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958

  而他自己,仍牢牢扎在山腰的护林点,好似一座困守的孤城。
  西方观众不太理解“拼命保护国家财产”这种概念,他们更愿意把天狗看作一个为了证明自身价值和心中理想的独行者。
  你想做个老实人,人家就欺侮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你想不与人争,就得维持实力准备抵抗。你要与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但是,当这些通通没用的时候,你便只剩下一条路:去战斗!
  正由于这些人性的共同点,他们才看懂了天狗,看懂了那份坚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慷慨壮烈。
  所以黑夜凄凄,村落荒冷,褚青满身血污的伏倒在地,从头到脚无一寸完好。
  所以他喘着粗气,背着枪,一点点地爬行,拖出了一路血痕。
  所以他痛苦,抽搐,但一直向前,向前……所有人一眨不眨地盯着荧幕,悲愤,激荡,都随着他一起向前,向前!
  天狗不是被挂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是去杀人,无人分出对与错,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公理与对错。
  终于,他爬到了孔家大宅,埋伏,架枪,瞄准,从胸窝子里吼出了一声:“你个狗杂种,给老子滚出来!”
  “砰!”
  “砰!”
  “砰!”
  大家已经忘了呼吸,只觉得压在心头的沉甸与悲重,就像被枪声捅破了一个豁口,黑暗疯狂奔涌,去迎接那丝染血的光亮。
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热
  “表现力不足,是中国大部分导演的通病,但姜文的问题是,他的表现力过于旺盛。我不清楚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来拍摄一部挣扎的电影,那几段模仿《罗生门》的镜头简直糟透了!我希望看到一个比《鬼子来了》更进一步的姜文,而不是用那些花哨的技巧来掩饰叙事苍白的姜文。”
  ——《卫报》
  “半部好电影+一群好演员!前半部分显得很夸张,导演或许为了彰显一下自己的镜头技巧,可惜只让人觉得烦琐。后半部分极其精彩,是本届电影节最充实的一次观影享受,而且里面的演员非常出色,是今年最棒的演员群戏之一。尤其是褚,他完全可以把‘之一’这两个字去掉。”
  ——《综艺》
  “姜文试图将中国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割裂,国家变革带来的集体利益冲突,个人价值受到的冲击与坚守等因素通通囊括进去。很显然,他没有完全成功,几处应该清晰刻画的地方,却拍得驳杂混乱,甚至一语带过。当然,褚用自己的表演挽救了这部电影,他比《盲井》的时候更具感染力和掌控度,特别是最后那5分42秒的长镜头,简直令人兴奋得发抖——这便是我向您诚意推荐《Murdere》的原因。”
  ——《银幕》
  第二天,戛纳的两大场刊及主流媒体都对《Murdere》做出了评价。
  观点比较一致,认为片子还好,但姜文肯定有失水准。国内的媒体更直接,觉得老姜被憋了五年,一觉醒来发现大清亡了,有点懵逼的感觉。
  不是说这片子烂,而是他的主观意识太强烈,当导演想认认真真讲一个故事时,必须要服从影片整体,所谓的个性风格只能作为辅助,或者是灵光一现。
  比如《辛德勒名单》里那个红衣服的小女孩,比如《鬼子来了》里马大三被砍头的那一幕,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而老姜失误就失误在,他把自己的作者情绪塞进了电影,提前玩了一把《一步之遥》。
  欧美观众喜欢玩风格的导演,但首先你得达到开宗立派的水准,人家有伯格曼,有费里尼,有特吕弗,有《两杆大烟枪》,有《罗拉快跑》,有《黑店狂想曲》,那简直玩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式。
  至于姜文的脑洞嘛,还差了点,如何控制自己过盛的表现欲,这也是他能否成为大师的制约因素。
  最终,《Murdere》的媒体评分为2.5,与《光荣岁月》和《绝代艳后》并列第六。排在首位是《回归》,评分3.4,唯一一部过3的作品。
