿抽烟来说,中国人在抽烟时无一例外的,都与别人共享,而我们却是各抽各的。”
  姜文插了一嘴,道:“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包烟都没了!”
  “哈哈!对对!”香川大笑着应和。
  记者刚要再问,就听戏院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几个人都一怔,偏头看去。
  见两个保安正奋力按着一个亚洲男人,他手里还攥着张海报,已经撕得很零碎了。身子不停地挣扎,面目扭曲,青筋都暴了出来,用日语大声喊着一句话。
  “他在喊什么?”姜文很纳闷。
  “他说……”
  香川照之沉下眼睛,缓缓道:“他们都该死!”
第一百四十四章
5月22日
  北京,海润影视。
  贵宾招待室内,棕色的长条沙发上,两个人正在下棋。
  褚青端着杯水,站在边上围观,张潮的大屁股搭了个边,靠着李成儒的后背,不时给支支招。对面的孙淳,则一脸淡定,胜券在握。
  王茜作为唯一的女性,对这个毫无兴趣,坐在单人座上看杂志,许是起得早了,正捧着杯咖啡小口抿着。
  “将!”
  孙淳抬手落子,小卒子往前一拱,笑道:“死棋!”
  “哎呀!没想到这步啊!”
  李成儒一拍大腿,又抱怨道:“都怪你个胖子,压得我脑袋都糨糊了。”说着扛了扛肩膀,把肥硕的张潮推开点。
  “行了行了,你都下两盘了,换人换人!”
  张潮不理那个,连忙把他扒拉开,招手道:“来来,小褚,咱俩来一盘,老孙你让开!”
  孙淳话少,起身搂过李成儒,换成站位。
  “我就用黑的了啊!”张潮麻溜地捡起一枚黑子,开始摆盘。
  “行。”褚青笑道,他侧身坐着,腿都没跷,腰板挺直挺直的。
  今天是《重案六组》开机发布会的日子,九点才开始,但这帮人都倍儿敬业,全提前到了,公司便把他们安排在小屋里等会。
  闲着没事,李成儒就要了副象棋,打发打发时间。
  这里褚青是最小的,相当的小,李成儒、孙淳、张潮这三位,比他大了近二十岁,连王茜都是六八年的。
  虽说现在,呃,都没他红,资历毕竟在那摆着呢,他便规规矩矩的,自当小辈。
  老男人们年纪相仿,没啥虚的,见面就自来熟,王茜也是个爽利的,几位主演相处的气氛还不错。
  张潮的棋艺,跟程老头同样的臭,还特来劲,作的一脸好颜艺。摆个当头炮,都瞪大眼球,跟抢食似的,总想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褚青那个汗,不紧不慢挪着棋子,没让,正常发挥。
  “小褚这水平高啊,胖子你认了吧。”李成儒瞅了一会,琢磨出点门道,开口打岔。
  他的嗓音较低,但很清细,在圈里,经历算非常丰富的。早些年做生意,几番起落,富贵贫穷都体验过,97年才正式拍戏,属于大器晚成。作为纯正的北京爷们,无论处事还是玩耍,随处透着股特有的矜持和自傲。
  “嘿!我可不能认,我得扳回来!”张潮嘟囔着,想了好半天,才飞起个象。
  褚青随手拈过一张炮,直接堵死象眼。
  这步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只要旁边的车,再一顺,死棋,没活路。
  “吱呀!”此时,门被推开。
  导演徐庆东跟工作人员商议完流程,便过来通知,道:“时间差不多了,都准备准备,过去会场。”
  张潮马上起身,还顺便划乱了棋盘,凑上前笑道:“哎就等着您呢,走走走!”
  褚青咧咧嘴,十分无语,只得跟着出门。
  海润,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民营影视公司。初期靠海岩剧起家,像《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之类的,拍一部火一部,始终占据龙头地位。
  后来海岩出走,即时调整策略,改拍军旅戏和抗战雷剧,如《亮剑》《向着胜利前进》等等,势头不减。
  会场是专门的一个厅,布置得相当土豪,记者从大门进来,已经坐满席位。几个演员自小门进,直接到前面的台子。
  工作人员事先准备了纸条,每人塞一张,褚青瞥了眼,都是记者可能问到的一些问题,下面有套路答案。
  徐庆东坐在中间,李成儒和王茜分坐两侧,其他人就随意了。褚青在最边上,把纸条放在名签牌后面,刚好挡住。
  主持人简单开场后,发布会就正式开始。
  气氛很和谐,不热烈,也不冷清,记者们知道新闻点在哪,问题都极有针对性。
  其实,以电视剧本身来讲,除了题材新鲜,无论台前幕后,压根没有拿得出手的卖点。尤其是演员,名气太低了,唯一称得上噱头的就是褚青。
  记者发问,很多是冲着他来,好在早有准备,大部分的问题都有答案,照着念就行。李成儒那几个人,心态也摆得特正,非常配合的搭话。
  “那你现在已经是巴黎影帝了,怎么还想着到一部电视剧里演个配角呢?”有个哥们问道。
  褚青隐蔽地看了眼纸条,还真有,咳了两声,装模作样地答道:“我之前拍的都是古装剧,所以挺想尝试一下现代戏的风格。而且我的角色是个人民警察,这对我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在座几位都是老师级的,我跑这就是学习来了,可别说我是什么影帝,臊得慌。”
  听这话,李成儒不禁扭头瞅瞅他,眨了眨眼睛。
  剧组的拍摄计划非常紧凑,发布会结束后,一起吃了顿饭,下午就赶往片场,准备开拍。
  第一场戏在重案组的办公室里,外面给的镜头是栋洋气的小白楼,其实都蒙人的。片方可没那么土豪,就随便找了间大屋子,摆上桌椅,当当山寨内景。
  褚青换好了警服,抹平些微的褶皱,走出更衣间。
  “啧!”
  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在冒光。
  灰色短衫,裤线溜直,锃亮的黑皮鞋,制服特有的端正和气质,穿在他身上,更显得笔挺笔挺的,整个人好像又拔高了几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