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8

  回到家,黄颖已经打好了行李,大包小包的十几个在外屋满满当当。那个小梳妆台是自己的,本想也搬过去。褚青看那边有大的,比这个好,在黄颖哀怨的眼神下,直接扔到外面。
  他自己有个倒骑驴,收废品用的,蹬了两趟把东西都倒腾齐了。
  张彪打早上起就没见,房门锁着,不知道干吗去了。
  黄颖的租期也快到了,也不想跟张彪打招呼,素性直接搬了。
  收拾利索,已是傍晚,两人找个小饭馆吃了饭,黄颖要给房钱,褚青硬推了回去。
  十点钟的时候,他才回到自己的小破屋子,看看张彪那屋,还是黑漆漆的。这孙子可能被他打怕了,跑到外面躲一躲。
  褚青躺在床上,忽然觉得这两天的事儿特别多,一件跟着一件,跟往常完全不一样。他很不适应这种忙忙叨叨的状态,感觉有些累,倒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里觉得很麻烦。
  过后的几天,他把屋子里攒的破烂都处理干净,一共换了二百块钱,那辆倒骑驴也低价卖了。
  收拾收拾屋子才发现,自己的家当少得可怜。除了几套衣服和两双鞋,就没值得拿的东西了。
  做完了这一切,褚青完全闲了下来,又去了电影学院一趟,跟贾樟柯聊了聊,定下启程的日子,顺便把剧本带回来一份。
第四章
小武
  褚青倒在床上,旁边扔着那份让他蛋疼的剧本。本子很薄,一共才十来页,扉页印着俩字《小武》。
  他刚才翻了翻,觉得特没意思特无聊,逼着自己把它看完,忽然有种高中上数学课的感觉。
  电影这东西,除了上学时组织看的爱国大片,自己就没进过电影院。
  褚青更喜欢看电视剧,尤其是搂着媳妇窝在沙发上,再煮盘毛豆,或者卤点豆干,看那些情情爱爱的,狗血伦理剧。
  他看的大部分电影,都是从电视里面看的,还有少数盗版碟。他爱看大片,汽车冒着火飞上天,几十米的大楼稀里哗啦地变成渣渣,还有各种牛逼汉子用自己的身体去拯救世界和妹子。
  这些,就是他对电影的全部概念。
  所以,贾樟柯给他的这个关于一个猥琐小偷日常的剧本,他觉得齁没劲。
  褚青高中毕业,之后就没跟书本打过交道,好在剧本上面的字都认得。
  一个小偷,成天晃荡在县城里偷鸡摸狗。
  曾经一起混的兄弟成了民营企业家,嫌他是交际污点,连结婚的礼金都不愿意收。
  后来又爱上一个歌厅小姐,陪人家逛街,给人买东西,结果小姐跟大款跑了。
  给小姐买的戒指送给了老娘,老娘转手给了未来的二儿媳妇,又跟家人闹翻。
  最后偷东西时被警察抓个正着,被铐在电线杆子上,像条狗一样被路人围观。
  没朋友,没情人,没家人,连撸啊撸都做不到,整个一缺爱苦逼,真是高冷得不能再高冷。
  这他妈也叫电影?!
  褚青通篇看完,只看出悲摧这两个大字。
  他觉得自己的审美还是挺正常的,不禁为那个眉毛下垂的导演感到可怜。
  赔钱货啊!
  听说这电影资金有二十万,拍完能卖出去几张票?啧啧,败家也不带这样的。
  褚青感慨了一番,倒没别的想法,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自己既然收了钱,就得好好干活。
  所以出发前的几天他都猫在家里看剧本,背台词。他知道自己脑筋不灵光,重生了也是学渣的命。干脆就像当年备考一样,拿笔划重点,一句一句地背。
  褚青的记忆力真的挺一般,但背课文却总能过,就是因为他死死地执行了语文老师教的理解记忆法,先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再一句一句地搞懂意思,最后结合上下文的行文造句,才能背诵出一篇课文来。
  他背篇课文花费的时间是别人的两到三倍,但谁也没他记得熟,就算过了几年,《岳阳楼记》《赤壁赋》啥的,张口就来。
  剧本不长,他花了几天时间也算熟读了,然后就开始一句一句地理解。
  没有字典,没有辅导书,只能靠他自己理解。
  然后他惊奇地发现,剧本上的话自己都能看得懂意思。
  想想也对,课本上的都是精华文章,流传千古,一个眉毛下垂的学生写的剧本显然不够这个水准。
  但后来的事又很奇怪了,他读着读着,忽然又觉得看不懂了。
  比如这段:
  “更胜:小勇这会儿混得很油,昨天又在电视里看到他了!