  不过与电影的评价相反,由褚青领衔的内地天团,却受到了一致称赞。老外们很惊讶,极少在一部华语电影中看到如此牛逼的演员群,这多多少少长了点脸面。
  冯小刚、娄烨、章子怡等人,接连对他表示祝贺,又拍了一部代表作。当然,在这样微妙的气氛下,大家难免会滋生些想法,好像激灵灵的一颤,却不便明言。
  ……
  在现场的人保持克制,在国内的就屁事不管,压根没用公司造势,那些记者传回去的一篇篇稿件,妥妥点燃了影迷们的热情。纸媒也没闲着,反正不花钱,读者爱看就使劲炒呗。有节操的还挺谨慎,用了“或许”“机会”这些保守形容。没节操的就不管不顾了,言辞凿凿,似乎褚青已经内定。
  而王姐一瞧,势头有点忒大,赶紧联系媒体往下压一压,免得到时候丢脸。议论声有所缓解,略去了无端嘈杂,却又往专业上靠。
  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冒出来,开始分析评委的口味,竞争作品的质量,戛纳的选片习惯等等,忽悠得像模像样。其中,就以影评人毕成功的文章最受关注:
  “按照王家卫的口味,貌似欧系作品容易获得较高评价,但闷骚的墨镜老王,八成也会奉献出人意料的结果。
  我觉得与其作风甚远,但暗藏一致性的黑马作品《快餐国家》,明显呈金棕榈的卖相。虽然预测的出发点基于本人的主观期待,可我愿意相信几乎从未失手的林柯莱特。
  一旦《快餐帝国》上位,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导演奖分配给大师的机会便相应增加,肯·洛奇和阿莫多瓦均有望胜出。个人观点是,肯洛奇拿最佳导演奖,阿莫多瓦拿评委会大奖。
  至于影帝、影后,老实说,并无太出挑的演员。个人倾向于凯特·布兰切特和佩内洛普·克鲁兹摘下后冠,男主角就比较复杂,迈奇梅尔、比格·锡兰、布阿吉亚,甚至布拉德·彼特都有机会问鼎,当然,这一切在《Murdere》出现之后被彻底搅乱。
  出于对真理和同胞的支持,我还是觉得褚青的表现比他们要高出那么一点点。
  综上所述,我的预测结果,量化如下:
  金棕榈大奖:
  《快餐国家》,五颗星。《回归》,五颗星。《巴别塔》,四星半。
  影后人选:
  凯特·布兰切特,五颗星。佩内洛普·克鲁兹,四星半。托尼·卡兰,四星。
  影帝人选:
  褚青,五颗星。迈奇梅尔,五颗星。比格·锡兰,四星半。布阿吉亚,四星。”
  ……
  做爱之后,睡觉之前。
  折腾了俩小时,范小爷依然像只小豹子一样劲头十足。没办法,她一想起首映结束时,全场观众对着自己老公欢呼的情景,就忍不住全身发热。
  此时,她正枕着褚青的胳膊,小手在那坚实的胸脯上轻轻画圈。
  其实她也不知道为毛要画圈,不过很多小说的女主角都热衷于这个动作,于是就尝试一下。
  “哥哥,睡着啦?”
  范小爷划了一会,觉得特无聊,便往下一握,感受着两斤半的重量,特踏实。
  “嗯。”
  褚青闭着眼睛,用鼻子哼出一声。
  媳妇儿的商业推广已经完事了,最近很闲,他恰好相反,随着影迷和媒体的呼声越来越高,邀请他出席的活动瞬间暴增。
  多是些欧美片商和电影人,偶尔还有两个奢侈品牌搞的酒会,无外乎套套关系。有些能不去,有些不得不去,一天累得要死。
  而丫头见他懒趴趴的样子,不禁晃了晃手里的东西,道:“别睡了,陪我说话。”
  “别闹,我都困死了!”
  褚青自顾自的翻了身,留个后背给她。
  “哎呀!”
  她赖唧唧的蹭过去,腿一跨,就把他完全缠住,问:“你说你这次能拿奖吗?”
  “不知道。”
  “你猜猜嘛!”
  “猜了也不准。”
  “不行,你必须说!”
  丫头就像翻山一样,费劲地拱到另一边,脸贴脸的逼问。
  “我拿不拿能怎么的?大姐,你让我睡觉行吗?”他有点不耐烦。
  “……”
  范小爷气呼呼地又爬了回去,瞪着天花板发呆,过了半晌,不知想到了什么,又神神叨叨的笑。
  自己玩了好半天,才抵不住困意,挂在老公身上睡去。
  ……
  电影节28日闭幕,在头一天,一种注目单元率先颁发了奖项。王超没辜负方励的栽培,凭借《江城夏日》拿下了最佳影片奖。
  而娄烨没收到主办方的邀请函,只得带着郭晓冬和郝蕾回国,他都没告诉褚青,许是心情复杂。
  同样返回的还有《夜宴》剧组,据说卖片很成功,褚青现在不太喜欢跟华谊那帮人打交道,说话都不知道真假,全是水分。
  影展临近尾声,喧闹渐止,组团来组团走,小城一下空了不少。他该做的事情都已做完,剩下的便是安安静静地等待结果。
  许是因为媒体环境的影响,大家都说你是热门你是热门,搞得自己也忍不住有些幻想,当初在柏林的时候,可没这么多人助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