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958

  一挂的!
  那个女朋友其貌不扬,性格却极好,决不插嘴,只不时给俩男人添茶倒水。
  若说《香火》的方案已经确定了,他过来,就是随便聊聊,起码得认识认识导演。两人胡侃了半天,对彼此的印象都不错,这个觉着那个,有才华接地气,懂得审时度势,特稳当;那个则觉着这个,亲和懂礼,选片眼光极佳,又有魄力,果然名不虚传。
  反正,惺惺相惜就是了。
  宁浩属于那种挺为投资人着想的导演,主动提出,用DV拍,不用胶片,省下的钱留着请演员,做后期。
  褚青也没敢提胶片的事儿,给《无间道》投了五百万后,以自己所剩的资本,同时开两部戏,确实有点紧。
  两人说到最后,达成了几点共识:
  《香火》计划冬天开拍,地点在晋中,他帮忙攒组,先期投二十万,至于演员什么的,一概不管,由导演自己找。
  周期控制在一个月之内,明年一月份以前,必须彻底完工。
  条件其实蛮苛刻的,宁浩却乐得屁颠屁颠,在他看来,这是片方对自己最大的信任。
  ……
  《香火》谈完,褚青一直呆到了27号,其间无事。《无间道》已在香港开机,也打了电话催人,但返程的头天晚上,第三个家伙又露了面。
  李杨,八十年代在北京广播学院念书,后来去了德国留学,拍了不少纪录片,小有盛名。最近刚刚回国,打算拍部电影。
  这位是贾樟柯推荐的,不是来拉投资,反倒是为了褚青,请他出山拍戏。
  没错,就是出山。
  虽然他去香港才一年多,国内却觉着好久了,身为大陆独立电影界的No.1,《安阳婴儿》之后,居然再没接过什么片子。
  所以他也很惊奇,这个当口,还有人敢找自己当主角,而更惊奇的是,李杨见了自己,第一句话就是:
  “我没有钱。”
  他特平静地在陈述事实,留着长发,不太像一名导演,倒像画家或音乐家之类的,道:“我所有的钱都是借的,刚够拍摄的最低标准,我请不起你,但我觉得,只有你能将这个角色演好,所以……你可以先看看剧本。”
  “呃,好吧,我看看。”
  褚青感觉蛮有意思的,导演他见得多了,个个人精,哪怕是贾樟柯,也时不时地跟自己耍心眼子。
  可眼前这位,完全不像一个四十多岁人应该有的处事态度,近乎单纯的一种真诚:只要相信别人,就可以把事情干好。
  而正因为这种态度,使得他对李杨,首先就非常有好感。
  那剧本很厚,许多地方用笔勾画着,扉页印着两个大字:《盲井》。
  褚青捧着本子,一页页翻看,从起头的介绍,从第一段,从第一句话开始,精神就无比集中:
  “2001年,广西一座煤矿发生意外坍塌,超过40名矿工死亡,矿主秘密埋葬了尸体,并逃避了所有责任。这只是中国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例,据统计,每年有超过7000名煤矿工人因工作意外死亡,还仅仅是公开的数字,有更多的死亡事件被掩盖……”
  看到这,他以为是部纪录片,随着故事内容一点点显现,他才发现,这远比纪录片还要冰冷刺骨。
  若说反映社会问题,老贾、王小帅、王超他们都是个中高手,但《小武》所谓的变革迷茫,《十七岁的单车》所谓的青春躁动,《安阳婴儿》所谓的城市肖像……与《盲井》比起来,就像唱着曲儿的小姑娘,无忧无虑。
  褚青足足读了三遍,默然不语。
  他首次因为一个剧本,而感到异常震撼,首次因为几个角色,而感到莫大的悲哀。
  “这本子,是你写的,还是照真事改的?”