  小武:嗯!
  更胜:听说还去了趟韩国!
  小武:啥韩国,北朝鲜。
  更胜:嗯,反正听说他出了趟国。”
  几句话很简单,就是说小勇出了趟国,这个褚青能明白。但把这段话放在整个剧本中,他就不明白了,隐约觉得这段话应该还有别的意思,又想不通。
  不光这一处,很多地方都类似这种情况。
  褚青挠着脑袋犯愁,越看不懂就越去想,搞得心情很乱,背台词的进度也不乐观。
  他的倔劲倒来了,拿出语文课学语段阅读的精神,可着劲地去理解作者的意思,哦不,是出题人的意思。
  不光是自己的台词,连镜头的运用,画面的处理,同期声、光线、音乐等等这些描述都看了好几遍。他不懂什么叫同期声,什么叫远景,什么叫长镜,只能根据字面理解。
  后来自己又用笔在纸上瞎画,照着剧本里的描述,一个一个的小人,和自己理解的镜头感,画了一张又一张,乐此不疲。
  如果贾樟柯看到这一幕,绝对会以为这是起灵异事件,一个屁都不懂的菜鸟,居然鼓捣出了一组山寨分镜头。
  褚青画了有十几张,然后惊喜地发现,把这些画联系起来,就是一幅幅完整得像小人书一样的故事。
  这个发现让他很兴奋。
  因为以前上学,每当学到散文时,那位神叨叨的老师总会让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作者描写的意境。
  特别是那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师说,你们的脑袋里要有这种情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也许他比较笨,从来没有一次成功的想象出老师要求出现的场景。歌倒是会唱几句:“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但此时的这些画面却像在褚青脑中推开了一扇窗,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逐渐呈现出来。
  他感受着这些画面,感受着本子里的故事,感受着这个叫小武的小偷的喜怒哀乐。
  不知过了多久,褚青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仰躺在床上。
  那个叫汾阳的小县城,他没去过,此刻却无比的真实。
  黄土路上碾过尘烟的破客车,街边喧闹的大音响放着流行歌,歪歪扭扭的电线杆被钢索固定着,上面铐着小武,小武蹲在地上。
  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冷漠地看着小武,小武冷漠地看着他们。
  这一切都像自己经历过的,褚青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他忽然很想哭,为了这个小武。
  关于表演,有一句话被很多人所推崇,叫“演员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的脸变成面具。”
  并且有无数的演员都在走这个路线,典型例子就是号称千面影帝,香港演员里戏路最广的梁家辉。
  但内地的陈道明对此有过评价:我想一个能演千面人物的演员不是一个好演员,因为他演什么都只有三分像。
  梁家辉固然不止三分像的程度,他演的每个角色虽然都能达到八十分,却很少有一个角色能达到一百分。
  那最高的表演境界是什么呢?
  陈道明自己的答案是:无语。
  很玄乎的概念,说白了,无非自然二字。
  表演,不是能表现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就是顶级演员,更难的是需要你松弛的时候,还能做到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比如葛优,那种天然的松弛感,圈内无人能敌。
  还有姜文,表面看着气势逼人,却也拥有着一种绝佳的松弛感。《芙蓉镇》里演秦书田,那场用跳华尔兹的动作,耍着扫帚去扫街的戏份,正所谓返璞归真,方为天成。
  很多闲得蛋疼的人都给表演划分过层次,表述不同,本质相似。
  简单说,就是武侠小说里常用的那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做演员,褚青才刚上路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