  “都有一点,我上半年去了很多地方收集资料,像宁夏和河南,我去得最多。”
  李杨摸出盒烟,先微微示意,见对方允许,才点着火,道:“那些矿主以为我是记者,拿枪顶着我的脑袋,呵,这是黑道的。白道要好些,就是不停地问,你是干什么的,为啥要拍这个,你拍这个东西,肯定是拿到外面挣大钱,你得先分我……”
  似乎很滑稽,褚青却没笑,那种悲哀感愈加的放大,就听对方继续道:“我拍这片子,没什么大道理,就是想拍。我跟那些矿工们呆了两个月,他们从来不想活着还是死,看得特透。吃饭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没别的活路,死了,就死了。”
  李杨张开手,慢慢比划着,道:“我问他们矿难是什么样儿?他们就告诉我说,两块石头,夹了一块肉。”
  “……”
  他始终没吭声,也点了根烟,看着火星子忽明忽暗的闪动。
  良心这东西,并不遥远,也并不伟大,或许你忘了,隐藏了,丢弃了,可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让你全身都在呐喊,热血沸腾。
  褚青从来没觉得自己很伟大,偏偏这一刻,清楚地感受到心脏在怦怦跳动。
  他看着李杨,抿了抿嘴,道:“我接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傻小子
  《盲井》是根据小说《神木》改编的,李杨在原著的基础上,又花了大半年时间去各地的私人煤矿收集素材,再一点点填充进去。尤其是矿工的日常生活和井下作业,写得无比真实,细节有了,全片当然显得饱满。
  褚青当即就跟他签了合同,一分钱不要,白干,而且嘱咐对方,如果资金不够了,随时来找我。
  李杨是感激了,范小爷却特生气,不是为了片酬,而是担心老公。
  咦?称呼好自然的就顺过来了……
  她也看了那本子,好是好,但太危险了。片中有大量的井下拍摄,谁他妈知道会不会掉下块大石头,咣的一声,就让她变小寡妇了。
  所以范小爷非常不愿意他接这部戏,褚青连哄带劝的,对灯发誓保证活着回来,才勉强得到许可。
  李杨计划在初冬开机,目前是筹备阶段。片子里三个主要角色,元凤鸣,宋金明和唐朝阳,戏份差不多,都算主演。现在只敲定了他,扮演宋金明,另两位还没着落。
  唐朝阳很容易,选择范围大,元凤鸣就难了点,这人物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农村人,土里土气的,比较要求原生态。
  而李杨的方法也挺犀利,跟副导演说,你千万别去什么少年宫、北电、中戏找人,就去北影厂门口蹲点。
  果然省事,那副导演蹲了五天,一下子带回20多个小孩的录像。李杨看了半宿,又琢磨了半宿,最终挑中了一位。
  28日,褚青和范小爷的假期结束,不想独自离别,便都订了晚上的飞机,准备好好享受剩下的一个白天,再一块去机场。
  就这当口,李杨忽然来了电话,说元凤鸣的人选已经OK,问他要不要见见。
  他本不想麻烦,反正开机的时候都能看到,不过又听导演提了一嘴,说那孩子叫王宝强……哎哟,这下真意外了,倒把兴致勾了出来。
  于是乎,褚青便点了局,让他们直接去两味爷,自己则带着媳妇儿赴宴,算是小聚。
  然后在下午,他就见到了王宝强。
  破运动服,破球鞋,破书包,短寸头,黑黑的脸,矮矮的个子,一笑露出几颗支棱的白牙……该怎么形容呢,就跟那种在路边挂个牌,什么父母双亡,家有弟妹,不得不辍学打工,求好心人资助学费一样一样的。
  尤其丫一张嘴,那口浓厚的,都能闻到苞米碴子味儿的河北腔:“大,大哥,够了够了,别往上上了,吃不了这!”
  “……”
  范小爷听得直冒汗,不由踹了老公一脚,为毛非得跟这货吃饭啊啊啊!!!
  褚青也有点不忍直视,确实没想到,画风居然如此诡异。这孩子今年有十八岁了,可因为自小练武,搞得身高忒惨,顶天能有一米六,再加上怯怯的神态,说他十四五都有人信。
  而王宝强呢,虽然有点不安,吃起东西却毫不客气,眼前这桌子菜,够自己活一个月的。
  他来北京有段时间了,每天都蹲在北影厂门口等活,由于面相不好,好点的龙套根本排不上,幸亏有武术底子,还能当个替身啥的。
  那一扇大门,就隔断了里外两个世界。这片区域,天天有来的,天天有走的,有被打跑的,有被打坏的,有被骗奸的,也有怀孕的,更有精神崩溃的。
  但不管别人如何,他就想当明星,而且是当功夫明星,其中辛苦,只有自知,到底能坚持多久,自己也不晓得。
  可最近几天,王宝强忽然发现自个转运了,先是有导演找他拍电影,做主角,然后又认识了这两口子。
  褚青,他不太熟,记忆里就是还珠格格,对范小爷却久仰久仰,在电视剧里刷脸刷到爆,那就是女神啊。
  当然,他对这俩人的印象分都超高,第一长得好看,相对于自身来讲;第二还请吃饭,这个很重要。
  “来,宝强,吃块鱼,这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
  丫头即便不爽,面子功夫得做足了,热络地给他夹了块鱼肉。老实讲,她不太理解老公的想法,不就是个小菜鸟么,傻头傻脑的,有毛可联系的?
  但是又一琢磨,《盲井》的危险性太大,指不定就出啥事故,跟剧组人交好,关键时刻还能搭把手。
  “谢谢,谢谢大姐,大姐你也吃!”
  女神给夹菜,王宝强简直受宠若惊,脸变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表示。
  “叫姐就行,把大字省了!”
  范小爷抽了抽嘴角,她算看出来了,这就是一傻小子,聊天的时候得学会自动过滤。
  不过,她对这货的经历倒十分好奇,连连问道:“哎,那你在少林寺学功夫,用剃光头么?”
  “不用,我,我是俗家弟子。”
  那小子吃着吃着就放开了,进入话痨模式,道:“我们家祖宗传下来一套拳法,我从小就练,后来又去少林寺。我那会儿以为去少林寺就能拍电影了,但学了几年发现不是一回事儿,人家不拍电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